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8-28 20:54:53讯:
“氢能储能是投资热点,正处于产业上升期,而储热储能是一片蓝海,有着巨大的市场机会。”8月28日下午,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前院长卫昶,在2022浦江创新论坛·区域(城市)论坛上说。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113亿吨,约占全球的30%。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到2030年碳强度要下降65%以下,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5%。“这一挑战可谓巨大,时间跨度短,强度高。”卫昶说,欧盟在上世纪70年代实现了碳达峰,他们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时间跨度为70多年。同样地,美国也有43年时间来实现碳中和,而中国只有短短30年时间。
实现碳中和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碳汇,比如植树造林;二是减少排放,比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而储能是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有力保证。
2021年,中国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双双突破3亿千瓦,位居世界首位。过去5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增幅接近450%,分布式光伏也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陆上风电的资源已经很有限,而远海风电的空间极其广阔,其面临的挑战在于安装难度大、维护成本高、输电损耗高,但探索海洋是未来的一个新趋势。”卫昶说。
储能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前提或者说是瓶颈。眼下,急需低成本、规模化的储能系统。我们熟知的锂离子电池,容量大,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但安全性能有待提高;氢能可以长时间储能,多元化应用,但成本高;储热储能也可以长时间储能,但高温储热技术尚未实现规模化。“尽管如此,储热储能是一片蓝海,有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卫昶强调,不管是二氧化碳减排还是储能,关键技术亟待突破,成本还需要大幅降低。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