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取消实时信息披露 投资者不必过分看重北向资金脸色了

加入日期:2024-6-6 14:00:5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6-6 14:00:58讯:

  根据港交所调整交易信息实时披露安排,从今年5月13日起,不再披露沪深股通实时买入交易金额、卖出交易金额和交易总额;沪深股通当日额度余额大于或等于30%时,显示“额度充足”;小于30%时,实时公布额度余额。根据这一安排,投资者再也看不到北向资金的实时动向了。

  自2014年沪港通机制启动以来,北向资金的动向一直都是部分A股市场投资者所关注的。因为这里的北向资金就是通过香港市场、通过沪股通和深股通渠道来交易A股股票的资金,所以北向资金通常认为是香港市场购买A股股票的资金,故而也被认为是外资对A股市场的一种投资。由于舆论普遍认为外资比内资更成熟,所以北向资金也被认为是A股市场的“风向标”,甚至被贴上了“聪明钱”的标签。

  正是基于北向资金的上述特性,北向资金的动向就受到部分A股市场投资者的极大关注。不少投资者因此抄北向资金的“作业”,北向资金流向A股,投资者就选择做多,北向资金从A股流出,投资者就选择做空。投资者紧盯着北向资金的动向,看北向资金的脸色行事。因此,港交所实时披露北向资金的交易信息,极大地满足了这部分内地投资者的需求。如今,港交所取消了北向资金实时交易信息的披露,显然会让这部分投资者一时难以适应。

  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取消北向资金实时交易信息的披露,其实也就是为了减少A股投资者对北向资金的过分依赖。毕竟北向资金在整个A股市场所占的比重非常有限,并不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北向资金并不能真正决定A股市场的走向与涨跌,担负不起A股市场“风向标”的作用,投资者如果看北向资金的脸色行事,甚至抄北向资金的“作业”,这未必能保证投资者的操作是正确的。

  尤其是在实时披露北向资金交易信息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投资者进行错误的操作。特别是在行情方向性不明的情况下,北向资金的操作有时也是试探性的,有可能一会儿买进,一会儿又表现为卖出。投资者如果根据实时信息进行操作,很容易导致操作失败。并且由于A股市场又没有T+0纠错机制,发生错误操作并不能及时纠正,只能等到第二个交易日再来纠正错误,在出现极端行情情况下,这种错误的交易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投资损失。

  不仅如此,在实时披露北向资金交易信息的情况下,投资者抄北向资金的“作业”,很容易被北向资金所误导,甚至是被利用。毕竟北向资金的组成成份复杂,这其中不乏“伪外资”,也即内地的某些机构资金,借道香港市场来买卖A股股票,利用内地投资者对北向资金的关注,来误导内地投资者。比如,通过北向资金来做空,而在A股市场趁机捡便宜筹码,反之亦然。又比如,某些外资机构,故意唱空做空A股市场,通过北向资金做空A股市场,来误导或引诱A股市场的投资者也来做空A股市场。

  正是基于实时披露北向资金交易信息可能给A股市场及投资者带来的负面作用,因此,取消对北向资金实时动向的披露,这是有利于消除上述负面作用的,从而让A股市场的投资者减少对北向资金的依赖,让A股市场的投资者能够独立面对市场行情的变化,这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走向成熟是有积极意义的。

  而且对于关注北向资金动向的投资者来说,取消北向资金实时信息披露,也可以让投资者对北向资金信息的关注变得更加全面,更加理性,而不是被实时信息所误导。毕竟港交所取消的是实时信息披露,而北向资金每天的动向还是有信息披露的,如每日收市后披露沪深股通成交总额及总笔数、ETF成交总额等,通过这些数据,投资者同样可以掌握当天北向资金的动向,并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而这个投资决策,少了几份冲动,多了些许的理性,有利于减少错误操作。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