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打造超60%高收益 基金经理强调自由现金流
值得一提的是,南方瑞和定开基金在第一个封闭期内的收益率超过80%,尽管第二个封闭期内有小幅净值损失,但该基金自2018年9月成立以来仍有61.8%的高收益。
目前南方瑞和定开基金由明星基金经理史博以及恽雷共同管理,该基金截至今年六月末的资产规模为7.5亿元。在回顾今年上半年的操作时,基金经理史博认为,随着二季度“潮 水褪去”,经济数据呈现出走弱的迹象,市场对权益资产重新回归悲观预期的定价。尽管A股市场指数上半年表面看似波澜不惊,换个角度来观察市场,今年上半年全A平均股价下跌22.89%,A股中位数跌幅约为23%,全市场5000多个公司中上半年实现正收益约为800多家。相反,过去三年估值水平经历大幅下调,出清较为彻底的香港市场,则相对A股表现更为突出。A股市场上半年市场流动性逐步减少。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市场容错率越来越低,确定性成了稀缺性,成为主导市场唯一考量因素。
关于如何超越红利策略的投资,史博认为,真正能够超越红利的投资策略是基于自由现金流的投资策略,底层逻辑也很好理解,无论是股息增长的持续性还是当期分红给股东的 现金回报的可持续性,都源于公司创造的自由现金流。红利策略本质来说是自由现金流策略的子策略。中国的投资者认为美国的指数具备很好的财富效应,其实底层原因也是这些指数含有的现金奶牛较多,所以基金经理一直认为中国市场可以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编制出现金牛指数,同样也有希望在中长期获得较好的回报。当然,这对所有的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就像在美股市场一样,能够长期跑赢标普500以及纳斯达克指数的主动管理基金寥寥无几。
在公募紧密关注的出海产业链上,史博认为,今年上半年具备出海逻辑的公司在股价上获得了比较好的表现。在国内市场需求天花板显现,增速放缓的宏观背景下,国内公司都希望能够通过海外市场的需求延续自身增长抑或是提升自身整体的经济回报,避免陷入国内同质化竞争所带来的无限内卷的螺旋循环中。当下我们把国内积极探索海外需求的公司分成两类:
第一、主动出海型,公司在国内发展遇到了瓶颈,短时间内没有办法突破,希望通过海外收购抑或是海外建“根据地”来完成公司自我进化,实现更上一层楼的发展;
第二、被动型出海,国内的需求相对较弱,同时由于产能过剩拖累公司整体经济回报,然而海外需求突然爆发,拉动国内产业链景气度迅速抬升,各家公司订单饱满,短时间把国内的“内卷”释放到了海外。两种出海方式的共性在于企业无论是品牌出海、产品出海还是产能出海,底层逻辑是资本出海,来到一个供需结构更为优良的环境中获得更高的资本回报。
因此,在出海的标的选择上,史博强调由于当前国内内需不足,通过出口实现低价竞争的企业并不符合基金经理的“审美”。更希望所投资的中国企业能够凭借自身产品更高的质量标准,拥有在海外市场卖出更贵价格的能力,甚至在中国企业实现全球化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当地政府兴建工厂解决当地员工的就业问题,成为在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下的价值创造者。具备出海能力的企业并非是依靠成本竞争力(能源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出口型企业,也并非是简单把中低端产能直接转移到东南亚的企业,而是真正具备全球管理能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