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最后加息 李志林:补3003缺口 谢百三:利空出尽_股市测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水皮:最后加息 李志林:补3003缺口 谢百三:利空出尽

加入日期:2011-7-9 13:22:01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谢国忠认为再加150个基点方有效
   央行的调控手段正日益与国际接轨。除了早早地将加息幅度由惯用的27个基点改为国际通用的25个基点外,近期还频频与欧洲央行联动,采用道同为谋的战术,寻求巧妙的加息时机,以防热钱汹涌而来。
   中欧两家央行,先后于4月、7月,上演了两次同时加息的戏码,希望抑制通胀难题。加息的目的不言而喻,加息的时点也选得合适,那加息的效果呢?只能尚待观察。
   如今,欧洲央行的处境可谓四面楚歌,中国国内的钱荒也着实厉害,实际利率居高不下,加息之箭还会继续相约而发吗?
  中欧联动
   加息抑制通胀,中欧越来越默契。继中国央行7月6日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后,欧洲央行于7月7日迅速跟进,将欧元区主导利率由1.25%升至1.50%。
   此次中欧联动,并非意外之举。中国央行加息后,各大投资论坛都出现了中国加息欧洲银行今晚可能加息,留一份小心的说辞,随后的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加息的理由,自然是因为通胀愈演愈烈。各大机构纷纷预测,中国6月CPI将超过6%,加上中国食品价格节节攀升,在存款准备金率手段渐近天花板时,加息的呼声也正在加大。
   而欧洲加息也早有预兆,欧央行主席特里谢6月28日表示,决策者准备进一步提高基准利率,应对通胀,即使各国政府正忙于控制希腊不断恶化的债务危机。能源成本上涨降低了消费者购买能力而且增加了企业涨价的压力,特里谢强调,我们将决定继续稳定通胀预期。我们正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通胀困扰由来已久。自去年11月以来,欧元区通胀率一直高于欧洲央行制定的接近但低于2%的通胀目标,6月通胀率初值为2.7%。日本5月核心CPI同比上涨0.6%,连续第二个月上涨。而且,美国5月CPI同比上涨3.6%,为2008年10月以来最大涨幅。美国不计食品与能源价格的核心CPI5月环比上涨0.3%,为2008年7月以来最大涨幅。巴西、印度、南非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通胀压力。
   对于加息,中国与欧洲应该有所交流。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而同样的联动,在今年4月已经上演了一番。
   在中国央行宣布加息的两天后的4月7日,欧洲央行如市场普遍预期的那样宣布了加息,将欧元区主导利率增加0.25个百分点至1.25%。这是欧洲央行自2008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同时也是对在2009年5月降至历史最低点并维持至今的1%的主导利率首次向上调整。
   此次加息,中国央行选择的时机愈发巧妙。此前每次加息,都有加速热钱涌入的担忧。
   6月份央行并没有采取加息措施,主要因为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大都没有采取加息措施,如果我国加息,势必会有大量热钱流入,对管理流动性和治理高涨的通货膨胀非常不利。天相投顾分析师李衡认为,近期欧债危机有所缓和,中欧同时加息,大大降低了中国央行加息后资金流入境内的压力。加上近期国际投资银行正有唱空中国经济的倾向,短期内热钱涌入压力可能下降。
  立足国内而动
   虽然与欧洲有交流,但中国加息更立足于国内实际情况。谢国忠认为,主要还是通胀情形不容乐观,很多观点认为通胀洪峰已过,但还有很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
   央行在7月4日发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2011年第二季度例会声明中表示,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发展,但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要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例会强调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上一季度例会则只强调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对稳定性的着重强调,使得市场纷纷猜测,短期内货币政策转向放松的可能性不大。
   从时机上看,央行赶在6月份和上半年数据出炉之前就断然加息0.25个百分点,一方面凸显其抑制通胀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表明6月份CPI数据再上台阶已成定局。银行证券分析师潘向东指出,通过这次加息,会对负的实际储蓄利率有所缓解。
   加息的目的显而易见,而加息的方式却不同以往。
   与4月的加息相比,本次加息的方式变化在于,首先,活期存款保持不变,其次,其他期限的贷款利率的加息幅度都为25个基点,而过去的4次加息中,有3次长期贷款利率提高的幅度小于短期贷款利率。
   此次对称加息,更体现了对银行业的重视与呵护。好于市场之前预期非对称加息的方式,利好息差,有利于银行盈利的稳定。根据招商证券(18.63,0.23,1.25%)的测算,由于活期存款利率没有改变,静态测算,此次加息将使上市银行息差提升2-4个基点。
   有利也有弊,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随即上升。其实,今年已有一半以上的贷款实际利率高于名义利率,所以提高贷款名义利率对新增贷款的融资成本影响远不如信贷控制。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而谢国忠表示,提高贷款名义利率影响最大的是存量贷款的融资成本,影响最大的是房地产业、地方融资平台、央企,也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换而言之,加息最终得以成行,说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可能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严重,或者说政府已经考虑在通过其它融资方式化解地方融资平台的再融资风险。中金分析员徐小庆认为,央行一直慎言加息的顾虑,主要是2009-2010年大量投放的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能否承受较高的贷款利率。如果提高贷款名义利率,那么会直接影响存量贷款的融资成本,从而加重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偿债压力,进一步危及银行的信贷质量。
   目前,已有多个部门对地方债进行摸底,但数字皆不相同。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中国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约9.1万亿元;而根据央行前不久发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市场估算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近14.4万亿元。
   而审计署的数据更为乐观,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17491万亿元。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称,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汇丰发表评论也称,10.7万亿元的地方债规模没有超出市场的预期,尽管占到了全国GDP的27%,但仍是可控的。
   中金的观点是,央行敢于提高贷款利率说明,第一,结合银监会和审计署的调查结果显示,剔除商业化项目后的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只有5万亿-6万亿,远低于之前市场的预期;第二,政府正在逐步完善地方政府的发债体系,包括城投债、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以及拟议中的真正的市政债,近期城投债的发债速度也明显加快,这些有利于降低地方融资平台的再融资风险,将银行的贷款风险外化为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
   谢国忠认为,加息远未停止,应该让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5%方合适。


  应健中:新股炒作机会开始加大
  应健中 资深股评家
   本周一,在资金的推动下,上证指数快速攻占年线,7月第一周的攻势给市场带来了喜悦,见识过五穷六绝,七翻身变得像真的一样。不过,这翻身行情有点像咸鱼翻身,行情还不至于彻底大逆转。
   一般而言,年线反映了一年来的平均持股成本,但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大量的筹码套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即便现在上证指数攻占年线,市场上套牢筹码还多的是,而且机构几乎全线套牢,所以攻占年线,只具有形式意义,未必就能证明跃上年线就是跃上了牛熊分界线。
   下周将公布今年6月份经济数据,CPI指标可能要创出新高,而本周三央行又出其不意地推出了今年的第三次加息,所以,在这个时点上市场多空搏杀将异常激烈。值得关注的是,通胀是否在6月份的经济数据中形成拐点,现在政府高层表示,下半年通胀将会得以控制,如果这种判断成为事实,那么,今年下半年股市将呈稳中有涨的走势,如果通胀这匹野马还是驾驭不了的话,下半年股市走势依然很悬。
   当中小板和创业板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大大低于市场的平均市盈率时,最近新股成了市场的热点,比亚迪(33.07,-0.52,-1.55%)上市后的恶炒再度唤醒了久违的市场炒作热情,随之而来的是最近的新股上市都获得了正收益,而且年化收益率还相当不错,又随之而来的是新股的发行价开始悄悄走高,本周再现55元发行价的股票,这种否极泰来的现象说明IPO又开始进入了新一轮的循环。
   后续市场走势还是取决于资金面,本周一的一根长红使得成交量放大到2400多亿元,这比前两个月的日成交量足足放大了1倍。进入7月,沪深股市的日成交量也开始维持在2000亿元之上,可见市场的资金面有所缓解。
   从目前的市场态势看,大盘有望以进两步退一步的节奏缓缓上行。在操作上,近期新股是市场的一大热点,新股由于上档没有套牢筹码,发行市盈率大大低于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市场恶炒之风再度点燃,因此,从新股申购到上市后炒作机会开始加大。另外,今年的中报披露已经拉开了帷幕,中报带来的分配方案也将给市场带来新的博弈题材,而在高送转方案出台后,机会还是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之中。


  牛刀:未来中国造富机器依然是股市
  我们来看看中国富豪数量53.5万人。
  美林集团和凯捷咨询在2011年6月公布了2011年《全球财富报告》,这是全球最权威的财富报告。这份报告中,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富豪数量增加了8.3%,达到1090万人;其中,中国的富豪数量为53.5万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继2009年后再次稳坐第四名的位置。从中国人口基数来看,中国拥有这么多富豪当之无愧。
  问题是,这篇报告很快牵动中国社会敏感的神经,激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响。
  不久前,我专门对此发表微博:全球公布的个人资产净值100万美元,中国只有53.5万人,位列全球第四位。这个统计当中,也就是按国际惯例没有统计房产。如果统计房产,中国资产超过100万美元至少2000万人,是全球的一倍。在网上广为转发,不同的价值观引起网友热烈的讨论。
  国际社会在统计这个净资产时,不考虑房产,因为不动产一向不作个人的净资产。本报告中的净资产,不包括房产。那么,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人士称为高净值人群。这份报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净资产的的数据统计上,比较真实的反映个人真实财富的状态,所以、虚拟资产、不动产都不计入期内,鼓励的是拥有真实财富。从这个价值观出发,房产不属于真实的财富。
  从金融市场来说,中国的金融市场处在发育阶段,还很不成熟,虚拟资产很少,就连全球最大的虚拟市场外汇市场,在中国也没彻底放开。那么,中国的富人玩得最多的自然只有房产,而房产恰恰不计入真实财富之列,造成了中国富人资产配置不当,真实财富减少,群体自然不大,在全球排名也上不去。
  从这份报告看出:2010年全球这一群体的财产总和达到42.7万亿美元,接近美国一年GDP90%,超过于中国GDP总量。然而,从财富集中度来看,尖子塔顶尖的最少的是中国。在次贷危机前,亚洲的百万美元增长速度就在加快,本次统计结果出来后,亚洲富豪人数达到330万人,首次超过欧洲地区的310万人,仅次于北美洲的340万人。
  2010年,全球造富机器是股市,并非是房地产。全球房地产造富神话早就结束了。全球各国房地产泡沫纷纷破灭,蔚为壮观。而股市表现出的强劲动力,在宏观经济中产生的润滑作用无可替代,自然将是未来财富增长的主要源泉。2010年,全球股市平均涨幅达到18%。弹丸小国蒙古,后发制人,一举夺嫡,成为全球股市表现第一,年增长达到136%,股民平均收益率达到183%。蒙古,全民致富机器非股市莫属,百万美元净资产的人首次超过10万(蒙古总人口不到300万人)。


  付建利:炒股致富与自由主义
  证券时报记者 付建利
  日前与几位私募基金经理吃饭,酒酣耳热之际,一位私募基金的老总颇有感触地说道:我之所以十年如一日地研究股票,是因为我发觉以我的性格,确实受不了上班时单位里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另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则点题式地说:看看,这就是自由主义惹的祸!
  这位无比向往自由的私募基金经理来头可不小。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了众人羡慕的公务员队伍。但一年时间不到,他实在受不了单位论资排辈、尔虞我诈的工作氛围。在无数惋惜声中,他进入一家商业银行做客户经理。之所以进入银行,是因为他觉得以他的资历,暂时还进不了基金公司和券商等机构,而银行工作毕竟离投资近一些,这也算是一种曲线救国了。尽管进入银行后收入减少了,工作强度也加大了很多,人际关系也颇为复杂,但这位仁兄索性不理这些,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K线图,研究股市行情。几年下来,倒也收获不少。不仅自己炒股有所起色,而且对投资有了一些自己的独特感悟。
  在银行默默研究股市三年后,这位私募基金经理终于等来了机会。一家券商研究所扩充人员,凭借自己多年的积累,这位私募基金经理顺利成为一名券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此后,这位人士可谓如鱼得水,投资功力逐年大增。在券商苦练三年之后,这位人士下水创办了一家私募基金。
  如今,这位私募基金经理掌管的公司已经管理资产11个亿左右。尽管市场不好时来自客户的压力不小,但源于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和对投资的无限热爱,这位私募人士始终痛并快乐着,摆脱了单位人际关系的是是非非,为自己打工,而且物质和精神上都收获多多。拿这位私募人士的话说,正是自由主义让他走到了今天相对自由的生活层次。
  等到四十五岁的时候,我就去读个哲学或者历史学博士学位,倒不是为了文凭,主要是想修身养性,把人生和投资参悟得更透一些!这位私募人士连自己财务自由之后的去向都安排好了。
  这种自由,并非哲学上或者政治学意义上的自由主义。简单点说,就是物质上稍微宽裕一些,摆脱人与人之间的无谓争斗,避开五花八门的办公室政治,自己为自己打工,或者干脆于财务自由后在家优哉游哉地品茗读书,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仔细想一想,我们身边笃信自由主义的人何其多也!君不见,有的人一门心思想通过股市发财,有的人一门心思想创业。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新的一代人越来越有主见,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感越来越强烈,精神上也越来越自我。他们痛恨办公室政治、讨厌领导的指责和训斥。他们对各种不公平现象更是深恶痛绝。无奈的是,大学毕业后的他们早已不是天之骄子,生活的磨难和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打得粉碎。然而,生活的另一扇门又慢慢打开了。且不论是善之门还是恶之门,至少确实有年轻人通过这扇门实现了自由,这就是股市。
  近几年来,中国资本市场高速发展,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各种各样的理财工具如雨后春笋般露出来。尤其是股票市场,波动性强的特征在让不少股民的财富不断缩水的同时,也让少数股市高手脱颖而出,实现了财务自由,进而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自由。但通观这些成功人士,都极为勤奋,数年如一日地研究和实战,甚至遭遇过巨亏,有的甚至一度把自己逼上绝境的边缘,最终修成正果。在性格上,他们往往都对财务自由极度向往,而实现财务自由的根本目的,又是实现精神上的相对自由。
  看来,炒股的人各色各等,成功与否,不仅关乎到勤奋与天赋,也关乎到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投资之路上踽踽独行的你,又有着何种价值观呢?(证券时报)


  谢百三:最后一次加息可能性巨大 利空或已出尽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
  前文仅发表一半,骂者甚多,但我仍坚持己见。因为:古今盛世也有很多问题。2005年,我提出中国正处于五千年来第五次大盛世之初期时,也有不少人提出反对意见和疑义,有的甚至很尖锐和很激烈。认为社会矛盾这么尖锐、这么激烈,怎么是盛世呢?
  其实所谓盛世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大的战争,没有严重的恐怖主义活动,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总体上高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总体上提高较快。但盛世不等于社会没有矛盾、没有问题。肯定有,有的甚至很严重。但它们仅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与发展是主流、主旋律,问题与黑暗面是非主流方面。比如贫富差别我国现在确实很严重,但它自古以来就已有之。如杜甫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妇孺皆知的名诗写于安史之乱前八年,可见当时社会的基尼系数是很高的。而中国当时确实是被史学家们一致称为盛世之中的。可见贫富差别并不是盛世的标准。比如太平天国时期强调绝对平均;1949年--1978年,中国国营企业的工资都很平均,都是五六十元的,排排队齐步走,没有差别也没有激励,这两个时期的经济总体发展都很缓慢,能说那两个时期是盛世吗?
  至于贪污腐败也是古今中外有之,盛世的时候也不例外。如乾隆皇帝之宠臣和珅就是个人所皆知的大贪官。乾隆驾崩后,嘉庆继位,立即抓和珅,抄其家,结果查抄出他贪污的财富竟相当于清朝政府16年的税收。当时民谣曰:和珅跌到,嘉庆吃饱。你能因此否认清康乾时期是盛世吗?中国确实还有许多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有的还很严重,有的令人痛心疾首,难以容忍。中国至今肯定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存款仅2万元,人均GDP为世界各国排名中的110位。但不能因此而否认中国社会的经济在和平环境下,持续地高速增长。真可谓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多灾多难,战火连年,盛世是与乱世比出来的。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中国人民在历史上多灾多难,特别是近代,几乎没有过过和平安宁的日子。而改革开放这32年的和平发展史就极为难得珍贵了。
  请看:
  1840年鸦片战争,结果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1900年八国联军进占北京,英法军队火烧圆明园,抢掠一空,并签订庚子赔款;
  1911年辛亥革命;
  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国共分裂,10年内战,红军从30万减少到2万多;
  1931年9·18日本侵略霸占东三省14年;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抗战八年。中国军民死伤2000多万人。这是5000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劫难;
  1946年国民党撕毁和谈协议,又发生了三年内战,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死伤达几十万以上。
  1970年越南战争中,中国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解放军英勇作战,打出了国威、军威,但这一仗非常激烈、残酷。伤亡人数颇多。这就是中华民族150年来的历史,这是一部非常悲壮的战争史。而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果断地停止了文化大革命及阶级斗争。为刘少奇、彭德怀、陶铸、潘汉年平反。果断地将1957年打成的大批右派全部予以摘帽,宣布从此进入和平、建设、发展新阶段;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从此中国开始了一场坚定地得到了亿万人民拥护的改革开放运动。
  不知不觉过了太平祥和、和平发展的32年,而且这个和平发展的阶段还可持续70--100年。即,中国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历史上第五个盛世的初期。
  总之,认清盛世定义,比较历史差异,我认为现在就是历史上第五个盛世,而且仅仅是一个开始。
  【本周经济与股市:又加息了,存款利率加到3.5%,贷款利率为6.56%。当晚上海电视台来电话采访,我作了以下回答:①加息的频率在放慢,过去是两月一次,现在是三个月了。②准备金率高达21.5%,银行几乎无活钱。6月30日,各地银行以高息揽储,民间贷款利率也节节攀升。因此,再提准备金率,企业已极其困难了,难以生存了。③加息对需求拉动型通胀十分敏感有效,对成本推进型及输入型通胀,效果会差的多。④加息还会使几百万按揭买房户坐卧不安,使十万亿负债的地方政府焦虑不安,手足无措。⑤加息还会使海外热钱加快进入。总之,加息应该是加一次少一次了。本次加息很可能是今后的最后一次加息,或是倒数第二次加息,是最后一次加息的可能性巨大。因此有利空出尽之含义。由于仍然负利率2个百分点,居民存款分流进股市的趋势难以改变。加息对周四周五股市影响甚微,虽然股票有下跌,但依然有很多活跃股,不惧加息。投资者要选好个股,做好差价。】(金融投资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