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9-19 14:38:05讯:
本报记者 肖艳青
9月18日晚间,新宁物流发布公告,就深交所向公司发送的2023年半年报问询函进行回复,对公司持续经营问题、偿债问题、信用风险、定增事项、退市风险等进行了说明。
公司认为目前营收逐步企稳回升
新宁物流主营业务以电子元器件保税仓储为基础,并为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中的原料供应、采购与生产环节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主要包括进出口货物保税仓储管理、配送方案设计与实施,以及与之相关的货运代理、进出口通关报检等综合物流服务。
其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宁物流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下降50.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112.47万元,同比下降874.26%。
新宁物流解释称,受全球3C产品消费疲软致需求下降客户业务量减少,公司当期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相关收入减少,但仓库租金、折旧摊销等固定性成本未同比例减少,导致成本下降幅度小于收入下降幅度。
事实上,近年来新宁物流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其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2年,其净利润分别亏损4.58亿元、2.62亿元、4.27亿元、1.75亿元、159.79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4.65亿元、1.78亿元、4.58亿元、1.69亿元、6872.34万元。
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其今年上半年业绩下滑的趋势是否可能持续,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深交所对其2022年年报问询之后再次要求公司说明其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新宁物流表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月度营收已处于稳定态势,下降趋势已基本得到遏制。随着业务开拓力度的不断加大,内部成本管控能力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公司经营情况逐步企稳回升。
公司还认为,其所处行业环境并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主要客户所在的3C电子行业与去年同期对比的整体下降趋势已收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未发生重大变动,虽然短期内公司存在一定的业绩压力,但公司的主营业务发展仍然受到行业政策的支持,具有向好发展的基础和趋势。公司目前营收已逐步企稳回升,业务开发效果已逐步体现,公司与现有客户合作稳定,因此,公司目前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急需定增“输血”
2023年半年度报告期末,新宁物流资产负债率为97.86%,较期初上升3.74个百分点。报告期末短期借款为2.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767.50万元,货币资金余额为7092.59万元,其中受限金额1184.65万元。
对此,深交所要求新宁物流分析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违约风险。
新宁物流表示,2023年半年度报告期末公司可使用资金为5907.94万元,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176.30万元。公司短期内无大额采购计划,结合公司当前的经营现状,日常经营周转资金需求约为3500万/月,预计下半年经营现金流入可以覆盖日常经营周转资金需求。
此外,新宁物流还称,报告期末公司短期借款为股东方的委托贷款2.1亿元,公司已按协议向股东方申请展期至2024年3月30日,用以缓解上市公司定增募集资金到位前流动资金压力,维持公司日常运营,因此,公司短期偿债风险整体可控,信用违约风险较低。公司短期内不存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违约风险。
从这点可以看出,公司急需定增资金“输血”。新宁物流发布的公告显示,2022年公司发布定增公告,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方式,向大河控股发行股票数量为1.12亿股,发行价格为3.75元/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为4.1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偿还有息负债和补充流动资金。
新宁物流表示,公司正全力持续推进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宜。
或将面临退市风险
截至2023年半年度报告期末,新宁物流净资产为-1150.29万元,已经资不抵债。
新宁物流在回复函表示,如公司顺利于本年度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宜,募集资金总额约4.1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偿还有息负债和补充流动资金,将从根本上解除公司年末净资产为负的风险,但能否于本年度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尚存在不确定性,公司仍将通过采取其他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化解年末净资产为负的风险。
那么,资不抵债的情况,是否会影响新宁物流的定增事项?对此,记者致电新宁物流董事会办公室,其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们的定增在正常的推进中,大河控股看重公司在保税仓储以及保税物流方面的优势,再者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对行业发展需求掌握得也比较透彻。”
新宁物流提示道,如公司下半年继续亏损,或发生其他导致公司净资产继续降低的事件,将出现2023年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的情形,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10.3.1条第(二)项的规定,公司股票交易将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市场环境不利,业务需求下降,导致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疲软,所以原实控人选择将股份转让给国资,而国资接手后对其进行审计清查,未来更多寄希望于国资进行资产重组。”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