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贺宛男:多只地产股退市边缘 刘柯:哪些股值得期待

加入日期:2023-4-8 9:01:03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4-8 9:01:03讯:

导读:
1 贺宛男:多只地产股站在“退市边缘”
2 桂浩明:全面注册制会终结炒新之风吗?
3 刘柯:科技股行情还有哪些股票值得期待
4 宋清辉:新一轮国企改革“风生水起”
5 皮海洲:推动北交所高质量扩容要做好“两个培养”
6 郭施亮:油价大涨巴菲特会是大赢家吗?
7 应健中:主板首批注册制新股会破发吗?
8 文兴:未来已来 与“AI 狼”共舞
9 韩忠益:人工智能板块应踩一踩刹车
10 曹中铭:“不差钱”也要再融资 注册制下须建立纠偏机制


 1  贺宛男:多只地产股站在“退市边缘”

  本周五,首只低于1元的地产股蓝光发展发布了将被退市的公告,整个房地产板块却以3.76%的涨幅,位列沪深两市板块涨幅榜首位。两市112家地产股中,108家上涨,仅4家下跌。

  群内一个成员即将谢幕,居然引发全群“狂欢”,这倒是很少见到的现象。

  先来说说蓝光发展。公司此前为迪康药业,并未披星戴帽,股价低于1元也就1-2天时间,未来还有翻身机会,怎么就要退市了呢?

  退市风险公告是这样说的:“公司股票2023年4月6日收盘价为0.95元/股,首次低于人民币1元……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将被直接退市。”“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2 年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8.21亿元左右……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而且,该公司已公告2022年预亏219.37亿元,已连亏两年,其累计到期未能偿还债务本息合计420.55亿元,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务融资工具等等。

  原来是市场退+财务退双重压顶,祸不单行。这样的股票,还会有谁硬把它拉到1元以上呢?

  那么,又为什么一人向隅,举座皆欢呢?其实,“向隅”的又岂止“一人”。翻开 K线图一看,在股价低于2元的64只个股中,地产股就占了16只,比例为1/4,而目前地产股也就112来只,仅占两市的2.2%。这16只地产股中,有相当一批很有可能迎来“市场退+财务退”。

  ST泰禾,年报预告亏39-53亿元,扣非后已四连亏;美好置业,年报预亏11-16亿元,扣非后三连亏;粤泰股份,年报预亏11.5亿元,扣非前后均三连亏;金科股份,年报预亏95-190亿元,公司累计有息债务684.15 亿元,其中一年内(自2023年2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止)到期的有息负债余额为375.51 亿元;阳光城,年报预亏80-110亿元,已两连亏;嘉凯城,年报预亏9.7亿元,扣非后六连亏,目前净资产为3亿多,年末很可能出现净资产为负。

  根据已经披露年报、业绩快报以及业绩预告的,112家地产上市公司亏损面在40-50家左右。除上述金科股份预亏90-190亿元之外,身为央企,上市后业绩始终遥遥领先的华侨城居然也亏损109亿元。

  近两年来,房地产业呈现深度调整,2022年,仅TOP100的房企销售总额就同比下降41.3%,其中TOP100房企的权益销售额、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下降42.9%和48.1%,整个行业销售规模已重回2015年。

  自去年第四季度起,有关部门相继对房地产业发出“三支箭”,重申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行业遭遇的困境有一定的缓和。

  今年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7%;房屋施工面积下降4.4%;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9.4%。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5.2%:其中国内贷款下降15.0%,利用外资下降34.5%,自筹资金下降18.2%,个人按揭贷款下降15.3%。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仅下降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0.6%,住宅销售金额增长3.5%。说明房价还是悄悄地有所上涨,特别是头部房企销售已由跌转升。

  所有这些说明什么?说明房地产行业或许已经走过了至暗时刻,特别是销售和业绩靠前的房企,以及有国资和央企背景的房企。

  再来看看房企再融资的数据,就可知大概。

  自从去年 11 月出台“第三支箭”,即允许地产股在股市再融资以来,已有20-30家房企提出再融资预案,但迄今被证监会和两交易所受理的也就保利发展华发股份外高桥荣盛发展福星股份广宇发展大名城等六、七家。其中以保利发展拟定增81914万股、募资150亿元规模最大,其次为华发股份(大股东珠海华发集团、募资60亿)和广宇发展(鲁能集团控股、募资50亿),这三家不是央企就是地方国资控股。同时,万科(大股东深铁集团)拟募资150亿元,已获股东会审议通过。

  有统计显示,我国房地产开发商已经达到了9万多家(截止2019年),前10家造了整个中国房子的30%,前100家达到了开发量的70%,前1000家基本上造了90%。其他8.9万家或者9万家也就做了百分之几。乐观预计到2030年,中国现在的9万多家房地产企业中可能剩下1万家,悲观预期下可能连1万家都不到。

  所以,本轮房地产调整,既是对近一二十年来房价涨幅过快过高的调整,也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优胜劣汰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说,让那些资不抵债的地产股退市或边缘化,难道不正是整个房地产业的利好吗?而众所周知,房地产业上下游连接50-60个行业,如果房地产业真能从“深坑”中跳出来,对股市不也是一种利好吗?(金融投资报)



 2  桂浩明:全面注册制会终结炒新之风吗?

  下周一,沪深股市中按注册制规则发行的首批主板新股将正式上市,这也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全面注册制时代,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事件。

  全面注册制,不仅是对原有股票发行核准制的一场深刻改革,同时也涉及到了包括股票交易模式等多个方面的变革。譬如在沪深主板市场实施的注册制改革中,就将每个中签号配售的股票数量统一规定为500股。另外在新股上市后的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同时对买卖报价规则也做作了相应的调整,适当压缩了即时报价的空间。而在新股进入到第六个交易日后,则继续实行10%的涨跌幅限制。所有这些,在不少投资者看来将会对长期以来存在于中国股市的炒新陋习产生抑制作用,有利于新股上市后尽快寻找到价格波动的中枢,避免大起大落。应该说,投资者有这样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以往新股上市后有涨跌幅限制,如果某个新股的发行价与市场预期的价格波动中枢存在较大的距离,这就很容易导致连续涨停板的出现。而由于这个时候的换手一般是不充分的,这必然导致相当数量的资金堆积在不断升高的买盘上,很可能在市场上引发追涨情绪,使得新股上市后往往会涨过头。而行情就此演绎下去,免不了会大幅度波动,那些追高的投资者就可能因此而遭受损失。而在取消了上市初期的涨跌幅限制以后,新股多半会一步到位,在短时间内形成相对均衡的价格,这对那些缺乏主动定价能力的中小投资者来说,客观上也就提供了一种保护。另外,因为每个中签号的配售数量统一为500股,与过去沪市实行的1000股相比减少一半,这同时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中签比例,会有更多的投资者认购到新股。而经验也证明,当股票有较多的人持有,分布相对分散的时候,其在交易中的换手也会比较充分,这有助于定价的合理。

  不过,即便出现了上述这样的状况,也不能说炒新的陋习从此就会终结。这一点只要看看先于沪深主板实行注册制的上交所科创板以及深交所创业板就可以知道了。在实施了注册制以后,虽然发行价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参与交易的投资者也因为有了资格限制而减少,但炒新之风还是很甚。时下尽管破发率不低,按说炒新的风险已经十分明显,但时不时地还会出现炒新现象。这里的原因在哪里?简单来说,一是新股在确定发行价时市场化程度不足,与二级市场的预期存在较大差异;二是新股上市之初流通量偏小,容易被操控;三是社会对于新股的认识还不是很完整,在想象空间上的落差带来了投机的机会;四是通常新股在上市时容易引起关注,而短线资金又偏爱这种在技术分析上难以找到阻力位的品种,一旦形成炒作氛围,股价的大涨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当然,市场上会有炒新的现象,原因还可以找出不少,而作为一种陋习,它的长期存在是有复杂的社会根源,很难想象通过制度变更就可以予以彻底解决。

  不管怎么说,说到底炒新是利用股票刚上市的特点,脱离基本面拉升,在本质上是反市场的,因此它也是市场资源错配的结果。注册制改革有利于在制度层面打乱炒新的节奏,压缩炒新的空间,但不可能彻底终结炒新。(金融投资报)



 3  刘柯:科技股行情还有哪些股票值得期待

  有人说,2023 年是科技股大年。从年初开始,ChatGPT引发了一轮生成式人工智能炒作浪潮,并不断延续。也有人说,2023年和2014年很像,都是局部热点强者恒强。比如科创板成为今年以来表现最强的板块,TMT板块成为2023年来最拥挤的赛道,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有可能真的会很相似,比如A股每隔8年时间就会出现的牛熊转换大周期。2023年距离2014到2015年的大牛市已经8年有余,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去年应该就会有行情。不过现在发动一波牛市或者局部牛市时间刚刚好。宏观经济因为疫情结束开始从底部复苏向上,此时如果资本市场能同步或者超前走升,就能形成一股合力,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同步发展和良性循环,从而扩大直接融资降低全社会财务成本。

  因此,2023年是科技股大年的说法也许真能实现。而如果这一说法兑现,AIGC应该不是唯一被炒作的板块,它只能成为数字经济的一个细分领域,目前还谈不上会爆发巨大的市场潜力,毕竟目前AIGC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而大规模训练还需要大量“烧钱”。实际上,市场最看好的还是能赋能实体经济的整个数字经济范畴,它已经渗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2023年一个比较确定的机会。从此前大消费和新能源的炒作脉络看,每一个大周期的领头羊板块都会形成持续效应,而且都会出现标志性的公司,大消费是以贵州茅台为首的白酒股,新能源则是以宁德时代为首的锂电池板块,那么数字经济时代谁将成为领军者?是三大运营商?是中字头科技股?是大市值独角兽?或者是兼而有之?

  如果炒作此波科技股的资金主要是游资,那么大市值独角兽有可能会是主流,比如光电共封装、AIGC,再比如科创板、创业板一众人工智能独角兽。这些涨幅巨大的人工智能独角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虽然现在很风光,但在上市之初可是人见人弃,比如云从科技、寒武纪等,都曾遭到这样或那样的诟病。只是它们现在披上了ChatGPT和AIGC的外衣, 以前爱理不理,现在高攀不起,当然从估值角度看也确实无法“高攀”,只是前沿科技企业现在也不谈估值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谈估值的炒作一定要把握好节奏,如果被套在高位那么很长时间都难解套。

  我们还要思考,如果实力大机构开始觉醒,开始从大消费和新能源中转移资金出来,又会买哪些科技品种?其实,三大运营商已经给出了初步答案,不过由于三大运营商的科技属性不强,至少不是研发型硬科技企业,所以市场的认同度似乎不高。因此,挖掘确定性机会中的不确定,即科技属性高、股东实力强、股价和估值相对不高的科技企业,最好是实体企业,有可能跟上随后的主流科技股行情。

  目前,全球很多国家都在酝酿限制AIGC的进一步发展,其实这种担忧也不是没有必要,毕竟机器如果实现自我思考、自我进化以后,人类很难控制,那将是一场不可预料的灾难。因此目前市场对于可控的人工智能、判断式人工智能开始重新看好,即人工智能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要为提高生产效率服务。市场为什么对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如此期待,就是因为华为盘古大模型很多关注的是实体制造领域,属于能提高生产效率帮助实体经济的模型。由于市场预期华为盘古大模型对产业的影响力将远远超过百度和目前已有的各种大模型,因此华为产业链特别是与华为生产环节紧密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将可能被市场重新挖掘。

  此外,已有部分主力机构开始关注低价位低估值的科技型央企,比如三大运营商,还有部分涨幅“掉队”的科技型央企,也有可能被重新关注。特别是科技型央企目前又开始重新掀起整合大潮,如易华录集团并入中国电科,有望成为中国电科旗下数据储存的核心企业。那么,像中航工业、中国电子包括中国电科、中核工业等科技属性比较强的央企大集团旗下还有没有被“遗忘”的上市公司资源?这些上市公司会不会被重新注入优质资产实现新的资产证券化突破?这些都是值得投资者期待的。特别是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更注重专业化、更要聚焦主业退出一般性竞争性行业、更要加大科技投入的背景下,还没有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的上市公司,背景又是实力强大的科技型央企的小上市公司,更值得大家关注。(金融投资报 刘柯)



 4  宋清辉:新一轮国企改革“风生水起”

  “重组整合、混改上市、价 值 创 造 ”成 为 本 轮 国企 改 革 中 的 三 大 关 键 词 。 国企 改 革 本 身 就 是 一 个 根 据 各地 新 情 况 新 问 题 不 断 调 整 和完善的改革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因此就各地来说,国企改革大的方向虽然一致,但却各有侧重。

  大潮涌动,风生水起。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蓄势待发。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兵器装备集团相继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积极部署新一轮国企改革,研究并制定改革行动方案。据了解,相关行动方案日前正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当中,不少央企和地方谋划下好“先手棋”,“重组整合、混改上市、价值创造”成为本轮国企改革中的三大关键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提速、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发展质量和效率有望得以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价值重估或将水到渠成。此外,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中,还将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根据过往经验来看,整体上市、产业上下游整合、同类型公司整合、优质资产注入、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激励等是国企改革的几个主要路径。

  就这几个路径来看,整体上市是最容易推进的,也是目前进展最快的,已经成为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相对而言,对产业链一体、同业性强的中央企业进行整体改制、整体上市,不但有利于构建地方大型上市企业集团,而且还可以实现区域内经济结构优化和当地经济增长,这也是地方政府热衷于推动重组整合进而整体上市的重要原因。

  国企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根据各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和完善的改革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因此就各地来说,国企改革大的方向虽然一致,但却各有侧重。同时,各个地方也呈现出不同的地方改革特色。例如上海、浙江等地的国企改革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但上海国企改革的特色是通过整体上市、混改和以金融创新助力的形式,获得突破性进展。而作为全国民营资本重地,浙江国企改革则更多地通过吸收合并和重大资产重组等形式,成为另一个地方国企改革浪潮中的典型样本。

  不管国企改革的侧重点如何,提高国企的效率和竞争力都是贯穿国企改革的一条主线,而是否能够实现化解产能过剩和经营效益的持续改善等,则是判断国企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在国企改革过程中,民营资本参与国企混改是不可或缺的,但难度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所以应通过更加市场化的企业治理结构,打消上下各层以及体制内外的种种顾虑,以实现国有资本和与非国有资本的有效对接。否则,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重重阻碍,产生分歧和矛盾,甚至最后分道扬镳。当前,国企混改引入非国有资本之后,还没有完全形成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和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亟需通过内外互补、内外兼修的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以根本推动国企多元化、市场化的公司治理结构。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几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发展起来的,并经历了准备期、启动期、推进期、加速期和到现在取得阶段性成果期五个发展阶段。这些发展阶段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改制创新成功激活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内生动力,为二十大以后的国有企业全面改革落实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目前,虽然我国还没有根据宪法规定制定出可操作性的《国有企业改革法》,但在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并从分类改革、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多个方面给出了改革的方向。时至今日已满7年,这份《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不仅仍是推行本轮国企改革的前提条件,更是未来若干年国企改革大规模铺开的总方针。

  国企改革已吹响“集结号”。今年国企改革进程已呈现出明显提速之势,它将与今后出台的一些国企改革政策一道,成为推动我国国有企业进一步提升全球化竞争的一股重要力量。(金融投资报)



 5  皮海洲:推动北交所高质量扩容要做好“两个培养”

  建议北交所向证监会申请 T+0 交易试点,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北交所市场的交易中来。如此一来,北交所的交易就会活跃,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就会增多,对新股发行承接的力量就会增加,证监会在北交所实现高质量扩容并尽快形成规模效应的愿望就有望得以实现。

  日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金融工作座谈会上就北交所的发展表示,要把办好北交所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围绕“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这个定位,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不断完善市场产品体系,促进投融资两端动态平衡,推动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尽快形成规模效应。

  推动北交所高质量扩容,这其实已经不是易会满第一次作出这样的表态了。去年11月21日,易会满在参加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时也就北交所的发展作出过类似的发言。易会满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守初心使命,深化新三板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北交所高质量扩容。统筹推进投资端制度改革,丰富投资者类型,推动混合交易、融资融券等制度落地实施,提升市场流动性;完善债券、基金、资产证券化、指数等产品体系,进一步增强北交所市场功能和活力,以更大力度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从易会满一再表示要“推动北交所高质量扩容”来看,对于北交所的发展问题,易会满不只是简单的说说而已,而是真的非常重视这件事情,下定决心要“推动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并尽快形成规模效应。这意味着这种高质量扩容不是单个的,而是批量的。并且扩容的节奏是比较快的,而不是缓慢的。如果是缓慢的话,就不可能“尽快形成规模效应”了。

  实际上,易会满作出这样的表态是很正常的,毕竟证监会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主管单位,而北交所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个新兴市场,证监会当然希望这个新兴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真正将北交所打造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尤其是经过了今年3月份的国家机构改革之后,证监会不再担负投资者保护职能,这样证监会就可以集中精力抓融资服务,如此一来,作为证监会主席的易会满来说,推动北交所高质量扩容的心情也就更加迫切了。

  那么,如何推动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呢?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越快落实越好,但从市场发展的规律来看,这件事情显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要推动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就必须做好“两个培养”。

  一是要培养优质的上市资源,这是推动北交所高质量扩容的重要保证。北交所不同于上交所与深交所,上交所与深交所的上市资源来自于社会企业的申请,而北交所的上市资源则来自于新三板创新层。所以,北交所要实现高质量扩容并尽快形成规模效应,这就需要新三板创新层有足够多的高质量公司作为储备。所以,对北交所及全国股转公司来说,必须在新三板创新层培养出大量的优质公司出来,包括“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去寻找优秀的公司到新三板来挂牌,为最终实现在北交所上市作好准备。

  二是培养壮大投资者队伍。北交所需要实现高质量扩容,并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在确保IPO公司高质量的同时,还需要加快IPO公司发行上市的步伐,也即加快IPO节奏。但要加快新股发行的步伐,就需要有更多的投资者来接盘。不然,新股上市破发,新股发行价格走低,新股发行的节奏就会受阻。如此一来,想实现高质量扩容且尽快形成规模效应的愿望就会落空。所以这就需要培养壮大北交所的投资者队伍。

  目前个人投资者参与北交所交易有50万资金门槛的限制,这个门槛可适当降低,比如将门槛降到30万元。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提高投资者参与北交所交易的积极性,实际上目前北交所投资者的开户数并不少,超过了550万户,但关键是很多投资者开户后就没有交易过,只是开了一个空户。因此,北交所要采取措施活跃交易,让投资者有兴趣参与北交所的交易。

  建议北交所向证监会申请T+0交易试点,用T+0交易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北交所市场的交易中来。如此一来,北交所的交易就会活跃,参与交易的投资者人数就会增多,对新股发行承接的力量就会增加,证监会在北交所实现高质量扩容并尽快形成规模效应的愿望就有望得以实现。(金融投资报)



 6  郭施亮:油价大涨巴菲特会是大赢家吗?

  巴 菲 特 可 能 看 到 了 国 际油价上涨的预期,或者预期 高 油 价 会 延 续 较 长 的 时间。作为拥有美国二叠纪盆地的土地所有者,巴菲特对西方石油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也是希望用便宜的价格拿下这一块核心资源,从巴菲特系列加仓举措分析,全盘收购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油价涨跌,从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 供 需 关 系 的 变 化 。 这 两年 ,国 际 油 价 的 波 动 率 显 著 增加 ,从 2020 年 4 月 触 底 后 ,油 价一 度 出 现 了 可 观 的 涨 幅 ,但 在国际油价去年 3 月触顶之后,距离高点又出现了接近腰斩的走势 ,可 见 国 际 油 价 的 波 动 幅 度很 大 ,给 了 投 机 者 可 观 的 操 作空间。

  油价大幅调整,对美国压制通胀率起到了有利的影响。但是,油价跌幅过大,却损害了产油 国 的 切 身 利 益 ,从 利 益 的 角度 出 发 ,都 希 望 卖 出 一 个 高 价钱 。 于 是 ,在 4 月 2 日 晚 间 ,八大产油国宣布实施自愿减产石油 的 计 划 ,产 油 国 合 计 自 愿 减产量超过了 160 万桶/日。

  产油国自愿减产,油价随即飙 升 。 其 中 ,国 际 油 价 大 涨 飙升,当天涨幅超过 6%,WTI 原油价格重返 80 美元/桶的大关。

  国际油价走势,很大程度上取 决 于 供 需 关 系 的 变 化 ,产 油国 大 力 度 减 产 ,自 然 影 响 到 石油 的 供 应 量 水 平 ,促 成 了 油 价的大幅反弹。

  减产量超过 160 万桶/日,这一 减 产 规 模 是 超 出 市 场 预 期的。在多个产油国纷纷采取减产 措 施 的 背 后 ,一 方 面 考 虑 到稳 定 油 价 的 因 素 ,或 从 产 油 国的 角 度 出 发 ,认 为 目 前 国 际 油价 已 经 处 于 合 理 偏 低 的 水 平 ,稳 定 油 价 的 意 愿 显 著 提 升 ;另一方面可能是市场对美国延迟战略石油储备收储的政策存在意 见 分 歧 的 表 现 ,这 一 次 多 国产 油 国 的 集 中 减 产 ,也 是 对 美国接下来政策措施的考验。

  这 一 次 产 油 国 超 预 期 的 额外 减 产 ,对 石 油 供 需 状 况 的 影响会比较持久。面对国际油价强 烈 的 上 涨 意 愿 ,对 全 球 资 本市场的表现以及全球政策环境的变化会构成不小的影响。

  当前,美国正面临着银行信用危机以及高通胀等多重压力,对美联储来说,正面临政策实施进退两难的状态。如果放松货币,并结束加息周期,恐怕美国通胀率会再次飙升,之前努力的成果完全浪费。假如美联储继续收紧货币,并延续较猛的加息措施,那么可能会对股票市场、经济环境等产生重大影响。

  前一段时间,美国硅谷银行的 突 然 倒 闭 ,美 联 储 单 边 大 幅加 息 成 为 了 导 火 索 。 受 此 影响 ,市 场 预 期 美 联 储 加 息 措 施会有所放缓。在美国银行信用体系面临重大冲击以及国际油价 持 续 下 行 的 背 景 下 ,美 联 储加息周期有望提前结束。

  但是,现在的情况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八大产油国突然宣布减产的措施,国际油价似乎已经压不下去了,国际油价重返 80 美元/桶,恐怕只是第一步。如果国际油价继续飙升,那么将会加大美国的通胀压力,高企的通胀率会导致美联储继续延 长 加 息 的 周 期 ,单 次 加 息 50基点的措施恐怕又要回归。

  产油国突然宣布减产,既有自 身 利 益 的 考 虑 ,也 有 战 略 性的 考 虑 ,高 油 价 背 后 也 是 国 际资 本 博 弈 较 量 的 结 果 。 同 时 ,也 是 一 轮 石 油 定 价 权 、话 语 权的争夺过程。

  国际油价大涨,或维持高油价的状态,对产油国以及油企来说,自然是利好消息。从海内外的油企上市公司的财报分析,基本上实现可观的盈利状况,估值也跌至了历史低点附近。但是,油价波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油企的高利润取决于国际油价的波动表现,若国际油价继续维持高位水平,那么油企高利润状态有望延续。

  巴菲特大举加仓西方石油,持仓比例再次创出新高。按照巴 菲 特 的 平 均 持 股 成 本 计 算 ,这一笔交易已经获得一定的投资利润。在巴菲特大举投资西方 石 油 的 背 后 ,给 市 场 产 生 出不 少 的 疑 惑 ,大 家 也 不 明 白 巴菲 特 大 举 加 仓 的 意 图 是 什 么 。随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巴 菲 特 的 投资行为将会逐渐被市场验证。

  从巴菲特的角度思考,可能看 到 了 国 际 油 价 上 涨 的 预 期 ,或者预期高油价会延续较长的时 间 。 在 高 油 价 延 续 的 背 景下,具有成本优势的西方石油,也是直接受益者。作为拥有美国 二 叠 纪 盆 地 的 土 地 所 有 者 ,巴菲特对西方石油的发展前景还 是 非 常 看 好 的 ,也 是 希 望 用便宜的价格拿下这一块核心资源 ,从 巴 菲 特 系 列 加 仓 举 措 分析 ,巴 菲 特 有 可 能 把 西 方 石 油视 为 当 年 的 BNSF 铁 路 公 司 ,全盘收购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在 国 际 油 价 再 次 飙 升 的 影响 下 ,产 油 国 与 油 企 依 然 是 最大 的 赢 家 ,当 然 也 包 括 大 举 加仓石油股的巴菲特。(金融投资报)


- CFi.CN 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