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青岛啤酒遭资本巨头清仓,千年老二不好“喝”了?

加入日期:2022-6-26 18:34:30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6-26 18:34:30讯:

  近日,青岛啤酒(行情600600,诊股)在资本市场上“祸不单行”,接连遭遇两大资本巨头的“清仓式”减持。知名也机构频频调低目标价格。作为我国第二大啤酒企业,青岛啤酒是不是真的“不行了”?

  1

  资本清仓

  近日,两大资本巨头“清仓式”减持青岛啤酒

  5月31日,复星国际发布公告,拟出售6680万股青岛啤酒股份(00168.HK)的股票,出售所得款项总额约为41.4亿港元。出售事项完成后,复星将不再持有任何青岛啤酒H股。

  复星与青岛啤酒的渊源始于2017年。

  资料显示。2017年12月,朝日集团与复星国际签署股份购买协议,拟将其所持青岛啤酒2.43亿股H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7.99%)转让给复星国际,总作价约为66.17亿港元。交易完成后,复星国际成为青岛啤酒的第二大股东。

  当初投资青岛啤酒时,郭广昌曾信誓旦旦的表示“复星希望和青岛啤酒一起长期共同发展”,并且“感到很荣幸”。

  出人意料的是,郭广昌口中的“长期”,仅仅坚持了一年多。

  2019年5月,复星国际便开始减持青岛啤酒股票。至2019年底,复星国际持股比例降至15.67%。到2021年底,复星国际持股比例仅约5.06%。直到这次,复星国际完全清仓离场。

  资本家毕竟是来赚钱的。郭广昌的“一起长期共同发展”也成了空头支票。

  在复星国际投资青岛啤酒的4年多时间里,获利颇丰。据统计,复星国际的投资收益超过1倍。

  与此同时,外资也在减持。

  据港交所披露文件,瑞银于6月2日以每股62港元的平均价格减持约6647.47万股青岛啤酒股份(00168.HK),持股比例由11.09%骤降至1.36%。

  面对资本连番“清仓”,我们不禁要问“青岛啤酒怎么了”?

  2

  千年老二、增长乏力

  对于复星清仓,有市场分析认为,这是复星的战略转移,从啤酒行业撤资,进军白酒行业。目前,复星已经陆续投资了金徽酒(行情603919,诊股)、舍得酒业(行情600702,诊股)两家上市白酒企业。而且,有传言称复星近期还会投资贵州某酱酒企业。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一是青岛啤酒的成长空间不大了;二是毛利率方面,啤酒不能和白酒比。

  面对想象空间和增值空间有限的啤酒行业,撤资实属正常。

  关于啤酒行业“见顶了”、“到天花板了”的论调,并非空穴来风。

  当前,我国啤酒行业呈现“三超两强、小国众多”的市场格局。其中,“三超”是指消费量最大的华润、青岛、百威三家;“两强”指紧随其后的燕京啤酒(行情000729,诊股)、重庆啤酒(行情600132,诊股)。

  而且,青岛啤酒一直被华润“死死压着”,当了很多年“老二”了。

  从行业数据来看,2013 年中国啤酒产量到达历史顶峰后,次年开始逐年下滑。各家啤酒巨头也从积极扩张产能,转向优化产能、去除过剩产能阶段。啤酒行业整体“收缩”,直到今天。

  青岛啤酒方面,自2012年营业收入告别双位数增长之后,增长开始越发乏力。在随后的近10年中竟然还出现了3年负增长,分别为2015年的-4.87%、2016年的-5.53%和2020年的-0.08%。青岛啤酒营业收入在2014年就已经达到290亿元,起起伏伏直到2021年才勉强突破300亿元大关。

  这种龟速增长,显然很难给投资人足够的信心。

  归母净利润方面,青岛啤酒同样表现不佳,公司在2015年和2016年还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直到2020年才恢复到此前水平。2021年,虽然青岛啤酒的归母净利润创历史新高,达到31.55亿元,但扣非归母净利润只有22亿元。

  表面上看,这样的净利润表现,实数“亮眼”。不过,二级市场上,青岛啤酒的股价已在高位大幅度震荡盘旋了近2年。

  究其原因,2018 年以来公司营收的提升不是来自销量增长,而是来自产品价格及产品结构的持续改善。2018 年公司销量 80.3万吨,至 2021 年销量降至79.3 万吨。

  青岛啤酒,基本告别了“外延式增长”,资本更多的用脚投票。

  今年一季报表现同样“不痛不痒”。数据显示,青岛啤酒2022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2.1 亿元,同比增长3.1%。归母净利润11.3 亿元,同比增长10.2%。

  总而言之,过去几年青岛啤酒净利润增长,主要源自产品结构的变化,即高端产品营收的提升。

  但是对于企业整体而言,最近几年相当于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3

  高端化空间有限

  有业内人士直言,啤酒行业已进入成熟期,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企业的收入增长幅度较低;特别是青岛啤酒这样的巨无霸,能够保证收入正增长就算利好了。

  青岛啤酒裹足不前,还表现在“关厂”和“裁员”上。

  数据显示,青岛啤酒拥有的全资和控股的啤酒生产企业数量从2020年60家降至2021年58家。在职员工数据2021年合计为32947人,较上年减少了2731人。

  这一切,似乎都在揭示——青岛啤酒的“外延式增长”,已经没戏了。当前只能靠“内涵式增长”勉强支撑。

  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青岛啤酒高档以上产品共实现销量 52 万千升,同比增长 14.2%,升酒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7.2%。

  这是推动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

  为了树立高端形象,青岛啤酒还推出了“天价啤酒”。今年1月9日,公司正式推出“超高端艺术典藏新品”,取名“一世传奇”,价格2698元/2瓶。在此之前,华润啤酒推出了其超高端新品“醴”,2瓶定价999元。

  不过,天价啤酒一经亮相,便频频遭遇消费者吐槽。网友直呼“泡沫太大”,“喝的都是智商税”。

  虽然争议不断,不过天价啤酒销量似乎还不错。

  上个月,在青岛啤酒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黄克兴表示,今年一季度公司的百年之旅、百年鸿运、一世传奇三款超高端产品销售近20万瓶,“一世传奇”产品仍供不应求。

  难道天价啤酒成功了?

  啤酒专家方刚认为,千元啤酒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传递了啤酒高端化的市场信号,难有太大销量。更多只有战略意义,实际利润贡献不大。

  另一方,成本增长,也搅动着啤酒行业。

  海通国际指出,2021年,啤酒行业经历了一轮持续全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尤其以铝罐、玻瓶为首,年初至最高点的涨幅都在50%以上,对各家酒企产生严峻考验。受疫情影响,今年啤酒整体销量会承压。

  不看好青岛啤酒的机构越来越多。

  3月份,大和将青岛啤酒股份目标价由74港元下调至68.4港元。5月份,高盛将青岛啤酒股份目标价下调至73港元。申港证券研究表示,预计青岛啤酒股份2022年营收合计 318.39 亿元,同比增长5.44%。归母净利润30.35 亿元,同比下降3.8%。

  青岛啤酒,还能给投资者带来好消息吗?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