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黑马点睛 >> 文章正文

周一机构一致最看好的10金股

加入日期:2024-5-27 6:06:44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5-27 6:06:44讯:

  中科创达

  微软AI PC拥抱高通,公司卡位优势明显

  微软Build大会召开,发力AIPC与端侧AI。5月21日,微软召开了2024Build大会。在前一天的特别活动上,微软就已正式推出了专为AI体验设计的Windows11AIPC。本次微软从X86转向了ARM架构,选择与高通合作,搭载高通骁龙XElite芯片,提供超过40TOPS的算力。微软提出了Copilot+PC方案,在高通的合作下,Copilot的AI能力融入了从芯片到系统到应用的多层级,在本地能够快速对用户做出响应,和微软的多个Arm64原生应用结合;也能寻求云端模型支持,包括OpenAI最新发布的GPT-4o。高通也在会上推出了适用于Windows的骁龙开发套件,专注于Copilot+PC的应用程序创建与优化。   公司和高通保持长期合作,三大业务线均有产品推出。公司与高通合作超过10年,合作关系紧密。2010年成立联合实验室,2016年与高通合资成立公司创通联达,2022年高通入股公司旗下智驾平台公司畅行智驾。公司和高通的合作领域从手机逐步拓展到物联网、智能汽车领域,针对不同场景推出解决方案,在智能手机、边缘计算、智能座舱等领域均有产品应用。   

  端侧AI加速落地,公司具备生态卡位优势。从微软Build大会可以看出,微软有意愿要在生成式AI时代去再次推动用户在PC端的体验变革。多项端侧AI能力以及端侧的小模型的发布,有力推动了AIPC等端侧设备的AI化,端侧的AI进展值得重视。公司长期在端侧智能领域布局,与高通合作紧密,有望在即将到来的AIPC时代具备卡位优势,目前已经发布了端侧AI交互数字人、魔方智能法律助手等解决方案和产品。未来,公司在战略上将持续发力第二增长曲线(现有业务+端侧智能)以及第三增长曲线(端侧智能+创新业务),不断探索端侧AI应用场景需求。随着端侧AI的加速落地,公司有望在端侧智能领域迎来快速发展。   

  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每股收益为1.35/1.93/2.46元,维持公司2024年40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54.0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AIPC落地不及预期,汽车智能化落地不及预期,智能物联网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其他收益占比较高风险

  同仁堂

  更新报告:四问四答-同仁堂的核心预期差在哪里?

  当前市场对同仁堂) href=/600085/>同仁堂(600085)有一些担忧的问题,我们结合公司的历史公告与5月17日披露的《同仁堂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对核心问题进行解答。   

  公司过去仅心脑血管类产品增速较好,是否具备做大其他类产品的能力?   

  五大OTC重点品种+御药传奇系列有望带来新的业务增量。根据公司5月17日披露的《同仁堂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持续聚焦、深化落实大品种战略,在推广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等核心大品种的基础上,将品种群进一步梳理并细化分类,筛选出了50多个潜力大品种,并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对品种进行动态调整。对于大品种,公司重点采取以下几项营销措施提高产品销售:(1)增加宣传推广力度:例如设计五子衍宗系列、乌鸡白凤系列“对药”产品卡通IP形象,在地铁和媒体加大投放力度;从2019年开始,启动五大OTC重点品种的五年广告投放计划,包括五子衍宗丸、同仁乌鸡白凤丸、坤宝丸、国公酒、锁阳固精丸;(2)制定了差异化推广策略,推出精品品规—御药传奇系列:2023年底到2024年初,股份公司已经推出御药传奇系列,后续将视市场反响,考虑推出更多的御药传奇系列;(3)持续推动营销改革: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公司希望通过稳步推进大品种战略、精品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三大战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用药需求,提供健康生活新选择。   

  大品种战略成效渐显,五子衍宗系列快速增长。公司加大对其宣传推广力度,拓宽电商销售渠道,开展O2O购药场景及垂类医药平台推广合作,通过虎扑、世界杯、亚运会等赛事热点精准投放目标消费群体;五子衍宗系列2023年销售额已超过六味地黄系列和金匮肾气系列,跃居公司第三大单品、补益类第一大单品。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19.05/22.08/25.41亿元,同比增长14.17%/15.90%/15.06%,EPS为1.39/1.61/1.85元,对应PE32.43x/27.98x/24.32x。公司为国资老字号中药龙头,具备“强品种品牌力+受政策不利影响小+有潜在国企改革势能”的特点,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调整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国企改革进程不及预期

  格尔软件

  23年收入下滑,静待公司未来成长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报,全年实现收入5.61亿(-14.89%),归母净利0.37亿(+524.28%),扣非净利-0.12亿(+78.36%)。此外,公司还发布2024年Q1季报,24Q1实现收入0.49亿(-29.24%),归母净利-0.52亿(-23.65%),扣非净利-0.56亿(-7.02%)。 

  PKI安全应用产品收入增长较快,整体毛利率实现优化。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7.48%,同比上升7.62pct。分业务看,PKI安全应用产品收入2.24亿(同比+33.04%),毛利率66.26%(同比-3.2pct),PKI基础设施产品收入1.11亿元(同比-6.64%),毛利率50.92%(同比+4.21pct),通用安全产品收入2.25亿元(同比-39.30%),毛利率27.08%(同比+2.86pct)。   

  收入基数导致费用率仍然上行。从费用端看,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49.55%,同比上升3.7pct,主要系收入下滑导致收入基数较小所致。其中,管理费用率为20.22%(同比-2.09pct),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4.85%、15.16%,同比分别上升5.12pct、1.30pct。   

  积极布局新技术、新场景。公司重视技术创新,致力于提供领先的数据治理与隐私保护服务,以及全面的数据安全解决方案,持续在量子安全和隐私计算领域投入研发。同时针对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公司不断推出深度融合应用场景的安全解决方案,覆盖低空经济、卫星通信、视频监控和车联网等前沿领域。   

  根据2023年报以及24Q1季报,下调收入增速,上调费用率,略微调整毛利率,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0.30/0.36/0.41元(原预测24-25年EPS为0.55/0.69元),根据可比公司PE水平,我们给予公司24年49倍PE,对应目标价为14.7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网络安全需求释放不及预期;网络安全市场竞争加剧。 

  仕净科技

  签署宝武鄂钢30万吨钢渣碳捕集项目,碳市场扩容在即期待固碳业务加速

  事件:5月21日,仕净科技) href=/301030/>仕净科技(301030)与宝武集团携手合作,正式签约宝武鄂钢碳捕集和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   

  签约30万吨钢渣碳捕集项目,携手宝武集团共绘工业减碳新蓝图。宝武鄂钢碳捕集和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位于湖北省鄂州市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厂区内,拟投资1.44亿,建设1条30万吨钢渣预粉磨系统、1条30万吨钢渣碳捕集系统以及1条年产100万吨高效复合矿物掺合料混合系统。公司预计项目达产后,年产高效复合矿物掺合料100万吨,年利润超过2500万元,年税收贡献超过1000万元,可直接捕集利用二氧化碳2万吨,间接通过减少水泥中的水泥熟料用量和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综合减碳达25万吨。该项目落地后公司与宝武集团在工业减碳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期待固碳项目复制加速。   

  减污减碳与经济效益并存,碳市场预计向水泥钢铁行业扩容,有望带动固碳需求释放。公司创新性地利用钢渣等非碳原料低成本原位捕集烟气CO2,钢渣经捕碳后变成了固碳辅助性胶凝材料,可用于低碳水泥生产,同时其可与矿粉、粉煤灰等其他材料混合制备高效复合矿物掺合料,该材料可应用于水泥、混凝土及其他相关产业。其优势在于捕碳成本低且终端产品具备经济效益,在固碳的同时解决钢渣处置问题。碳市场扩容在即,预计将纳入水泥、钢铁等行业。2024年5月22日全国碳市场配额价格涨至100元/吨,据此测算30万吨钢渣碳捕集项目直接减碳价值为200万元,综合减碳价值2500万元,较产品端实现的年利润具备翻倍弹性。随着水泥、钢铁行业碳约束加强,将带动固碳需求释放,且减碳收益有望兑现。   

  光伏制程污染防控设备龙头,光伏电池片硅片一体化布局+固碳新成长。1)环保设备订单充裕:2023年以来公司已公告新增中标总额超120亿元(含联合体),一体化模式&产业链延伸能力验证,单GW价值量快速提升。2)电池片+硅片一体化布局:规划安徽宁国年产24GWTOPCon电池片、四川资阳年产20GW硅片+20GW电池片项目。其中宁国一期18GW中已投产9GW,2023年12月28日首片下线,资阳一期10GW硅片+10GW电池片于2024年3月底奠基开工建设。硅片+电池片一体化增强竞争力,原有设备业务协同带来客户+成本优势。3)固碳需求有望加速:凭借协同主业积累的催化技术优势,固碳项目可低成本捕集烟气CO2&处置钢渣&资源化制建筑材料,三方共赢。截至2024Q1已建成投产2条线,随碳市场扩容,水泥钢铁固碳需求将加速释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配套设备订单充裕保障业绩基础,电池片项目投产贡献增量,固碳需求有望加速。考虑竞争加剧,电池片单瓦盈利压缩,我们维持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6.76/9.62/11.51亿元,对应10/7/6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设备订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应收风险等。

  中国银河

  债券承销表现亮眼,自营拖累整体业绩

  【事件】中国银河) href=/601881/>中国银河(601881)发布2024年一季度业绩: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1亿元,同比-17.1%;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27.5%;对应EPS0.12元,ROE1.3%,同比-1.1pct。   

  经纪业务小幅下滑,两融市占率有所提升。2024年一季度全市场日均股基交易额10002亿元,同比+4.8%,两融余额15379亿元,较年初-4.3%。此背景下公司经纪业务收入12.6亿元,同比-9.8%,占营业收入比重17.4%;利息净收入9.30亿元,同比-16.9%,公司融出资金846亿元,较年初+0.6%,市场份额5.50%,同比+0.27pct。   

  债券承销表现亮眼,投行收入逆市大幅提升。2024年一季度公司投行业务收入0.9亿元,同比+65.1%。公司2024年一季度未完成股权承销业务,债券主承销规模844亿元,同比+16.9%,排名第9;其中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公司债承销规模分别为477亿元、176亿元、91亿元。公司IPO储备项目2家,排名第22,其中两市主板1家,创业板1家。   

  资管业务收入逆市提升,产品谱系进一步完善。2024年一季度公司资管业务收入1.1亿元,同比+7.3%。2023年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946亿元,同比-17.8%。银河金汇加快特色产品布局,积极研发和培育权益、混合类产品,并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完成了基于ESG、红利等主题产品创设,产品谱系进一步完善,创设质效有效提升。   

  自营拖累整体业绩,坚持绝对收益策略。2024年一季度公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16.3亿元,同比-32.5%。公司权益投资业务坚持“低风险+绝对收益”宗旨,其中红利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成果,为公司业绩稳定和净资产增值做出了贡献。固定收益投资方面秉持稳健的投资策略,持续优化持仓结构,稳固利率债规模,增配稳定性收益投资品种,稳步开展ABS、票据、REITs、境外固收等投资。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6E年EPS分别为0.81/0.87/0.91元,BVPS分别为9.70/10.27/10.87元。我们给予其2023年1.4-1.5xP/B,对应合理价值区间13.59-14.56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交易量持续走低,权益市场波动加剧致投资收益持续下滑。

  方盛制药

  归核发展成效显著,创新研发稳步推进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6.29亿元,归母净利润1.87亿元(-34.64%),扣非归母净利润1.33亿元(+25.35%),佰骏医疗于22M10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剔除该因素,公司23年营业收入基本持平,此外转让佰骏医疗部分股权确认的投资收益也影响了上年同期归母净利润的基数。24Q1实现营业收入4.38亿元(+0.37%),归母净利润7019万元(+10.04%),扣非归母净利润5390万元(+9.61%)。   

  点评:2023年公司医药制造板块实现收入14.39亿元(-0.27%),其中呼吸系统用药、儿童用药收入同比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而心脑血管疾病用药、骨骼肌肉系统用药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分别受依折麦布片、藤黄健骨片先后纳入集采所致。“338大产品打造计划”中大部分产品均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如强力枇杷露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0%,强力枇杷膏(蜜炼)、蒲地蓝消炎片、血塞通片等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均超20%。中药创新药发展势头良好,小儿荆杏止咳颗粒已累计覆盖等级医院近900家、基层医院约400家,实现营收近6000万元;玄七健骨片全年覆盖等级医院近500家,实现营收3200万元。   

  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已经开展临床前研究的中药创新药研发项目达13个,覆盖妇科、骨科、呼吸科、儿科、肿瘤科等科室。中药创新药研发项目进度靠前的品种有诺丽通颗粒、健胃祛痛丸、蛭龙通络片,其中健胃祛痛丸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申报生产;蛭龙通络片II期临床研究进展顺利;诺丽通颗粒正在进行长毒试验。另有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新增成人适用症临床进展顺利,止血消痛颗粒正在药学研究中,益气消瘤颗粒已于24M4申报临床试验。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3亿元、2.98亿元、3.6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3元、0.68元、0.84元。公司优化资产结构,聚焦创新中药,产品矩阵丰富,参考可比公司,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22-28X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11.67-14.85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集采政策的风险。 

  华鲁恒升

  公告点评:投建酰胺原料优化升级及二元酸项目,完善尼龙产业链布局

  事件:公司发布《投资建设相关项目的公告》,拟投资建设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及20万吨/年二元酸项目(以下简称“二元酸项目”)。

  点评:

  投资17亿建设酰胺原料优化升级及二元酸项目,持续完善尼龙产业链布局:公司坚持高起点规划、高端化延伸,拟启动建设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20万吨/年二元酸项目,总投资17亿元,其中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8.33亿元、二元酸项目8.67亿元。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采用苯部分加氢、水合生产饱和脂环醇技术,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饱和脂环醇20万吨,副产环已烷4.28万吨,建设周期13个月。二元酸项目采用公司自有技术,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二元酸20万吨,建设周期13个月。根据公司公告披露,酰胺原料优化升级及二元酸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均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74亿元、6.24亿元。此次新项目建成投产后,有助于公司完善尼龙产业链布局,保障公司尼龙产品上游原材料供给,增强公司全产业链抗风险能力。

  荆州基地一期投产,在建新材料项目有望增厚公司盈利能力:2023年11月,公司公告称公司荆州园区气体动力平台项目、合成气综合利用项目投产,该项目可年产尿素100万吨、醋酸100万吨、DMF15万吨、混甲胺15万吨。两个项目的建成投产,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并为荆州基地的后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公司荆州基地二期新材料系列项目于2023Q3开工,预计将新增BDO、醋酐、蜜胺等新产品生产能力。此外,2023年12月,公司公告称高端溶剂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可年产碳酸二甲酯60万吨(其中销售量30万吨)、碳酸甲乙酯30万吨、碳酸二乙酯5万吨。公司利用低成本煤气化平台,不断扩大产品产能、延伸产业链,我们看好在德州、荆州双基地共同驱动下,公司加大新材料领域拓展力度,未来业绩有望进一步增厚。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荆州一期项目投产,在建项目稳步推进,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我们维持公司2024-2026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56/56.51/63.74亿元,折合EPS分别为2.19/2.66/3.00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秦安股份

  低估值高分红标的,缸盖业务高速发展

  主营业务稳步增长

  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17.4亿元,同比+37.80%;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大增+43.87%。从盈利能力看,公司2023年毛利率达27.85%,同比+7.68pct;2023年净利率达14.99%,同比+0.63pct。具体业务来看,缸盖收入8.05亿元,同比大增72.14%,占总营收比重46.3%,毛利率22.17%,同比增加2.45pct;缸体收入4.95亿元,同比下滑7.15%,占总营收比重28.4%,毛利率34.38%,同比增加15.25pct;曲轴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5.39%,占总营收比重9.4%,毛利率27.72%,同比减少5.55pct;变速器箱体及其他收入2.49亿元,同比大增164.74%,占总营收比重14.3%,毛利率25.61%,同比增加30.18pct。

  23Q4公司营收达5.26亿元,同比+29.05%/环比+8.56%;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29.58%,环比-28.75%。

  24Q1公司营收4.16亿元,同比+25.98%/环比-20.91%;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19.70%,环比-11.58%。从盈利能力看,公司24Q1毛利率达26.98%,同比-0.78pct/环比-1.32pct;24Q1净利率11.71%,同比-6.66pct/环比1.23pct。

  24Q1公司三费费用率(不含研发费用率)达5.96%,同比2.64pct/环比0.18pct。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率分别1.24%/5.92%/-1.20%,同比0.75pct/1.21pct/0.68pct,研发费用率1.93%,同比-0.12pct。

  积极拓展市场,推进新能源业务落地

  新客户方面,2023年,公司继续积极拓展市场空间,获得了包括长安福特部分变速器箱体、缸盖出口订单(通过长安福特出口至北美福特)在内的多个项目。同时,获得了部分新能源领域纯电、混动客户的报价邀请。目前客户覆盖了乘用车和商用车客户,包括长安福特、理想新晨、中国一汽、江铃福特、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东安动力) href=/600178/>东安动力(600178)、柳州五菱、上汽通用五菱、北汽福田等。公司产品由燃油发动机、变速器核心零部件延伸至新能源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变速器关重零部件及电机壳体等全新领域。

  此外,子公司美沣秦安按计划稳步推进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产品的研发相关工作,已完成专用发动机、电机及减速器样件开发及制造,电机控制器样机装配,以及发动机、减速器的部分性能和耐久试验。在产品研发和样机制造过程中,公司与国内外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投资建议:由于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小幅下调24-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49/4.27/5.15亿元(前次预计2024/2025年盈利3.86/4.9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11/9/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等持续上涨、公司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上海港湾

  中标大连机场项目,彰显技术实力

  中标大连机场深层地基处理项目,凸显技术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根据公司5月23日公告,与中建八局、中建基础组成联合体中标《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工程深层地基处理工程(航站区)施工项目》,中标金额3.9亿,约占23年总收入的31%,根据大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告,该项目已招投标地基相关设计合同额约1.2亿,若按照设计费率2%估算,对应地基处理工程量预计60亿,公司有望在后续招投标中继续发力。考虑到此前国内业务减少,大连机场项目有望贡献弹性增量,我们调整24-26年归母净利为2.30/3.24/4.34亿(前值2.25/2.92/3.66亿),采用PEG估值法,可比公司24年Wind一致预期均值0.85x,给予公司24年0.85xPEG,调整目标价至28.34元(前值23.21元),维持“买入”评级。

  大连新机场总投资263亿元,工程建设提档增速

  据大连市政府网,金州湾国际机场选址金州湾东部海域,是国内首个离岸式“人工岛”机场,陆域面积20平方公里,总投资预计263亿。按照运行等级4F标准,规划建设跑道4条、航站楼90万㎡。项目分两期建设,近期以2035年为目标年,建设2条远距平行跑道、50万㎡T1航站楼,远期工程规划扩建2条跑道,40万㎡航站楼。新机场建设自23年10月进入“实战”以来加速推进,力争在24年9月前用地条件满足航站楼主体工程开工条件,首期项目预计27年下半年完成,28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新机场软土地基处理难度高,公司技术实力强劲、工程经验丰富

  大连新机场采用水上回填形成人工岛作为机场用地,由于项目规模大,软土地基深厚,地质条件复杂,对地基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及差异沉降的要求高。工程区域淤泥层厚度9米至15米,清淤换填区填方高度22米,直填区地质复杂,存在淤泥包、回填层下淤泥厚度不均等情况,且飞行区地基处理标准要求高,各种陆域形成方式之间交界面处理难度大。公司独创软地基处理专利技术“高真空击密法”具备造价和工期优势,参与南海岛礁构筑岛屿工程、上海浦东机场2号跑道、新加坡樟宜机场、印尼雅加达国际机场等项目建设,工程经验丰富,本次中标大连新机场项目彰显技术实力。

  23年境外新签订单占比80%,充分契合“一带一路”景气市场

  公司深耕并巩固优势的东南亚市场,积极拓展高景气的中东地区,23年境外收入占比同比+15.1pct至74.4%,其中东南亚和中东分占59.5%/14.0%,23年新签订单中境外占比80%,订单遍布泰国、印尼、新加坡、越南、迪拜、沙特、孟加拉等国,有望充分受益“一带一路”发展机遇。

  风险提示:海外投资不及预期,新签订单不及预期,利润率不及预期。

  万达电影

  首次覆盖报告:焕然一新,雄鹰展翅向未来

  万达电影:焕然一新再出发

  万达电影) href=/002739/>万达电影(002739)实际控制人变更,管理团队新调整,有望赋能公司内容制作。万达电影以电影放映业务起家,后通过并购等方式将业务向上延伸至电影投资、制作和发行及相关衍生业务,全面覆盖电影产业链。2023年底公司完成股权转让,控股股东由万达集团变为儒意投资,新管理层将充分发挥儒意在出品、万达在院线及发行端优势,提升公司影响力。公司业绩受电影大盘影响及自身出品节奏有所波动,但随着公司持续优化成本结构,经营效率得以显著提升。

  院线龙头:受益于大盘复苏

  电影放映收入占公司收入比重近70%,构建公司业绩基本盘,随着电影大盘复苏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23年总票房549亿元、同比增长超80%,恢复至最高记录2019年的85%以上,表现不俗,复苏态势明显;未来预计随着影片供给多元化及重点档期依赖度降低,电影市场将持续扩容。万达电影稳居行业宝座,具有领先优势;2015年至2023年,万达影投和院线市占率分别稳居第一和第二,且公司院线占比由2015年约13%提升至2023年约17%,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鹏程万里:雄鹰展翅向未来

  我们认为未来公司业绩增长点主要来自于:1)院线行业龙头不断提升市占率,持续受益于大盘强势复苏。2019年以来,相较于同行公司市占率提升幅度最大,未来公司将持续开拓院线板块,目标为市场份额提升至20%以上(目前公司市占率为16.7%)。2)业务向上游制作延伸,业绩具备弹性,有望借助AI实现降本增效。公司将联动儒意发挥协同效应,深耕内容制作,公司主投主控电影《维和防暴队》、出品电影《穿过月亮的旅行》24年五一档上映,其中《维和防暴队》为五一档票房冠军。后续电影储备丰富,多部已分别定档端午、贺岁,业绩向上具有较大弹性。Sora等文生视频技术的推出,使得视频创作效率大幅提升,未来公司将借助AI技术实现降本增效,赋能内容制作。3)重视剧集制作/衍生品/游戏业务发展,提升非票房收入。公司电视剧储备丰富,未来将凭借丰富的影视剧制作经验和优秀的制作人团队,确保储备电视剧播出。时光网是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未来会和IP储备丰富的公司进行合作,重点发展衍生品业务,并依托互爱互动重点发展游戏业务,提升公司非票房收入。

  投资建议

  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院线开拓、上游制作深耕、非票业务延展布局带来的业绩弹性,预计2024-2025年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润13.65亿、16.94亿,对应当前股价估值分别为22.4X/18.1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影视院线复苏不及预期风险;

  2、影片定档不及预期风险;

  3、作品票房表现不及预期风险;

  4、盈利预测假设不成立或不及预期风险。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