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材股行情和ETF规模激增加速了主动管理型机构重仓股的出清过程。过去3年机构重仓绩优股的估值消化过程较慢,一定程度上与基民行为有关,其通常会在净值下跌过程中不断补仓,而赎回则较少。最近的行情分化以及ETF规模的激增在加速机构重仓股的出清过程。首先,9月底基金净值的大幅反弹加剧了主动型产品的赎回,根据对中信证券渠道调研的情况,最近3周(10月16日当周至10月30日当周)存量样本主动型公募产品的净赎回率分别为2.41%、0.93%和1.28%,明显高于今年以来的平均水平(0.53%),持续的赎回压力明显限制了绩优股在反弹过程中的表现,10月以来绩优股持续跑输题材股,亏损股指数10月累计上涨15.9%,而绩优股指数全月下跌7.7%。其次,ETF规模的激增导致指数当中机构的低配品种相对机构超配品种更容易跑出超额,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 A股股票型ETF的规模为27464亿元,环比二季度的18081亿元大幅增加了51.9%,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和渠道转向了对被动型产品的青睐。持续的赎回加剧了机构重仓股的压力,而持续的跑输指数又反过来加剧了赎回压力,并且主动型产品的新发持续低迷,形成了负循环。不过,这反过来也加速了机构重仓股在持仓和估值上的出清过程,绩优股指数9月27日至11月1日的累计收益率为0.9%,已经跌回9月末政策刚出台时的水平,所有积极的政策预期已经基本上被完全“抵消”。
2)机构未来具备较大加仓空间,价格信号明确后绩优股将迎来绝佳买点。主动型公募近期虽然面临赎回压力,但我们估算其整体仓位在最近两周已基本稳定。样本活跃私募近期的仓位持续调整,但是整体水平依然不高,根据对中信证券渠道调研的情况,活跃私募最新的仓位水平为72.5%,依旧处于历史仓位中位数水平(75.1%)以下,并且距离历史最高水平(87.9%)还有很大的潜在加仓空间。海外跟踪中国的样本主动基金净流出节奏有所放缓,被动基金仍维持净流入状态,但整体仓位依然处于历史低位。此外,保险资金在兑现了一轮收益后,未来仍然有重新入场增配的巨大空间。整体而言,只要房价等价格信号确认企稳回升,这些机构投资者对于A股的增配空间依旧很大,场外并不缺机构增量资金,只不过在当前个人投资者资金主导的市场行情中,坚持基本面驱动的机构投资者难以找到合适的参与方向。我们也可以把本轮机构重仓股被“抛弃”、基金赎回量加大、ETF规模激增等现象看作是对主动权益类机构重仓股的一次加速出清。经过此轮出清之后,随着房地产逐步企稳、信用周期逐步上行,很可能在2025年市场会重新看到低估值的机构绩优股逐步开始跑出独立的行情,主动权益基金陆续开始跑出相对指数的超额回报,又会逐步开启新一轮的正反馈的过程,而这种周期循环也曾出现在2014~2017年。
站上起跑线,等待发令枪
市场目前仍然站在年度级别行情的起跑线上,11月的人大常委会只是政策落实的起点,后续政策还会根据经济运行状况择机加码,美国大选的结果不会改变A股整体向上的运行方向,同时近期国内部分经济数据的改善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政策信号、外部信号和价格信号的陆续明朗将成为发令枪,而近期题材股炒作环境中绩优股的加速出清也给机构提供了更好的入场机会,预计一旦价格信号拐点出现, A股将重新回归基本面驱动的年度级别的马拉松行情。配置方面,当前可以用部分可攻可守的低估值顺周期品种过渡,如铝、铜、国有大行、国有地产开发商和物业服务企业,以及低估值的港股品种如互联网、恒生红利和零售,一旦房地产领域超预期提前企稳,这些顺周期品种可能成为全市场预期差最大的跨年主线;待价格信号的拐点明确出现后,可以逐步增配业绩出现拐点、持仓充分出清的绩优成长和消费内需。
风险因素
中美科技、贸易、金融领域摩擦加剧;国内政策力度、实施效果或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内外宏观流动性超预期收紧;俄乌、中东地区冲突进一步升级;我国房地产库存消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