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3-9 11:02:11讯:
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显著提升
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
宏观审慎局
企业在跨境贸易结算中更多选择人民币,有助于减轻汇率波动影响,降低结算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安全性。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遵循“尊重市场顺应需求、循序渐进风险可控”原则,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导向,坚持市场驱动、互利共赢,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顺应国内外经营主体对人民币需求上升之“势”,着力提升跨境贸易结算中人民币使用占比,持续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夯实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市场根基。
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不断优化。满足经营主体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不断增长的人民币使用需求,一直是跨境人民币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先后出台多项跨境人民币支持政策,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
一是稳步开展结算便利化试点,鼓励银行优化结算流程,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跨境人民币服务。目前银行办理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汇款单笔业务办理时间普遍压缩至5分钟以内。
二是拓展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贷款业务范围,明确相关业务办理要求,增强对“走出去”企业境外经营支持力度。
三是完善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支持贸易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支付机构办理的跨境电商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合计9474亿元,同比增长24%。
四是会同国家外汇局持续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进一步便利跨国企业集团内经常项目集中收付和本外币资金跨境划转,提高企业跨境调配资金自主性,提高资金使用便利度,降低企业资金运用成本。目前,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已在北京、广东等地试点。
人民币使用的国际化网络更加完善。一是统筹运用本币互换、本币结算和人民币清算行等安排,加强与境外央行的合作,在境外营造有利于经营主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环境,培育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提升境外主体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与沙特、阿联酋等国央行新签或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有效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共31份;在巴西、柬埔寨、塞尔维亚等国新设人民币清算行,目前已在31个国家和地区授权了33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二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服务区域扩大、服务水平提升,2023年国庆、中秋假期首次实现长假“不打烊”,持续为境内外客户提供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服务,充分发挥跨境支付主渠道作用。截至2023年末,CIPS共有直接参与者139家,间接参与者1345家,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的4442家法人银行机构。
更好发挥各方合力营造人民币使用的良好环境。一是会同商务部等进一步便利跨境贸易投资人民币使用,支持外贸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更好满足外经贸企业交易结算、投融资、风险管理等需求。二是多渠道开展宣传推介,增进境外主体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认知和了解。三是引导商业银行精准对接经营主体跨境人民币业务需求,为经营主体提供更优质、便利的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各主要商业银行均通过增加跨境融资人民币投放规模、加强考核激励等方式加大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支持。
在各方面推动下,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跨境贸易结算人民币使用占比逐步提高。2023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52.3万亿元,同比增长24.2%,人民币成为我国跨境收付第一大结算币种。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10.7万亿元,占同期货物贸易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比重为25%,较2022年上升7个百分点,2024年1月该比重为26%,继续保持较高水平。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月-2024年1月,人民币支付金额在全球货币支付总金额中的占比连续三个月超过4%,人民币连续三个月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部署,以市场驱动、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创造更加有利于人民币使用的政策制度和市场环境,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在“本币优先”的基础上加强本外币协同,不断优化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安排,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友好、多元化的币种选择,增强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二是完善人民币使用的网络基础设施。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增强清算行职能、优化清算行全球布局,提高人民币清算效率和安全性。在防控风险基础上,更好发挥货币互换机制支持跨境贸易投资的作用。
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各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宣传推介,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提高服务品质和效率,着力解决企业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办理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四是加强跨境人民币业务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测和非现场检查能力建设,加强现场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动评估预警体系,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监管间的配合,提升开放条件下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