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1-4 10:49:33讯:
过去一年,盘点百亿以上市值锂电池个股表现,鹏辉能源(300438.SZ)摘得头筹。
2022年在整个锂电池(申万)指数下跌31.56%的情况下,鹏辉能源年内涨幅65%,位列行业第二,在百亿市值锂电池企业中高居第一。位列第一的是涨幅80%的维科技术(600152.SH),但市值仅为78亿元。作为对比的是,规模行业第一的宁德时代(300750.SZ)年内下跌33%、亿纬锂能(300014.SZ)则下跌26%。
鹏辉能源如何能有如此突出的表现?背后又有何蹊跷之处?大涨之后为什么重要股东又为何纷纷减持离场?
高估值的二线厂商
储能电池是鹏辉能源最重要业务。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65.02亿元,同比增长66.89%;归属净利润4.43亿元,同比增170.19%;扣非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196.79%,其中储能电池收入占比50%左右。
储能电池行业具有较高的资金与技术门槛,竞争格局较为集中,主要向行业头部倾斜。从全球来看,根据EVTank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以接近25%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储能电池市占率第一,其后分别是比亚迪(002594.SZ)、三星SDI和LG,四家厂商储能电池出货量合计份额接近70%。
由于储能电池的技术路线与动力电池相似,对循环寿命要求高,因此在动力电池行业深耕多年拥有技术积累的电池厂商切入顺利,近年来纷纷入局储能电池市场。其他国内企业里,国轩高科(002074.SZ)和亿纬锂能市占率排名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六。鹏辉能源仅排名第七,属于二线厂商。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近年来大量参与者进入处于热门赛道的储能行业,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竞争激烈,而国内储能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成熟稳定,行业存在一定的价格战,增收不增利情况时有发生,市场预计到2024年随着各电池厂商产能落地(鹏辉能源定增项目也将于2024年落地),行业竞争加剧,各电池厂商毛利率将受到冲击,行业震荡或在所难免。相反国外市场相对稳定,毛利较高,不过鹏辉能源在海外市场拓展缓慢。2021年公司海外市场营收占比为23%,2022年上半年反而下滑7个百分点至16%。
令人担心的是,市场并没有看到储能行业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反而将所有利好堆积于鹏辉能源,这从其高估值便可看出。目前公司市值高达363亿元,对应市盈率(TTM)高达79倍。作为对比,行业老大宁德时代市盈率为37倍,亿纬锂能为55倍。
从行业看,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头部储能电池厂商由于可靠度高,有一定产品溢价。电池是储能系统中成本占比最高部分,性能直接影响储能项目的稳定性,因此下游对电池品质要求较高,甚至有客户跳过集成商直接指定电池品牌,这对于鹏辉能源来说并不是利好。
蹊跷的毛利率
趁着市场给予的高估值,鹏辉能源“赶忙”开启募资之路。
这家公司正在通过定增募集资金45亿元,其中24亿元用于储能制造基地项目(年产10GWh储能电池项目);8亿元用于储能及动力电池制造基地项目;1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对于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项目收益,鹏辉能源显得过于乐观。公司预计毛利率在15.12%至16.54%之间,高于2021年锂离子电池14.92%的毛利率。对此公司解释称“低于2020年及2019年度毛利率18.01%及23.57%,整体预计较为谨慎”。
鹏辉能源的解释并不靠谱。整个锂离子电池下游行业(动力电池及储存电池)发展都是成本驱动,降本增效是行业大势所趋,单G瓦价格也在不断下滑。以宁德时代为例,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其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由28.45%下滑至15.04%,储能系统毛利率由37.87%下滑至仅为6.43%。
但鹏辉能源的确“做到”了逆势而上。2022年整个行业受上游锂价暴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影响,电池产业毛利率大幅下滑,亿纬锂能2022年上半年锂离子电池业务毛利率相较2021年下滑近7个百分点,宁德时代也下滑近7个百分点(储能系统下滑超过22个百分点),而鹏辉能源却异常上升了近两个百分点,其锂离子电池业务毛利率高达16.64%,甚至超过行业头部两大公司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需要指出的是,鹏辉能源储能业务占比在50%左右,其毛利率应该更接近宁德时代储能系统的毛利率。如果以此对比,鹏辉能源毛利率“领先”宁德时代超过十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研究部
这不是鹏辉能源第一次“不靠谱”。公司曾于2017年购买705辆新能源汽车主要用于租赁用途,总采购金额1亿元,其中垫付新能源地方补贴款3500万元。然而因购置的车辆不符合广州市地方补贴申领标准(2020年4月),导致公司至今仍未进行相关车辆的地方补贴申领。
高估值、畸高毛利率下,鹏辉能源重要股东纷纷减持离场。2022年7月2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夏信德的一致行动人夏仁德(夏信德兄长,公司第二大股东,彼时持股273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6.16%)公告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0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0.45%。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前七大股东除了实际控制人外,其余六人在2022年第三季度全部实施减持,其中前海开源新经济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基金减持最多,减持数量高达394万股。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研究部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