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豪华车细分市场,中国品牌的市占率也在大幅提升。以问界M9为例,这款车上市10个月累计大定超16万辆,已连续6个月位居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销量第一,单月销量超过宝马X5、奥迪Q6、奔驰EQE等。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外资豪华车企在中国卖不动了,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伴随着越来越多新车的上市,豪华车市场呈现出供给过剩的态势,而购车的车主却越来越年轻,他们天然地更青睐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产品,在智能化方面外资豪华车企并不占优势;另一方面,汽车电动化趋势势不可挡,外资豪华车企布局的电动车型较少,技术相对落后,综合对比之下,它们的竞争力在减弱。
伴随着光环退去,越来越多的外资豪华车企也在开始战略调整及彻底转型。短期内,不再盲目跟进“价格战”积极调整甚至收缩经销商网络成为多数外资车企的选择。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杨菁表示,豪车品牌向上调整价格,或加速其在华经销商的整合,有利于头部经销商集团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大型经销商集团通常有更多价格以外的手段来吸引高净值人群。尤其头部经销商对品牌有更高的议价能力,品牌或通过调整供货结构、销量目标以及提供额外补贴来支持其新车盈利水平。”杨菁认为,豪华品牌的价格体系和品牌价值需要由车企其头部经销商来共同维护。
而在长期范围内,更多的外资豪华车企也在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赛道转型。奔驰、宝马、奥迪、宾利、玛莎拉蒂、保时捷、迈凯轮、法拉利等车企,无一例外不在加速推出电动车型。
其中,宝马宣布要在2025年全面迈入电动化;奥迪将在2026年停止研发燃油车型,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奔驰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玛莎拉蒂也宣布至2028年品牌旗下车型将全面实现电气化。
“我们不会放弃中国市场,但我们需要面对现实。”保时捷首席财务官表示,保时捷必须在中国市场采取更灵活、更务实的策略。
重拾阵地有戏吗?
在豪华车细分市场中,外资品牌曾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很多外资车企都将中国市场视作其销售主阵地之一,以奔驰、宝马等豪华车企为例,中国市场的销售量约占其全球销售的30%,甚至更高比例。
对于绝大多数外资车企而言,在中国市场遇冷,无疑是种重挫。因此,除了少数外资品牌被迫退出中国市场,多数外资企业仍然试图重拾阵地,甚至加码了对中国本土市场的布局。
对于外资车企能否在豪华车细分市场重拾阵地的话题,业界专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豪华车企要转型为大众化、电动化、智能化的车企,要在产品定位上转型,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趋势。
“豪华车很难重拾阵地,因为电动汽车时代,电池替代了发动机,而电池、电机的技术并不复杂,技术差距很难拉大,因此豪华车很难做出差异化,守住阵地才是比较现实的做法。”盘和林认为,目前外资豪华汽车企业在全球的优势都在减弱,不只是在中国市场如此。
在他看来,外资豪华车企要保持竞争力,需要更多的技术投入,比如在智能化方面做出更先进的产品。
杨菁则认为,中国车市今年进入加速电动化的进程,各价位段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在快速上行,这一趋势短期内不会因为燃油车的降价而改变。相对来说,豪车品牌站在价值链的最顶端,还有相当一部分高端需求不会轻易转向中国品牌新能源车。
责编:叶舒筠
校对:王朝全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