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高频量价策略不等于躺着赚钱
我们挑选了10家量化私募,其指增产品超额收益自2021年起相关性中位数高达0.6,远高于公募量化指增超额相关性中位数,后者仅为0.4,说明量化私募模型存在高度同质化的可能。
我们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分别使用三组完全不同的机器挖掘特征组,预测不同尺度下的股票收益,并针对不同股票池构建多空组合。发现各组合在样本外的表现呈现高度相似性,扣费后的回撤期与量化指增产品的超额回撤期类似,这进一步增加了量价模型存在高度同质化的可能性。
最后我们对量价模型的样本外组合进行分析,发现其在中信一级行业是未获取显著超额收益,在风格上的暴露也大都呈现周期性。除此之外,我们发现有两点值得注意:1. 量价模型长期在流动性因子上保持负向敞口,且在2021年8月达到极值,随后呈现周期性走势,恰恰对应了量价模型扣费后的回撤期。2.市值因子和动量因子的暴露情况十分接近,且均维持较大的正向暴露。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市值敞口与流动性敞口的差值若处于高位,此时量价模型倾向于持有流动性差的大市值股票,存在微观交易结构恶化的可能性,模型也将会迎来超额回撤阶段。
风险提示:本结论基于历史统计与量化模型,存在历史规律与量化模型失效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