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黑马点睛 >> 文章正文

“新三样”海外走俏为沪市相关公司业绩增长添动力 企业创新能力和成本效益或成市场竞争所在

加入日期:2023-9-11 8:32:26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9-11 8:32:26讯: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外贸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出口总值达15.47万亿元,增长0.8%。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商品作为出口“新三样”贡献不小,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

  事实上,这一观点也可从沪市公司2023年半年报情况得以印证。数据显示,沪市光伏设备、汽车行业公司海外创收分别同比增长40%和33%;港口数据方面,上港集团) href=/600018/>上港集团(600018)、宁波港) href=/601018/>宁波港(601018)、青岛港) href=/601298/>青岛港(601298)三大港口运营公司合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95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和5%。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随着“新三样”海外走俏,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国际市场上竞争加剧,将加大市场份额分配的残酷性,这对国内相关企业技术改进、成本降低和市场拓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发力

  如今,绿色发展已然成为全球主流,国内外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在此背景下,不少沪市车企抓住机遇,加快“出海”步伐。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总值分别为108亿美元和241亿美元;而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总值已达192亿美元,累计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

  从沪市公司情况来看,新能源车企海外创收增长明显,不少龙头车企均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以上汽集团) href=/600104/>上汽集团(600104)为例,公司聚焦新赛道转型发展,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强化技术研发。2023年上半年,公司海外销量达53万辆,同比增长40%,其中在欧洲市场的新能源销量占比超过50%,并且已连续4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万辆。

  广汽集团) href=/601238/>广汽集团(601238)上半年乘用车出口达2.31万辆,同比增长48.69%,其中自主品牌累计出口约2万辆,同比增长约29%。长城汽车) href=/601633/>长城汽车(601633)上半年新能源轿车实现出口超9800台,同比增长近6倍。

  除了部分龙头车企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之外,其他车企也紧跟行业步伐,加快自主研发和技术升级,展现出强劲的“新生力”。例如,宇通客车) href=/600066/>宇通客车(600066)2023年上半年实现新能源客车累计出口量超过3700台,在海外30多个国家形成批量销售并实现良好运营。

  在整车企业的良好态势带动下,相关零部件企业业绩也出现明显回升。以华域汽车) href=/600741/>华域汽车(600741)为例,公司积极参与全球汽车产业分工,融入全球汽车产业供应体系,2023年上半年海外创收157亿元,同比增长13%。再如,均胜电子) href=/600699/>均胜电子(600699)作为已经完成全球化布局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快速响应逐渐变大变强的中国汽车品牌的出海需求,2023年上半年,实现海外营业收入达211.77亿元,同比增幅超21%。

  在洪勇看来,未来,在环保、节能、智能化等方面的需求增长以及国家政策倾斜的支持下,我国电动载人汽车的出口规模将继续扩大。同时,结构上将更加注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且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光伏出口维持良好态势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光伏产业从原材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到如今产能规模、产业化技术水平、应用市场拓展、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均位居全球前列。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出口国,中国光伏产业以领先的技术和成本取得了绝对的国际竞争优势。

  据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超2078亿元,同比增长13%。在此背景下,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明显,以沪市公司为例,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上市公司海外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达40%。

  具体来看,隆基绿能(601012)近年来持续深耕海外市场,在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均布局了生产基地。2020年至2022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39.32%、46.89%和37.16%。2023年上半年,公司出口端持续发力,实现境外收入282.99亿元,同比增长超42%。

  再如,通威股份) href=/600438/>通威股份(600438)2023年上半年继续聚焦欧洲、亚太、南美等目标市场,完成超6GW海外框架订单签约,在产业链价格下调的情况下,继续实现良好的业绩增长,出口营收约55亿元,同比提升32%,电池及组件销量同比增长约41%。

  晶科能源长期积极推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已在马来西亚、美国和越南设立海外生产基地,产品累计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上半年的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超过60%。

  谈及相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目前部分企业发展仍然受制于转化效率进一步提升等技术瓶颈,但在“双碳”大背景下,光伏产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关企业业绩进一步突破的关键则在于技术上的不断创新。

  锂电池产业链企业蓄能升级

  今年以来,锂电池产业延续了增长态势,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锂电池产业产量超400吉瓦时,同比增长超过43%,出口额同比增长69%。

  从各地公布的海关数据亦可印证这一观点。以上海海关数据为例,上海口岸今年上半年锂电池出口475亿元,同比增长60.9%,上海临港) href=/600848/>上海临港(600848)新片区出口锂电池产品141.3亿元,同比增长2.5倍。

  在此背景下,沪市相关上市公司在业绩方面也表现出强劲的“韧性”。以处于产业上游的华友钴业) href=/603799/>华友钴业(603799)为例,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各方面压力下,在资源开发、材料制造、循环回收等锂电材料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在印尼、韩国等地与包括福特汽车、淡水河谷、LG化学在内的国际龙头开展深度合作,在津巴布韦的投资项目成功入选浙江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工程”典型案例。从业绩来看,据公司2023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境外营业收入179.40亿元,占总营收的53%,同比增长16.85%。

  行业中游企业尽管面对暂时的结构性过剩压力,也积极蓄能升级,在加快推动技术升级的同时,持续拓宽海外市场。例如,璞泰来) href=/603659/>璞泰来(603659)表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相对较高的海外客户比重弥补了部分国内需求的不足,同时在国内动力及储能大客户拓展上继续取得突破,保持了销售量的稳健增长。再如,负极材料龙头杉杉股份) href=/600884/>杉杉股份(600884)进一步强化与全球头部电池企业合作,加快产能布局优化,效降低了产品的单吨成本,持续夯实快充技术优势,提高产品海外市场竞争力。

  “‘新三样’能否持续走俏,取决于多种因素。”洪勇认为,宏观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是重要的基础条件,包括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成本效益等。同时,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将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此外,国际市场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将对“新三样”的发展构成挑战。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