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6-5 13:35:45讯:
(以下内容从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人工智能在医疗产业中的应用及趋势》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本期(5.27-6.3)上证综指收于3,230.07,上涨0.55%;沪深300指数收于3,861.83,上涨0.28%;中小100收于7,187.84,上涨0.95%;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8,935.36,下跌2.07%,在申万31个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30位。其中,医药商业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治疗广泛心衰患者,FDA今日批准新药上市 5月27日,Lexicon Pharmaceuticals宣布,美国FDA已批准了其一日一次口服片剂Inpefa(sotagliflozin)的上市申请,用于降低成人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因心力衰竭而住院或接受急救的风险。这些患者患有心力衰竭,或患有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并携带其它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根据新闻稿,Inpefa获批用于治疗具各种范围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患者,包括射血分数保留型(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型(HFrEF)在内,且可用于有或无糖尿病的患者。 国务院发布医保文件 5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扎实推进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督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最新的医保基金监管意见:1、医保基金监管将更强调卫生健康、中医药、市场监管、药品监管、审计等部门的多方参与;2、医保基金监管将更加常态化,包含飞行检查、专项整治、日常监管、日常监管、社会监督5个方面;3、医保基金监管制度建设继续完善,比如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对失信医药企业,可按规定在医保目录准入、价格招采信用评价、医药集中采购、挂网资格等方面采取处置措施。 司美格鲁肽新适应症国内申报上市 6月3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新适应症提交上市申请,推测此次申报的适应症为减重适应症,即作为低卡路里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辅助治疗用于初始体重指数BMI)≥30kg/m2(胆胖),或≥27kg/m2且<30kg/m2(超重)并且伴有至少一种与超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患者。 核心观点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广泛认可。从医疗领域来看,人工智能和医疗领域的结合,有望深化医疗健康行业的变革,助推医疗产业快速发展,从而提升医疗行业水平。2022年1月,我国卫健委印发了《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原则中明确强调,将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医疗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从人工智能技术和医疗健康行业结合的发展阶段来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行业资源、信息数据在云端共享,医疗健康相关数据利用率获得极大程度地提高,人工智能将在医疗场景中主要发挥辅助功能;第二阶段中,逐渐由“人工智能辅助医务人员”转变为“医务人员辅助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自我诊疗领域中的使用逐渐广泛;第三阶段中,人工智能将在医疗健康领域实现高效率地自我创造,尤其是制药领域等方面。短期来看,人工智能和医疗的应用融合日前仍处于初期阶段,以铺助功能为主,主要使用领域仍集中在:1)医疗服务领域,如医疗影像分析、电子记录等;2)医疗器械领域,如医疗机器人、智能诊断等;3)新药研发领域,如药物挖掘、化合物筛选等。 从产业链来看,人工智能和医疗领域的应用与结合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游。当前,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领域中主要作为辅助医疗诊断工具,多以诊断治疗和患者监测等方式出现,其中在诊断和治疗中,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是目前发展方向中最为普及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指医院的影像诊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其一是对图像的识别,用来感知和对影像的挖掘分析,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其二,构建算法模型,用于学习和分析,通过对大量诊断数据对模型训练,获取诊断能力。随后,通过人工智能对医学影像的分析和诊断,辅助医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做出更加准确的诊断。 2022年4月,国家卫健委下发的《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和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22年版)》,重新调整了各级医院限制使用的医疗技术名单,规范中取消了五项限制级技术即有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诊断的联合应用的进一步铺开提供了了有效的先决条件。从标的上看,目前国内涉足人工智能医疗诊断的行业(以申万行业统计)包括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具体到公司层面,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等。 在人工智能药物研发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药物研发流程的多种场景中,包括:肥点发现、化合物合成、化合物筛选、晶型预测、临床试验设计优化、患者精准招募等。目前,人工智能在药物发现阶段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括点及生物标记物的选择与确定、先导化合物的确定、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候选药物的选定等;其次是临床治疗阶段,包括药物依从性、预测治疗结果、数据分析、精准医疗、开发新疗法、病理研究、疾病诊断等。 目前,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市场有三大类公司,包括:IT巨头、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初创企业和大型药企。其中,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初创企业在化合物筛选、点发现领域展开最多布局:而海外头部药企及国内医药行业龙头通过和人工智能创新型公司开展合作的方式积极布局人工智能药物研发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药企与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初创公司的合作事件超过133起。从布局方式上看,医药公司与初创型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公司的合作以共同开发新药模式为主,同时也会参与到创新企业的投资中,其中,药明康德参与了4家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初创公司的投资。日前国内涉足人工智能制药的龙头公司主要有药明康德、豪森药业和正大丰海等。 短期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旧稳健,创新药是国家医保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创新能力强、竞争格局相对缓和领域的创新型药企有望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更大的竞争优势。总体来看,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以及受益于政策扶持的创新型成长企业及其产业链和新兴产业,预计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药明康德、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君实生物-U和华东医药等。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