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由管理者果具体运营的,企业管理层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企业的未来发展及盈利能力,所以在决定投资一家企业时,必须对该企业的管理层品质进行考察。 精彩语录 “和一个道德品质败坏的人,无法完成一桩好交易。” “凡是伯克希尔所收购的公司,都必须有值得他赞赏和信赖的管理员。” “管理人员把自己看成是企业的负责人,就不会忘了企业最主要的目标–增加股东持股的价值。同时,他们也会为了进一步达到这个目标,做出理性的决定。” “误导他人的主管,最后也将误导自己。” “一旦盲从法人机构开始发酵,理性通常会大打折扣。” “对于企业而言,糟糕的运作加上混乱的管理,结果常常是一笔糊涂账。” 实战链接 在考虑投资或收购企业时,巴菲特非常重视管理阶层的品质。巴菲特认为,企业管理者永远应该以身为企业负责人的态度作为自己行事与思考的准则。这也是他对管理人员的最高赞美。巴菲特对于那些能看重自己的责任,完整而翔实地向股东公开所有营运状况以及有勇气去抵抗所谓“盲从法人机构,而不盲目追随同行行为的管理人员,待极为敬佩的态度。 大致说来,巴菲特在考察管理层品质时,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看看管理层是否足够理性 由于资本的分配最终将决定股东股权的价值,所以分配企业的资本是最重要的经营行为。巴菲特认为,决定如何处理企业的盈余,转投资或者是分股利给股东是一个牵涉逻辑与理性思考的课题。巴菲特认为理性是他经营伯克希尔公司与众不同的一个特质,而这个特质通常是其他企业经营者所欠缺的。 怎样处理公司盈余,与企业目前所处的生命周期息息相关。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它的成长率、销售、盈余以及现金流量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变化。在第一个阶段,也就是企业发展阶段,开发产品和建立市场要花很多钱。接下来进入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企业快速成长阶段,企业开始获利,但快速的成长可能使得企业无法负担;因此企业通常不仅不保留所有的盈余,同时又以借钱和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措成长所需的资金。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企业的成长率减缓,并开始产生发展和营运所需的现金盈余。最后一个阶段衰退期,企业面临销售和盈余的萎缩,但仍继续产生过剩的现金。 当企业发展到第三和第四个阶段时,特别是在第三个阶段,企业最常面临到的问题是¨应该怎样处理这些盈余”如果将过剩的现金用在内部转投资上,而能获得平均水准以上的股东权益回报率–高于资本成本,那么就应该保留所有的盈余做转投资,这是基本的逻辑。如果用作转投资的保留盈余比资本的平均成本还低,这么做就完全不合理了。这也是一般常识。 只有其投资报酬在平均水准甚至是平均水准以下,但却一再产生过多现金的企业,可以有下面三种选择: 1.它可以忽视这个问题,以低于平均的回报率继续做转投资; 2.它可以购买成长中的企业; 3.把盈余发放给股东。 这是巴菲特判断一家企业管理层优劣的关键。在不良的经营体系中,管理者会因缺乏理性思考,而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 通常来说,企业管理层会在认为回报率过低只是暂时的情况时,可选择继续做转投资。他们相信以自己的本领,~定可以帮助企业赚钱。而股东们被管理人员预测公司情况~定会改善所迷惑。如果企业一直忽略这个问题,现金将逐渐被闲置,股价也会下跌。一个经济回报率低、现金过剩、股价偏低的公司将会引来人侵者,而这通常就是丧失经营权的开始。 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管理人员一般会采用第二个选择:收购其他成长中的企业,促使企业成长。宣布收购计划可以激励股东,同时也能吓阻入侵者。然而,巴菲特对于那些需要靠收购换得成长的企业持怀疑态度。原因之一是,成长需要付出极高的代价;原因之二是,整合并管理新的企业容易犯错,而这些错误对股东来讲是要付出昂贵的代价的。 巴菲特指出,对于那些过剩现金不断增加,却无法创造平均水准以上的转投资回报率的企业来说,唯一合理而且负责任的做法是将盈余返给股东。因此,有两个方法可以使用,即提高殷利或买回股票。 巴菲特认为,只有当投资人拿着现金所作的投资,比企业保留盈余转投资的回报率来得高的时候,这才是一件好事。多年来,伯克希尔已经从其资本上获得很高的回报率,而且一直保留所有的盈余。在回报率这么高的情况下,如果把殷利分给股东反而使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毫不意外地,伯克希尔完全不支付股利。而且股东对此也都没有任何意见。 在1985年的时候,巴菲特曾为股东们提出了三个股利选择:1.继续将盈余转投资,不发放现金股利;2.发放营业盈余5%到15%的现金股利;3.以一般美国产业的股利发放标准,发放盈余达40%~50%的现金股利。 回应表明,有八成以上的股民倾向保持原来的政策。这项对于股东信心的最终测试,促使公司将100070的盈余用于转投资。伯克希尔的股东们,时巴菲特表示出了足够的信任和信心。 在很多时候,股利的真正价值会被误解。同样地,回归盈余给股东的第二种方法–购回股票也会被人误解。事实上,从各方面来看,采取这种做法对股东的利益很不直接,也不具体,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见到成效。 巴菲特相信,以购回股票的方式处理盈余,报酬会是双倍的。如果当时的股票价格低于它的实质价值,那么购买股票是很正确的做法。假设某公司的股价是50元,而它的实质价值应该是100元。那么每花1元钱购买股票,所获得的实质价值就有2元钱。这种交易的本质对于选择继续持股的股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此外,巴菲特认为,如果企业管理者积极地投入股市买回自己企业的股票,就表示他们以股东的利益为第一优先目标,而不是只想草率扩展企业的架构。这样的立场会带给市场利多信息,并吸引其他投资者加入,他们寻找能够增加股东财富的绩优企业作为投资目标。一般来说,股东会有两次的获利机会,一次是在初次买入股票时,一次是在其他股票投资者对这只股票感兴趣时。 二、看看管理层对股民是否足够坦诚 巴菲特认为,企业管理层对待股民的态度很重要,他极为看重管理人员是否能够将企业营运状况完整而且翔实地报告给股民。巴菲特特别尊敬那些不会凭借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隐瞒企业营运状况的管理者。他们把成功分享给他人,同时也勇于承认白身的错误,并且永远向股东们保持足够的坦诚。 财务会计标准通常只要求以产业类别分类的方式公布商业信息,有一些管理者就利用这些最低标准,把企业所有的商业活动都归类为同一个产业类别,借此混淆投资者的视听,使得他们无法掌握有关自身利益的个别商业动态。 伯克希尔的年度报告,不但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标准,还提供了许多额外的投资人所关注的信息。巴菲特详列了伯克希尔所有企业的个别盈余以及其他认为可以帮助股东分析公司营运状况的相关资料。巴菲特敬重那些采用同样坦白作风向股东公布资料的企业领导。 三、看看管理层能否拒绝机构跟风做法 如果说管理层只要勇于面对错误就可以增长智慧和受到股民们的信赖,那么为什么还是总会出现很多企业在年度报告只说成功的业绩而对错误不提只字呢?如果资本支出的配置只是如此简单而合乎逻辑的事,怎么会有那么多资金运用不当的事情发生呢?巴菲特认为,就好像旅鼠盲目的行动一样,企业的管理者会下意识地模仿其他企业管理者的行为,不管那些行为是多么的愚蠢和违反理性。 巴菲特表示,这是他投资生涯中最让自己惊讶的发现。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他一直以为,企业界那些经验丰富的管理者都是诚实而聪明的,而且懂得做出理性的经营浃策。等到自己真正踏进了企业界,他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巴菲特认为,盲从企业通常会有以下四种情形出现:第一,一个机构拒绝改变它目前的运作方向;第二,如同工作量扩大,占满所有可利用的时间一样,所有的计划与并购行为,也将消耗全部的可用资金;第三,领导者的任何行动计划,不管有多愚蠢,都会迅速获得属下的支持,他们提出详细的回报率及策略研究作为回应;第四,同级公司的作为,不管它们是正在扩张、收购、制定主管人员的薪资或者做其他的事,都会毫不犹豫地被仿效。 杰克·林区是国家偿金公司的负责人,是他帮助巴菲特发现了这种盲从行为的毁灭力量。当大部分保险公司在收益不足,或甚至赔钱的情况下承保的时候,林区拒绝遵循这样的市场趋势,他不接受这种保险。同样地,在储贷业界通行的策略偏离正轨的时候,芒格与巴菲特当机立断改变储贷企业的投资方向。 在其他“旅鼠型”企业明显地自取灭亡,却仍然能够每季出现盈余的时候,大多数管理层不愿意使自己看起来愚蠢,且让企业承受难堪的损失。改变方向是非常困难的。跟随其他企业一起踏着相同错误的步伐,直到面临失败,大家才一起改变企业的方针比较容易。巴菲特的确不必担心会丢掉饭碗,这使得他可以不受约束地去傲些不寻常的决定。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拙劣的资金分配。巴菲特指出,企业的行政总裁通常因为是在行政、工程、行销或生产等方面有杰出的表现而升到目前的职位。因为他们在资金运用上缺乏经验,大多数人转而向他们的幕僚、顾问或投资银行寻求意见。就在这里,盲从法人机构的行为开始介入决策过程。巴菲特指出,如果行政总裁想要从事一项投资回报率必须达到15%才能算是投资成功的收购行为,则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幕僚可以完全面不改色地提供他一份回报率刚好是15.1%的评估报告。不经过大脑的模仿行为也是许多企业管理者的常犯错误。如A、B、C三家企业的营运模式相同,那么D企业的行政总裁也会认为,我们企业采取相同的模式也一定可行。(顶尖财经:股票学院 http://www.58188.com) 在向一群大学生演说时,巴菲特展示了一份列有37家投资失败的银行机构名册。他解释说,尽管纽约股票市场的交易量成长了1 5倍,这些机构还是失败了。这些机构的主管都拥有非常高的智商,而且努力工作,对于成功更是有强烈的欲望。巴菲特停顿了一下,巡视了一下整个房间,然后严肃地表示:“你们想想看,他们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呢?我将告诉你们为什么,因为同行业之间不经大脑的仿效行为。” 在多数情况下,评定管理者的能力是一种排除量化揩标的主观判断行为,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量化的数据可以参考和应用。这些量化的数据指的是那些用以评估经营绩效的标准,如股东权益回报率、现金流量以及营业毛利等。 行动指南 投资一家企业前,一定要认真考察一下管理层的品质。如果你没有制定自己的标准,不妨根据如上三点来考察。 |
上一篇:十年翻十倍:不可复制的巴菲特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