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桂浩明:大盘股发行可否采取储架模式 刘柯:把握逆境反转机会

加入日期:2023-7-1 9:05:46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7-1 9:05:46讯:

导读:
1 贺宛男:房企“第三支箭”获批加速
2 桂浩明:大盘股发行可否采取储架模式
3 刘柯:行业潮落潮起把握逆境反转机会
4 应健中:下半年股市热点仍在融资端
5 文兴:寻找被低估的数字资产
6 韩忠益:推荐基金产品也应有资质要求
7 曹中铭:可转债市场生态或将重塑


 1  贺宛男:房企“第三支箭”获批加速

  6家公司定增方案获注册批复,能否顺利落地面临挑战
  继6月16日招商蛇口首次“尝鲜”,其定增方案获证监会注册批复后,6月27日,保利发展大名城福星股份中交地产四家房企同日公告,定增方案获得证监会注册。紧接着,6月29日晚间,陆家嘴作为沪市首单房企重组,包括向控股股东发售股份购买资产,以及配套定增募资的申请,也获得证监会的注册批复。

  从6月16日到29日,不到半个月时间,获得证监会注册生效的6家房企,通过定向增发募资就将超过350亿元。包括招商蛇口85亿元,保利发展125亿元,大名城30亿元,中交地产35亿元,福星股份13.4亿元,陆家嘴66亿元。

  而在它们身后,作为“第三支箭”的房企股权融资还有长长的一串名单。据有关媒体统计,年内已有25家上市房企拟通过股权融资方式募资,其中被沪深交易所受理的就有:万科拟募资150亿元,华发股份60亿元,外高桥35亿元,荣盛发展30亿元,中南建设28亿元,三湘印象16亿元,天地源12.5亿元。

  有分析提及,2014年以来,A股房地产公司增发,从初始预案公告日至发审委/并购重组委的通过日,历时2.2至25.4个月不等,中位数为7.6个月。而目前已获批的6家房企,速度最快的中交地产,从发布定增预案到获得证监会注册生效,一共用时116天,不到4个月,其余5家房企用时均不到7个月。上市房企积极推出定增预案,监管部门尽快批复,这说明什么?既说明房企对资金的渴求,更说明从给房地产企业贷款(第一支箭),到发行债券(第二支箭),再到股权融资(第三支箭),要救的绝不仅仅是房地产,而是关系到整个宏观经济大局。

  房企定增获批的速度确实是加快了,但发行呢?落地呢?十几亿、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真金白银,能不能真正进入房企的账户,就不好说了。

  动作最快的招商蛇口,6月16日收到证监会注册批复后,“积极推进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的实施事宜”。到6月28日,便发布了“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之标的资产过户完成的公告”,原来由大股东持有的南油集团24%股权,以及招商前海实业2.8866%股权,已过户到上市公司名下。

  这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招商蛇口增发购买的这两块标的资产,合计为89.27亿元,原是说好以14.83元/股,发行6.02亿股股份取得的,但目前股价才13元多。公司在资产“过户完成”之后不得不说,诸如向大股东增发股份,以及配套募资85亿元等后续事项,均尚未实施。

  当然,以高于市场价参与增发的个案也不是没有。不久前,中国移动不正是溢价42.8%(市场价4.65元,增发价6.64元),包揽了邮储银行450亿元的定增了吗?但那是市场行为吗?再说,招商蛇口的大股东可以溢价增发,参与配套募资的35名合格投资者,会有几个愿意同进退呢?

  同样,已经注册生效的保利发展,这次拟定增81914 万股,募资125亿元,以此测算,增发价为15.26元/股,而目前股价才13元多,大股东也只是承诺拿出1-10亿元资金参与增发。大股东可以不怕套,参与增发的投资者愿意吗?

  至于刚刚获批的陆家嘴,拟通过发行股份77873万股,发行价8.66元/股,加配套募资66亿元,向大股东购买133亿元资产。相比之下,以该股目前9.87元的股价,8.66元的增发价还是有希望在较短时间内发行成功的。但上市公司购买的实物资产(四块股权),原账面值为71.53亿元,评估增值至133亿元,增值率高达86.2%。且上市公司购买的上海前滩、洋泾等土地资产,目前尚处于开发前期。以高价收购来的地产,大股东是大大增值并套现了,日后上市公司的开发前景如何,还真不好说。像陆家嘴这样处在黄金地段的地产公司,前些年盈利都在30-40亿元,2022年突降至10亿元,就已经给市场以警示了。

  更不用说如中交地产那样,目前还处在亏损、负债率高达294%的房企,该公司定增能率先获批,不能不说是沾了央企的光。

  有观点认为,“房企定增目前在监管层面上都是积极支持的,所以基本都能获批。但发行是非常市场化的,这是要保荐机构满世界去找钱,能不能找到各凭本事。”这话颇有见地。别的不说,尽管对房企融资连发“三箭”,但有关统计显示,今年5月,8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263.29亿元,环比减少56.4%,同比减少60.4%,为2020年以来单月融资的新低。

  房企股权融资能否顺利落地,不仅是对房企以及相关中介机构的考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中国经济是否回暖的一个标志。(金融投资报)



 2  桂浩明:大盘股发行可否采取储架模式

  近段时间,A股市场调整比较多,各大指数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跌,投资者情绪也显得比较低落。也就在这个时候,陆续有几家大型企业明确了其IPO的节奏,其中像先正达等已经过会。有投资者发现,如果这几家大型企业都足额发行新股的话,募集资金将超过1100亿元。在短时间内如此强度的新股发行,对二级市场来说,无疑会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为此,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议论。

  发行股票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也只有不断发行新股,不但可以避免上市公司结构的老化,同时也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在一些海外成熟市场中,市值最大、期间涨幅最多的,也往往是近些年上市的股票,而多年前上市的公司则较少进入到活跃品种的行列。在我国,由于市场结构调整的原因,B股市场已经20多年没有发行新股了,而它并没有因为没有扩容而走势向好,相反随着流动性的变差,行情也变得疲弱不堪。因此,一个运行正常的证券市场,不应该也不能够拒绝新股的发行。注册制改革以来,A股市场新股发行节奏有所加快,一大批来自新兴行业的企业上市为市场增添了活力,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大量的投资机会。当然,话也要说回来,在市场表现羸弱之际,投资者需要休养生息,此时对新股的承接能力相对会比较差,这个时候适当放缓新股的发行节奏,有利于市场的稳定。投资者注意到,近两年来海外的新股发行市场相对偏冷,IPO的规模有较大的收缩,这其实就是市场约束机制在发挥作用,以避免供求关系的失衡,让市场尽快渡过行情相对平淡的阶段。中国由于刚进行了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注册制红利释放,因此这一时期新股的发行在数量上仍然是比较多的,但破发率的不断上升,也反映出市场约束机制已经在逐渐发挥作用。这也提醒我们,谋求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平衡发展,已经成为各方面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这次计划集中发行新股的几家大型企业,有的是搞农化、种子的,有的是搞新能源的,还有的是搞芯片的,都是关系国计民生主要领域中的关键性企业。它们发行股票上市,实现资产证券化,不仅有利于推动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给二级市场带来了新的题材,从本质上说是件好事。但毕竟时下大盘走势不佳,高强度的扩容不但会导致供求失衡,还存在抑制市场情绪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即不能无视新股集中发行对行情的冲击,也不能用行政手段人为干预股票的发行,这就需要用改革的思路来化解矛盾。记得在发行制度上一直存在一种储架发行的机制,也就是对于获准发行的大盘股,采取分期发行的办法,先发行一部分,其余在约定的时间段内分期发行,这样即保证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相应的满足,同时也避免了因为新股集中发行对市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储架发行的特点是“一次审核,分期发行”,被认为是弱化大盘股发行对市场冲击的有效手段。虽然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A股市场上迄今还没有真正使用过,但就其操作模式而言,还是相对简单的,并且也不存在难以克服的制度障碍,完全可以从实操的层面研究起来,争取尽快落地。

  当然,储架发行只是在某个特定的时期解决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矛盾的方式,而要真正实现资本市场中这两个部分的供求平衡,形成有利于市场平稳运行的环境,在保护好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努力壮大投资者队伍是必要的。这几年,有关部门在发展机构投资者、鼓励个人养老基金的发展以及推动保险资金入市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应该说还有非常大的操作余地。特别是现在央行在不断引导市场利率下行,这对于鼓励资金入市有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通过制定各种有效措施,化解扩容压力,推动增量资金入市,改善供求关系,就能够促进市场尽快稳定并早日走出低迷格局,迎来持续而平稳向上的行情。 (金融投资报)



 3  刘柯:行业潮落潮起把握逆境反转机会

  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行业潮起潮落。为了经济整体向好,政策往往会倾斜还有市场空间的困境行业,而能从困境中逆转的行业,往往存在比较大的底部上升空间,从而存在比较强的预期差。

  二季度GDP比一季度好,全年5%的增长目标还是会实现。如果按这个GDP增速,有些行业就不能拖后腿。最近研究了几个困境中有逆转机会的行业,第一是民航运输业,第二是房地产业,第三是通信设备制造业,这三个行业都属于产值比较大、产业链比较长的行业。

  首先是被疫情重创的民航运输业,随着疫情的持续性影响告一段落,商旅市场逐步复苏,民用航空在消化疫情影响后,客流量、航班数与经营业绩有望出现拐点。日前,民航局发布数据显示,5月航空运输市场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7.1亿吨公里,环比增长4.3%,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0%;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5169.8万人次,环比增长2.8% , 恢 复 至 2019 年 同 期 的94.8%。今年“五一”假期,民航运输旅客941.2万人次,日均运输188.2万人次,比去年“五一”假期增长超5倍;今年端午假期,国内民航旅客运输量超450万人次,同比去年端午增长约2.5倍。

  我们再看看几个主要航企的数据。今年5月,中国国航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329.1%,环比上升5.3% , 旅 客 周 转 量 同 比 上 升410.5%;中国南航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181.36%,旅客周转量同比上升248.04%;白云机场完成航班起降同比增长254.49%,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584.49%,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4.46%;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机起降量同比增长495.11%,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67.78倍;虹桥国际机场飞机起降量同比增长41.46倍,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53.94倍,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163.93倍……
  这些数据都表明,国内民航运输业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水平,只是因为这几年累积亏损太多,需要一定时间消化。从各大机构对三大航的业绩预测可以看出,今年基本是业绩拐点之年,明后两年将出现几倍的业绩增长。

  其次是房地产业,这个行业的逆转逻辑是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政策调控有望对接市场改善需求,特别是在鼓励人口出生的背景下,对于不断涌现的改善性刚需市场需求有望得到政策的眷顾。日前,保利发展大名城中交地产福星股份同时公告,收到监管部门出具的关于同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这意味着涉房股权融资放开 7个月后,首批房企再融资正式落地。而在此前,首单房企重大资产重组批文花落招商蛇口。再融资、资产重组的放行被认为是房地产业政策回暖的重要信号。

  把握房地产板块的投资机会需要关注几个因素:一是政策上并非全面放松,而是“一城一策”或“一地一策”,一线高房价城市要想全面放松难度很大,投机风险较高;二是重点关注头部房企和有央企背景房企的整合预期,这个比关注宏观面更有意义,毕竟未来市场的竞争几乎会成为头部企业的竞争;三是注意外围市场与A股的联动性,比如本周就是港股中的房地产股大涨带动了A股。

  第三是通信设备制造业。很多人纳闷,这不是一个朝阳行业吗?怎么可能是逆境反转。是的,通信设备制造业是一个看上去很好,但实际需求波动很大的行业。行业依托的是三大运营商的资本支出,而5G建设到现在,运营商的资本支出已逐步回落,如中国电信在2021年资本支出中,5G网络投资占比为43.8%,但到2022年这个占比仅为34.6%,并预计2023年占比还将下降到31.8%。

  还好的是,其也存在逆转的逻辑,这个逻辑就在于5G应用的加速,以及AIGC引发的算力硬件需求对数据通信高速交换机的提振,从而可能带动整个通信设备产业链的复苏。特别是由于AIGC的风起云涌,运营商正在加快算力基础设施的升级。中国移动已经明确表示,今年在算力网络方面的资本开支会高达452亿元,同比增长近35%;最大的宽带运营商中国电信,2023年算力投资将达到195亿元,IDC投资95亿元;中国联通也计划今年在算网方面投资占比超过19%,同比增长超过20%。由此可见,从上游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深耕数据通信、高速交换机等领域的企业有望在市场需求上迎来转机。(金融投资报)


- CFi.CN 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