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曹中铭:市值退市第一股诞生 或会有越来越多的后来者

加入日期:2024-6-14 16:43:30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6-14 16:43:30讯:

  市值退市第一股的出现,是退市机制不断完善后的必然结果。

  6月11日,随着在深市挂牌的建车B以1.68港元报收,也意味着该股成为市值退市第一股已基本没有悬念。个人以为,市值退市第一股的出现,是退市机制不断完善后的必然结果。在可预见的将来,或会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因触发市值条款而退市。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在深交所仅发行B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市值均低于3亿元,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交易。按港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测算,6月11日建车B的市值为1.83亿元。即使此后3个交易日连续涨停,该公司总市值也无法达到3亿元人民币以上。更何况,6月12日,建车B股价再次跌停,该股市值退市已板上钉钉。

  近些年来,退市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自2019年退市公司数量再上两位数后,便持续居高不下。从2019年至2023年,分别有12家、20家、23家、50家、46家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诀别”。步入2024年以来,上市公司退市再掀高潮。截至6月10日,今年已有12家上市公司完成退市,另有22家上市公司锁定退市。除了这34家之外,今年或还会有其他上市公司告别市场。

  曾经,面值退市受到市场的怀疑。毕竟在此前,沪深股市投机氛围浓厚,上市公司股价跌至1元面值以下,甚至还须满足连续20个交易日的条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随着2018年中弘股份成为面值退市第一股以来,面值退市已成为上市公司退市的重要方式。比如今年已完成退市的12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是由于触及面值退市的条款而退市的,占比高达58.33%。显然,这一比例并不低。

  因此,在市值退市条款纳入退市机制后,首家上市公司因市值退市的出现也将是迟早的事情。事实上,除了建车B外,A股方面,深市的*ST深天以及沪市的*ST美讯分别在6月4日、5日先后因市值低于3亿元而发布退市风险提示公告,称若公司股票收盘总市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3亿元,可能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被交易所终止上市。而截至目前,两家上市公司已连续多个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如果这一格局持续,或将触发市值退市条款而强制退市。

  建车B打开了市值退市的“潘多拉魔盒”,今后有更多上市公司因市值退市将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虽然这几年退市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但客观上讲,离监管部门声称的“应退尽退”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的。

  比如,沪深股市存在众多实施财务造假的公司,某些上市公司造假时间持续数年,但是,由于退市制度存在漏洞,导致这类公司无法退市,这无疑是值得商榷的。一家上市公司实施财务造假,往往都是主观且故意为之,这样的上市公司居然能够不退市,确实匪夷所思,但不幸却是事实,这一格局需要改变。

  个人以为,对于现行退市制度,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须严打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应该将所有实施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全部扫地出门,并树立“造假即退市”的监管理念。否则,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将会层出不穷,既贻害市场,也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树立“造假即退市”的监管理念,既能加速出清实施财务造假的劣质上市公司,也能在市场上产生强大的威慑效应,背后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财经撰稿人 在三大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