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贺宛男:中报预告不佳拖累A股下跌 应健中:个股走势两重天

加入日期:2022-7-16 8:47:54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7-16 8:47:54讯:


导读:
1 贺宛男:中报预告不佳拖累A股下跌
2 桂浩明:新能源板块投资机会方兴未艾
3 刘柯:烂尾楼强制断供如何破局
4 郭施亮:美通胀“破 9”如何影响全球股市
5 皮海洲:必须斩断掏空上市公司的黑手
6 应健中:大盘不温不火 个股走势两重天
7 文兴:房子、车子和票子
8 韩忠益:股评涉嫌违法的红线到底在哪里
9 曹中铭:高抛低吸的套利闹剧不该上演


 1  贺宛男:中报预告不佳拖累A股下跌
本周A股出现深幅下调,其中沪指一周大跌3.81%,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周跌幅也达3.47%和2.03%。

  根据沪深交易所相关规定,7月15日前需披露半年报业绩预告。粗略统计,目前两市约有1650家公司已披露,基本呈现四六开的格局,即4分报喜,6分报忧。其中预亏公司(包括首亏、续亏、增亏和减亏)约占550家,比例高达1/3。上市企业亏损面如此之大为多年未见。

  大金融中,被视为“牛市旗手”的证券业全线走低。预告业绩的12家券商中,7家预减超50%,5家报亏。如东方证券盈利从去年上半年的27亿元,减至今 年 仅 6 亿 元 左 右 , 下 降60-80%;湘财、中原、哈投、锦龙等小型券商则干脆亏损;头部券商目前尚未预告,但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保险业预告的虽只新华保险一家,但其预减50-60%,盈利从去年同期105亿元降至今年上半年的42-52亿元。

  银行业业绩预告的虽然不多,几家发布快报的城商行盈利还略有增长,但对保守型的银行股投资人来说,还是先避一避为好。

  就这样,银证保三大板块周跌幅均超过4%,保险业下跌5.75%。

  巨亏的地产企业比比皆是:如阳光城亏35-45亿,荣盛发展亏18-24亿,泛海控股亏18-23亿,ST 泰禾亏17-22亿,蓝光发展亏46亿等等。致使地产指数本周跌幅高达5.4%。

  钢铁、煤炭等上游大宗商品尽管同比还在增长,环比却大多向下。西宁特钢安阳钢铁柳钢股份八一钢铁等,直接从盈利数十亿一头跌进亏损。

  航空、铁路等运输服务行业由于受疫情影响,正常业务难以开展,京沪高铁亏15亿,广深铁路亏8亿;上海机场白云机场等均现大亏,ST海航巨亏120-130亿,国航、东航、南航等三大航空公司尚未预告,但一季度已亏损数十亿。

  A股市场确实也有不少业绩预增且大幅增长的行业和企业,尤以新能源产业链集中度最高。比亚迪盈利预增138-207%,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甚至预增上百倍,以至其股价屡创新高。但从全市场看,一个板块的亮色难掩大部分行业的灰暗。

  那么市场接下来会怎么走?笔者上周曾指出,“如果在7月中下旬中报密集披露期A股还能挺住,那么这波行情还有得走;否则就可能休息一段时间。”现在看来,恐怕得休整一段时间了。

  休整会很长吗?关键还得看赛道股能走多强、走多久。

  这两三个月来走得最强的汽车板块,固然有业绩支撑,但相当部分也就是借题炒作而已。例如近期大涨的沪光股份,上半年盈利上限为200万,而其一季报已实现700万,即第二季是亏损。涨得更猛的中通客车,半年报也不过盈利2000万到2500万元。至于整车企业长安汽车,预告净利50-62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189-258%,但其一季报已实现净利45.4亿元,二季度环比大减逾70%;江淮汽车更是预亏7个亿。

  新能源车赛道已经涨了很久,其板块指数(880951)从4月底的1038点,涨至近期新高1638点,已经整整涨了600点,涨幅高达近60%,但本周却出现了一根十字阴线,显示已颇感吃力。

  在行情休息一段之际,如果有别的赛道如因煤炭价格不再疯涨的电力,尤其是新能源发电,因钢铁价格掉头向下而受益的机械、电气、家电等板块能接力上来,那么A股休息一段后应该还能起来。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主线,后市如何就得走一步看一步了。(金融投资报)



 2  桂浩明:新能源板块投资机会方兴未艾
年初时,笔者在本报“新年特刊”上发表文章,提到新能源是今年最确定的投资主题。现在半年过去了,新能源板块在经历了一波很大的上涨后出现了调整,于是就有人问:下半年新能源板块还有机会吗?

  对此,笔者的回答是,新能源的投资机会正方兴未艾,依然值得人们重点配置。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是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是国家战略,根据已经明确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快新能源的发展,尤其是光伏、风电的装机容量这几年还要大幅提高。不这样就不能有效地改善国内的电力生产结构,实现绿色低碳的愿景。十多年来,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增长很迅速,已经跨越了发展的阵痛期,光伏、风电的上网成本在市场上已经具备了很强的价格优势,为新能源生产配套的相关设施也逐渐完备,各级政府的鼓励政策也较为完善。时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国际上也极具竞争力,主机及关键零部件实现了批量出口。而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新能源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佳境,并且有着极大的成长空间。对于这些,人们在认识上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分歧。

  其二,今年以来,特别是二季度以来,股市上的新能源板块上涨比较多,涌现出了多个千亿市值的公司,有的股票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也因为这样,有些投资者产生了“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认为行情恐怕已经到头了。而最近新能源板块也的确出现了一定的调整,给投资者的情绪带来了某种冲击。从操作层面上来说,股票涨跌是很自然的现象,涨多了跌一点并不奇怪,问题是大的运行趋势是否改变。前面从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的角度谈论新能源的发展机会,这里不妨再从股价的角度来看一下这个问题。数据显示,以市盈率为标志,目前新能源板块的估值大体处于历史的40%分位,也就是说较多年来的平均价要低很多。也许有人关注到了宁德时代现在的股价在500元左右,看上去很贵。但由于该股的盈利连年增长且不断加快,因此其市盈率同前几年相比其实还是下降的。这两年,新能源板块受到市场追捧,通过再融资获得了大量资金,有条件实施积极扩张的战略,只要不出现明显的投资决策失误,利润的增长是完全可以预期的,这也就为股价的上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作为一个外延颇广,包含众多上市公司的板块,也有投资者担心因为整个板块的体量比较大,市场上缺乏足够的资金来继续投资。应该说,现在沾上新能源色彩的上市公司的确不在少数,但是真正核心的品种则并不是很多。而实际上能够为市场所聚焦的,也就是一些龙头企业。最近,监管部门密集批准了一批有关新能源主题的基金发行,而这些基金一经问世,也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在基金销售整体还不是特别活跃的背景下,还是出现了筹资百亿级别的热门产品。这些基金在完成了相关手续后将开始建仓,能够给市场带来相应的增量资金。届时,如果新能源板块调整基本到位,又有新基金开始介入,并且带动市场上的资金参与,那么新能源板块就有机会再度上涨,把行情引向深入。

  当然,新能源板块虽好也不能盲目投资。客观而言,这里是存在某些风险的,一是有些公司主业并不是从事新能源的,但却包装了一些新能源题材,由于名不符实,难以真正分享新能源快速增长的红利,投资者不明真相介入齐涨,难免遭致损失。二是也不排除会有新能源企业在发展中没有把握好节奏,导致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甚至出现投资亏损。这种源自经营上的风险,投资者也是需要警惕的,以往在这方面也有不少教训。总之,下半年新能源板块仍然有很好的投资机会,但要把握好也并不容易,还是要坚持理性投资的思维,即看准大方向,也关注到各种各样的细节。(金融投资报)



 3  刘柯:烂尾楼强制断供如何破局
近期,多地出现烂尾楼业主强制断供,受该事件拖累,A股的银行股也遭遇大幅下挫,招商银行一度跌至今年新低。

  房地产市场产业链长,牵涉面也非常广,断供不仅是购房者和银行之间的“契约精神”问题,也不是银行发几个公告说明涉及相关业务占比多少的问题,而是整个房地产市场参与者都应该深刻审视与反思的事情。

  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到今天,完全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卖地实现巨大的土地收益,开发商可以利用高杠杆带来超额的经济效益,银行可以通过长达几十年期限的按揭贷款获得不菲的利息收入,购房者可以通过房价上涨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可以说,如果仅仅是刚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不了这么快,目前国内的商品房可供60亿人居住,这不是商品房改革解决刚需的初衷,而是各地房地产市场超速发展的结果。

  了解房市的人都知道,商品房的第一关就是拍地,不管是以前的挂牌转让,还是现在的公开拍卖,土地资源始终是房地产开发的第一个环节。也就是说,没有土地资源的提供,就没有房地产市场的商品化。2019年全国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7.8万亿元,约占全国政府收入的28.34%;2020年全国卖地收入达到8.4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4.03%。这就是为什么房地产市场为何会成为各地最为倚重的产业,土地是资源,牵一发而动全身。

  也正因如此,近20年来房地产市场得以超速发展,既然是超速,势必就有很多问题出现。比如此次烂尾楼的强制断供出现后,就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商品房预收款的监管是不是存在真空。开发商暴雷,烂尾楼频现会不会波及到银行的资产质量与金融安全。

  当然,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还在于高杠杆。高杠杆覆盖了房地产开发的全流程。房地产企业可以很小的本金拿到土地,然后通过银行信贷进行无限循环的滚动开发,这样就形成了七个盖子盖十个杯子。而银行也乐于给房地产企业贷款,毕竟有不动产抵押,几乎所有银行都将房贷当作优质的贷款项目对待。购房者的杠杆需求更高,两三成甚至零首付就可以“上车”,未来还有房价上涨的预期支撑。所以,房地产成为一个各方踊跃参与的高杠杆市场,流动性成为支撑这个市场一直走下去的重要原因。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流动性充裕行业景气的时候,这根本不是问题,因为高杠杆能够支撑企业快速发展,利润率也能覆盖所有的资金窟窿。但是一旦遭遇经济下行压力,或者行业发展出现波折,或者货币政策出现调整,这个看似高景气的行业会因为资金链一环断裂而环环吃紧。

  首先问问开发商为什么会难以为继?受疫情影响叠加房住不炒,再加上银行收紧信贷,土地又那么贵成本高企,滚动发展难以持续,只能收缩战线,付不起工程款而出现烂尾楼;其次问问银行有什么问题?银行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贷款审核有没有问题?银行以高杠杆低门槛发放房贷这本身在制度设置安排上或者风险把控上有没有问题?第三购房者有没有问题?购房合同上应该是注明了各种风险的,但在低门槛可以“上车”和房价会不断上涨的诱惑之下,风险意识不足。

  那么,怎么解决烂尾楼强制断供?首先,即便不是此次烂尾楼断供问题,而是为了房地产市场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有关部门都必须要有所作为。比如以政府信用引进新的实力开发商接盘,先稳定市场解决存量,或者在政策制定上加以改进完善,比如取消预售制度改为现房销售;其次,银行机构是不是也需要厘清轻重缓急,比如对于烂尾楼强制断供的,要么先接手以后再处置不良资产,要么与有关部门、开发商和购房者共商权宜之计,能缓的缓一下,能不影响征信的就不影响征信,毕竟银行机构在过去几十年的房地产红利期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且拨备和利润完全可以覆盖目前的烂尾楼总盘子;第三对于购房者来说,也不能破罐子破摔,还是要遵守契约精神,就好比用两融账户加杠杆买股票亏了,投资者是不是也要去找券商、上市公司或者交易所还钱?这显然不行,买者自负的原则必须遵守。当然,这一事件也给购房者提了个醒,那就是低门槛“上车”也一定要选择讲诚信有实力的开发商,而且最好是购买现房,即便成本高一点但权益也有保障。

  今年以来,为了启动房地产市场,目前有很多地方又是降首付又是搞优惠甚至不断加杠杆,如果仅仅是为了解决存量商品房还情有可原,而如果是为了单纯拉动房市又开始乱加杠杆,则应三思而后行。(金融投资报)



 4  郭施亮:美通胀“破 9”如何影响全球股市
在美联储新一轮加息与缩表周期的背景下,对新兴市场而言,提升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增强外汇储备与市场自身的投资吸引力显得非常重要。与欧美高企的通胀率相比,国内市场的却有所不同,6月份CPI同比涨幅为2.5%,虽然较前几个月的涨幅有所扩大,但与欧美市场相比,情况却乐观不少。

  美国劳工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3%,同比上涨9.1%,创出了41年来的新高水平。9.1%的CPI同比涨幅,再次超出了市场的预期。此前市场普遍预计美国6月CPI同比涨幅为8.8%。

  回顾今年5月份美国的CPI数据,环比上涨 1%、同比上涨8.6%。核心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6%。由此可见,6月份通胀率并未出现实质性好转,而且还出现了环比与同比涨幅继续扩大的迹象,可见美国的通胀率仍未出现触顶回落的走势,情况比市场预期还要差一些。

  不过,在美国6月份CPI同比涨幅创出新高的背后,汽油、住房与食品价格成为了涨幅最大的部分。其中,汽油价格环比上涨11.2%、同比涨幅达到了59.9%,对CPI数据构成了不小的影响。

  随着美国6月份CPI的公布,实际上进一步强化了7月份加息75个基点的预期,更有甚者还预计美联储加息力度会更大一些。作为货币政策松紧的先行指标,美股市场今年以来已经出现了深度调整的走势,纳斯达克指数年内跌幅已经接近30%。

  虽然美国CPI数据再次创出了近年来的新高,但有几点值得市场关注。

  与CPI数据相比,美联储将核心PCE物价指数视为最重要的通胀指标。在10年前,美联储将核心PCE年率涨幅2%定为长期通胀目标,假如核心PCE年率超过2%,美联储将会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数据显示,美国5月PCE物价指数同比涨幅为6.3%。

  再者,虽然美国CPI同比涨幅达到了9.1%。但受食品、住房以及汽油价格上涨的影响非常大,若剔除了食品与汽油部分,美国核心CPI数据更具参考价值,或者数据触顶的时间点会更近一些。

  此外,距离2022年结束只剩5个月的时间,即使现在CPI同比涨幅达到了9.1%,但考虑到今年的基数较高,到了明年相关经济数据的同比涨幅将会明显回落,或者会给市场带来了一些假象,对市场投资情绪也许会带来或多或少的提振。

  今年以来,美股市场整体表现比较疲软。截至目前,道琼斯指数年内下跌15.32%,纳斯达克指数下跌 28.11%,标普 500 指数下跌20.23%,基本上创出了10年来的最大跌幅。

  在美股市场出现深度调整的背后,既与美股市场本身的估值修复因素有关,在市场加速去泡沫的过程中,往往会放大利空影响,而缩小了利好的影响因素,也与美联储步入新一轮加息缩表周期有关,而美联储加息缩表又与高企的通胀数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高企通胀率的背后,美联储也不会轻易对货币政策进行松动,这也对股票市场形成了压制。

  今年以来,除了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之外,美元指数也出现了大幅攀升的走势。在强势美元回归的影响下,加快了全球资本的流动速度,对部分风险防控能力比较薄弱、外汇储备不足的新兴市场来说,将会面临较大的冲击,甚至形成了股汇债剧烈波动的走势。

  由此可见,在美联储新一轮加息与缩表周期的背景下,对新兴市场而言,提升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增强外汇储备与市场自身的投资吸引力显得非常重要。与欧美高企的通胀率相比,国内市场的却有所不同,6月份CPI同比涨幅为2.5%,虽然较前几个月的涨幅有所扩大,但与欧美市场相比,情况却乐观不少。

  从今年4月底以来,A股市场基本上走出了相对独立的行情,且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落地,进一步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优势以及市场的投资吸引力,并形成了阶段性的避险优势。最近几个月时间,A股可以称得上全球资本的避险港湾。

  如果美国通胀率仍然高居不下,且核心通胀数据尚未出现实质性拐点,那么美联储不会轻易对货币政策进行松动,对美股市场来说,仍然存在不少的变数。随着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美股市场低利率红利期将逐渐步入尾声,低利率环境下,上市公司实施借债回购注销的手段也将很难延续,到时候更考验上市公司自身的偿债能力以及真正的盈利水平。(金融投资报)



 5  皮海洲:必须斩断掏空上市公司的黑手
今年1月28日,证监会、公安部、国资委和银保监会四部委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8号——上市公司资金往来、对外担保的监管要求》,四部委共同建立监管协作机制,严厉查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违法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以说,生物谷所发生的资金占用问题,正好撞到了四部委联合执法的枪口上。

  7月12日晚间,据北交所消息,针对北交所上市公司生物谷发生资金占用、重大事项未披露等违法违规事项,北交所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予以纪律处分。这是北交所成立以来,首次对上市公司予以纪律处分。

  生物谷成为首家被北交所纪律处分的公司,这是该公司的咎由自取。毕竟该公司发生了资金占用、重大事项未披露等违法违规事项。经查: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金沙江投资有限公司通过上市公司向第三方背书银行承兑汇票、委托第三方理财的方式累计占用公司资金3.56亿元,日占用最高余额为2.77亿元。针对这一资金占用事实,金沙江及实际控制人林艳和承诺:金沙江在2022年6月30日之前归还全部占用资金及资金收益,林艳和承诺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然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上述归还资金承诺未全部履行。A
  与此同时,截至2021年11月5日,公司累计委托银丰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理财金额达到信息披露要求,公司未按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后续购买理财行为亦未披露。该事项因此构成重大事项未披露等违法违规行为。

  不仅如此,对于生物谷的违规行为,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在持续督导期内,未有效督促公司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未及时向交易所报告重大事项并发布风险提示公告,出具核查报告存在不真实、不准确,未能忠实勤勉履行持续督导职责。也正因如此,保荐机构及保代人一并受到北交所的纪律处分。华融证券被出具警示函,两名保代人梁立群、张见被通报批评。

  作为北交所的首例纪律处分,北交所不仅将上市公司生物谷、控股股东金沙江、公司实际控制人同时也是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林艳和、公司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的贺元纳入到了纪律处分的范围,同时也将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一并给予了纪律处分,这确实体现了北交所坚决贯彻“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切实严肃市场纪律,压实中介机构职责,努力打造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为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及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保驾护航的工作作风。

  北交所的首例纪律处分显然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从生物谷所发生的资金占用、重大事项未披露等违法违规事项来看,仅有纪律处分显然是不够的。对于生物谷及有关责任人来说,这种纪律处分只是“毛毛雨”,而且这种纪律处分也只限于交易所层面的处分,更重要的是证监会层面的执法,甚至移交司法部门查办。

  今年1月28日,证监会、公安部、国资委和银保监会四部委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8号——上市公司资金往来、对外担保的监管要求》,强化了上市公司资金往来、对外担保监管的要求,四部委共同建立监管协作机制,严厉查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违法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以说,生物谷所发生的资金占用问题,正好撞到了四部委联合执法的枪口上。

  今年5月,生物谷及控股股东金沙江、实际控制人林艳和已经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生物谷因此成为北交所首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公司。

  回顾资本市场历史,违法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重要手法,因此必须斩断这只黑手。如果控股股东不能及时归还违法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不仅要对其进行处罚,宣布其市场禁入,同时还应追究其“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判处当事人3年以下或7年以下有期徒刑。

  又比如,对委托理财事项未按要求进行信息披露,按《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除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之处,还将并处以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可见,生物谷的违法违规行为显然不是一个纪律处分就可以了事的。(金融投资报)


- CFi.CN 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