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7-5 9:10:48讯:
货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金融稳定的重要维护者……近年来,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央银行之路,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中扮演着多个重要角色。
展望未来,要从大国央行迈向强国央行,一系列改革蓄势待发,一则“国债借入”公告奏响新一轮改革序曲。分析人士认为,中央银行应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稳定增长。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央银行
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中央银行是金融系统的核心与中枢,承担着实现币值稳定、充分就业、金融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任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认为,我国已为之进行了很多努力。近年来,我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领域,发挥了货币政策和宏观信贷政策的引导作用,优化金融资源投向和结构。
随着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人民银行的核心角色、关键任务、施策方式持续演进,货币政策框架、工具体系、传导机制、宏观审慎管理方式等也“迭代升级”。
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为抓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畅通。“逐步形成了政策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市场利率的利率体系。”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通过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价格型调控框架不断完善。贷款利率稳步下行,与货币市场利率联动效应增强。
货币政策意图精准传导至实体经济,实实在在地降低了企业和居民的财务成本、利息负担。今年5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分别在3.7%和3.6%左右,分别较2019年LPR改革前下降约1.6个和1.9个百分点。
以构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为标志,货币政策工具箱进一步充实。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结构性货币政策“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内嵌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超7.5万亿元,是20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央银行还是金融稳定的重要维护者。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推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比如,设立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从大国央行向强国央行转变
今年,金融强国的六大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得到系统性阐述。“强大的中央银行”与其他要素关联紧密,并为其他要素建设提供支持。
“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央银行之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助理张伟表示,展望未来,建设强大的中央银行要在此基础上有新演进,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使得中央银行制度不局限于中央银行自身,而是涉及金融监管、风险处置机制建设等许多方面。
在他看来,强大的中央银行主要体现在:发行的货币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并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参与宏观经济金融调控时,具有相当高的专业能力,并在全球主要央行中有极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此外,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宏观审慎监管等方面具备很强的控制力;建立的支付清算、征信、反洗钱等金融基础设施既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又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建设强大的中央银行,意味着要完成从大国央行向强国央行的角色转变。
张伟认为,在职责定位上,要进一步贯彻独立性原则,同时保持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维护币值稳定,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要实践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框架,实施跨周期调控,使得利率、汇率、经济增长率、失业率等宏观变量处于合理、协调、稳定的区间。此外,建设强大的中央银行也需要持续提升经济硬实力,通过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大国央行向强国央行的转变。
货币政策转型大幕徐徐开启
我国货币政策转型大幕徐徐开启。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明确将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这一举措在引导债券市场预期的同时,亦被市场视作我国中央银行买卖国债的“序曲”。
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正是我国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进的方向之一。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将从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转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某个短期操作利率有望成为主要政策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淡化;央行买卖国债将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之一。
“新的货币政策框架有望更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宏观环境,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也能更好稳定市场预期。”中金公司研究部银行业分析师林英奇认为,未来货币政策改革的演进方向是,调控逐渐从数量型转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路径上可能逐步淡化对于金融总量具体指标的关注;将国债买卖纳入货币工具箱,将7天期逆回购利率作为政策利率、收窄利率走廊等。
明明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7天期逆回购利率或将取代MLF利率主要政策利率的地位。货币政策将更加依赖市场化的短期利率来实施调控,进而通过期限利差影响长端利率的操作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作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可以视作将短端政策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的补充。”明明表示:一方面,类似于逆回购投放,国债买卖对于短端流动性管理的作用较强;另一方面,在二级市场直接买卖国债对于长端利率的调整更为直接,预计将有效平抑市场波动。
“在当前阶段,公众和市场对中央银行在经济金融发展中的角色寄予了更高期望。”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通过透明的政策制定过程和有效的沟通,中央银行可以建立和维护公众对其政策的信任,这对于货币政策效果的实现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