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研究 >> 文章正文

中国汽车出海研究框架:厚积薄发,行稳致远!

加入日期:2023-6-19 19:00:55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6-19 19:00:55讯: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中国汽车出海研究框架:厚积薄发,行稳致远!》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复盘100余年汽车历史的规律:汽车单位能耗越低则全球竞争力越强。地球石油资源整体有限的大背景下,对于石油对外依存度高的国家,一定会采取持强硬政策持续逼迫车企通过技术创新来达到降低百公里油耗的目标,尽管中途或存在政府的适当妥协(延迟推行等),而消费者最终在多因素(政策鼓励/油价上涨/环保意识提升等)推动下也将逐步习惯消费低油耗/0油耗车型。同一个国家内,面对降低油耗压力时,越是迎难而上的车企长期越能获得节油技术领先性,市场份额扩张的机会越大。政府对油耗下降要求越高,该国家车企的节油技术领先性越强,且该国车企的全球份额扩张机会越大。
一个国家汽车产业出海的成功都需要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历史不会简单的复制但相似
天时:地缘政治。汽车产业对于任何一个大国来说都是支柱型产业之一,涉及国家安全汽车出海要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基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大国关系,必须寻找能够与目的国战略共赢的合作方式。
地利:技术创新。持续追求单位能耗降低是汽车产业不变规律,这也是驱动汽车一轮又一轮技术创新的内核。新技术对旧技术的颠覆才会真正改变全球汽车格局。
人和:齐心协力。稳住本国市场的基础上,国家出口顶层设计+产业政策支持+企业家开创精神+员工积极向上等四方面形成合力一致加强海外拓展。(
复盘100余年汽车历史的规律: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出海有4种路径可以选择。
类型一:厚积薄发(日本)。1)技术维度:遵守最严格的油耗/排放法规,实现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平(油电混合+CVT自动变速器+VVT)。2)组织效率:用精益生产方式成功颠覆了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3)市场维度:守正出奇。“正”是率先攻克难度系数最大的美国市场,“奇”是后期突破其他新兴市场。
类型二: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德国)。1)技术维度:遵守较严格的油耗/排放法规,实心世界二流的技术水平(柴油机+GDI+涡轮增压+VVT+发动机启停)。2)组织效率:在精益生产方式基础上优化出平台化生产方式。3)市场维度:抓住黑马。在21世纪初期全球四大新兴市场(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中成功把握了【中国的腾飞】。
类型三:海外并购整合(美国)。本国没有严格油耗/排放法规压力,凭借强大美国国家背书+全球龙头地位(大型发动机技术优势+强大资金实力),直接通过在海外主流细分市场收购当地二三线品牌(具备小型发动机技术)进行全球扩张。
类型四:追求性价比(韩国)。缩小版的日本模式。技术-组织-市场看起来类似于日本,但实际每一块均没有做到极致,最终获得全球市场份额远不及日本。
出海最终产生回报率排序(以带来净利率/ROE向上周期长度为标准):日本(30年)>德国(20年)>韩国(10年)>美国(出海盈利贡献甚微)。1994年是出海盈利重要拐点。
日本/德国/韩国的出海成功背后是:1)在美国市场讲【存量替代逻辑】。2)在中国市场讲【做大蛋糕逻辑】。总结一句话:日本/德国/韩国承接了美国制造业外迁的红利。(
结合海外历史复盘,如何看中国汽车产业出海?
中国出海将形成【中国特色模式】,无法复制他国。借鉴意义排序:日本>德/美/韩。
中国汽车产业出海历史(2005-2020年):韬光养晦阶段。1)扎根于国内市场积累汽车技术。“以市场换技术”战略下自主品牌汽车持续追赶燃油车与外资品牌的竞争差距。“新能源汽车”战略下自主品牌汽车通过“弯道超车”实现对外资品牌的差异化竞争。2)基于燃油车的高性价比+渠道/KD/CKD工厂建设,中国汽车出海获得了0-1的突破,2020年中国汽车出口85万(乘用车+重卡+大中客),海外市占率1.5%
中国汽车产业出海未来(2021年-2030年):厚积薄发阶段。【电动智能汽车强产品力+燃油车的高性价比】并驾齐驱将共同驱动中国汽车出海1-N阶段的成功。1)乘用车出海:预计到2030年出口1090万辆(自主海外市占率约18%,自主海外/自主国内比例约85%)。2)重卡出海:预计到2026年出口30万辆(自主海外非欧美市场占有率约40%,自主海外/自主国内比例约30%)。3)大中客出海:预计2027年海外出口6万辆,约占海外客车市场总量的25%。4)零部件出海:特斯拉依然是未来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而墨西哥工厂成为核心增量。【中国零部件-特斯拉墨西哥】双赢合作模式是核心看点。
乘用车&大中客的新能源出海核心看点是【欧洲】,乘用车&重卡&大中客的燃油车出海核心贡献是【一带一路国家】。零部件出海的首要贡献是【北美新能源需求】。
复盘2005-2022年汽车行业投资逻辑是什么?
国内市场是主矛盾。建立了完善的国内汽车研究投资范式。
2005-2012年:乘用车/重卡/客车均完成第一次普及,成长股投资范式。两次小周期的轮回。
2013-2022年:【法规政策+技术创新+消费升级】驱动乘用车/重卡/客车均【结构性升级】,渗透率的投资范式。两次小周期的轮回。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