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近30家公司发布回购计划及最新进展 回购热潮有望延续

加入日期:2025-1-2 21:50:13 【顶尖财经网】



分享到: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5-1-2 21:50:13讯:

    本报记者 陈红

    新年伊始,A股市场回购热情持续高涨。根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5年1月2日,近3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计划及最新进展。

    其中,张家港广大特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大特材”)、学大(厦门)教育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学大教育”)、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诺和”)3家披露回购方案。

    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余丰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回购热潮延续,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回购股份在维护股东利益和提升市场信心方面的重要性。”

    多家公司发布回购方案

    1月2日,广大特材发布回购方案,公司拟以2亿元至4亿元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及/或员工持股计划,或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26.22元/股。

    公告显示,本次广大特材回购股份资金来源为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支行提供的专项贷款及公司自筹资金,其中专项贷款不超过2.4亿元。

    截至2024年9月30日,广大特材总资产108.7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36.05亿元,流动资产为50.6亿元,假设以本次回购资金总额的上限不超过人民币4亿元计算,本次回购资金占公司总资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和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68%、11.10%、7.91%。

    广大特材表示,本次回购股份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财务、研发、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同日,学大教育也发布回购方案,公司拟以1.1亿元至1.5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和/或注销。另外,公司已经取得了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分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同意提供专项贷款支持,贷款金额不超过1亿元。

    阳光诺和拟以5000万元至1亿元回购公司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和/或自筹资金,包括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其中专项贷款金额不超过9000万元。

    对于回购的目的,三家公司均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回购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内在价值的认可,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同时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回购热潮有望延续

    与此同时,有25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进展。从回购实施进展来看,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回购金额最高,分别累计回购3.03亿元、2.97亿元、2.38亿元。

    从回购用途来看,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占比超八成。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主要归因于股权激励在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降低代理成本、提升公司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等方面的显著作用,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已经成为公司治理和人才激励的重要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发布回购方案及进展的公司外,同日也有公司上调股份回购价格。

    例如,山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因目前公司股价超出回购价格导致无法回购,公司拟将回购股份的价格上限由不超过1.6元/股调整为不超过3.35元/股。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文化创意研究所秘书长林先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股价超出回购价格导致无法回购,是公司在进行股票回购时可能面临的一种情况,如果公司选择提高回购价格上限以继续回购,可能会增加公司的资金压力,并可能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因此,在面对股价超出回购价格的情况时,公司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公司的财务状况、股价的合理估值、回购计划的目标和进度等,以做出明智的决策。同时,投资者也需要密切关注公司的回购动态和股价走势,以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余丰慧认为,近年来,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市场信心的提振为回购热潮的持续提供了有力支持。回购作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工具,其未来热潮有望延续,并且股市加强市值管理的趋势也将愈发明显。这将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提升竞争力,并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编辑 何帆 上官梦露)

编辑: 来源: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