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遭遇“砸饭碗”?应加速出清劣质私募机构

加入日期:2024-6-7 9:28:3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6-7 9:28:32讯:

  日前,某私募机构因在官方“情况通告”中声称遭遇“砸饭碗”而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通告显示,今年4月25日该私募机构接到中基协注销其基金管理人登记资格的通知。这也意味着,该私募机构今后将不能开展诸如发行新产品等新增业务。个人以为,在行业出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劣质私募机构,有必要加速出清。

  
  其实,此次被中基协注销基金管理人登记资格的私募机构共有六家,该私募机构只是其中之一。不过,目前也只有该私募机构发声。对于被注销基金管理人登记资格的原因,该私募机构表示是自2019年以来,一直被投资人“举报、投诉”。

  2023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又称“私募新规”)对于注销基金管理人登记规定了相关情形,包括主动申请;12个月无在管注销;依法解散、注销、被撤销、宣告破产等;中国证监会、中基协规定的其他情形等。此外,国务院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存在“因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重大违法行为被追究法律责任”情形的,也将会注销基金管理人登记。该基金既然多年来一直遭遇投资者的举报与投诉,个中或存在某种市场目前并不知晓的“内幕”,但中基协注销其基金管理人登记资格,似乎又说明了某些问题。如果该私募没有任何问题,投资者也不会一直纠缠不休,中基协也不可能无缘无故注销其登记资格。因此,该私募机构反思下自身原因,显然也是有必要的。

  事实上,对于私募基金行业而言,注销登记资格早已成为常态。比如2023年共注销基金管理人登记超过2300家,20024年5月份注销179家,2024年以来注销私募则达到821家。因此,市场对于私募注销登记应保持一颗平常心。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市公司一样,私募基金行业的违规违法行为也值得重视。根据中基协的数据,2023年全年,中基协发布私募机构处罚案例多达93条,同比增长232.14%。无论是案例数,还是同比增幅,显然都不低,无疑也向市场监管敲响了警钟。

  而近年来,私募机构“跑路”,以及上市公司“踩雷”私募产品的消息频频出现。在“跑路”的私募机构中,不乏百亿私募的身影;上市公司“踩雷”私募产品的损失,则动辄数亿元之巨。像近期,郑煤机“踩雷”某私募产品,3亿元理财资金到期收回不到3000万元的消息就赚足了市场的“眼球”。由于私募跑路,上市公司理财本金或许都难以收回来,更别说从中获利了。

  我国私募基金行业曾经历了野蛮生长的时代,目前也是资本市场一支重要的投资力量。尽管近些年来对于私募行业的监管日益强化,但是,私募行业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同样不少。除了私募机构频现“跑路”事件外,产品虚假宣传、投资缺乏必要约束、背离代人理财初衷等违规现象频现。对于这类劣质私募机构,加速出清亦是应有之义。

  此外,虽然对于私募行业的监管日益强化,但步子迈得过小,力度也不大,行业的乱、散、差现象仍然较为明显。基于此,进一步强化对私募行业的监管也是有必要的。如此,私募机构遭遇“砸饭碗”被注销登记资格的闹剧或许不会再重演。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