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31日,化妆品巨头雅诗兰黛(EL.US)发布2025财年第一财季(2024年7月—9月)的财报。虽然业绩符合预期,但公司却意外撤回了2025财年展望。受此影响,公司股价大跌,一度跌超27%,随后尽管跌幅有所收窄,但仍跌近20%。
美股方面,当天美股三大指数全线暴跌,截至发稿,道指跌0.86%,纳指跌2.24%,标普500指数跌1.42%。大型科技股普遍下跌,ARM跌超8%,微软跌近6%,英伟达、博通跌超4%,Meta、台积电跌超3%,特斯拉、亚马逊、AMD、高通等跌超2%,苹果跌超1%。此外,超微电脑再度大跌超16%;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大跌超15%,盘中多次触发熔断。
亚洲市场拖累 雅诗兰黛业绩平平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为3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5.2亿美元下降4%。有机净营收(Organic net sales)下降5%,主要由于中国消费者购物欲望下降,导致中国内地整体高端美容业务进一步下滑,亚洲和香港地区旅游零售市场的低转化率也对该项数据产生影响。此外,亚洲旅游零售市场的补货订单减少,包括零售市场进一步放缓导致的库存压力,影响了有机净销售额。
报告期内,公司净亏损为1.56亿美元,而前一年的净利润为3100万美元。公司表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与滑石粉相关诉讼的巨额费用。
从业务上看,公司的皮肤护理、化妆品、香水、头发护理四大业务板块的营收均出现下滑。从区域市场看,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两地市场业绩大幅下滑,而日本市场则出现了大幅上涨。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法布里齐奥·弗雷达表示:“尽管中国和亚洲旅游零售市场的表现差于预期,但调整后的第一季度业绩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的利润恢复和增长计划推动了毛利率的扩张,部分抵消了运营杠杆的下降。我们的战略调整也将产生积极效果。”
在分红方面,公司宣布每股派发0.35美元的季度股息,将于2024年12月16日以现金形式支付给2024年11月29日的股东。但公司表示,面对复杂的高端美容市场,尤其是难以预测中国市场以及亚洲旅游零售市场趋于稳定和复苏的具体时间,公司正在将股息降低至更合适的派息比率。股息的减少也为即将上任的领导团队提供了更多的财务灵活性,以重新加速公司的盈利增长轨迹。
展望未来,雅诗兰黛对中国新经济刺激措施带来的中长期增长机会持谨慎乐观态度,但认为短期内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仍然较高,因此,雅诗兰黛预计刺激措施不会对公司第二财季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在其余业务中,雅诗兰黛继续预计高端美容行业将出现持续的正常化增长,尤其是在北美。
雅诗兰黛在业绩声明中表示:“在这一复杂的行业背景下,尤其是预测中国和亚洲旅游零售市场稳定和复苏的时间特别困难,叠加领导层变动的背景下,公司仅提供了2025财年第二季度的展望,并撤回了2025财年的全年展望。”
雅诗兰黛任命新的管理层
据悉,Stéphane de La Faverie将接替明年6月“退休”的CEO傅懿德( Fabrizio Freda),后者在雅诗兰黛集团工作了16年之久。傅懿德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继续支持Stéphane de La Faverie工作,以确保无缝过渡。作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téphane de La Faverie将直接向公司董事会报告。
公告显示,Stéphane de La Faverie于2011年加入雅诗兰黛集团,目前负责管理多个品牌,包括雅诗兰黛、祖·玛珑、Le Labo等品牌的扩张和发展,在加强香水产品组合以及公司利润恢复和增长计划的实施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加入雅诗兰黛集团之前,他曾任职于欧莱雅集团。
对于此次的任命,雅诗兰黛集团董事会主席Charlene Barshefsky表示:“Stéphane是推动公司应对当前挑战、进入下一个增长篇章所需要的理想转型领导者。”
正如Charlene Barshefsky所言,雅诗兰黛集团面临着不小的业绩压力。
美国多项经济数据发布
当地时间10月31日,美国一系列数据公布。
其中,美国至10月26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1.6万人,预期23万人,前值由22.7万人修正为22.8万人。
美国至10月26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四周均值 23.65万人,前值由23.85万人修正为23.875万人。
美国至10月26日当周续请失业金人数186.2万人,预期188.5万人,前值由189.7万人修正为188.8万人。
美国第三季度就业成本指数上升0.8%,比预期低0.1%。以12个月为基准,衡量工资、薪金和福利的该指数上涨了3.9%,而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了2.4%。
美国9月PCE物价指数月率0.3%,预期0.3%,前值由0.1%修正为0.2%。美国9月PCE物价指数年率 2.1%,预期2.1%,前值由2.2%修正为2.3%。
美国短期利率期货在经济数据公布后收窄早前的跌幅,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11月和12月各降息25个基点。
责编:万健祎
校对:杨舒欣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
,微信ID:Securities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