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黑马点睛 >> 文章正文

12日机构强推买入 6股极度低估

加入日期:2023-9-12 4:49:14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9-12 4:49:14讯:

  温氏股份

  海通证券――业绩受累于低迷价格,养殖成绩持续提升

  温氏股份) href=/300498/>温氏股份(300498)发布23年中报:公司23H1年实现营业收入412.0亿元(同比+30.6%),归母净利润-46.9亿元(亏损金额同比扩大33.2%)。基本每股收益为-0.72元,加权ROE-12.68%。其中,Q2实现营业收入212.3亿元(同比+25.2%),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去年同期盈利2.4亿元),毛利率为-1.88%。公司资产负债率较Q1小幅抬升2.1pct至61.32%。

  生猪养殖成绩持续改善,猪价低迷导致大幅亏损。上半年公司销售生猪1178.57万头,同比+47.21%,销售均价为14.58元/公斤,同比+3.18%。实现销售收入207.44亿元,同比+54.39%。上半年公司养殖成绩继续改善,根据公司5月28日和6月14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公告,受到北方区域性疫病影响,公司1-2月养殖成本抬升,而3月份降至8.5元/斤,4月份降至8.4元/斤,5月份进一步下降。但由于上半年生猪行情低迷,公司成本改善之下,仍然大幅亏损。我们认为,根据公司2600万头的出栏目标,下半年预计出栏将在1421万头左右。同时公司生产效率持续提升,预计下半年公司养殖成本大概率继续下降。而当前生猪价格已经涨至17元/公斤以上,公司或已可以实现小幅盈利。

  上半年需求偏弱导致鸡价偏低,下半年或将逐步恢复。上半年公司销售肉鸡5.53亿只,同比+13.3%,销售均价13.09元/公斤,同比下跌5.69%。实现销售收入157.56亿元,同比+11.4%。上半年父母代黄羽肉种鸡平均存栏量3803.69万套,同比下降2.46%,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相对较低,但受到需求偏弱的影响,上半年黄羽鸡价格持续偏低,导致上半年黄羽肉鸡业务也出现亏损。但公司养鸡生产成绩保持在历史高位,成本控制良好,根据公司6月14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公告,5月毛鸡出栏成本在6.8元/斤左右。我们认为,随着下半年需求的逐步恢复,以及春节前消费旺季的到来,黄羽鸡价格或也将逐步走强,公司禽业务也有望在下半年扭亏。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截至6月末,公司能繁母猪存栏在150万头左右,较22年底的140万头增长7.1%。公司生猪养殖业务持续恢复,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同时下半年全国消费有望逐步增加,生猪价格和肉鸡价格或都将好转。因此,我们预计23~25年EPS分别为0.25/1.65/1.88元,考虑到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经营稳健,且生猪出栏增速相对较高,当前给予公司23年3.3-3.5倍PB,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20.2~21.5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大幅不及预期,猪价涨幅不及预期,出现超预期疫病。

  万华化学

  方正证券――公司跟踪报告:部分主营产品盈利改善,长期成长逻辑确定

  第3季度部分主营产品盈利情况有望环比改善。7月初至今,聚合MDI/纯MDI价差较第2季度环比+8.6%/+11.1%,TDI价差较第2季度环比-6%;同时,丙烯酸及酯产品市场价格与原材料价格亦有一定幅度的扩大。

  我们看好公司主要产品盈利有望在金九银十持续改善,推动第3季度盈利提升。MDI:旺季来临下游需求提振,公司上调纯MDI挂牌价。公司9月聚合MDI挂牌价1.95万元/吨(与8月份持平),纯MDI挂牌价2.45万元/吨(比8月份价格上调200元/吨)。国内聚合MDI/纯MDI价格分别为1.7/2.23万元/吨,周环比-2.3%/2.3%;欧洲聚合MDI价格为1800美元/吨,周环比持平;东南亚聚合MDI均价为1950美元/吨,周环比持平。供给端,万华烟台110万吨/年装置8月15日开始停产检修,预计检修40天左右。出口端,7月,聚合MDI/纯MDI出口量分别为7.76/0.98万吨,环比-12.8%/-6.8%。需求端,部分下游工厂开始旺季备货,整体开工有所提振。TDI:开工率维持较高水平,价差小幅下滑。截止9月6日,TDI价格为1.79万元/吨,周环比-1.1%。供应端,TDI开工率为70%。7月TDI进口量0.14万吨,环比增加514.5%。7月TDI出口量达2.7万吨,环比下滑11.5%。

  2024-2025年将迎来新项目集中投产,公司有望实现加速成长。石化方面,公司目前在建乙烯二期、蓬莱一期两大石化项目,拓展C2-C3产业链,实现八角、蓬莱双园区互联互通打开成长空间。新材料方面,POE、柠檬醛等重点新材料项目都将在2024年陆续投产,鉴于公司过往的投资效率和规划产品的定位,我们看好随着项目投产后将推动公司业绩再上台阶。

  技术实力、产品化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公司成为全球化工巨头,有望继续引领中国化工出海。历史上看,万华海外营收已从2002年的0.5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812.32亿元,CAGR为44.3%,海外营收占比已达到49.06%。从布局上看,公司深度融入全球化工产业。原料上公司在2018/2020年分别与ADNOC签署10年LPG供应协议并在VLGC船运上达成了合作。生产上,公司是为数不多在欧洲拥有生产基地的化工企业,万华BC始终是公司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支点,从历史经营结果来看,公司较全球传统化工巨头具备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第3季度业绩改善,同时2024-2025年新投资将进入收获期,此外公司有望成为全球聚氨酯和精细化工品的主要供应商,维持对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2.35/254.97/302.42亿元的盈利预测,目前市场交易价格对应PE分别为13.98/11.64/9.82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存货跌价风险;中美贸易摩擦的风险。

  华熙生物

  财信证券――原料、医疗终端业务稳步向上,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暂时承压

  业绩概览: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6亿元/+4.77%,实现归母净利润4.25亿元/-10.27%,扣非归母净利润3.61亿元/-12.69%;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亿元/+5.35%,归母净利润2.24亿元/-18.05%,扣非归母净利润2.1亿元/-8.91%。

  营收及盈利情况:1)收入端方面,公司原料业务和医疗终端业务稳步向上,功能性护肤品业务阶段性承压。2023H1,公司原料业务、医疗终端业务和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5.67亿元(+23.2%)、4.89亿元(63.11%)和19.66亿元(-7.56%),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45%、15.9%和63.92%。其中,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六成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出现显著下滑。其旗下四大品牌润百颜、夸迪、米蓓尔和BM肌活2023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分别下滑2.04pct、10.1pct、16.81pct和29.62pct。主要是存在三方面原因,一是受消费疲软、消费者购买意愿趋于保守影响,以护肤品为代表的可选消费品市场受到一定冲击;二是流量红利趋缓、流量成本趋高,经过3-4年高速增长,收入初具规模的品牌进入发展瓶颈期;三是在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营管理需要进一步升级的背景下,公司主动进行战略调整降低发展速度,造成了销售收入增速的下降。2)利润端方面,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和原料业务毛利率下滑共同拖累整体毛利率。2023H1,公司原料业务和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整体毛利率分别较去年同期下滑6.74pct和4.25pct至65.65%和74.49%。原料业务毛利下滑预计主要系受短期市场竞争扰动,占原料业务收入近五成的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毛利率出现下滑。报告期内,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毛利率较去年下滑1.77pct至85.29%。此外,2023H1医疗终端业务毛利率则较去年同期上行0.37pct至82.3%。主要是在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大客户覆盖和产品合作,专注面部年轻化,深耕应用场景,为求美者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了公司医疗终端业务收入和毛利率的同步上行。3)费用端方面,销售、研发费用率有所下滑,管理费用率相对上行。2023H1,公司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率为46.18%、6.68%和6.07%,分别较去年同期变动-1.07pct、0.72pct和-0.04pct。管理费用率上升主要系管理人员增加和咨询费用增加等。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原料业务方面,作为全球透明质酸龙头,公司高效推进国际化战略,在欧洲、亚洲等地销量实现持续增长,以医药级透明质酸为代表原料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再叠加医疗器械重组胶原蛋白和无菌HA项目落地,或将为公司打开新的增长极,原料业务占比有望不断提升。医疗终端业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提高客户覆盖率及单机构贡献值的策略效果显著,加之对润致微交联娃娃针以合规长效百搭,打造行业爆品的推广思路,业务收入或将持续向好。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方面,在公司梳理完四大品牌,并调整完战略部署之后,短期内承压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有望重新回归增长曲线。整体来说,公司“原料-生产-终端”一体化的优势仍旧显著,后续在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战略调整后,有望重启增长势能,持续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潜力。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7.79/81.21/95.14亿元(增速分别为7%/20%/1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28/12.42/14.96亿元(增速分别为-4%/34%/20%),EPS分别为1.93/2.58/3.11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46x/35x/29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竞争度加剧,产品质量风险,产品研发和注册风险等。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