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8-10 22:06:18讯:
“感谢微博,让我认识了年亏1000万的大佬。”8月10日,一位股民在微博晒出的“近一年亏1040万元”的截图,瞬间引起了网上热议。
这则微博的下方,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调侃。一位网友表示,“还不如给我,我一年绝对花不了1000万。”另一名网友则回复道,“给我啊,我能花一辈子。”
不仅亏损金额颇为惊人,许多网友也发现,截图中“收益率-96.47%”“击败1.72%的股民”等数字和信息,同样令人直呼“怎么做到的”。
一位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如果上述截图属实且并非虚拟盘,那么这样大的亏损确实十分惊人,“可能与两融放杠杆有关。”
截至记者发稿前,该微博获得2.05万点赞数,1195条评论,以及3020次转发。
不难发现,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年轻投资者的涌入,在社交平台、股吧或各类理财平台的社群中,分享自己在投资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甚至情绪,成为了一种新的潮流。“特别是亏损的时候有网友一块吐吐槽,也是为了寻找一种安慰和共情。”一位00后投资者对记者表示。
网友晒惨,一年“怒亏”1040万
微博上一位网友晒出了一张近一年(2021年9月1日至2022年8月8日)的个人资产盈亏情况,高达1040余万元的亏损金额,让这则帖子瞬间火了。
庞大的亏损金额,引来不少网友的跟帖调侃:“我宣布,这是我在微博上第一次看到有大地主展示自己亏1000万以上。”“感谢微博,让我认识了年亏1000万的大佬。”
还有的网友则戏称:“我在游戏里挣得钱都没有这么多个零。”“还不如给我,我一年绝对花不了1000万。”
而更犀利的网友则评论说,“相当于这一年你啥也不干,都能赚1000多万。”
亏损超过千万,还不是这张截图中唯一值得热议的话题点。截图显示,该名网友在过去一年里的亏损率高达96.47%,而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样的亏损率竟然还跑赢了所在券商1.72%的投资者。
不但网友们意想不到,部分券商人士也表示感到有些意外。如果上述截图所显示的信息属实,一位大型券商经纪业务人士认为,亏损率如此之大可能与两融放杠杆有关。
找安慰、找治愈,社群渐受个人投资者喜爱
记者在翻阅微博时还留意到,不仅今日,该名网友今年内还曾多次在微博晒出自己的投资亏损,似乎是记录下了自己如何“凭实力”亏出新高度的。
例如7月29日他曾发文,“本月亏损27万,要不还是散伙吧。”8月3日再度发文,“去年一共买了50万的基金,还剩39万了。”8月5日也有“算了算理财,亏了好多钱”等类似表达。
过去,网友更偏爱晒收益,而今,晒亏损、发帖吐槽也渐渐成了新潮流。越来越多投资者尤其是年轻投资者,乐意通过社群的方式分享自己在投资中的情绪与感受。正如今日亏损千万的网友微博下方,也有评论表示,“这下心态平衡了,治愈了。”
除微博之外,支付宝的理财社区也是不少投资者的高频交流聚集地,每日都滚动着不同网友的分享帖。例如一位网友晒出自己持有的某只基金当前持有收益率-30.55%,并表示“回本路漫长岁月啊”。而不少网友则在下方评论表示,“我的-26%。”还有的则安慰道,“我跟你差不多。”
在盈利时寻找“自豪感”,在亏损时寻找“治愈感”,或许正是投资理财类社群之所以受到投资者欢迎,且十分活跃的原因之一。
A股震荡格局未改
“晒惨”的背后,不但是普通投资者的“苦中作乐”,也反映出今年A股市场行情震荡为投资带来的挑战。
震荡格局的持续,或是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主要特征。8月10日,A股主要宽基指数悉数下跌,股市未能延续上涨势头,沪指、沪深300指数终结四连阳,中证1000指数则一度录得反弹新高。
今年上半年,受海外、疫情等影响,A股呈现大幅震荡行情,三大指数均在4月27日同日探底,之后触底反弹,不过上半年A股几大主要指数均为下跌,创业板以15.41%的跌幅领跌。
截至上半年,公募基金仍为A股第一大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股票市值增长至约6万亿元,但受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上半年公募基金整体业绩也收益不佳。
通联数据统计,2022上半年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为-9.62%,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9.44%,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7%。仅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及其他类投资基金获得1%左右的正收益。
进入7月后,市场的震荡态势仍未改变。中金公司策略团队在研报中提到,7月以来在内外部市场环境影响下,A股逐渐从单边反弹,过渡到双向波动、整体趋弱的态势。
受行情明显拖累,7月A股新增投资者数量降至年内冰点。中国结算最新数据显示,7月A股市场新增投资者113.21万,环比下滑14.90%,不但降至自去年11月以来近9个月的谷底,也是继4月和5月后,A股新增投资者数量年内第三次出现下滑。截至7月末,A股投资者总量为2.07亿人。
不过兴证策略张启尧团队认为,虽然7月市场震荡有所加剧,北向资金、两融资金流入节奏有所放缓,但新发基金规模明显回暖、私募基金大幅提升仓位、ETF净申购份额大幅提升,来自基金类的增量资金流入出现提速。整体来看,7月以公募、私募基金为首的增量资金提速,微观资金面稳步回暖。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