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最能打的基金不一定最赚钱?185只主动权益基正收益近三成利润却为负

加入日期:2023-4-3 17:35:3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4-3 17:35:38讯:

  随着基金年报披露落下帷幕,主动权益类基金是否赚钱的又一维度指标也浮出水面。

  数据显示,全市场有可比数据的554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剔除成立年限截止2022年12月31日未满一年的,A/C份额分开计算,下同),有185只产品去年全年取得正收益,其中,132只基金利润为正,有53只基金利润告负。此外,有18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去年取得正利润,但其中45只产品却为负收益。

  这也意味着,部分基金产品虽然去年净值上涨,但赚钱效应却差,参与者并没有赚钱到,反之整体负收益率的基金,也许也有基民在波段操作中获益。

  公募基金已走过25年,管理规模飞速发展的同时,“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难题始终处于待解状态。

  收益率增长,产品整体却是亏的

  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554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共有185只去年净值上涨,其中上涨最多的“冠军基”是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A,为48.55%;同样是黄海所管理的万家新利位居第二,去年回报率为43.65%。跌幅榜来看,去年基金跌幅最多的达到50.07%。(如下图)

  值得关注的是,在去年净值上涨的185只基金中,却有53只产品的利润告负。(如下图)

  利润方面,去年全年取得正利润的基金有188只,其中,丘栋荣所管理的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在报告期内创造5.29亿元收益,为主动权益基金“最赚钱”榜单之首。此外,广发价值领先A、广发睿毅领先A、华商新趋势优选、华商甄选回报A均创造超4亿元的利润。(如下图)

  反之,有18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去年取得正利润,但其中45只产品却为负收益率。如上投摩根行业轮动C,去年净值下跌30.78%,报告期利润为150万元;博时量化价值A去年下跌12.32%,利润为268万元。

  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曾谈到,“把过去基金年报统计以后发现很极端的情况,基金收益率为正,利润居然是负的,大概有10%的基金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有更极端的情况,比如,基金收益率超过50%,利润亏损还超过5亿,这给持有人的感受会非常差。”

  究其原因,他表示,“中国主动权益基金平均赎回率非常高。2015年中国主动权益基金的平均赎回率是250%,现在是115%,大概10个月换手一次。”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仍是待解难题

  上述数据之下,基民还能赚到钱吗?

  《2022年公募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显示,近一年,在市场大跌的背景下,基民反而相对跑赢,基民收益损益率达到了+19.72%。(注:基民收益损益率=(基民平均收益率-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

  不过,拉长时间维度看,“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凸显。近三年、近五年的平均年化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1.38%和14.87%。而基民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8.31%、10.35%;对比而言,基民的平均收益出现了一定的损耗,为-14.35%,-30.38%。

  另外,上述报告考察过4682万主动权益类基金客户账户的5.65亿笔交易数据显示,对应时间节点,历史全部个人客户的平均收益率仅8.85%。

  从上述数据与报告仅是基金发展情况的缩影,事实上,在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已是普遍现象。

  究其原因,一位华南的投研人士向记者表示,“大部分基民不赚钱一是与持有时间有关,如果投资者不幸在阶段高位入场,可能在短期持基体验上就不太好,甚至需要忍受剧烈的波动回撤。二是与自身交易操作有关,如可能频繁交易、高买低卖、仓位管理等因素会影响持基收益率。如果时逢市场下跌,就会因为高买追涨而导致账户收益率和基金本身的累计收益率有偏差。”

  “普遍以来,基金投资者的获得感不强、体验不佳,整个行业存在着‘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痛点。”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王蕊认为,“在买基金产品的时候,投资者买的是未来,但是投资者仅仅能够观察到的是基金的过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尽管有些东西可以沿袭下去,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变量、外部的冲击投资者没有办法提前预估。普通投资者还是比较容易陷入跟风的操作,赎旧买新,过度交易,最终对收益造成一些损耗。”

  兴证全球基金副董事长、总经理庄园芳也提到,基金行业的使命就是为持有人创造价值,这不仅体现于基金净值的增长,更体现在基民的“获得感”之中。“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仍然广受关注,有待行业的思考与破题。

  如何提高投资者获得感?

  在“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状下,该如何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在此前晨星(中国)2023年度基金奖暨二十周年盛典中,各金融人士的分享给出了建议。

  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认为,对于基金经理而言,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一方面,最核心的是提高自身的投资能力、投资技巧。另一方面,要做稳健、靠谱的投资业绩,而不是短期的排名。他谈到,“在产品运作的过程中,我们目标是投资者的获得感和体验,规模只是结果。当基金经理能专注于做客户体验和获得感的时候,基金规模自然会上涨,规模和结果应该是成正比的。”

  工银瑞信基金总经理高翀指出,在万基时代,为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作为一个优秀的资产管理者需解决资产管理产品、投资经理在运营当中的控制程度以及基金经理纪律性等相关问题,与此同时,也需要专业基金评级机构主动参与市场。在投资者方面,投资者行为模式变化是影响投资者获得感的重要变量。

  “往后我觉得在投教,投资者陪伴和引导方面还要做更多的事情。”高翀提到。

  好买基金董事长杨文斌从销售端分析了如何提供基民获得感。杨文斌用公式表示——幸福感=实际回报/预期回报。“‘实际回报’是资产机构解决的,而‘预期回报’则应由财富管理机构解决。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后,财富管理真正诞生了。预期管理是财富管理机构的天职,对客户的合理科学地管理。客户获得感方面,财富管理领域未来要发生更大的变化和变革。”他表示。

  在投顾机构方面,针对如何维护投资者利益,王蕊也提了四点建议:

  第一要重视适当性准则,买方投顾应该超越单只基金层面,上升到客户整个资产组合

  第二设立投资目标,在与客户沟通投资目标的时候,应该是以目标为导向,而不仅仅强调收益率。

  第三,投资顾问对客户而言是一个行为教练,通过提供有温度的、有深度的投教服务,跟客户共同成长。

  第四要贯彻低成本投资,公募基金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未来想要持续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会越来越大,随着成本披露越来越透明化,投资者会越来越关注于成本的投资,并据此来改变和调整整个他们的投资行为。

(文章来源:财联社)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