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10-30 6:50:39讯:
思源电气
2024三季报点评:Q3国内外交付节奏加快,业绩略超预期
Q3业绩略超预期:公司24Q1-3营收104.1亿元,同比+21%,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30%;其中24Q3营收42.4亿元,同环比+29%/21%,Q2交付延期问题部分在Q3解决,收入超市场预期;24Q3归母净利润为6.0亿元,同比+35%,Q3毛利率为31.0%,同环比-0.8pct/-1.6pct;归母净利率14.2%,同环比+0.6pct/-0.7pct,公司24Q3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4.6%/2.1%/6.8%/0.6%,同比-0.1/-0.4/-1.1/-0.3pct。业绩总体略超市场预期。
国内:网内市场份额稳固、网外工业承压但新能源维持高增。我们预计Q3国内收入同比+20-30%,交付节奏相对Q2明显加快。1)网内业务方面,截至24年第五批国网变电物资招标,公司核心产品GIS/断路器/电抗器/电容器/互感器/继电保护/监控系统招标量同比+7%/31%/13%/16%/20%/19%/18%,一次、二次设备招标需求保持稳增长;公司产品份额稳固,截至前四批公司中标份额为11%,750kV GIS已拿到型式试验报告,有望为公司提升组合电器市场份额。我们预计Q3网内订单同比持平略增,Q3收入端我们预计电网建设进度环比Q2加快、带动前期积压订单交付部分,大部分落在Q4建设旺季交付。2)网外业务方面,项目型工业市场资本开支疲弱,我们预计公司工业侧收入&订单同比下降,但新能源侧升压站建设需求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此外,中压开关、储能等新品正在沉淀期,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海外:收入及订单均高速增长、海外战略逐步兑现。我们预计Q3海外收入同比60%以上,Q1-3海外新增订单同比+50%以上,截至24H1,我国变压器/高压开关出口金额分别同比+26%/28%,海外需求持续高景气,公司深耕国际市场多年,EPC带动设备出口效果显著。1)分区域来看,拉美、中东、欧洲订单增速较快,北美市场加大投入(目前以工业侧变电站为主)。2)分产品来看,电力变压器紧张程度最高、全球龙头供给均要等到26年之后才能释放,除新兴国家电力需求带动的量增,我们认为24-26年均有涨价的贡献;高压开关同样紧张,涨价幅度相对小于电力变;此外,电力电容器、无功补偿装置(海外以STATCOM产品居多)也会成为增量部分。
Q1-3经营性净现金流7.8亿元,同比+12%。其中Q3经营性现金流6.7亿元,同比-5%;Q3末合同负债22.4亿元,较年初+51%,预示订单较为充沛;24Q3末存货36.6亿元,较年初+28%,其中Q3国内电网也因极端天气、供应链紧张等问题交付有所滞后,导致对公司部分产成品提货延后到Q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7/25.9/30.5亿元,分别同比+32%/25%/18%,对应PE为28x、22x、19x,给予25年27倍PE,对应目标价89.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拓展不及预期,国内电网投资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科达利
2024年三季报业绩点评:Q3业绩略超预期,盈利水平一如既往亮眼
24Q3业绩略超预期。公司24Q1-Q3营收86亿元,同增11%;归母净利10.2亿元,同增28%,毛利率23.2%,同比微降,销售净利率11.8%,同增1.4pct;其中24Q3营收31.5亿元,同环比+10%/+7%,归母净利3.68亿元,同环比+29%/+8%,毛利率23.4%,环比-0.4pct,销售净利率11.7%,环增0.2pct,降价情况下公司盈利水平逆势提升,略超市场预期。 24Q3锂电结构件收入受降价影响、海外布局逐步放量。公司24Q1-Q3锂电结构件收入86亿元,同增11%,其中Q3营收31.5亿元,同增10%,行业Q3降价3-5%影响收入增速。行业Q4受益于以旧换新及储能需求超预期,Q4营收我们预计环比仍有增长,我们预计24全年结构件收入120亿元,同比10-15%增长,25年价格企稳,我们预计结构件收入增速有望恢复至20%。分地区看,公司匈牙利基地开始正常生产并盈利,瑞典及德国工厂跟随客户进度投产,24年公司总体海外收入预计5-10亿,我们预计同增50%+,25年Q3马来基地投产,25年海外基地整体收入我们预计实现翻倍增长,且其他基地逐步扭亏,贡献盈利弹性。Q3降本对冲降价影响、盈利稳定超预期。24Q3结构件行业降价3-5%,且6月起铝价开始向下,8月低点跌至1.9万元/吨左右,较5月底高点下跌10%,可对冲部分降价影响,且公司持续做成本管控,产能利用率、良率、自动化率均有提升,10月铝价在2万元/吨左右震荡,我们预计Q4盈利水平仍可维持10%+。长期看,二线厂商已微利,进一步降价空间有限,且公司资本开支放缓,后续产能利用率提升,盈利水平可维持。费用管控良好、Q3经营性现金流转负。24Q1-Q3期间费用7.6亿元,同增2%,费用率9%,同降0.3pct,其中24Q3期间费用2.65亿元,环比略降,费用率8.4%,环降0.8pct,充分体现公司费用管控能力。24Q1-Q3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18亿元,其中24Q3经营性净现金流-1.3亿元,主要系票据贴现周期影响,24Q3末存货7亿元,较Q2末降22.5%,Q3资本开支2.1亿元,环比稳定。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盈利能力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期至14.2/17.2/20.7亿元(原预期13.8/16.6/20.2亿元),同比+18%/22%/20%,对应PE为18/15/13倍,考虑公司为结构件龙头,给予25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15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扬农化工
业绩符合预期,看好葫芦岛项目投产
业绩简评
10月28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0.16亿元,同比-13.57%,归母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24.62%。其中3季度单季实现营收23.17亿元,同比+4.98%;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10.87%,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公司产品价格同比有所下滑。分业务来看,2024年上半年,公司原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8.21亿元,价格6.34万元/吨,同比-20.13%;制剂(不折百)业务实现收入13.88亿元,原材料层面,公司主要原材料有不同程度回落。
公司产品市场价格当前处于历史较低位置。从产品价格来看,杀虫剂主要产品功夫菊酯当前报价10.7万元/吨(历史最低价格,数据起始于2015年),联苯菊酯当前报价13.0万元/吨(历史最低价格,数据起始于2015年),除草剂主要产品草甘膦当前报价2.52万元/吨(历史分位11.58%,数据起始于2015年);杀菌剂方面,公司苯醚甲环唑报价10.2万元/吨(历史分位数3.78%,数据起始于2015年),吡唑醚菌酯当前报价16.2万元/吨(历史分位3.59%,数据起始于2015年),丙环唑报价7.7万元/吨(历史分位数1.03%,数据起始于2015年)。
葫芦岛项目投资为公司带来新一轮成长。公司目前在建工程16.09亿元,主要为葫芦岛基地产品,包括:年产15650吨农药原药、7000吨农药中间体及66133吨副产品项目,具体包含:咪草烟、啶菌噁唑、功夫菊酯、氟唑菌酰羟胺、莎稗磷、四氯虫酰胺等。其中氟唑菌酰羟胺是先正达创新药,我们认为,上述原料药项目投产后将为公司贡献收入和利润。
风险提示:
原材料剧烈波动风险,需求不足影响销量和产品价格,新项目投放不达预期。
善水科技
业绩开始修复,募投项目进展顺利
业绩简评
2024年10月28日公司发布3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73亿元,同比增加2.55%;归母净利润6729万元,同比增加754%。2024年3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25亿元,同比下滑1.83%,环比下滑13.3%;归母净利润1314万元,上年同期净亏损6419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经营分析
业绩开始修复,经营性现金流仍待改善。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端呈现出缓慢修复的态势,净利润同比去年实现了大幅改善,主要原因为公司于2023年第三季度确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损失,今年以来整体经营则较为稳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减少293.26%,主要原因为本期应付票据兑付金额大幅度增加,使得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较上年同期大幅度增加。同时本期应收票据托收及贴现金额减少,使得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较上年同期减少。
产品梯队储备较为完善,氯代吡啶生产线建设进展顺利。公司紧盯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快速发掘市场需求并作出反应,拓展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开发新产品。并且公司具有非常强的技术成果转换能力,能迅速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运用,已形成“生产一批、申请一批、储备一批”的产品梯队储备。公司目前已实现了6-硝体、5-硝体、2-氯吡啶等产品的批量生产,6-硝体技改扩产项目、氯代吡啶项目和邻氨基苯磺酸项目的正式生产,同时储备了2-氨基-4-硝基苯酚、邻氨基苯酚等产品的创新性工艺技术,为公司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司募投项目氯代吡啶生产线建设进展顺利,部分装置已经试生产阶段。为保障项目尽快推进试生产,公司将众力化工氯代吡啶生产线部分人员借调到募投项目,以整合各项资源达到规模效应。
风险提示:
染料等下游需求放缓、募投项目投产不及预期、工艺技术升级不及预期、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产品市场竞争格局恶化、限售股解禁等
瑞达期货
24Q3:业绩超预期,投资收入贡献主要增量
事项:瑞达期货)
href=/002961/>瑞达期货(002961)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7亿元(YoY+104.7%),归母净利润2.7亿元(YoY+51.2%)。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7亿元(YoY+217.7%/QoQ-7.6%),归母净利润1.3亿元(YoY+116.3%/QoQ+108.8%)。 评论:业绩增速优于行业。根据中期协,24Q1~Q3全行业150家期货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88亿元(YoY-2.2%),净利润67亿元(YoY-13.3%),公司净利润市占率达到4.1%(同比+1.7pct),实现逆市提升;Q3全行业营业收入108亿元(YoY+0.5%/QoQ+9%),净利润29亿元(YoY+3%/QoQ+22.9%),公司业绩增长优于行业。投资收入贡献主要业绩增量。以净额法计算,24Q1~Q3公司营业总收入6.6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利息净收入/风险管理业务收入(净额法)/投资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别为2.8/1.0/0.1/2.7亿元,收入贡献比例为42.4%/15.2%/1.1%/40.6%。其中投资收入由-0.2亿元扭亏为+2.7亿元,贡献主要业绩增量。期货市场活跃度回升。1-9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累计成交额分别YoY-11.86%和+3.75%,9月期货市场活跃度显著提高,国际上美国大选与美联储降息,国内资本市场组合拳政策出台,当月成交量、成交额分别YoY+6.39%和+4.29%。在此基础上,24Q1~Q3公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YoY-33.4%至2.5亿元,或主要受交易所佣金返还减少以及高频量化交易手续费返还取消影响。 投资建议:公司业绩表现超预期,前三季度加权平均ROE同比+2.89pct至9.86%。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 EPS为0.81/0.91/0.99元(前值为0.69/0.78/0.9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 19.24/17.06/15.68倍,ROE 分别为12.44%/12.88%/12.86%。瑞达期货资管CTA领跑行业,叠加互联网前期投入逐步消化,ROE有望持续改善,我们给予其2025年业绩21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19.11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波动;期货经纪业务佣金率下滑;交易所减收具有不确定性。
拓荆科技
24Q3收入加速确认,前三季度机台出货额同比高增
拓荆科技发布2024三季报,24Q3收入10.1亿元,同比+44.7%/环比+27%;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3%/环比+20%;扣非净利润0.455亿元,同比-58.8%/环比-29%。公司2024前三季度出货金额同比高增长,24Q3收入快速确认,利润同环比有所承压。
2024前三季度收入同比稳健增长,扣非净利润同比承压。2024前三季度收入22.78亿元,同比+33.8%;毛利率43.6%,同比-6.8pcts,主要系新产品和新工艺收入占比较高,验证过程中形成的成本较高;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持平;扣非净利润0.65亿元,同比-62.7%。公司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较多,主要系毛利率同比下滑,同时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4.8亿元,同比+35.7%。公司前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增加较多,主要为:1)公司持有珂玛科技(301611)的股票价格上涨,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72亿元;2)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收益为1.25 亿元,同比增长23.22%。
24Q3机台加速确认收入,利润受新品成本和费用拖累。24Q3收入10.1亿元,同比+44.7%/环比+27%;毛利率39.3%,同比-12.4pcts/环比-7.6pcts;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3%/环比+20%;扣非净利润0.455亿元,同比-58.8%/环比-29%,非经常损益主要为持有的珂玛科技股票上涨,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72亿元;扣非净利率4.5%,同比-11.3pcts/环比-3.57pcts。公司2024年以来收入逐季增长,新产品验收节奏恢复至正常水平;扣非利润同环比承压,主要系新产品产生的成本和费用较多。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2024年前三季度机台发货金额同比高增长。截至24Q3末,公司存货为70.77亿元,环比增加6.2亿元;合同负债为25.1亿元,环比增加4.7亿元。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存货结构主要为发出商品和在产品,公司1-9月出货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60%。受益于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公司新产品及新工艺机台在客户端验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PECVD、ALD、SACVD、HDPCVD、超高深宽比沟槽填充类CVD等系列产品量产规模不断扩大,公司同时持续进行设备平台及反应腔的优化升级,展望24Q4至2025年出货增长向好。
投资建议。公司2024前三季度收入同比稳健增长,24Q3收入快速释放,但利润受新产品成本和研发费用影响有所承压。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全年机台出货金额有望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下游晶圆厂扩产不及预期,美国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加剧,新品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