|
顾铭德:七月份经济数据没有变坏 本周股市下跌震荡可以有不同解释,比如技术调整,获利回吐等等,但并不表明七月份经济基本面转坏了。国家统计局本周公布的经济金融各项数据与前几个月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沿着年初宏观调控的降温目标平稳运行,软着陆。这种软着陆使宏观经济在下半年运行更具有可持续性,更稳健。本周股市下跌表明相当投资者对这些数据有些担心,少数媒体对某些数据进行随意解读,致使投资者更加恐慌。投资者担心的问题主要是: 其一,下半年通胀形势会否恶化、严重。只要把去年的CPI环比和同比指数一直延续到今年7月份走势,就会发现今年7月或8月份就是此轮价格上涨的顶峰阶段。众所周知,2008年10月初美国雷曼兄弟破产致使次贷危机引发经济危机,随后美国、中国及全世界展开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2009年上半年是经济危机最严重阶段,中国物价指数在这段时间内是负的,这半年时间也是全世界包括中国银行业投放贷款及货币量最多的时间段。这段时间投放的贷款货币量会影响其后的价格水平。到了2009下半年中国物价指数开始从负数转正,这表明经济增长率开始恢复正常。此时,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已经领先全世界在中国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投放了。但是2009年上半年投放过度的信贷和货币量开始对物价产生催涨作用。2009年下半年,一方面各银行已经收缩信贷,但物价逐月上涨。到了2009年底和今年初,国务院把管理通胀预期作为宏观调控目标,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三次,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幅同比较大幅度下降。但是物价上涨具有惯性,信贷和货币量收缩对物价调控具有滞后性。到了今年7月份经济过热的数据明显降温,如投资和工业产值分别下降7到8个百分点。这种下降必然会抑制下半年价格指数,而且去年是前低后高,越到上半年,翘尾因素越少。各种因素表明,下半年CPI或PPI指数环比走平,同比增幅见顶回落是大概率。 其二,下半年中国会否进入滞胀病态。这里涉及到滞胀标准问题。七月份数据表明,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为17.9%,进出口超30%。内需和外需是全世界各国平均水平的3到5倍增幅。中国经济如果称为滞胀,全世界就没有经济增长了。当然,下半年经济增速会下降。这种下降完全与经济变坏是两回事。投资者如果因此而看空下半年股市,完全是看错了原因。总之,宏观经济下半年是降温平稳状态。这种状态对股市影响具有中性特性,股市仍然延续过分下跌后的收复失地行情。(.金.融.投.资.报)
谢国忠:中国必须提高利率 避免过度通货膨胀 [提要] 以劳动力供给来举例吧。经济学理论把前者和后者之间的临界点称为刘易斯拐点。中国近期劳动力短缺现象,说明青年蓝领工人资源已经枯竭,就意味着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如果某种供给是无限量的,它就毫无经济价值。 以劳动力供给来举例吧。当产业岗位少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时,农民工无法提出更高的工资要求。但是,当剩余劳动力消失后,如果某行业想雇佣更多工人,就必须支付更高的工资。 经济学理论把前者和后者之间的临界点称为刘易斯拐点。中国近期劳动力短缺现象,说明青年蓝领工人资源已经枯竭,就意味着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现实的劳动力短缺,在我看来实际上是劳动力的价格过低。因为产品一旦紧缺,则必然意味着定价有误。因此劳动力价格应当上涨,只有这样才能遏制需求、增加供给,达到新的供求平衡。 工资涨了企业会不会受不了?我看无需过度担忧。工人对薪酬的要求并非无底洞,只要能以每年15%-20%的幅度增长,劳动力关系就能达到供求平衡。而劳动生产率的随之提高,至少能抵消工资成本增加的一半。 那另一半增加的工资成本怎么办呢?可以通过通货膨胀转嫁给买家。因为买家总可以转向别家工厂购货,这种做法初看有点荒谬。但如果所有生产者都被要求支付同样的薪酬,买家就无法找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工厂。 这样看来,劳动力价格上涨已经不可逆转。有报告说,今后10年,劳动力收入占整体经济比例将从眼下的40%,增至55%-60%而达到国际正常化标准,这将带来5%甚至更高的通胀率。有人甚至预测,中国的通胀率近期很有可能突破两位数大关。 怎么办?调高利率有利于防范危机。在我看来,正确而合理的利率,应该比现在高出5个百分点。保持利率现状必将使通胀进一步恶化,恶性循环引发危机。因此,中国必须加息。 危机不是注定不能化解的。为避免过度通胀,中国就应当尽快开始加息。如果今年加息1.5个百分点,明年再加息2个百分点,2012年再次加息,中国即可实现经济软着陆。(作者系独立经济学家) (.重.庆.晚.报)
叶檀:大拆大建透支资源是对子孙犯罪 叶檀 每经评论员 大拆大建让民族丧失资源与历史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坚定地表示, 二十年内现有中国城镇的住房就是得拆一半。 轻轻一句话,概括了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不尊重历史,浪费成性,缺乏对文化的尊重,让低碳经济成为一句空话。 大拆大建透支资源是对子孙犯罪。 英文《中国日报》曾报道,中国住建部副部长在今年3月召开的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却只能持续25-30年。而发达国家的平均建筑寿命远远超过中国,例如英国的建筑寿命达到了132年,美国建筑寿命也达到了74年。 先行一步的开发商也有同样的忧虑。今年万科给股东的信中有如下段落,据统计,中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的2 至3 倍,新建筑中八成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存量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根据2008年《中国建筑[3.70 0.82%]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我国城乡建筑运行能耗约占我国商品能源总量的25.5%,而如果考虑建设过程中的能耗,则建筑行业相关能耗比例将更高。 在大拆大建中粗制滥造的建筑不仅耗费了中国的能量,更是对GDP至上的地方政府的鼓励。当一、二线城市土地越来越少,大拆大建成为获取土地溢价的来源,美其名曰节约土地资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新官上任后,是否还要来一次大拆大建攫取土地收益。 越来越多的建筑建成不久就面临拆迁的命运,谁来为财富损失与资源浪费负责? 今年年初,有消息称,福州市台江区祥坂小学斥资1500万元新建的现代化小学,不到一年再次面临被拆迁的命运。而据《长江商报》3月报道,湖北武汉马湖新村小区400多套入住不足5年的还建房面临整体拆除。当地街道办称,土地有限,将建高楼安置更多村民。今年6月,央广报道,湖南株洲当地政府正在修建一座标志性建筑--炎帝广场神农城,而附近两个刚刚建成两年的住宅小区因此被迫拆迁。按照株洲政府网的介绍,神农城项目总占地面积2970亩,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是株洲城市跨越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节点之作,建成后将成为株洲的城市新名片和新客厅。这个大客厅,却容不下老百姓的小客厅, 所有上述拆建用一句棚户区与改善商用条件是无法蒙混过关的。如果说有新规则,那么两三年前的旧规划就那么禁不住推敲,规划法尊严扫地。如果说由开发商支付拆迁、开发费用,开发商的融资来自于社会,而资源更是全社会的财富。 更可怕的是文物和古建筑的灭顶之灾。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无数的古建筑被夷为平地。天水市的成片明清古建筑被成片拆除,仿古建筑拔代替了真古迹,到2005年该地古建筑仅剩下100座左右;2007年湖北襄樊唯一明代古建筑在半夜时分被强行拆除;2010年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禅城区庆源坊69号的清代建筑苏氏书塾被拆除,有关方面辩称属于主动拆卸……如果说破四旧是以扫除旧传统为名有意识地败坏本国的历史,此次大拆大建则是为了经济利益,躲在改善民生的幌子下,行破坏古建筑之实。 大拆大建、破坏古迹,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获得了蝇头小利,但能源消耗将会在未来中国的碳货币时代失去主导权,使中国付出极高的成本。 目前,中国碳减排量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居世界第二。发达国家在2012年发展50亿吨的减排目标,其中至少有30亿吨来自中国。中国是最大的碳交易国,还在建成越来越多的高碳建筑,将来全球碳排放收入的一半以上将来自于中国。有统计数据显示,1990-1998期间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年,分别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家财政收入的1.4%和29.4%。这还不包括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社会和政治危机在内。在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曾联合公布了2004年度绿色GDP核算报告,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作为低碳经济时代宝贵的轻资产,旅游、世界遗产等财富,从我们的指缝中溜走。加上古建筑等存量财富的毁灭,加上高碳建筑的盛行,加上大迁大建的社会震荡,中国的房地产业社会成本不会离2009年万亿元的利润太远。 承担高碳税的子孙后代有理由指责现在这个时代,短视而投机,对于民族历史与文化毫无敬畏之心,以摧毁古遗存与无度祭拜的方式,显示对传统的无知。
皮海洲:脱掉绿鞋农行成赤脚大仙 随着本周五交易的结束,穿在农行(601288)身上的绿鞋也就要脱掉了。农行(601288)因此成了赤脚大仙,下一步走向何方,这无疑成了近期市场颇为关注的一件事情。 自7月15日农行上市以来,绿鞋就像裹脚布一样,始终把农行包裹着。虽然绿鞋的存在,确实为农行起到了护盘作用,使农行在绿鞋机制一个月的有效期里没有破发。但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绿鞋确实把人憋得够呛。既然股价不能上涨,那么以退为进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但穿着绿鞋的农行,进也不能进(上涨无力),退也不能退(有绿鞋托盘),每天就在一、两分钱之间画心电图。尤其是本周四、周五,农行的股价就在2.68元-2.69元这一分钱的夹板里来回织布,憋得人喘不过气来。面对这样的走势,真不如把绿鞋脱掉,让农行随着市场的节拍走。 绿鞋机制变成了护盘机制,这是绿鞋机制在中国股市的一种沉沦。毕竟绿鞋机制是一种发行机制,原本主要是为了满足投资者旺盛需求的股份超额配售机制,但在A股市场却演变成一种托盘工具,这实际上是发行人只顾自身圈钱,拔高发行价格,而不顾及市场承受力的一种表现。如果发行人将新股发行价格定得低一点,何须用绿鞋托盘呢?而且绿鞋也不可能真正完成护盘的使命,30个自然日期满,该破发时农行不一样也得破发么? 从护发的角度来看,最好的绿鞋有两只。一只是相对低廉的发行价格;另一只是发行人的投资价值。如果农行的发行价格不是2.68元,而是发行时市场认为比较理想的2.50元,那么,绿鞋机制的护盘任务也就没有这么重了。当然,如果2.68元确实体现了农行的投资价值所在,农行每年的利润与分红都能对2.68元构成支撑,那么,2.68元破掉也无所谓,无非是说过农行保证A股股票不会破发的农行副行长潘功胜因此破掉一点面子,仅此而已。 其实,就农行的走势来说,破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其实也是农行成为赤脚大仙后最市场化同时也是最现实的选择。绿鞋的强制护盘作用,使得农行的走势被扭曲,在脱掉绿鞋后,这种扭曲的走势应该被市场修复。既然不能上行,那么破发就是一种必然。 没有必要为农行破发担心。只要农行能实现2010年的预测目标,那么,2.68元的股价是有投资价值的,8.73倍的市盈率,1.62倍的市净率,农行值得投资者持有,何必在意农行短线的涨跌,相反,农行股价下行正是为投资者提供逢低买进的机会。而就投机者来说,农行向下破发,也可以腾出上涨的空间出来,这也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正所谓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如果股价能够有一定的波动空间,这总比躺在一个夹板里好。当然,由于农行的投资价值所在,农行向下的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几分钱,或一两毛钱而已,除非大盘的基本面恶化。 也没有必要担心农行破发会带领大盘下跌。虽然农行破发确实会对大盘构成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还是较为有限的。如今的大盘早就不是看一两只股票脸色来行事的时候了。既然农行不是大盘的救世主,那么农行破发同样也决定不了大盘的命运。大盘该怎么走还会怎么走,投资者不必把农行对大盘的影响看得太重。(.京.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