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9-13 18:29:29讯:
从目前还处于IPO排队阶段的“果链”企业来看,很多公司都存在着产品终端严重依赖苹果的弊端。反之,很多已上市的“果链”企业却在开辟新的业务增长曲线。
苹果在9月8日凌晨举办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iPhone 14系列新品,其中,iPhone 14、iPhone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维持了上一代的起售价,256GB及以上版本的价格则有所上涨,9月16日正式开售。其中,iPhone 14 Pro系列机型配置全新的A16仿生芯片,采用“药丸屏”设计,创新性新增灵动岛功能,并同步华为新品支持卫星通信功能。
据市场情报公司TrendForce的最新报告显示,鉴于经济不景气和智能手机市场下滑,苹果将在价格小幅增长的情况下谨慎行事。事实亦是如此,iPhone14系列平均价格涨幅低于机构预测15%的市场预期。基于此,苹果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及IPO企业或将受到一定影响。
《红周刊》注意到,从目前还处于IPO排队阶段的“果链”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很多都存在着产品终端严重依赖苹果的弊端。反之,已经上市的一些“果链”企业,则纷纷着力于开辟新的业务增长曲线。比如被称为“果链双雄”的立讯精密(002475.SZ)和歌尔股份(002241.SZ)均已抢先布局AR/VR、汽车等前瞻性领域。
“果链”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分化
开辟新领域业务公司增长明显
2022年上半年,受经济环境不景气影响,我国智能手机市场下滑,消费电子上游市场受产业链传导急速下行,据市场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智能手机销量约1.34亿部,同比下降16.9%,创下2015年以来最差的上半年销量成绩。
终端市场需求疲软也直接反映在了苹果产业链企业的财报中。今年上半年,“果链”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分化,部分企业毛利率下滑,盈利水平受到影响,而业绩增长明显的企业多为开辟了新领域业务的公司。
以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为例,根据2022年半年报显示,立讯精密实现营业收入819.61亿元,同比增长70.23%;实现归母净利润37.84亿元,同比增长22.49%,业绩表现远超板块平均水平。但其与“果链”相关的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消费性电子产品、其他连接器及其他业务,上半年毛利率分别同比下滑了1.89%、4.26%和1.30%。立讯精密的增长便得益于公司的并购扩张,其已经开始从手机整机代工向电子产品整机代工领域扩张。
歌尔股份上半年业绩也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凭借“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的产品战略,歌尔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6.03亿元,同比增长43.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9亿元,同比增长20.09%,营收净利方面均收获较好增幅。与立讯精密相同的是,歌尔股份的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智能硬件的产品毛利率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1.16%、1.33%和1.32%。
尽管苹果新品及iPhone 13系列的降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给产业链企业带来暖意,但头部企业早已想打破“紧抱苹果大腿”的局面。从今年“果链”供应商半年报来看,头部企业向元宇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展多元业务、寻找新增长极的态度明显。
立讯精密在半年报中重点提及汽车业务板块,称公司进一步明确Tier1核心零部件的战略目标,抢抓发展窗口期,与奇瑞集团搭建ODM共同造车平台,为核心零部件业务提供0-1、1-10的重大发展契机。并且,公司在8月28日机构调研中表示,未来AR/VR将是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产品线,公司作为全球领先企业的紧密合作伙伴一定不会缺席此类市场,包括零组件、模组和系统组装。
另一苹果产业链龙头——歌尔股份也十分看好AR/VR领域,不断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力度,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20.72亿元,占营收比重4.75%,占最近一期净资产的7.42%。
就目前来看,iPhone 14系列的苹果新品订单仍是影响“果链”企业业绩的重要因素。但可以看出的是,今年以来,苹果产业链头部企业已经开始降“果链”,向其他前瞻性领域进行多元化布局。
八成毛利来自“果链”
六淳科技“果味”十足
苹果供应链内的诸多公司纷纷进行多元化布局,那么相关IPO企业又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指出,下半年以来,进入消费电子传统销售旺季,苹果、三星等厂商推出一系列产品更新,有望带来旺盛市场需求。其中,苹果的创新动能仍旧强劲,产品销量依旧可观,苹果产业链仍具备最强的增长确定性。
如此来看,介入苹果产业链,一方面能凸显企业的行业地位和能力;一方面还能为企业创造较为不错的营收和利润,但需要注意的是,过深的介入“果链”,也会为企业埋下“大客户依赖”的地雷,给企业的成长性、独立性带来影响,而这些都会对“果链”企业的IPO产生实质性障碍。
以东莞六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淳科技”)为例,六淳科技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精密功能性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的应用领域涵盖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笔记本/台式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等电子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苹果产业链的分工,六淳科技属于基础型器件供应商,并不由苹果公司直接指定,而是由整机制造服务商自主选择,为苹果产业链内二级供应商,其直接客户为终端电子产品的制造服务商、组件生产商,包括富士康、鹏鼎控股、瑞声科技、立讯精密等企业,最终应用于苹果、华为、小米、Vivo、OPPO、三星等终端电子产品品牌商。
2019年至2021年,六淳科技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7亿元、4.04亿元和5.5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2亿元、0.62亿元和1.08亿元。根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六淳科技基于苹果产业链的毛利额分别为0.74亿元、1.06亿元和1.78亿元,占主营业务毛利额的比重分别为74.54%、76.90%和86.67%,占比持续攀升,可谓是“果味”十足。
从销售情况来看,六淳科技的前五大客户较为集中,在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中,富士康一直稳坐“第一大客户”的位置,鹏鼎控股(002938.SZ)为第二大客户。
据招股书披露,鹏鼎控股包括鹏鼎控股(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庆鼎精密电子(淮安)有限公司、宏启胜精密电子(秦皇岛)有限公司等,因同受鹏鼎控股控制,故合并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股权穿透显示,鹏鼎控股第一大股东为美港实业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为集辉国际有限公司,而这两个公司均由臻鼎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臻鼎科技”)间接控制。通过Wind股东穿透显示,臻鼎科技的实控人为Foxconn,即富士康(详见附图)。
若叠加前两大客户销售情况进行计算,2019年至2021年,六淳科技来自富士康的销售收入分别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的69.45%、56.94%和56.65%,维持在六成上下,整体呈略微下降趋势,这也说明了六淳科技对富士康存在较高的依赖。
此外,从采购情况来看,六淳科技对于原材料的采购也不具备自主选择权。据招股书显示,公司存在终端品牌商指明品牌原材料的情况,2019年至2021年,六淳科技的指定采购金额(包括指定品牌和指定供应商)分别占采购总额的78.91%、79.11%和79.21%,比例将近八成(详见附表)。
销售过于依赖富士康,指定品牌和指定供应商采购比例过高,这意味着六淳科技无论在销售端,还是在采购端,独立性都有所不足。尤其是对于二级供应商来说,在强势终端客户的主导之下,企业议价能力会受到影响,进而使得企业毛利率承压,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新陆精密“依赖症”偏重
汇成真空恐步其后尘
广东汇成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成真空”)也是一家“果链”企业。该公司是以真空镀膜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及其技术服务为主的真空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产品或服务为真空镀膜设备以及配套的工艺服务支持,目前已应用于消费电子、消费品、工业品领域,以及科研院所等领域,被工信部授予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从业绩来看,2019年至2021年,汇成真空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5亿元、3.92亿元和5.3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2.02万元、5503.45万元和7144.83万元,业绩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汇成真空来自于苹果公司产业链厂商的订单收入占比较高,公司前五名客户中的捷普、富士康、苹果公司均为苹果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产业链重要厂商。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汇成真空对苹果公司产业链厂商销售额分别为0.37亿元、1.00亿元和2.8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48%、25.41%和53.77%,对苹果产业链的依赖性有所增强。
处于同样境地的还有苏州新大陆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陆精密”),《红周刊》曾于今年2月在《新陆精密九成收入靠“果链”出局风险犹存,患“依赖症”前途难料》一文中指出,新陆精密超九成收入来源于苹果产业链,存在重度依赖“果链”的问题。由于全线业务几乎全为苹果“量身打造”,导致其议价能力偏弱,出现了被苹果公司“牵着鼻子走”的局面,毛利率也因受到原材料和销量的双重影响而出现波动。若苹果公司在产品设计、功能特性等方面作出变动,其整条产线都将面临重大调整,公司经营业绩和投资者利益恐难以得到保障。
综合来看,由于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聚集了众多厂商为其服务,仅在国内就超过200家,形成了庞大的苹果产业链体系。
然而,依赖“果链”虽然在短期内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拓宽客户渠道,开辟新的业务领域,降低依赖风险,提高议价能力,实现真正的“独立”,才更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毕竟连“果链双雄”都在拓展新业务领域了,还在IPO的“萌新”公司们又怎能放弃努力呢?
(本文已刊发于9月10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文章来源:红刊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