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财富显著增长,居民理财需求日益提升,证券私募业随之不断发展壮大。十年磨一剑,改革促发展,过往十年间,证券私募业与资本市场改革共进,从粗放走向规范,由懵懂走向成熟,成长为大资管行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势力”。
更为关键的是,证券私募业在发展过程中努力找准自身定位和价值所在。着眼长期价值、夯实核心能力、敢于开拓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在资本市场发挥更多正能量。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过去十年,证券私募业迎来了行业发展的黄金期,逐步告别草根形态和野蛮生长,进入到阳光化运作、规范化运行的阶段,行业规模大幅扩张,发展气象焕然一新。
早期,证券私募业门槛较低,相当长时间内处于监管的边缘地带,无托管状态的账户管理合作是最主要的生存模式。直到2003年,云南信托试水推出国内第一只投资于二级市场的信托计划“中国龙”;2004年,赵丹阳的“赤子之心”以投顾形式借道深国投信托推出了“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子基金信托”,开创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阳光化的先河。
当时,私募基金的数量和管理规模都很小,管理人以“民间派”为主。2007年大牛市催生了第一波“奔私”浪潮,淡水泉投资赵军、星石投资江晖、朱雀投资李华轮、从容投资吕俊等纷纷奔私,证券私募业从此崭露头角。
2012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成立。2013年,修订版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发布,明确了私募行业的法律地位。到了2014年,更是对私募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
2014年3月,《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施行,私募机构第一次拥有了独立基金管理人身份,50家私募管理人(其中33家为证券私募)首批获颁登记证书;2014年8月,证监会正式公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它的制定执行为私募基金的设立和运营提供了明确依据,新增私募机构自主发行这一选项,对规范、促进私募业经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证券私募业此后步入发展快车道,私募管理人百舸争流,产品数量和管理规模齐头并进。为了进一步正本清源,针对发展中的部分乱象,监管部门从2016年起又出台一系列监管规则,帮助证券私募业强基固本、提档升级,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表示,阳光化解决了客户与管理人之间道德信任和道德风险问题,促使私募行业后来的蓬勃发展。过去几年,私募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虽然遇到过一些阶段性问题,但在加强监管后发展势头已明显改观。
2014年底,全国共有私募基金管理人4955家、管理规模1.49万亿人民币,而到2021年底,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24610家,管理规模20.27万亿,管理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45%,是大资管行业中增长最快的一股力量。其中,证券私募9000余家,管理规模一度突破6万亿大关。
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瑜指出,随着私募行业监管和法规的持续完善,很多以前的行业乱象都已经消失殆尽,清退了一大批不符合要求的管理人。对投资者来说,完善的监管是为投资者“守好钱袋子”的基础,同时有助于行业存优去劣,为投资者更好地甄别优秀的管理人。
投资理念策略健全优化
投资是一场修行,贵在明心见性。回顾证券私募业过去十年的发展史,无论是投资理念还是投资策略,都在不断完善和成熟。
其中有两大“现象级”变化令人印象深刻。首先,证券私募的投资理念从早期的注重技术分析、短期博弈,转向践行长期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主流,这在股票私募里表现最为突出。
2015年可以说是行业理念转变的重要分水岭。在当年的股市周期性波动中,一批靠炒热点、炒消息起家的私募最终被市场惩罚,引发全行业思考。与此同时,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走上前台,证券私募业开始大力加强投研能力建设。
2017年以来,证券私募业在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日趋凸显,并通过A股市场投资发现并赋能优秀企业及企业家,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投资优质上市公司股票,一批坚守长期价值投资的私募管理人取得了不俗业绩,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收益。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国内百亿私募数量扩容至104家,其中高毅资产、景林资产、淡水泉投资等机构管理资产规模突破千亿,这些头部私募都是长期价值投资和逆向投资理念的践行者。
其次,证券私募还成了资管圈内策略产品创新的桥头堡,各类新策略日渐丰富,不断满足投资人多样化的配置需求。而这与量化私募的异军突起紧密相关。
中国量化私募自2010年前后起步,至2021年,合计管理规模突破万亿,迈上新台阶。2012~2015年间,一系列创新策略在中国集中涌现,市场中性、宏观对冲、股票多空等各类量化策略百花齐放,背后正是量化私募的快速发展。2015年之后,指数增强、多因子模型量化选股等策略多点开花,证券私募业的投资策略体系进一步完善。
九坤投资CEO王琛表示,量化从业者们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和探索,将先进的投资理念和前沿的算法、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在投资中,并通过可追溯的长期表现,使其从小众类别逐步成为了被广泛认知的投资策略之一。
量化投资一方面丰富了私募行业的策略类型,另一方面也给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助力价值发现。在明汯投资创始人裘慧明看来,2010年以来,中国量化私募一直在“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发展。相对于量化投资在欧美已走过将近半个世纪,中国量化投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行业不断稳健前行离不开行业的自律,更离不开监管适度的呵护。
资管人才高地加速形成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证券私募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过去十年间,中国证券私募业已加速形成资管人才高地,成为全球顶尖资管人才的优先选择。
2014~2015年以及2020年至今,证券私募业又掀起两轮“公奔私”浪潮。王亚伟、王晓明、胡建平等公募大佬在2014~2015年间加入私募业,而过去一年多来,林鹏、董承非、周应波等公募明星基金经理相继奔私,这些资管界领军人物的加盟对证券私募业发展形成了引领示范效应。与此同时,国内量化私募的蓬勃发展,又吸引沉淀了一批顶尖海归人才和金融科技专家。
根据朝阳永续联合华泰证券(行情601688,诊股)等机构发布的《2021年中国量化私募白皮书》的相关数据,私募行业高端人才聚集的现象,特别是在量化私募行业非常显著,这些高端人才的汇入,对于推动私募基金业绩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中国量化私募从业者教育背景调查统计显示,博士学历占比11%,硕士学历占比65%。
在重阳投资董事长王庆看来,私募行业的舞台已经越来越大,无论私募基金的数量、管理规模还是市场地位,过去十年间都发生了巨大的提升,随着竞争的加剧,大家势必都要寻找更优秀的人才,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循环。私募行业的地位也在抬升,随着登记备案制度以及一系列监管措施的推出,私募摆脱了草根的地位,成为资管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其监管地位和市场地位的提高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盟到行业中来。
“相比于公募等其他资管形态,私募无论在投资操作还是激励机制甚至公司治理结构上都相对灵活和市场化,这也有助于人才的吸纳。往后看,只要我们依然要发挥大资管行业的作用,那么私募基金也一定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也将有更多人才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王庆说。
朝阳永续CEO廖冰指出,高端人才聚集正是行业快速发展的一种体现。随着越来越多尖端人才的加入,私募基金产品策略愈加丰富,行业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均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满意程度,进而推动私募行业发展。投资公司要立于不败之地,投研是核心生产力,人才管理、团队建设也会成为核心竞争力。同时,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加深,活跃在A股市场上的外资越来越多,引入外部高端人才,是本土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先进经验、提高投研及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
过去十年,证券私募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充分市场化竞争的行业。伴随行业和市场生态不断优化,证券私募在公司治理方面也持续探索、日趋完善,吸引越来越多热爱投资事业的人才加入这一行业。人才软实力的提升,最终铸就了中国证券私募业乃至资管行业的新格局。
对外开放步伐稳中求进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顾过去十年,伴随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稳步推进,中国证券私募业也在这轮开放浪潮中提质升级。
实际上,中国证券私募业本身就是在对外开放中应运而生。星石投资副董事长杨玲表示,早期阳光私募的雏形借鉴了香港在基金方面的运行模式,又结合了内地的一些具体制度规定,虽然产品都规模不大,但是给专业人员指明了方向。
在证券私募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外开放持续深化,推动行业全面提升。一方面积极“引进来”:国内管理人学习海外成熟投资理念和管理模式、吸引海外长期资金,行业准入顶尖外资资管机构、加速构建新生态;另一方面大胆“走出去”:一批优秀管理人勇立潮头,与海外管理人和投资者对话,布局全球资产。
淡水泉投资是国内最早进行国际化探索的证券私募机构之一。该公司创始人赵军认为,私募行业在吸引海外长期资金投资中国A股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外业务合作中,中国管理人充当海外机构投资人长期投资中国、感受中国市场活力,发挥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以淡水泉为例,我们扎根A股市场,积极讲好中国故事,吸引了一批海外长期资金投资中国市场。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2021~2022年国内市场受到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冲击等压力下,充分向客户传递信心、提示机会,在市场波动中,仍有海外长期资金坚定加仓中国市场。走出去方面,公司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纽约建立海外能力中心,对不同行业进行广覆盖,希望帮助国内投资人在全球范围寻找更多样化、有竞争力的投资机会,在全球进行配置资产。”赵军说。
2017年1月,富达国际子公司富达利泰成为业内首家完成登记的外资私募。此后,瑞银、桥水、贝莱德等海外资管巨头陆续以设立外资私募的形式进军国内资管业。截至今年6月底,外资私募数量已经达到42家。这些外资私募虽然早期经历过“水土不服”,但在行业发展大潮下很快找准各自方向,桥水中国以100亿元以上管理规模位居外资私募首位,而贝莱德、路博迈、富达更是成功获批外资独资公募,转战公募业务。
外资私募的来华步伐仍在继续,这符合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大趋势。王庆指出,短期来看,外资私募的加入肯定会加剧私募行业的竞争;但是长期来看,这对整个私募行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情,外资相对成熟的投资理念、投研体系、风控理念、经营理念以及品牌意识等有望带动国内私募成长,也有利于提升整个私募行业的地位。
勠力同心实现新作为
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机构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功不可没,私募基金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业态,它的壮大对资本市场效率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此外,私募基金面向高净值人群,与侧重普惠的公募基金一起为国内居民构建了多层次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杨玲认为,私募基金的核心功能是引导价值发现,在股市发现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并为之合理定价,通过专业知识促进资本市场资金融通。私募基金的价值发现功能使得优质公司在资本市场中更高效的绽放光彩,对于公司本身而言,有助于其获得充沛的资金来促进发展;对于全社会而言,形成了示范效应,可以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到更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上来,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形成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可以说,证券私募业过去十年发展成果丰硕,但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征程已然在路上。面向未来,证券私募业依旧大有可为。
赵军表示,从行业角度,近年来,私募行业监管和法规持续完善,奠定了行业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基石,促进了行业“扶优限劣”的良性发展。在私募行业监管方面,希望持续夯实法律法规体系,探索分级分类监管,更加强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共同推进私募行业规范化和美誉度建设。
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很多证券私募从业者的认同。除进一步落实分类监管外,增加鼓励性行业政策、扩大私募基金投资者结构、持续做好投资者教育等也都是各方反馈较多的问题。
从管理人角度,赵军认为,要做出专业、做出特色,持续进化投资能力,为投资人创造长期价值。此外,应不断加强服务能力,坚守信义义务,恪守专业精神,防范利益冲突,坚持客户利益至上,以专业诚信赢得投资人信任。同时还要在合规自律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投入,坚持规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证券私募业的未来会如何?规模继续增长、竞争日渐升温、行业集中度和开放度提升、策略更加多元,这些发展趋势都是业内共识。
在此背景下,王庆提出,证券私募管理人应重点加强三方面能力建设:一、私募行业机制灵活、发展快,多数私募在投研人才的储备、投研体系的搭建方面还不够成熟完善,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和建设;二、由于人才投入不足及意识不到位等情况,私募管理人的合规风控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三、私募管理人要回归为客户创造绝对收益的初心,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市场口碑及其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