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专家热评明日证券市场走势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众专家热评明日证券市场走势

加入日期:2011-6-27 17:55:11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李迅雷:中国经济拐点可能在2014年
  未来3-5年,中国经济将缓慢回落。不会硬着陆,拐点或在2014年,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
  市场雷达当下,经济是要硬着陆还是软着陆?
  当下,通胀如何抑制?抑制要多久要多快?
  记者分别走访了多位经济学家,先从宏观方向来探讨当下以及未来的经济形势,这事关房价,事关股价,事关你的投资收益。
  李迅雷: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上周三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就目前的经济形势与未来走向详谈自己的观点。
  总的来说,目前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处在一个通胀走高而经济减速的阶段,中国的经济还算不错的。欧洲的债务国政府提供的高福利,是以高筑的债务为代价。目前,中国的债务算比较低,国债是7万多亿人民币,当然老百姓的福利水平也比较低。我们看债务高还是低,主要看国债占GDP的比重,中国国债占GDP比重20%不到,美国是100%,日本是200%,发达国家这方面的债务都比较重。
  但未来3-5年,中国经济将缓慢回落。不会硬着陆,拐点或在2014年,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软着陆是泡沫消退,硬着陆是泡沫破裂,政府当然希望会是泡沫消退而不是泡沫破裂。事实上经济也会平缓地回落。
  有人看到房地产投资增速不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还在提升,认为中国经济还在强劲增长。但这些仅仅是表象,或已成强弩之末。为什么是2014年呢?因为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很多问题会暴露出来。比如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将逐步展开,2014年达到偿债高峰,因为2009年是信贷规模最大的一年,信贷以5年期居多,地方债务大概有10万亿左右。另外国际上有一个高楼魔咒现象,即当最高的楼建成之际,经济出现衰退,股市出现暴跌。而2014年是位于上海陆家嘴的一栋全中国最高的楼的建成之时,这栋楼建好之后全国还有5-6栋高楼要建,但是都没有这栋楼高。一个国家最高的楼建成,也是这个国家经济回落的开始。这里有经济的逻辑,且历史上也有很多例子。
  中国经济回落以后后续如何呢?经济回落的时候正是转型的好时机,中国经济需要转型,这个转型是产业的全面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有核心技术,较高的门槛才能存活,技术含量比较低,毛利率比较低的小企业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掉。事实上中国经济现在回落将会是好事,就好比5米跳台和10米跳台,站得越高,跳下来摔得也越惨。中国经济转型已经说了15年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这几年转得可能会比较快。目前中国的小企业有5000万家,每年还在以100万家速度在增加。这个过程里有核心技术、专业能力和科技含量的小企业日子比较好过,当然也会淘汰一大批竞争力不强的小企业。

 

  刘纪鹏:中国须引热钱入股市
  A股再度熊霸全球 刘纪鹏称中国须引热钱入股市
  人物档案
  刘纪鹏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高级研究员、高级经济师职称和注册会计师、全国人大《证券法》修改小组专家组成员、全国人大《国有资产法》和《期货交易法》起草组成员。
  新闻事件
  上周的最后两个交易日,A股市场出现了久违的大涨。然而,综合来看,整个2011年上半年的中国内地A股走势仍是全球领跌。
  对话主角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 刘纪鹏教授
  入选理由
  为什么A股逆中国经济9%的高增长而跌跌不休?主流观点把其归结于去年10月以来货币政策的紧缩、欧美经济复苏乏力,但非主流观点则认为A股的制度缺陷才是市场牛短熊长、长期低迷的关键。
  上半年表现全球称熊
  制度性伤害重创A股
  记者:上周最后两个交易日,A股出现了久违的大涨。这是资本市场即将阴转晴的信号吗?您怎么看待A股下半年的走势?
  刘纪鹏:关于上周A股出现的反弹,有人说,那是因为再过几天就是建党90周年的纪念日了,各行各业都在献礼,股市也不能太失礼。这当然是玩笑话。我并不认为这两个交易日股市的上涨,是市场即将阴转晴的信号。
  记者:美国股市已明显好转;金砖四国股票市场的价格也平均上涨两倍左右,为什么中国股市始终在低位徘徊?
  刘纪鹏:通常认为有四个原因导致中国股市持续下跌。一是国际原因,二是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原因,三是上市公司质量有问题,四是政策原因。
  首先讲国际原因。美国次按危机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出口,但美国在一天一天地弱下去,对中国的崛起不全是坏事。其次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尽管人们对未来增速放缓有所担心,但至少今天中国的宏观形势依然向好,A股本不应呈现出如今的弱势。接着是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虽然有一些创业板公司出现了业绩变脸,但整个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业绩平均增长达到了39%,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的业绩预计增长仍可在30%以上,也不能说上市公司的质量有明显问题。
  那怎么解释A股跌个不停、成交量日日创新低的现象呢?我想,最主要的是政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具体来说,一是货币政策,二是股市监管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显而易见,而股市监管政策不当对股市的负面影响却很少被人们思考,而如果不对股市自身的监管政策进行制度性反思,我们就找不到目前中国A股市场全球最差的真正原因。
  发审制有损公平交易
  记者:制度性伤害何解?
  刘纪鹏:制度性伤害是指,由于A股发行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股市功能丧失,如晴雨表功能、价值发现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和增值功能。我以创业板为例来剖析一下监管部门自身的制度问题,以及这个错误给中国资本市场造成伤害。
  首先是证监会 的发审制度。在这个制度设计下,企业要上市都得去证监会排队,繁琐的行政审批不能反映大量中小企业的真实供求关系,却偏要在创业板的发行环节上引入个股的市场化询价制度,但是每次放到市场里去询价的准上市公司就只有两三家,规模上不去,询出来的发行价能不出现三高超募吗?伪市场化的发行制度,掩盖的是其背后比审批制还坏的行政垄断的所谓核准制,效率低下不说,还使上市过程中充斥满不公平交易。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创业板233家企业合计计划募集587亿元,实际募集了1726亿元,超募资金接近1150亿元。大量资金镕置浪费。一些创业板上市后就拿超募资金吃银行利息,平均每家企业超募5亿元,放在银行里吃利息,账面收入也很可观。而同在利益链上的券商也大发其财,今年一季度券商从40多家创业板上市企业那里收去的手续费已达到5900多万元,约占融资额的8.5%;加上直投加保荐的业务模式,使得它们都有推高发行价格、过度包装业绩的意愿。
  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多隐患
  紧接着,就是这些由发审委精挑细选出来上市的企业股权结构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我此前对233家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调查发现,其中220家企业是家族企业,发行上市前第一大家族股东平均持股比例高达54%,持股超过70%的有68家,超过50%至70%的有64家,30%至50%的有61家,30%以下的仅有23家,其中雷曼光电(300162)公司李跃宗家族,发行前持股99%,发行后持股74%……一股独大使得IPO高溢价获得的财富实际上被家族掠夺。220家创业板企业造就了717个亿万富翁与106个十亿以上的富翁家族。
  这些创业板企业的财富是创造来的吗?不是。仅仅是社会财富的简单堆积和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蛋糕没有做大,这种合法的剥夺财富都是发生在不合理的发行政策中。
  制度缺陷制造虚假繁荣
  单腿融资酝酿金融风险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但是没有股市或者股市做不好,直接融资就是空话。企业发展的融资压力都集中在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体系,会使中国的金融系统存在着严重风险!
  记者:制度性伤害的结果,是否可以理解为打击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使得股市失去了融资和投资功能?
  虚假繁荣误导了各方
  刘纪鹏:制度性伤害远不止于此。由发行制度和公司股权制度不合理造成的创业板虚假繁荣,第一是误导了决策层,使他们以为这个市场很有钱,以为这个市场仍然泡沫过大。这几年A股持续下跌,但决策层没有推出积极的扶持政策而是一味的融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创业板制造了中国股市泡沫和繁荣的假象。
  第二是误导创业者走入歧途,消磨了创业者的激情。上市使一些创业者发现了一个更赚钱的机会,那就是卖种牛的概念。某市一位主管金融的官员告诉我,当地有6家企业登陆创业板,其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是第一家创业板企业的老总,因为他成功为后面5家企业打开了通道,据说后面5家企业上市所需的中介机构、审查等环节都由他解决了,酬劳就是要那些后续上市公司的股份。
  第三是误导了社会风气。大家都想上创业板,因为它带来的财富是百倍千倍,可蛋糕并没有做大,创富的实质是:谁通过审批上市谁就能成为亿万富翁。这会使所有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认为,股市就是一架圈钱机器,这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但是没有股市或者股市做不好,直接融资就是空话。企业发展的融资压力都集中在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体系,会使中国的金融系统存在着严重风险!
  应监审分离 下放审核权
  记者:也就是说,要鼓励直接融资,就要保护投资者的积极性。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刘纪鹏:首先,监审分离,取消发审委,证监会的职责不是选美人,而是抓坏人,应将发行审核权下放至交易所,把发行规模搞上去。还是以创业板为例,许多人都认为可以通过调整发行节奏和提高上市公司数量来使发行价格更趋于合理。可是发审委的人抱怨说,他们5 2、白加黑不休息地工作,才在一年半内推出了233家企业,已经到达负荷的极限了。我认为他们大可不必这么辛苦,工资也不高,企业上市后业绩变脸他们还得承担骂名。应该借鉴国际通行做法,把审核权限下放到交易所,交易所责、权、利一致,而监管部门则腾出精力,抓大放小,主要从政策制定及监管层面进行宏观调控。
  建立承销商保荐人评级制
  其次,应该建立承销商和保荐人评级制度。这样责任就非常明确,双管齐下,才抓住了中国发行制度改革的本质。对保荐人和承销商的监管,还应该切断其和拟上市企业在超募资金获取超额利润以及券商利益相关直投业务绑定的利益链,让市场回归三公本源。
  此外,还应该着手治理家族企业一股独大的问题,我建议以后创业板IPO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发行前应降到40%以下或发行后降到30%以下,已经上市的家族企业也应限期对股权结构进行整改。其意义有二:第一,在目前的核准体制下,减少在公开募集股票中社会财富配置中的不合理和不公平。第二,通过股权适度分散,改变私人及其家族一股独大的治理结构,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尽快形成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基础上的现代公司制度。
  积极股市政策应先行
  回收储蓄是下策,钱进了消费领域会加剧通胀,进了房地产领域又会引发资产泡沫,唯一可去的地方就是资本市场。
  记者:您刚才提到让发行规模上去,可现在投资者听到扩容就变脸。最近证监会说要推国际板和新三板,股指马上就一泻数百点。扩大市场容量这剂药到底准不准?对现在弱市来说,会不会太猛了?
  两率治通胀越治热钱越多
  刘纪鹏:扩容的前提是必须推出积极的股市政策,中国现在不缺钱,央行最苦恼的就是钱太多,货币政策制定者们每天想的都是怎么通过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把钱收回央行,怎么通过提高利率把民众的钱吸收到商业银行里去。以这样的方式治理通胀是治标不治本,一方面央行被迫制造了世界最大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内地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提到21.5%,储蓄率3.25%已经是美国基准利率的13倍。靠简单的两率治理通胀,实际上越治热钱越多。
  我认为,回收储蓄是下策,钱进了消费领域会加剧通胀,进了房地产领域又会引发资产泡沫,唯一可去的地方就是资本市场。因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太快,基础设施需求缺口很大,好项目非常多,又需要钱。如果能把货币政策之水引到资本市场的面盆里来,搭建资本和货币金融的桥梁,做大总量,扩大直接融资,降低间接融资,就可以实现中国的迅速崛起。
  扩大直接融资降低间接融资
  记者:证监会这几年积极建设各种证券板块,股指期货、创业板、国际板、新三板……目的应该也是想积极股市。
  刘纪鹏:证监会光想扩大融资,可是没有积极的股市政策做指引,不把股市培育起来,不保护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利益,积极股市就是一句空话。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如果资本市场本身内在制度性因素不解决,不要说今后把直接融资比例提高到40%,就是在现在25%的水平我们也支撑不了,所以解决中国股市内在制度性矛盾已经迫在眉睫,不应再忽视中国证券市场监管部门的制度性偏差,和他们对目前股市大盘不该有的持续低迷的责任。
  记者:什么叫积极股市政策?
  刘纪鹏:积极股市政策我提了4年,借鉴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提法和思路。
  我认为,一个社会应该包含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模式。间接融资是来自于货币政策、货币市场和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系统;直接融资主要就是指债券和股票。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中国去年光股票融资就达到一万亿元,再加上发改委 和证监会分头管理的企业债和公司债,直接融资的规模也很可观,可我们却没有一个与这种直接融资模式相对应的资本政策。承认资本和股市融资的客观存在,就要相应地制定一系列资本和股市政策的政策,成为一个专门、集中、固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分支。
  记者:为什么冠以积极二字?是要通过政策引导股市上涨的意思吗?
  刘纪鹏:积极意指扩张性、鼓励性、保护性。它应该包含几个层面的内容。
  首先,在以后每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不仅要对商业银行间接融资的总额和指标做出明确规定,也要对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总额、每年股票发行额度和债券发行额度设立具体规划,让信息公开、透明,让每一个人投资人心中有数,减少随意性。
  同时,积极股市政策还应该大力弘扬建立中国股市的新文化。股民是中国最重要的投资人,严格保护其合法权益,加大力度督促上市公司分红,减免红利税和印花税,严惩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结合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对于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挖掘价值、维护权益、揭黑打假的行为,要给予迅速响应、积极支持和丰厚鼓励。
  此外,对于限售股解禁后的卖出行为,也要从提高股市政策公平性的角度进行监管。一方面,对国有控股股东的减持行为,要从国资委 、中投公司等层面,给予统一把关,明确社会预期,严防跑冒滴漏,缓解市场压力;另一方面,对其他股东的减持行为,要对其资本利得执行严格税收政策。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展望积极的股市政策,股市自当积极,更需积极对待股市。
  超级泡沫正在引爆
  2012创业板或现股灾
  记者:照此逻辑推论,就是因一股独大而暴富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老板和高管,在解禁期后有着很强的套现欲望。而他们的大举抛售又导致了股票价格的暴跌,中小投资者被套牢了。
  刘纪鹏:原因是综合的。人们不仅应看到这些人在一级市场暴富掩盖的不公平分配,也要看到二级市场股民的亏损情况。去年5月1日创业板指数1000点正式启动,现在是800点左右,上周四最低见783.86点,显然,大股东的造富和巨富与二级市场股民的普遍亏损形成了鲜明对比。二级市场没有形成真正的赚钱效应,大家都不想玩了,股市自然就很低迷。
  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造成治理结构不合理,对二级市场造成的伤害很大。家族企业由于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信息披露都是由家族控制,而且解禁后的流通不受约束,他们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玩高抛低吸等手段多频次的资本运作,获取暴利。与此同时,有些家族企业高管为在解禁后售出股票甚至不惜辞职,因为他们已经看到这些靠垄断上市的家族企业控制人,在解禁后巧取社会财富的实质。总之,在发审制度和公司股权结构制度极不合理的情况下,创业板企业上市之后连续发生业绩变脸、高管辞职、股东套现等事件,可以说顺理成章。
  现在跌到这个程度,人们开始问,是不是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觉得那太乐观了。到2012年10月,创业板大股东三年解禁的高潮开始登场了,他们都是家族企业,独立董事都是他们家聘的,董事会利用资本全流通可以高抛低吸,到时二级市场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可以说,创业板的制度危机仅仅是A股制度危机的缩影。A股市场从发行、上市、公司治理诸方面制度性问题都被聚焦在创业板之上,从而打造了一个超级泡沫。今年以来创业板的持续下挫,见证了这一超级泡沫的引爆过程,见证了二级市场投资者受到的重创。

 

  张庭宾:美二轮危机倒计时
  6月23日,国际能源署(IEA)突然宣布投放原油储备,标志着美国向外部转嫁危机黯然收场。
  6月23日美原油指数大跌了4.16%,最低逼近每桶90美元。打压力量来自国际能源署(IEA),它称未来一个月释放6000万桶原油应急储备,而美国政府同时释放3000万桶国家原油储备。这一出人意料的举措是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未能在6月8日会议上就增产达成一致的回击。
  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国在通胀问题上180度的大转弯。近一年来的全球石油和粮食涨价所导致的通胀,不管美国主观目的如何,就客观效果而言,美国是始作俑者。一方面,美国新能源替代战略,鼓励以粮食生产乙醇汽油,这直接加剧了粮食供不应求,推高了粮价;二是在中东北非引导革命向某些国家蔓延,乃至支持对利比亚发动战争,造成了中东北非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利比亚石油供给几乎停止,刺激了石油价格上涨。
  美国如此作为,难以排除转嫁危机之嫌。如果石油粮食价格上涨,中国因石油外需依赖度高达55%,粮食勉强自给而首当其冲,通货膨胀率将上涨,这已经演绎为现实,中国CPI从2010年8月的3.5%上涨到2010年5月的5.5%,6月份很可能超过6%。而通胀上升倒逼中国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如果中国周边恰好爆发地缘政治危机,那么,中国的楼市泡沫很可能被引爆,不排除中国重蹈1990年日本金融大危机的覆辙。
  与此同时,在与欧洲近在咫尺的中东北非爆发系列社会动荡,在利比亚这个欧洲主要的石油供应地爆发战争,并消耗欧洲很拮据的军费,这对欧元百害而无一利。
  然而,由于日本大地震缓和了东亚,特别是钓鱼岛紧张局势(但显然有人并不甘心,越南和菲律宾又在南海挺上前台,可6月16日,中俄发表联合声明,就国际事务形成一致立场,大大抵消了外部军事威胁,令试图以军事战争转嫁危机的难度大大增加)。中国加息缓慢难以导致楼市崩溃。中国经济虽然通胀压力很大,但仍然能够挺住。
  现在轮到美国撑不住通胀压力了,随着石油粮食价格上涨,美国滞胀苗头已现--美国5月零售额为-0.2%,为11个月来首次环比下跌。5月扣除食品与能源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为0.3%,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新高,食品和能源价格12个月累计分别上涨3.5%和21.5%。
  这似乎是一组对其他国家并不太差的数字,但足以对美国构成致命威胁,因为美国拥有其他国家所没有或很少的庞大的金融衍生品--接近600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有超过2/3在美国。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作为救市核心举措之一,美国冻结了金融衍生品两年。如今,金融衍生品冻结期已过,特别是利率衍生品,规模超过100万亿美元,是衍生品的第一大品种,它最怕利率上涨,否则持有会成本大增乃至崩溃,因此,美国必须坚持0~0.25%的极低利率,不敢轻言加息,上周美联储会议,绝口不提加息,也印证了这个判断。
  与此同时,美国两个很重要的经济指标表现黯淡。美国上周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增加。6月18日当周该人数增加9000人至42.9万人,此前分析师预估有41.5万人。说明继5月人员任用情况大幅恶化后,本月劳动力市场几无改善。而房地产市场仍非常疲软,美国5月商品房销售额(NAR)季调后成屋销售年化月率下降3.8%,总数年化为481万套,为去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美国一季度的GDP年率为1.9%,已较2010年四季度的3.2%大幅下降。
  美国股市已经先行反映了复苏乏力。从5月初的高峰以来,道琼斯指数已经下跌了7.3%,股市下跌又将导致财富效应的收缩,会进一步收缩消费,损害对未来的信心。
  美国既要保增长,又要防通胀,偏偏是陷入了经济停滞,通胀上升的两难预期中。而打击通胀,则直接受益的是中国。那么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推出量化宽松3.0?美国2011财年财政赤字1.4万~1.6万亿美元,到期美国国债超过8000亿美元,美国国债销售的市场缺口高达70%,而这一数字在2010年是57%。即美国难以避免地要实施量化宽松3.0,来弥补保持政府运营的资金链缺口。但这是一件麻烦的事。
  美国政府进一步扩张赤字,首先会遇到14.3万亿美元的财政赤字高压线。如果8月2日之前,美国不能提高这个上限,美国政府将面临停运的危机。现在民主党掌握白宫,而共和党掌握国会,都为2012年的总统选举准备发力,两者达成妥协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
  即使达成了妥协,将债务上限提高1万亿~2万亿美元。那必然迎来量化宽松3.0,一旦QE3推出,又会极大地打击美元的信心--现在的美国国债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了100%--这是一个高风险线。
  这就是美元和美国经济的四面楚歌--试图以高粮价油价转移危机,结果推高自己的CPI,要戳破金融衍生品泡沫;要推出量化宽松3.0救市,又害怕动摇美元的地基,引发美元恶性贬值;不推出QE3,又担心经济陷入加速衰退,二次探底;若以地缘政治动荡转嫁危机又遇到了强有力的中俄制衡。
  不知道美国的决策层还有什么高招,如果未来3~12个月内难以找到出路,则美国的二次危机就很难避免,如其一旦爆发,将比一次危机更厉害,因为它将不仅仅是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还是美元纸币危机。

 

  顾铭德:股市底部可能提前来到
  从目前基本面各个要素看,大盘指数应当继续是反弹探底的过程,但从本周大盘A股和B股反弹的力度和市场人气看,大盘进入底部的时间可能提前。这种局面比较复杂,需要投资者及时调整思路和策略,以适应新情况。
  对于沪深股市来讲,导致股价下跌的几大因素并没有改变。其一,年初以来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紧缩的状况没有任何变化;其二,CPI到六月还没有下降的可能,物价水平仍然偏高;其三,证监会大扩容政策也没有实质性变动,每周发新股从七或八只,略降到五或六只。其四,境外评级机构和部分资金看空和做空中国概念股和中资银行股。
  上述四大因素是造成近两个月大盘指数大幅度下跌的主要动力。但同样是这些因素,却成为大盘难以继续大跌的原因。其一,年初以来宏观调控至今,已经使宏观经济降温,经济先行指标下降,中小企业资金困难,银行间资金面紧张,这就使宏观调控的力度难以加码。到本月,各预测机构对继续加息和加准的预测已经降到还有一次左右。换句话说,市场普遍预期调控进入难以加码的后期阶段。只要市场预期不再大幅度加码,市场就会消化这个利空题材。
  其二,CPI虽然目前没有下降,但预期7月份后会下降,这就决定了高物价对股价的杀伤力到此为止。
  其三,证监会大扩容政策虽然对股价具有持久的抑制效应,这种抑制效应使越来越多的资金离开股市。但如果证监会迫于市场各方压力,略做放慢扩容步伐,哪怕每周少发两家企业,会立马引发市场维稳猜测。这两天股市反弹就与证监会新股发行有所减少有关。
  其四,境外评级机构对中国银行业和中国概念的负面评级,反而会激起境内代表国家利益的大机构反击。这些机构一旦护盘银行类股票,大盘指数难以有下跌空间。
  按照逻辑推理,目前应当是多空双方在相对低位的相对平衡。造成大盘下跌的利空因素仍然存在,但这些因素难以加码,其打压的效应被慢慢消化,大盘将在目前点位探底,巩固达两个月左右的时间。等到物价指数确实下降,宏观调控有所松动之时,股价就会进入全面反攻收复失地阶段。但是,股市是一个既摆脱不了基本面约束,又不太听基本面话的顽皮孩子,一旦发现基本面的紧箍咒快要到时失效,它会提前反映。本周股市的强劲反弹,并没有实质性的利多题材刺激,很可能是大盘提前对下半年基本面因素好转的预期。

 

  李志林:中级行情何以提前发动 大盘是否已反转
  正当市场绝大多数人认为通胀居高不下、加息提准不停股市就跌势不止、2610点不是底时,当有人像战略指挥家那样振振有词地在划线图上为人们指出2250、1800点的极端看空目标、要人们耐心观望时,股市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涨四天,用报复性反弹扭转了两个多月来的持续跌势。
  人们普遍预期的秋季中级行情,何以在六月下旬就提前发动?
  1、通胀预期发出了变化信号。年初市场认为,今年CPI是前高后低,但4、5月份以后,却修改为前高后不低、全年都有高无低,并以旱灾加洪灾为由,认为全年的通胀将会失控。国外著名投行更是集体由多翻空,联手唱空做空中国股市、房地产、人民币乃至整个经济。对此,本周中国政府发动了强烈反击。先是,周一农业部宣布:今年中国夏粮夺得了连续第8年的大丰收,秋粮因扩大播种面积,也有望实现大丰收。接着,周三国家发改委宣称:6月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将高于5月,但下半年CPI涨幅将从高位回落。再是,周五温总理在出访欧洲前发文向全球宣布,中国控制通胀措施已见效,整体价格水平处于可控范围,并预计将稳步回落。这是对近期国内外大肆鼓噪的中国通胀失控论的有力回击。市场便从中嗅到,6月份CPI将在5.8%左右见顶,7月份以后,由于去年同期物价基数较高,CPI将回落到4.5%左右。相对于印度巴西的CPI9.5%和13.5%股市仍然大涨,中国5%以下的温和通胀,股市更有绝地反击和上涨的理由。
  2、货币政策预期发出的变化信号。5月份M2下降到15.1%,已经低于16%的政府调控目标。5月份新增贷款5516亿,创了2008年12月以来的新低,企业到处闹钱荒,表明货币再紧缩已难以为继。5月份M2也降到12.7%,为5年来最低。而M2的下降是CPI将下降的先行指标,这也是央行迟迟不愿加息的原因。本周央行进行了逆回购,向大银行注入了流动性500亿,周四又突然宣布停发央票,这个动作在一月下旬2661点底部时也出现过。市场正是从央行的此举中强化了2610点底部的认识,预期到货币政策存在未来松动的可能性。
  3、股市政策预期发出的变化信号。如果说4月中旬3067点以来的下跌,是因为新股发行过快和三高发行所导致的八成新股破发,那么,5月中旬2850平台的破位下跌,则是因为不切实际的国际板将推出的舆论。对此,管理层一直认为,新股大面积破发好得很是市场化的胜利,是教育投资者。直至八菱科技发行失败,创业板新股发行市盈率降到18倍,指数跌到2610点,短短两个月市值蒸发了3.9万亿,本周二证监会才首次发出了指引,强调承销机构要注意控制新股发行失败的风险和包销的风险。可见,管理层对融资层面机构利益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投资层面机构和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视,超过了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功能被扭曲,超过了包括国有股在内市值损失。但是,这个指引表明:管理层已承认了新股三高发行的危害,认识到市场已低迷到不堪承受扩容的程度,估计到再这样下去,新股将没人认购,承销券商或发行失败,或自己报销,从而引发债务危机,更休想推出国际板了。市场正是看到了管理层开始担忧股市融资功能失去,从而嗅到政策底的到来。
  4、市场也发出了多个底部信号。除了全球股市中最低的12倍市盈率的估值底早已形成以外,最重要的是,本周662亿和654亿地量的出现,这比其他任何指标都准确地预示2610点是底部。20年股市的所有底部,无一例外的都是在地量中瞬息形成。其次是连续放量(超过地量的一倍)大涨4天,接连补掉了两个跳空缺口,突破了3067以来的下降通道。再次,2630点以上连续4天收阳,并且2730点也一举拿下。最后,市场不受欧美股市和港股大跌的干扰,快速收复了除半年线年线以外的所有短期均线,尤其是收复了失守近两个月的五周均线,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反弹,是周线级别的中级行情。
  5、谈反转为时尚早。股市一涨,反转声便不绝于耳。我认为不宜头脑发热。反转需有几个条件:扩容节奏是否放慢?国际板推出的时间表是否有新的说法?7·1后还能否保持强势?新增资金能否源源不断进场?2850点前整理平台能否收复?3003点第一个跳空缺口能否补掉?3067点前高点能否刷新?3478点两年的顶部能否掀掉?在上述条件未能满足之前,还是以波段行情、中级行情谨慎看待之,走一步看一步。

 

  瑞 银:市场正处黎明前黑暗
  很多投资者告诉我们,过去6个月是他们投资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之一。2011年迄今,MSCI中国指数下跌4%,特别是5、6月份的下跌令全球投资者大跌眼镜。情况似乎变得极为糟糕:所有主要经济体都出现增长放缓;即使在经济放缓情况下中国依然维持紧缩政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阴影继续笼罩市场。但尽管阻力重重,我们仍然看好2011年下半年中国股市的走势。我们认为这只是一个深幅调整,并不是熊市的到来。
  首先,中国经济目前仅是供应受扰,而非需求出问题。中国出口增长、国内消费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均处在健康水平。即使是房地产销售减速,也主要是受到限购令的影响,而并非是内在需求下滑。中国的需求主要来自三个基本推动力:城镇化、消费升级和人口结构(即大量年轻人加入到工作人口中)。我们认为这些内在的推动力并没有减弱迹象。
  强劲的需求增大了通胀压力,因此监管机构不得不抑制需求。不过,需求依然存在。一旦政府放松政策(即放宽限购令),则需求可能会马上回升。
  我们认为,当前的经济增长放缓原因是供应受扰。更准确地讲,经济增长放缓是由于信贷紧缩、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电荒以及监管机构要求的产能关停(由于环保、技术升级等原因)对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
  与需求存在的问题不同,供应受扰往往不会损及企业的盈利前景。如果竞争对手被迫降低产量,供应受扰的问题甚至可能提高产业领头羊的未来盈利。中国的水泥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次,负面催化剂可以相互抵消,不会恶性循环。我们对下半年看好的另一个原因,是认为负面催化剂不会相互加强,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相反,我们认为在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下,负面催化剂可能会相互抵消。
  比如:如果经济加速下滑,可能会对大宗商品价格和工资造成压制,从而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也可能会提振业内领头羊的盈利;如果地方政府的基建项目或保障房项目碰到严重的融资难题,中央政府可能不得不出手援助。这就意味着或是中央政府转而放松政策,或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转移更多的款项;更多的保障房建设不仅有助于投资,而且表明一旦房产供应最终赶上需求,监管机构将不得不放松限购令。
  最后,中国市场还具有防御性的盈利前景。尽管当前宏观经济条件不利,但我们看好当前的估值水平和盈利前景。目前,MSCI中国指数2011年和2012年预期市盈率分别为10.8倍、9.4倍,比5年来的历史均值低20%,这一估值水平排名亚洲倒数第二位。我们预计MSCI中国指数最多还有5%~10%的跌幅。我们注意到,9倍的动态市盈率基本上就是MSCI中国指数的底部,也是熊市的底部。因为我们并未处在熊市中,因此,预计MSCI中国指数2011年预期市盈率也不会降至9倍以下。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MSCI中国指数2011年、2012年每股收益增幅为15.7%、15.4%。另外,我们注意到香港的卖方分析师较为保守,因此年内上调空间很大。相比之下,A股的2011年、2012年每股收益预期增幅分别为28%和21%,远高于MSCI中国指数。如果按板块划分,MSCI中国指数的市场预测也比A股大多数板块的要更为保守。因此,我们认为盈利预测将会不断上调。
  过去3个月中,MSCI中国指数的2011年预期每股收益上调了3.1%。不过,股价并没有反映出盈利不断改善的前景过去3个月MSCI中国指数下跌了5%。很难想象,在未来盈利预期不断上调的条件下会出现熊市。
  我们将密切关注中国的通胀前景、政府政策动向以及市场走势以确定介入点。一旦通胀见顶、政府对于可能的紧缩过度严肃对待、投资者开始讨论熊市的到来,最佳买入点也就将出现。一旦出现这些信号,我们认为任何下跌都将是买入机会。
  注:MSCI中国指数是由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公司(MSCI)编制的中国概念股表现的指数。目前该指数只包括在中国大陆之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主要是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

 

  郑新立:说硬着陆是好事的人不负责任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主论坛于2011年6月26日在北京举行,论坛将围绕经济形势与通胀治理、G20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行深入探讨交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控制通胀跟硬着陆是两码事,如果我们下半年对宏观政策对适度的调整,我觉得是可以改变硬着陆的结果。以下是访谈实录:
  记者:您中国现在经济是否存在硬着陆的风险?
  郑新立:如果我们下半年对宏观政策对适度的调整,我觉得是可以改变硬着陆的结果。
  记者:现在有些人认为硬着陆其实是好,因为它可以推动政府进行改革,您觉得呢?
  郑新立:说这个话不负责任。
  记者:为什么?
  郑新立:因为会带来大量人的失业,会带来好多人没饭吃,会带来社会的不稳定,所以说这种话的人是不负责任的。
  记者:前几天温总理说过,现在中国政府已经成功的控制住了通胀的局势您怎么看待?
  郑新立:控制通胀跟硬着陆是两码事。
  记者:您怎么看待民间金融?
  郑新立:去年国务院13号文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里边有一条专门讲了,要允许民营经济发起设立各类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这个文件是对金融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就是宣布民营经济可以进入金融领域了,发起设立这样的小型金融机构了。但是现在还没有看到,我们有关部门的配套文件,我希望有关部门应该加快落实国务院13号文,出台一个实施细则,这样通过形成一个小额贷款的金融体系来满足小企业贷款的需求。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