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厉以宁:批紧缩政策过了头 称滞胀不是没有可能
吴晓灵: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郎咸平:中国概念股成美国过街鼠
高善文:新周期或已展开 市场尚缺乏大幅上涨条件
叶 檀:全球市场已陷入通胀无牛市困境
陈东琪:22%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天花板
谢百三:中国处在第五个盛世 别在跌停板时割肉
李迅雷:中国经济拐点可能在2014年
刘纪鹏:中国须引热钱入股市
张庭宾:美二轮危机倒计时
顾铭德:股市底部可能提前来到
李志林:中级行情何以提前发动 大盘是否已反转
瑞 银:市场正处黎明前黑暗
郑新立:说硬着陆是好事的人不负责任
厉以宁:批紧缩政策过了头 称滞胀不是没有可能
中国经济的通胀担忧略解,滞胀隐忧又起。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昨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上警告称,如果紧缩货币流通量过了头,很可能会出现产品供应链的断裂和企业资金链的断裂,并称滞胀不是没有可能。
他指出,在采取措施管理通胀预期的同时,同样不能忽略了企业盈利前景预期,因为企业可能由于盈利预期欠佳而收缩投资,并带来滞胀。
实际上,这也不是滞胀第一次摆上前台。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6月22日就指出,经济已出现滞胀苗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应适可而止。
在昨天的会上,厉以宁表示,让货币流通量回归到正常水平,总的说来是没有问题,但中国正处在转轨时期,产业结构正在调整,如果是搬用发达国家的经验,可能的结果是,所谓正常水平就是紧缩。
厉以宁指出,在当前形势下,货币流通量回归正常水平,很可能引起产品供应链的断裂和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从而出现滞胀。这将导致企业停产、倒闭和个人下岗、失业的情况,也可能使个体商户收缩,以及使承包土地的农民收入下降。
厉以宁解释称,如果把已经偏紧的货币流通量误认为还没有回归到正常水平,继续紧缩,从结构层面来讲,加剧结构的不协调是不可避免的;从微观层面来讲,因产品供应链的断裂而引起的失业人数的增加同样不可避免。
由此,厉以宁提出,要考虑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无论是存准率的调整还是贷款利率的调整,都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难道我们费这么大的劲来实现货币流通的正常水平,就是为引发一次滞胀吗?厉以宁反问。可见的是,今年来,中国已连续6次上调存准率,2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实际上,因为通胀或得到控制,关于紧缩政策进入观望期的观点早已有之。
同一场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即表示,他赞同温总理所说的中国通胀已经遏制,同时,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的风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中国遏制国内通胀方面的努力已经奏效,价格上涨趋势正得到控制。
吴晓灵: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昨日在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上表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她说,经济硬着陆是指经济突然下滑,目前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情况来看都不至于此。应将调整经济结构和治理通胀稳步进行下去,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吴晓灵称,中国经济连续30年保持10%左右的增速,即使按照十二五规划中的目标平稳发展下去也已经很不错,不要把经济速度下滑看得过于严重。而对于中国是否存在货币流通量偏紧的说法,她认为,广义货币供应量现在的增速已经不低。
她说,滞胀是指通货膨胀率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这应在通货膨胀率很高、而经济低迷至增长率2%到3%的时候才会发生,而并非现在中国的情况。
曹中铭:停发新股就能救市吗
短短两个月时间,上证指数跌幅近15%,投资者损失惨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出现了暂停新股发行救市的传闻。
笔者认为,鉴于A股本身所面临着的诸多问题,仅仅暂停发行新股,不可能达到救市的效果。监管部门曾多次动用行政资源救市,虽有成功的先例,但更多的却是失败的教训。正是由于此前监管部门对股市的行政干预备受诟病,所以市场的问题由市场自己解决成为监管部门新的施政方略。近几年来,监管部门大力推进股市的市场化进程,如询价制、保荐制以及新股发行制度的两次改革等,莫不如此。如果监管部门再次出手救市,虽然可能缓解目前股市的困境,却有违监管部门推进市场化的初衷。
在笔者看来,A股在二季度出现下跌,应该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央行不断加息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CPI持续走高导致的通胀压力日益加大、新股三高发行依然我行我素、新股次新股破发潮与业绩变脸潮的大面积上演等,都对股市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国际板即将推出的消息更是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说GDP、CPI、货币政策等属于宏观因素的话,那么新股三高发行、上市公司无休止的恶性融资、上市公司本身的质量及回报投资者问题、股市中并不鲜见的有违三公原则的现象等,则属于市场自身方面的问题了。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无论出台什么样的救市措施,顶多也只能救市场一阵子,而不能救出一个健康发展、长治久安的市场来。
因此,在出手救市与依法治市问题上,我们显然应该选择后者。进一步完善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严厉惩处违规者,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和回报水平,才是最好的救市举措。
郎咸平:中国概念股成美国过街鼠
美国的监管制度之所以可贵,因为它不是靠官员来查,不是靠诚信道德来查,而是靠自私自利。
2011年5月份是美国的中国热年。从年初到5月,有12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不幸的是有9家破发,它们包括世纪佳缘、网秦、人人网以及正兴集团等等。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底,有9家中国概念股被摘牌,从3月底到5月又有24家中国概念股的企业,因为审计师辞职或因为审计问题被列入观察名单,其中有19家被摘牌。5月份,似乎又成了中国概念股的滑铁卢之月。
荒谬的中国概念股
在美国能受到大家追捧的中国企业,都在美国有相对应的企业。百度是谷歌的概念、优酷是YOUTUBE的概念,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让美国人了解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根本没有中国概念股,只有美国概念股跟造假的事实。中国的一些公司在美国上市之后,所犯的造假罪和在中国所犯的一模一样,因此财务造假问题才是关注的重点。
2010年11月份,有一家叫浑水的美国研究机构,它同时也是一个对冲基金,它对大连绿诺环境有限公司进行调查之后发现了几个重大的错误。第一,绿诺声称2009年销售额有1.93亿美元,实际只有1500万美元,这种造假让美国人感觉惊讶。第二,绿诺的管理层贪污。第三,该公司所谓的客户很多都是不存在的。第四,2009年绿诺在中国工商局登记的销售额是1100万美元,是美国披露销售额的6%而已,比递给美国证交所的销售记录少了94%。浑水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扬社会正义、打击腐败,而是要做空。这家公司发表声明告诉投资人,如果要使用本公司报告的话,你要用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做出最终选择。而且它开宗明义说,该公司的客户及他们的朋友都利用过这个资讯从卖空当中赚了不少钱,因此,他们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查处中国公司。美国的监管制度之所以可贵,因为它不是靠官员来查,不是靠诚信道德来查,而是靠自私自利,这样一来,不但自己赚了钱,而且还保护了美国的监管制度。
对美国市场的无知是最可怕的
纳斯达克是一个股票市场,里面有很多小的市场。比如一个叫做粉红市场,还有就是OTCBB,这两个市场相当于我国的退市市场或三板市场,交易十分清淡,被交易的股票通常为空壳公司。这两个市场基本上都是骗人的,在里面上市基本圈不到钱。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么多中国概念股公司到美国上市是通过一个正常的过程,其实,有很多的美国中介机构、中国的中介机构合在一起骗我们的公司,说是到纳斯达克上市,最后发现是纳斯达克里的一个小的粉红市场、OTCBB,然后你每年要交几百万美元的费用,第一是合规费用,包括律师费、审计费、公告费等等。第二是公关费,这个费不是请人吃饭而是每年做两三次路演,把公司业绩等介绍给投资人,希望他们来买股票。否则的话,你的市盈率会大幅下降,因为没人交易。
中国企业家不要抱侥幸心理
我们的这些企业从创业开始,一路风风雨雨很不容易。
一路走来,他们已经形成习惯,总认为通过一些技术性的手法能走到今天,这个手法同样可以带到美国继续走到明天。这种惯性推手使他们走到这一步,否则不可能大面积造假。因为中国企业具有的特殊性,让他们从创建之初,就一路不规范地走到今天,总认为它可以铤而走险不会被抓到,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美国的监管食物链是如此之强大。这个事件之后到美国上市越来越难,因为所谓的中国概念股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时候,你上市的市盈率特别的低,真的想融资的话去美国的路会越走越窄,所以你去美国上市的时候要问清楚为什么去美国上市?你了解美国的资本市场吗?
这个事件之后,我们发现有这么一个国际联盟,它们老谋深算、精心策划。比如说高盛、德勤还有其他一些小的会计公司、审计公司等等,串在一起形成一个食物链,诱惑中国企业花大笔钱到美国上市,为了让它上市不断地造假,其程度绝对不逊于在中国上市。上市之后被美国所谓的扒粪对冲基金挖掘出来,然后食物链里的这些人又透过一个新的方法,把这些被骗去美国上市的公司再骗回中国来上市。我们的上市公司之所以可怜,就是因为对国际市场的无知。
高善文:新周期或已展开 市场尚缺乏大幅上涨条件
相对于抑制通胀水平的紧缩政策,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目前更为关注的是种种依据表明,私人部门投资的启动过程可能正在开始,新一轮的经济周期正在开始。
6月23日安信证券举办的中期策略报告会上,高善文表示,本轮通胀的高点会在近一两月出现,之后会波动下降,但他同时认为,只有当利率见顶之时才是市场见底更为确切的信号。会后接受采访中,高善文认为,年内利率再上调1~2次是有可能的,而A股市场还将再熬一段时间,年内可能出现转机,但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半个月之内可能加息
随着通胀趋势性下降,高善文判断,货币政策紧缩周期也将结束,紧缩政策会在三季度结束,转入中立观察期。
在会后采访中,高善文认为,今年年内利率再上调1~2次是有可能的。我怀疑最近一段时间就该加息了--半个月之内。
对于存款准备金率,他表示也有上调的空间。但他认为,如果说现在上调准备金率主要的政策目标是把货币收住、把利率抬起来,提高资金成本;那么未来上调准备金率的目的会主要着眼于回收外汇占款所投放的流动性,而并非把银行间利率大幅提高。
对于此轮货币紧缩政策对于实体经济是否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高善文表示,历来紧缩政策对经济增长造成一些压力,这是政策的题中之意。这一轮的政策调控对实体经济还是有一些影响,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比如二季度以来,工程机械的销量增速下滑非常厉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成本的上升。
不过他同时表示,我个人来说并不那么悲观,类似2008年这么大的(经济增长)下降,概率并不会太大。高善文判断今年GDP增长可能会呈现一个U型的微笑曲线,全年GDP增速或在10%左右。
新一轮经济周期或正开始
高善文同时提出,目前经济正转入新一轮产能周期,将逐步进入产能兴建和扩张阶段。
他从三个方面的数据得出依据:在工业增速相对不高的情况下,贸易盈余的收缩相当显著,且绝对水平已很低;再比如在经济名义增速上行相对温和的情况下,流动性紧张看起来有些异常;企业盈利在过去两个季度也处在很高水平等。
我们就此猜测:私人部门投资的启动过程可能正在开始,新一轮的经济周期正在开始,这是值得重视的。
高善文表示,如果新周期启动的猜测可以成立,那么在启动之初所遭遇的通胀压力以及信贷的控制等毫无疑问对新周期有一定的抑制。而基于此前的分析,通货膨胀的上升以及宏观政策的压力在今年下半年就会系统性解除,那么新周期的展开也就具备了更好的宏观经济层面的基础。
他提出,这个背景下的风险是,如果下半年通胀压力下降伴随着全球工业增长的减速、外需的减速,对中国国内的需求和投资会有一定抑制作用。这与新周期带来的上升力量相比,哪一方更强一些,还需要后续观察。
A股年内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A股市场已经持续低迷很长时间,紧张的流动性是对市场形成的抑制力量。对此,高善文认为,随着通胀见顶回落以及货币紧缩政策的结束,市场趋紧的流动性会有所缓解,市场压力也会随之消退,A股市场会有阶段性估值修复的需求。
他同时强调,通胀见顶不见得是利率见顶和市场见底,而只有利率见顶之后才可能是市场见底更为确定的信号。
高善文在采访中称,预计A股市场还将熬一段时间,年内会出现转机。但他并不认为市场会像之前通胀结束出现大幅反弹。
从过去的市场经验看,通胀见顶之后利率见顶的话,毫无疑问会对市场上涨提供很大的支持,高善文表示,今年要出现2005年之后或者2009年上半年市场那种惊人的上升可能性不大,因为当时市场上涨的重要因素在于贸易盈余的持续扩张以及货币信用的大幅扩张。而目前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他表示,在估值修复的过程中,市场又会面临一些基本的矛盾--私人部门投资需求的上升带来的盈利能力的改善和私人部门投资需求上升使得市场资金总体处于偏紧局面的矛盾。盈利和估值继续沿着相反的方向作用于市场,这种格局使得市场很难出现像2006年或2009年那样单边上涨。
国际板有助于估值平衡
国际板推出的脚步渐行渐近,市场对于国际板分流资金的担忧有增无减。对此高善文在采访中表示,国际板分流市场资金是不可避免的,但有助于改善A股市场结构和估值情况。
但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国际板为投资人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而且很多将在国际板上市的企业都有较为良好的质地,也可能具有更合理的估值。他表示,国际板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能纠正市场供应的结构,会使得整个市场的供应在风格上、大小盘上、行业上的结构变得更平衡。
目前上海和香港市场具有一定同步性,而以后(国际板推出后)A股和海外股市的同步性会增强。通过这个渠道,有助于分散本土市场的风险,有助于降低本土市场的波动性,以及市场估值的合理化。
同时高善文也认为,当然不可避免对市场资金有一定分流作用,市场事先也会预期到,所以会有一定调整。
叶 檀:全球市场已陷入通胀无牛市困境
通胀狂舞,市场低迷。
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已是事实,来看最重要的中美两国数据。中国发改委官员表示,6月份CPI将毫无悬念地创出新高,人们在猜测将达5.6%。美国5月份CPI同比增速达3.6%,创3年以来新高,去除食品与能源的核心CPI涨幅创5年来新高。美国2011年一季度CPI年率达到了6%,让人想到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期间可怕的滞胀。在2008年10月,美国消费价格创下二战以来最大单月降幅,成为可怕的紧缩标志。
有人认为美国PPI下行说明通胀压力减轻,大错。PPI下行而CPI上行,说明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通胀的最大推手,而美国的实体经济并未因此好转。
可怕的是,美联储为了减轻债务负担、刺激经济,宽松的货币政策还将延续。6月22日美联储议息后作出的决议是维持零利率水平。虽然到6月底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如期结束,但美联储还会保持庞大的资产负债规模,继续维持对本金的再投资,也就是维持QE2后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变。另外美联储还会通过持有的1.35万亿美元债券的利息,继续购买国债。加上美国政府必然会提高债务上限,美国的货币膨胀未有穷期。由于美国大规模注水,可以想像其他国家收缩货币必然三心二意,对通胀态度最严厉的德国,忙着处理欧洲债务危机,自顾不暇。
欢迎通胀带来大牛市是短视的。在通胀的前期,资产品价格会上涨,但到了通胀的中后期,资产品价格必然下挫。以道琼斯指数为例,从2009年开始进入了一轮令人振奋的上升期,伴随着去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人们认为道琼斯指数是美国实体经济好转的前兆,道琼斯指数突破万点,却不是有效突破万点平台,从今年5月开始下行。通胀初期会带来幻想,让企业与消费者在美梦中生活,企业盈利上升而成本没有上升,人们会误以为是生产率提高的结果。但一切市场行为都会在时间中显露出真相,随着人力成本、原材料的上涨,企业面临盈利空间缩小的压力,上市公司的股价自然应声回落。
中国同样如此。投资者享受了一场资本市场的烟花,2009年开始发放货币、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通胀压力成为全球市场上升的动力。烟花从期货市场开始烧起,在证券市场的有色金属、农产品等板块上绚烂,而后以证券市场的中小板、创业板发挥到极致,到2010年国庆节后大盘蓝筹股出现异动,人们感叹通胀带来牛市。好景不长,通胀红利一闪即逝。
任何经济转型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1929年的转型付出了世界大战的代价,上世纪70年代的转型到1982年才宣告终结。而现在,全球资产负债表垮了,继续发放货币,实体经济将迎来滞胀。
任何通胀都是生产效率难以抵挡货币量上升的产物,只有全新的、足以提高效率的生产模式,才能让通胀老虎回笼。来看这两年的美国股市,除了苹果之外乏善可陈,而并非革命性创新的苹果已经被给予过高的估值。巴菲特的金融投资,北伯灵顿铁路并非从今日开始,该公司隐藏的土地等资产更让人垂涎,足以抵抗通胀。看来,抗通胀的隐蔽资产公司是目前最好的投资标的物,改变经济进程的公司还没有诞生,如比亚迪等新能源公司还处于艰难求生的过程中。
中国在经济大幅上升期,股市并未随之大涨,因为股市承担了重要的融资、做大的任务;而在通胀到来时,股市却会追随通胀无牛市的规律;只有在新股暂停之后重新开启,资金充足、通胀未现之时,才有短暂的幸福时光。对于中国公司而言,还存在信用危机。目前,在加拿大上市的中概股嘉汉林业正处在水深火热中,知名对冲基金经理保尔森宁愿损失5亿美元,也抛弃了它。加拿大两家律师事务所代表投资者向嘉汉林业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其虚报资产和会计作假,并要求赔偿65亿美元。
通胀无牛市,比这一结论更确凿的是,通胀加上信用危机,将是资本市场的地狱。
陈东琪:22%是存款准备金率的天花板
控制通胀是当前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但央行偏重的还是使用数量型工具来调控流动性。在5月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后的五个小时,央行依然没有动用价格型调控工具--宣布存款准备金率从6月20日开始,再上调50个基点。
记者了解到,央行在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风险,同时进一步落实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为稳定价格总水平、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则建议,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地关注资金价格的调控,央行应该主动使用加息工具,而审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不能动了,或者说要动也几乎是极限了。
货币放松未到时机
5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稳健,且高通胀持续,货币紧缩政策放松的可能性或将落空。
如果从先行指标看,货币政策似乎到了应该放松的时候。陈东琪根据历史上的周期分析,如果M1向下的时间超过三个月以上,时间越长开口越大,CPI下降的就越快。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情况也有些类似。目前,货币供应量M1和M2处于较低水平,M1低于13%、M2低于16%。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CPI依然居高不下。对此,陈东琪表示,CPI回落时间之所以会往后移,是因为此前货币投放量太大了,因此,通胀步入下降通道尚需假以时日。
在这种情况下,关注通货膨胀风险成为首要任务。央行也指出,货币政策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5月CPI同比增长5.5%,超出市场平均预期,创2008年7月以来新高。我个人看,通胀压力还是很大的。虽然经济在减速,但是还在上升区停留,因此,CPI即使回落也是高位上行回落,目前CPI还不是一个拐点。陈东琪表示,货币政策对通胀的控制,就像开车一样,时刻把脚放到刹车上,以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此前,为抑制通胀,除了连续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自去年10月以来,央行还四次加息,基本保持每两月一次的频率。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可视为央行向市场发出的信号--虽然工业活动增速相对较低,但在CPI通胀率高企的情况下,央行不急于放松货币政策。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行阶段,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时机尚不成熟,陈东琪表示:下一步货币政策不是完全停止紧缩,而是适当降低紧缩强度、收窄紧缩范围。陈东琪认为货币政策不能全面放松的理由有三,一是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二是各地投资扩张的积极性还很高;三是过早放松会造成经济二次过热。
对于目前的财政政策,陈东琪则认为,现阶段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偏松措施,在稳物价的同时,实现稳增长、增就业的宏观目标。
调价胜于调量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再创历史新高点;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将高达18%。
对于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陈东琪一直持保留态度,22%是天花板。货币政策可以调整一下紧缩的方式。
在陈东琪看来,过多的数量调整会产生两大问题:一是流动性的局部结构性短缺,二是利率的双轨制。
5月宏观数据公布之后,业界预计,6~7月仍然有可能成为央行的加息窗口。
陈东琪建议,央行应该主动使用加息工具,而审慎使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地关注资金价格的调控,用加息来提高利率。陈东琪表示。
如果仅从货币政策角度看,数量工具仍是央行当前最有效的调控手段。但是,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完成的是对增量流动性的对冲,对存量流动性的影响比较有限。而加息恰好可以弥补此方面不足。比如,本次提高准备金率主要是为了对冲6月规模较大的到期央票和回购数量,在此基础上,央行还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
陈东琪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增速虽然趋缓,但仍处于经济上升周期,因此,货币政策始终应该保持稳健之下的偏紧操作,同时注意方式与力度,可以通过长期工具、短期市场操作等不同方式的配合,产生综合效益。
经济不会硬着陆
下半年经济继续减速增长,但不会出现硬着陆。陈东琪表示。5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数据虽略有下降,但下降空间不大,表明经济增长处于维稳状态。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13.3%,比上个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
陈东琪表示,从总体上看,国内经济长期增长动力减弱,但将是渐进的,西方经济仍运行在周期性增长轨道上,只是本轮周期的增长幅度比上一轮要小一些,力度弱一些。
从发达经济体来看,日本经济出现短期衰退,欧美经济虽减速但仍有增长,这使我国出口在减速中保持增长;其次,国内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减弱但不会很快衰竭;再次,从短期因素看,水利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等,这些因素都会推动下半年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从今年以来的主要经济数据变化看,经济增长保持减速趋势,且幅度比去年底和今年初的预期值略大。陈东琪也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指标,今年GDP增速预测从9.5%~10%下调为9%~9.5%。
谢百三:中国处在第五个盛世 别在跌停板时割肉
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我国著名的金融证券专家谢百三教授,以诙谐生动的语言为近千名听众侃股市、楼市等中国经济发展若干热点问题。
能容纳千名观众的中南剧院座无虚席,掌声笑声不断。到了11时15分,原计划演讲结束,但听众热情很高,直呼还要听、还要听。到了12点多,台下观众似乎忘记了午饭时间,仍然喝彩要继续听讲座,于是原本一个半小时的演讲,被数次延长,直到13时30分才落下帷幕,不少观众感叹:谢教授敢说真话,演讲精彩,受益匪浅,我们不吃中饭也要听。这是长江美联大讲坛举办以来,演讲时间最长、最为火爆的思想碰撞盛会。
谈前景
中国处在第五个盛世
我认为现在中国处于五千年来第五个最好的时期。
谢百三认为,中国五千年历史出现五个标志性盛世。第一个时期属汉朝文景之治,当时主张无为而治,老百姓生活得非常好,夜不闭户,这个时候的汉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第二个时期是唐朝的李世民、武则天和李隆基三代,唐朝强盛时占了世界GDP的36%,全世界的学生到唐朝来留学。第三个盛世是明朝的永乐大帝执政时期。第四个时期是康乾盛世,康熙打败了吴三桂,打败了葛尔丹,收复了台湾。康熙时期的版图是当时世界最大的。
现在是第五个盛世。谢百三说,中国每年有近500万农民进城,城市化进程可以持续一百年,这是对中国经济的巨大推动。他相信中国经济至少持续70年繁荣,尽管会有调整,但总体上是向好的。
谈楼市
房价不会大跌
我不认为房价上涨是好事,但为什么会涨呢?要把病因找出来。
谢百三开玩笑说:在上海没有房子不要想找到老婆。
谢百三说,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均住房面积有36平方米,现在只有28平方米,5亿农民要进城,每年近700万大学生要留在城市,刚性需求旺盛。同时,房地产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支柱产业,直接带动19个产业,间接带动42个产业,只要房地产一片萧条,中国经济肯定掉下去。
货币发得太多了,是房价涨得快最根本原因。谢百三说,1999年、2000年中国货币发行量是11.8万亿,现在是76万亿,上涨了六倍多。还有货币量除以GDP,2000年中国是1.56倍,现在是1.8倍,而美国则是61%。这说明通货膨胀会长期存在,不会马上下去但是也不会太高。
谢百三直言,土地财政很可怕。一些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占财政收入1/3以上,政府要发工资,发奖金,还要修地铁、轻轨,钱就是靠卖地。一些地方政府调控房价不积极,这个道理很简单,给你一把刀叫你砍自己的脚你砍得下去吗?
谢百三说,我们对房地产调控一定不能调得太死,要有理有节,温和地来打压。但在目前的政策情况下很难调得深。
谈股市
国际板推出要三思而行
对于近期股市的下跌和反弹,谢百三认为,主要是由于国际板这个大利空事件的冲击。
谢百三教授分析,虽然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新股发得较多较快;但毕竟30多亿的居民存款无处投资(特别是京、沪、渝等实施限购令、房产税的城市),银行又是负利率。所以套牢的股民到了2600点不割肉,股市就难以深跌下去,加上这段时间国际板的消息似乎少了,所以就产生了反弹。
他认为,目前对这个反弹不要期望值太高,估计也就两百来点的空间。
谢百三教授说,他自己近期多方呼吁有关方面推出国际板要慎重、要三思而行,他还给相关部门写信说明自己的观点。接下来,他还要准备和北京、武汉的两个专家,就国际板的问题在电视上公开辨论。
谈理财
别在跌停板时割肉
爱情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是一笔资产。谢百三的爱情理财观,引来观众笑声阵阵。
谢百三说,上世纪80年代从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复旦大学,在火车站,留在北大教书的女友边跑边哭,还给他50元钱。怀揣着这笔启动资金,谢百三来到上海闯天下,混得小有名气后,被借调到北大任教,但因种种原因户口档案没有落户,再次打回复旦教书。女友跟他提出分手。
她意志不坚定,这是在跌停板时割肉。谢百三笑称。眼下投资,谢百三认为黄金、白银、古董这些不可再生资源,价格会越拱越高。
贫富差距为何越来越大?
谢百三认为,富人从小父母亲给他培养胸怀大志;凡是富人都注意学习;投资理财大事情,富人是非常小心的;穷人节流节约,富人开源节流;穷人细中有粗,富人粗中有细;穷人重视死工资,富人重视自己理财;穷人怨天怨地,富人不怨天怨地;穷人不重视信息,富人重视信息;穷人相信命,相信缘分,富人就千方百计把自己放到有利于自己的概率里。
谢百三微服私访
早上六点逛菜场
按行程安排,谢百三24日18时到汉,不料飞机晚点近5个小时。当晚8点多谢教授更新微博:要起飞了,真好,到武汉我要开吃武昌鱼。
晚10点半,谢百三抵汉。这几天腰部受伤,只好坐轮椅出来,让你们久等了。看到记者,谢百三抢先说。
晚上11点,在酒店大堂看到欢迎谢百三教授下榻本酒店的牌子,谢百三连说不用这么张扬。在套房内,谢百三拿了一床棉被铺在地上,腰伤还没恢复,睡地板好得快。
早上六点钟,我起来搭了一个摩托车到菜场,看看武汉的菜价贵不贵。昨日上午,谢百三这样开始他的演讲,他说,听说现在武汉像一个大工地,有几千个项目同时开工,这说明武汉很旺。尽管眼下CPI居高不下,但谢百三认为,中国现在的物价、现在的商品在外国人看来仍然是很便宜的。
谢百三笑称,他上次到哈佛大学吃碗馄饨,三美金一碗,里面只有两个馄钝,他一口气吃掉八碗。中国的东西不管怎么样通货膨胀,还是世界上最便宜的。
谢百三眼中的武汉人
武汉人热情豪爽
我来过很多次武汉,对武汉的印象还不错。谢百三教授说。
1998年,当时长江流域正在发水灾,上海一家报社在武汉组织了一场公益性的股评会,请我和金学伟来讲,我在现场拿出自己的一本新书,当场拍卖,提议在场听众给受水灾的群众募捐,结果拍了六百元,当时有人出两千元,我觉得太高了没敢要。结果,那一场股评会,当场募集了60多万元善款。谢教授笑着说。
我觉得武汉人热情、豪爽,而且有一种在困难灾难面前乐观向上的精神。记得那年我们晚上坐车在武汉三镇到处都看到人们在街上跳舞、吃大排档、打麻将和乘凉,没有一点发大水造成的不安的感觉。谢教授说。
武汉粉丝眼中的谢百三
谢教授荐股让我扭亏为盈
早上8点,67岁的退休干部刘爹爹就来到现场。刘爹爹说,自己住青山。2007年5·30行情中,所持几只垃圾股全部跌停,他参加了《长江商报》举办的投资理财活动,听了谢百三教授的报告。
会上谢百三教授说,永远不要炒垃圾股,要抛弃手里的垃圾股,勇敢地买入好股票。于是刘爹爹就割掉了垃圾股,买入谢教授看好的焦作万方,结果半年时间,焦作万方股价从20多元涨到60多元,多亏了谢教授,让我很快挽回了损失,还扭亏为盈。我今天就是想早点看到谢教授,如果有机会还要当面向他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长江商报》多举办一些这样对股民有益的活动。刘爹爹说。
谢教授敢说真话
谢教授敢说真话。他一开场,就说对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不赞成,同时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需要勇气的。不像一些经济学家,对一些热点问题,要么不愿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要么说一些自己都不见得相信的话。武汉本地一私募基金经理赵先生这样评价。
作为一个有多年股市实战经验的经济学家,谢教授的观点和方法,比那些完全坐在书斋中,空对空地搞理论研究的专家,对股市更有发言权。赵先生说,比如说国际板问题吧,每一次相关消息的出台,明明都对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利空因素,造成了市场的大幅下跌,但是却有一些经济学家说国际板对股市是利好。(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