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财经》 刘云峰/文
乡村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恢复乡村经济活动的复杂性,需要形成主打产业,围绕主打产业形成农业制造、农业储存、农业物流、农业加工。而主打产业的形成需要怀揣“梦想”的带头人发挥示范性作用,中国几十万个村庄,每个村都应该有个这样的人。
迁西县汉儿庄镇的板栗。杨力|摄
河北唐山市迁西县回乡大学生郭忠良,从华北科技学院高材生到安全工程师,再到回乡“继承”板栗生意,成功让迁西板栗走向千万消费者,成为迁西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
马坊镇梨羊村第一任大学生村官杨欣闻,探索“互联网+农业”带领全村致富,他们的事迹完美诠释了脚下有泥,身上有光的中国“新农人”踏实的扎根大地,积极拥抱新技术。
而这一切的实现,也与拼多多为代表的重农电商平台积极推行助农惠农政策密不可分,助力农产品搭上互联网上行通道,共同带领“新农人”走向发家致富与之路。
“新农人”举起电商零售大旗 回乡创业带来强大外溢效应
80后郭忠良在自家板栗园。从批发到零售,打开新思路,年赚300万。杨力|摄
迁西栽培板栗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已有相关记载。经过数千年精心栽培,个大味甜的迁西板栗,在2002年成为地标产品。而迁西板栗走向千万消费者,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这与很多迁西人的努力和尝试密不可分,郭忠良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08年之前,郭忠良的父亲一直打理家里的板栗生意,代收、批发,主要给炒货店配送。2008年,从华北科技学院毕业的郭忠良短暂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安全工程师工作,就接过家里的板栗生意。
接手生意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当时市面上主要流行的是云南板栗,迁西板栗虽质优味美,但外界对其了解比较少。郭忠良亲自跑市场,发名片介绍迁西板栗做地推,从昆明的第一家板栗小炒店,而后开到了攀枝花、成都,并打开西北地区,把店开到了西安。
2012年,为了解决发货地集中导致时效性跟不上的问题,郭忠良主导的迁西县新安板栗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先后在昆明、成都、西安、无锡、长沙等地建立仓库,基本能做到24小时板栗直达全国各地,把物流问题彻底解决,也逐步打开了省外市场。
作为一个嗅觉灵敏的年轻人,郭忠良也早早就把自家的批发生意搬上了互联网批发平台,赶上了早期流量红利,销量可观。不管线下还是线上,郭忠良的板栗批发业务一直做得风生水起。但零售这一环,他始终没能跟上,这成了郭忠良的一块心病。
郭忠良在大学时期就接触电商了,但是做批发初见成效之后,他没有紧紧抓住零售的窗口期,两三年后再去开淘宝店,产地一件代发等模式遍地都是,已失去先机。
线下的零售炒货店,也一直在不温不火地开着。虽然不赔钱,但和他心目中的品牌炒货店还颇有差距。疫情之后,郭忠良干脆把线下炒货店都关了,在零售上做了几次尝试未见成效,他只得踏实走批发的路子。
一切的转机都发生在2020年,郭忠良发现,即便入场晚了一点,但如今的拼多多市场,已不是随意开个网店就能做大了,品控和价格方面,都需要有货源优势、供应链优势。而这些,正是他所擅长的,郭忠良在成都组建了零售团队,专攻拼多多。
郭忠良给店铺取名“千禧吉食品官方旗舰店”,主营新鲜板栗、烤栗、冰栗、风干栗仁等各式板栗食品。初期,平台有活动他都会参加,秒杀、万人团、农货节、百亿补贴,郭忠良不排斥平台任何一种可以增加销量与影响力的新颖玩法,活动带来的流量也确实持续有效果。在拼多多打通零售后,郭忠良终于完成了迁西板栗的全产业链闭环,产地到全国,批发到零售,线下到线上,家乡的板栗再也没有了障碍。
合作社社员杨建朝在搬运板栗。杨力|摄
作为拼多多迁西板栗的品质头部商家,加入线上销售时间仅3年,在产地、供应链优势的加持下,郭忠良的主站业务与买菜业务双管齐下,已然是风生水起。目前,郭忠良的拼多多店铺淡季日均600单起,多多买菜的日销量达6000-8000单。整个新安板栗合作社一个月出货量约有400多吨。而郭忠良的板栗之所以有较强的竞争力,是因为合作社在挑选上就严把质量关。挑剩下来的板栗也不会浪费,做成板栗粉或者卖给宠物店,即便农产品利润率不高,合作社每年也能有三百多万的净利润。
除了零售,合作社的板栗团购业务也做得有模有样。如今,又到了新鲜栗子上市时节,借助拼多多发起的“寻鲜中国-多多好农货”项目,郭忠良抓住平台上的尝鲜直播、专区推介、地标宣传等方式,通过“农地云拼”实现“产消直连”,精准满足全国消费者的消费分层需求。
拼多多“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主会场,搜索“丰收节”可直达。
在近日启动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中,郭忠良的店铺也成功入选到“多多丰收馆”—这是今年金秋消费季活动中,拼多多作为承办单位中唯一的电商平台,所大力推广的助农惠农活动。迁西板栗正在搭乘电商快车,直连数亿消费者,实现规模化上行。
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往往有着强大的外溢效应。新安板栗合作社已在整个迁西板栗的合作社里排位前十。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近200户,其中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家庭组占整个社员的1/3,每天的收购量占100吨以上,合作社社内日常作业的工人近30人,上市季近百人。迁西县还初步形成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采摘、旅游、农家乐为一体的产业链,不仅让农业产能增效、农民创业增收,村庄经济也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合作社+拼多多双轮驱动 大学生村官带领社员共同富裕
2006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杨欣闻作为梨羊村第一任大学生村官上任了。当时,农户种出来的桃只能摆摊卖,或等贩子来收。桃子的品种也很普通,便宜时一斤只能卖3毛钱,农民一年的收入不过几千元。一切都很原始。杨欣闻开始琢磨如何扩大销路。2010年,他和人合伙成立了绿养道合作社,探索“互联网+农业”的可能性,开始尝试在线上卖桃。
起步期订单寥寥,先后遇到快递公司不愿意接收生鲜产品,没仓库和冷库等一些列问题,到了2019年,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入驻拼多多后,经过两年多的经营,绿养道旗舰店排到了拼多多品质排行榜第一名。水果是应季产品,遇上集中上市,合作社就参加拼多多上的秒杀或万人团等活动。各种“拼”的模式,能从时间和空间上把拼多多上全国近9亿消费者的农产品需求迅速聚集起来,快速把应季水果卖出去。
为了充分利用平台上的巨大的流量与充分发挥团队作用,绿养道合作社从地域和品类两方面想办法,在云南和内蒙古建设基地,开发出了与桃树完美搭配的赤松茸。此外,绿养道合作社还开始实验玉米新品种,最终研发出水果玉米,所有的新品类开发采用的都是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
目前绿养道全年线上的销量有1000多万单,平均一天出单2000-3000箱,其中通过拼多多销售出去的量占三分之一。拼多多平台独特的“拼购+产地直发”经营模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需求波动,合作社与果农达成了长期供应合作的模式,省去了中间交易成本,村里的产业柔韧度变强。也正因此,平谷大桃电商村越做越强。
疫情暴发以来,合作社通过线上销售,帮助周围300多户桃农销售大桃共计1500多吨,产值达到3000万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0%以上。。
告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大学生村官,到植根乡村16年,通过拼多多扩大销售,多维度研发,带领合作社社员共同富裕。如今的梨羊村,家家丰衣足食,村民们不用背井离乡,就能有丰裕的生活。互联网助力农业升级,让“人才留在农村”,平谷贡献了最生动的案例
而这一切的实现,也与拼多多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积极推行助农惠农政策密不可分,助力农产品搭上互联网上行通道,共同带领“新农人”走向发家致富与产业升级之路。
扎根大地拥抱新技术 每个村庄都该有个“村民企业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乡村是一个发展空间,而不是等着被消灭的空间。”,乡村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恢复乡村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乡村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却始终面临着成本高、收益低的问题。因此,提高农业回报率是重中之重,必须要提高农业报酬,也要在加工、物流、农业服务等方面围绕一个产业,形成一个规模化产业,这样可以提高竞争力和劳动生产率。乡村现在不是没有路,乡村的路要在新的思维上来推动。
郭忠良与杨欣闻带领下的合作社,只是成百上千“新农人”商家中的缩影,他们在乡村振兴事业上的上下求索,反映了极其典型的“企业家精神”。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在对企业家精神的论述中曾表示,企业家精神是现代市场经济最稀缺和珍贵的精神,他们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动力。
中国有60多万个村庄,至少对于有产业基础的村庄来说,都应该有这样的“村民企业家”,为中国的乡村建设,提供源头活水。脚下有泥,身上有光,这些中国农人扎根大地,积极拥抱新技术。
同时,拼多多这样的典型的重农电商平台,为这些人的诞生、发展,提供了切切实实的平台和助力,更多商家和农户,在拼多多等电商的助力下,默默地在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农产品产业升级出一份力,一点一滴共同推动着中国农业通往更辽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