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青:货币确已进入实体经济预计全年CPI3%出头_股票_证券_财经

宋国青:货币确已进入实体经济预计全年CPI3%出头

加入日期:2010-1-28 4:36:03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一向因对宏观经济指标的准确预测而闻名,日前一则关于他预测今年CPI将至15%的报道更因数字触目惊心而引发广泛关注,宋国青教授在25日接受本报专访时专门指出这是严重误解,要给予澄清。

  他预测,估计今年全年CPI平均3%出头,最高可能在6-7月达到4.5%左右。

  目前估计

  今年月度CPI最高4.5%

  《21世纪》:有报道说您预计2010年物价将大幅上涨,1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4%,并可能在6月达到15%, 形成严重的通胀局面。您能阐释一下这一预测吗?

  宋国青:15%通胀的说法严重误解了我的意思。根据截至1月25日的一些数据推算,现在估计2010年1月的月度CPI可能低于2009年12月的1.9%,有可能降至1.5%左右。关于1月份的预测,在1月初天气很糟糕的时候,我说过有可能到3%,如果天气继续恶化,甚至4%都有可能。这样说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在一些极端情况下,CPI在一两个月比趋势高出2个多百分点是可能的。2008年2月份就是这样。

  2009年12月CPI涨幅很高,季节调整后比上月上升0.6%,折年率7.8%。按1月份CPI同比上升1.5%计算,季节调整后1月份的指数比去年10月份平均每月上升0.24%,折年率2.9%。可以将这个数字看作目前通货膨胀率的短期趋势,而12月的异常值是天气因素影响的结果。这样可以说,目前暂无太大通胀压力。

  如果上半年特别是1季度的信贷和货币供给没有特别剧烈的增长,估计今年全年CPI平均3%出头,最高可能在6-7月达到4.5%左右——高点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去年6-7月的基数较低。

  我要强调一下,对全年CPI的预测我最多说到3.5%,就是在1月初天气非常糟糕而估计1月当月可能相当高的时候也没有将全年的预测改到3.5%以上。

  《21世纪》:您做出这一预测的货币政策假设是什么呢?

  宋国青:3.5%的预测假定的是货币供给量比较适当和平稳。具体到信贷,就是全年人民币贷款7万亿,1季度和上半年的月度贷款相对多一些,但不特别多(一季度2万亿稍多)。目前的信贷控制目标稍微高一点,但是考虑到通货膨胀率上升后货币政策也会调整,所以预测全年7万亿。这里有很多不确定性,包括顺差和外汇收入的情况,外汇贷款、股市融资、企业债和其他因素。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预测。就今年内的CPI来说,主要是把握上半年的货币供应。

  《21世纪》:那关于CPI最高15%的说法有何由来,您是否能详解一下其中的推理?

  宋国青:为了考察货币与通胀的关系,我选取了2000年1月到2008年12月这一时段,CPI年同比上升率的均值为2.0%,按同比增长率的相关性,这段时期CPI变化比货币增长率变化平均滞后7个月。照此,上述时段往前推7个月的M3的年同比增长率均值为16.8%。此处因技术原因选取M3而非广义货币供应量M2。目前M2和M3的增长率很接近,无需区分。

  按照CPI对货币增长率的弹性为1来大致测算,在货币增长率为14.8%的时候,通货膨胀率为0,货币增长率高1个百分点,滞后几个月的CPI通货膨胀率也高1个百分点。由于2009年9月和10月的同比货币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9.3%和29.4%,按历史情况推测2010年5月6月的CPI将接近15%。

  这段话完全是为了对2009年情况的分析做铺垫,是为了突出“货币管内需”这个命题。在描述了2000年到2008年的情况以后,有一个很重要的“但是”,后面是分析2009年的情况,要点是,2009年货币信贷高增长,并不会也没有引起高通胀。

  我本来是为了批评2009年货币高增长引发高通胀的看法而将其依据和逻辑更为明确地揭示出来的,没想到我要批评的对象竟然被误传为我本人的观点。

  货币管内需

  《21世纪》:货币管内需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

  宋国青:货币管内需的意思是,货币变化影响的只是内需,包括为出口进行的投资(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需求,出口需求是由国外因素决定的,和国内货币没有直接关系。所以,货币超高增长引起内需超高增长,在出口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可以不引起总需求高增长,因此可以不引起高通胀。

  2009年上半年信贷货币猛烈增长,季节调整后M2的月环比增长年率在上半年为40.0%,1季度更高。这意味着,即使下半年严厉紧缩,M2的同比增长率也会到达30%左右甚至更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产生很高通胀的压力,就是基于货币管内需的假设。这个说法,我最早在2009年6月份提出,后来在多次报告中重申。

  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在2009年二季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个季度内下降了约4个百分点。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两年时间下降了也不到4个百分点。对比可见,这个下降是很厉害的(当然顺差此次快速下降有内需强劲增长的原因)。过去外需占GDP的份额不高,波动也较小;2007年以来顺差的份额相对高,波动更加剧烈,其效果就非常强烈。在2009年2季度,顺差大幅度下降,如果内需保持原有增速,我们将看到猛烈的总需求下降。但实际上二季度总需求(即名义GDP)在季节调整后较一季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总需求包括内需和外需两个部分,外需大跌而总需求仍然较高,意味着内需猛烈增长。由于短期内消费变动不大,内需的猛烈增长意味着投资的更猛烈增长。

  货币确已进入实体经济

  《21世纪》:关于去年上半年大量货币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这种说法,您是怎么看的?

  宋国青:第一个重要的基本事实是去年2季度投资猛烈增长。估计2季度的投资季节调整后比上季增长14.0%以上,折年率约70%。上半年M2季调后环比增长年率约40%(正常情况大概18%)。这两者是一致的。3季度的投资增长率比2季度低,但也还是相对高的。就是说,上半年增加的货币绝大部分形成了内需,主要是投资需求。

  去年上半年很多分析认为大量货币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一个基本原因是没有用环比增长率来估计实体经济的变化情况,而使用了同比增长率。去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同比价格指数、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等都很低,工业发电量增长还是负的。但是使用环比数据观察,结论是总需求增长率迅速恢复。

  第二个是通胀对货币增长的滞后时间。近几年货币影响总需求和通货膨胀的速度比过去快了。从环比的角度看,2009年1季度货币就超高增长,到现在快一年了,对价格的冲击大部分已经释放了。季度的货币按环比已是高增长,但事实表明直到目前为止通胀还是温和的,短期内还会有所持续。去年上半年货币的高增长对价格水平的冲击,也就是通货膨胀,现在应该已经相当充分的释放了。

  第三,从CPI月环比变化情况看,货币冲击高峰已经过去。CPI月环比在2009年8月份到达一个局部高点,此后两个月有所下降。根据另外的价格指数推算,11月上半月CPI主要项目在季节调整后有所下降。后来下了大雪,蔬菜等价格大幅度上升,才引起了月度CPI的较大幅度上升。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