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厘清目标分类施策深化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加入日期:2024-7-9 8:11:2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7-9 8:11:22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主要有三大目标:提升增长动能、做好需求管理、促进社会公正。在实践中,需明确问题的类型,找到与之匹配的政策工具。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是需求不足,为此需加大财政货币等逆周期政策的调节力度。中长期来看,随着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逐步转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政府应通过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支持科研和技术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做法,提升经济增长动能。

  提高针对性 加强协同配合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有哪些目标?应通过哪些政策来实现目标?后续在开展经济调控过程中,应如何确保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张斌: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首先要界定宏观经济问题的范围和分类。

  宏观经济的政策目标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与增长动能有关,包括提高要素生产率和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等。二是需求管理问题。强调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需求调整到与供给相匹配的水平,从而实现资源充分利用,让各类资源要素得到合理回报。三是社会公正问题。通过收入再分配、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政策,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条件,使其有公平的机会与他人竞争,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公正。

  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会用到不同的政策工具。针对提升经济增长动能类问题,应通过产权保护、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优化产业政策、推进城市化等结构类政策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应对需求管理问题则需用好财政货币政策;社会公正问题对应的主要是社会收入再分配、社会福利政策。

  因此,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分清问题类型,找到与之匹配的政策工具。政策执行者应形成良好的分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形成合理分工、财权事权要有清晰的界定并做到激励相容等。

  提高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则需分清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宏观政策调控可能同时存在多个目标,面临“既要,又要”的两难甚至多难局面,这种情况下,需统筹考虑、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先把主要矛盾解决了,再设法化解次要矛盾。

  此外,各部门在制定出台政策时,应加强协调沟通,特别是非经济部门出台的一些政策,有时候可能会对经济造成不小的影响,但非经济部门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因此,在决策过程中,特别是涉及行业、企业、资本市场的政策,应注重听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建议,围绕政策条款进行充分讨论。最起码,要预判政策的影响及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时至年中,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表现如何?下阶段,着眼于增强经济复苏内生动能,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宏观政策应如何进一步发力?

  张斌: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具体来看,出口表现不错。海外整体需求小幅回升,全球制造业景气指数在经历长时间的单边下降后有一定抬升。在此背景下,新能源车等出口产品抓住了海外需求回升的机遇,上半年出口部门整体表现亮眼。但出口数量增长较快的同时,还存在价值增长不匹配现象,部分出口产品价格在过去一段时间下降较明显。

  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总体表现良好,但房地产投资对投资的拖累还比较严重。在基建投资领域,地下管网、道路、绿化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相关投资过去增长较快,今年以来增速也有所下降。

  消费总体有所恢复,服务类消费表现相对较好,商品类消费恢复相对较慢,且价格是偏低的,对于厂家来说利润仍然很薄。

  总的来看,与去年下半年相比,经济运行有回稳表现,但没有摆脱需求不足的状况,物价水平、企业盈利、居民收入增长处于偏低水平,信心和预期的改善不明显,逆周期调节的力度需要加大。

  财政政策方面,接下来需尽最大努力实现年初制定的政府支出目标,确保政府支出不拖累名义GDP增长。今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很可能不及预期,并因此造成政府基金支出难以达成增长目标,对此需考虑通过增加发债,为地方政府支出融资。

  货币政策方面,最有效、最灵活、最精准的政策是大幅度降低政策利率。这里的政策利率指的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我国现在大约有300多万亿元的债务,如果政策利率大幅度下降100个基点,保守估计,一年减少债务人2万亿元-3万亿元的债务利息支出。与此同时,这将提高金融资产估值不低于10万亿元,并对房地产价格形成支撑。两项加总,大幅度降低政策利率,可增厚居民的“钱包”超过10万亿元,从而提升居民消费意愿、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

  提升总需求是当下要务

  :中长期而言,要提升经济增长动能、提升经济潜在增长率,在宏观政策研究和实施层面应做好哪些工作?

  张斌: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我国工业和建筑业部门达到了相对较高的生产率水平,形成了充裕的供给能力,充分满足了市场需求,这些部门的增长潜力也随之显著下降。这是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以后自然发生的现象。

  与工业和建筑业部门增长潜力下降的趋势相对应,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会逐步转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比如高端制造、教育、科技研发、医疗健康、体育文娱、商业服务、金融、社会公共服务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共同属性是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术投入,需要更多人力资本。因此,市场机制和对外开放仍然是促进这些新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但不宜再采取类似过去给予工业部门和投资领域大量优惠政策的做法。顺应新发展阶段的需要,政府提升经济增长动能的工作重点应是做好市场不会做、做不好、做不了的事,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升科研和技术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总体而言,面向未来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在推动这项改革的过程中,需确保方向正确,也要根据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清楚轻重缓急。提升经济增长动能和促进社会公正是结构改革,是长期挑战,久久为功才会见效。通过提升总需求水平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是近期的迫切挑战,只要政策力度够了,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