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9-12 7:50:02讯:
随着市场主流钢厂发布对焦炭采购价的下调信息,焦炭价格首轮提降于9月2日陆续落地,此轮湿熄焦降价100元/吨、干熄焦降价110元/吨。
“周内焦炭第一轮下跌基本陆续接受,幅度在100元/吨左右,个别地区焦企为加快出货,有额外小幅暗降出现。”一德期货煤焦高级分析师张源说,不过,国内煤焦市场目前成交情况较前期有所好转,钢厂近期开工率继续回升,而煤焦库存水平大多保持在低位,随着复产持续,钢厂有一定补库情绪出现。这一现象上周初在港口地区开始有所体现,南方钢厂焦炭采购量回升,港口焦炭价格率先出现上涨,幅度40—50元/吨。随后主产区地区焦企出货速度有所加快,特别是前期库存积累相对较多的内蒙古等地焦企周内库存开始回落,情绪好转。而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第二轮下跌周内落空,市场整体预期有所改善。
“上周市场情绪较为低迷,下游采购热情不高,影响产地焦企库存不断累积,西北地区部分焦企为去库已有暗降出货现象,短期焦炭市场或继续持稳运行,后期还需关注钢厂利润变化情况以及补库计划。”汾渭能源价格中心主任刘燕君说。
本次下跌之前,焦炭上一波行情一共出现两轮上涨,分别在8月的月初及中旬,累计400元/吨。“上涨的主要原因与钢厂的复产有较大关系。钢厂前期因利润等原因出现限产,但随着利润好转,8月初复产高炉逐渐增加。根据资讯公司统计,8月初全国高炉铁水日供应量从此前的215万吨附近逐渐恢复至222万吨以上,煤焦等原料需求好转,价格随之上涨。而9月初,随着复产的延续,铁水供应继续增加,但疫情等因素导致钢材需求迟迟不能完全释放,钢厂利润再次受到挤压,对原料提出降价要求,为100元/吨左右。”张源说。
焦价两轮上涨后为何未能持续反而转跌?中钢期货煤焦研究员冯艳成认为,钢厂提降焦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焦炭价格上涨导致钢厂生产成本抬升,叠加8月底以来钢材价格重心下移,钢厂整体盈利率降至50%左右,在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衡的矛盾驱动下,尤其是目前焦炭价格的话语权主要集中在下游钢厂端,钢厂开始对焦炭价格进行调降。二是六七月份焦钢企业同步采取减产措施,从数据上看,焦炭日均产量下降14.9万吨左右,铁水日均产量下降29.7万吨,若以吨铁消耗0.5吨焦炭的比例计算,可以看到焦炭供需降幅相当,但8月焦钢企业复产以来,截至9月9日,焦炭日均产量较低点回升14万吨,基本回到限产前水平,铁水日产回升22万吨,可以看到焦炭供应修复的节奏快于需求,近期焦炭累库速度加快侧面验证了这一点,这也增加了钢厂提降焦价的意愿。三是期货盘面率先走弱,焦炭基差走扩,在基差回归的引导下,现货价格向期货价格靠拢,但随着近日期货盘面回暖,现货价格进一步下跌预期有所减弱。
冯艳成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当前焦炭整体供应能力相对充足,焦化厂生产调节空间相对较大,供应节奏上一方面受制于自身盈利情况,目前焦化市场再次回到盈亏平衡附近,在没有利润的加持下,焦企提产的积极性也将有所减弱;另一方面,受制于下游需求,当前钢厂高炉开工修复情况良好,日均铁水产量高于往年正常水平,再进一步看,时间已经进入黑色金属的传统消费旺季阶段,但钢材消费尚没有完全展现出旺季需求的特点,受此影响,铁水持续回升的空间或有限。
“根据我们对当前平衡表的测算,以及现有数据的跟踪,目前原料的供应瓶颈依然在于焦煤。”张源说,目前国内及进口焦煤供应量大致能够满足230万吨/日高炉铁水的产量需求,这也可以从历史数据中得到验证。8月中旬前后,铁水接近230万吨/日附近,焦煤开始逐渐去库并持续至当前。而本周高炉铁水供应量已达235万吨/日以上水平,若铁水维持这一供应,焦煤后期大概率将面临供应紧张局面。另外,根据往年经验,10月份国内焦煤或面临更加严格的安检等监管措施,供应量或出现进一步下滑,对煤焦价格有较为明显的支撑。而海外焦煤进口目前增量较为困难。尽管蒙古国内ETT矿至口岸的铁路已经通车,但通关依然需要汽运短倒,因此通关的瓶颈仍在于口岸的通车能力,未来一段时间内提升难度相对较大,蒙煤难以出现明显增量。而其他国家进口焦煤因海运煤市场整体价格回升,进口优势相对一般,后期预计也不会有明显增量。因此,从当前来看,后期国内焦煤供应呈稳中有降趋势,面对下游需求回升预期,供需矛盾或逐渐显现。
“从当前市场来看,若铁水供应保持在较高水平,则原料的矛盾将再次转移,后期焦煤所带来的支撑将逐渐增强,在黑色品种中相对偏强。另外,也需要关注成材端需求恢复情况,若成材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恢复,不排除钢厂利润被再次压缩后的负反馈可能。”张源说。
对于后市,冯艳成认为,国内宏观政策偏暖、高温天气消退等有利于提升终端市场活跃度,但疫情的扰动仍持续存在,旺季需求存在不确定性,需持续关注钢材消费的情况。焦炭自身缺少较强的矛盾驱动,盘面价格多是跟随板块运行。需注意的是,焦煤进口形势向好,尤其是蒙煤在供应保持稳增的情况下,其对下游的成本支撑作用逐步弱化,“双焦”中长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