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6-21 20:23:18讯:
公募和私募大举自购所释放的信息正在发生变化,之前是向市场传递信心,最近一个多月则是“喊你加仓”。按照“传统”,这些自购资金通常会加仓机构的重仓股。
自4月27日市场触底反弹以来,“市场底”不断地获得机构投资者的认可,进而推动机构自身以“真金白银”的自购参与到市场的新机会中。据《红周刊》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8日,机构自购的资金已超50亿元。
业内人士向《红周刊》指出,对于新进入资金,一般会采取同策略复制(加仓老产品的持仓),只是买入比例会有所不同。换言之,今年以来参与自购的机构,其“自选池”将会获得加仓契机。
公募自购达24.56亿元
私募达27.65亿元
《红周刊》注意到,公募资金是“自购潮”的主力之一。据统计,今年以来至6月8日(下同),所有基金公司合计自购168次,净申购金额合计24.56亿元。其中,南方基金、华泰资管、工银瑞信、国泰基金、兴证全球和长江资管6家公司的净申购规模均在1亿元以上。而在去年同期,所有基金公司合计自购139次,净申购金额合计16.54亿元,仅天弘基金、工银瑞信和国泰基金3家公司的净申购规模在1亿元以上。
相比而言,私募方面自购规模更高。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显示,目前已有19家私募宣布自购,自购金额达27.65亿元。其中,百亿私募有15家,合计自购金额26.38亿元,成为自购阵营的主力军。据《红周刊》梳理,凯丰投资、永安国富、宁波幻方量化、正心谷资本、灵均投资、石锋资产、汉和资本、景林资产和宁泉资产目前的自购金额均超过1亿元。此外,正心谷资本、宁泉资产和九坤投资纷纷公开表示,将继续扩大自购规模(见表1)。
多数机构对此表示,“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静待春暖花开。”同时,也有机构表示,公司自购是长期行为。如自购规模最高的凯丰投资总经理王东洋向《红周刊》表示,“我们主要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健发展的信心、与投资人利益一致的诚心以及践行长期主义价值观的决心,对旗下产品进行持续自购。我们的自购并非阶段性为增强投资人信心才有的行为,而是一个常规操作。这一方面代表我们与投资人利益高度绑定,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凯丰对于自身投资能力的高度信心。”
和凯丰投资类似,北京的一家百亿私募市场部负责人向《红周刊》指出,“我们公司的员工一直都持有自己的产品,而且制度规定合伙人必须拿很高比例的奖金买入产品,并持有较长时间才可以解锁。”至于具体的占比,该市场部负责人表示不方便透露,“反正,大家的身家性命都在里面。”
目前管理总资产规模超过300亿元的保银投资也向《红周刊》表示,“公司一直都有自购的传统。目前,公司、员工跟投资金占总管理规模的比例超过了20%,这代表了保银和投资者的利益高度一致。”
仅以宣布回购的公私募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或有超50亿元的公私募“新增”资金流入市场。那么,这些资金已经或者将会投资哪些方向?
在《红周刊》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时,上海一家专注于二级市场权益类投资的百亿私募表示,“我们都是统一策略,差不多每个产品(持仓标的)都是一样的,就是持仓比例不同,因为前期会有一个‘安全垫’的操作。”
一位好买财富投顾也表示,“这主要是看所买的产品是老产品还是新产品。如果是老产品,今天投资进去的钱就直接进入到母基金中了,可能过了24个小时的冷静期后就开始计算净值了。而老产品一般都是同策略复制,就是投资一些老产品的持仓。所以可以看到,多数私募不同号的产品走势基本上类似。如果是新产品,就需要经过备案、开户、合规等一些手续之后才可以去投资,这还有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建仓期,并且具体的投资方向可能会发生改变。”
公募“以大为美”
私募青睐中小市值绩优股
若公私募用自购资金加仓自己的重仓股,那么公募和私募策略的差异将会很大。据《红周刊》梳理,在公募方面,自购规模居前的公募“以大为美”,持仓主要围绕“茅指数”和“宁指数”。典型的如目前自购规模最大的南方基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持股市值排在前二位的公司分别是宁德时代和贵州茅台,其中在一季度期间减持宁德时代21.16万股,增持贵州茅台32.87万股。持股市值排在第三位的是“药械茅”迈瑞医疗,其同期被增持133.79万股。若仅从持股一季度增持数量来看,兴证全球增持“传媒茅”芒果超媒股份数量最多,中信证券、海尔智家和顶尖财经直追其后(见表2)。
在私募方面,百亿私募则更看好中小市值的绩优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述参与自购的百亿私募共出现在3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名单上(见表3),其中,总市值超过万亿的仅有中国移动一家,在万亿以下、千亿以上的仅有龙源电力和华能水电两家。其余公司总市值最高的是雅化集团,仅在330亿元左右。
而这些公司除金奥博和大恒科技外,在今年一季度均实现了盈利,占比93.75%。其中,主营为锂产品的雅化集团是这些公司中业绩表现最好的。
董承非投资偏好“由大向小”
睿郡资产调研股普涨
公募和私募加仓风格上的差异,在“公奔私”的知名基金经理董承非身上体现明显。据《红周刊》梳理,在离开公募之前,董承非的代表产品兴全新视野去年三季度末时前十大重仓股中既有市值超千亿的海康威视、紫金矿业等,也有中小市值的宋城演艺、妙可蓝多等。整体来看,市值超千亿和中小市值的公司各占一半。但在今年2月14日任职百亿私募睿郡资产之后,董承非在其新产品发售前的线上路演中表示,接下来会更偏重中小市值的股票。因为过去五年市场以大为美,这是和过去的宏观环境息息相关的,尤其是疫情后大公司业绩增速比小公司更快。但未来宏观存在不确定性,小公司的“安全垫”反而更高。
董承非表示,偏重中小市值的股票也与公募和私募体制有关。因为过去管理的资产规模最高在700亿左右,投资小公司的意义不大,现在在私募管理的资金更为灵活,小公司的弹性更大。具体到板块上,董承非依旧看好半导体这样偏成长类的股票,因为半导体企业的差异比较大,同样偏成长类的光伏则是同质化竞争,新能源汽车龙头虽有一定的议价能力但相对有限。此外,在周期行业中,董承非比较看好金属类,因为能源类有新能源替代的风险。
《红周刊》进一步梳理发现,睿郡资产今年二季度以来调研的标的普遍符合董承非的“审美”。数据显示,睿郡资产共参与调研63次,涉及56家上市公司。其中,目前总市值最高的是迈瑞医疗为3791.30亿元,其次分别是爱美客和中信特钢,总市值刚迈过千亿门槛。其余公司总市值最高的是天赐材料(851.70亿元),最低的是正元智慧(29.31亿元)。
在这之外,按行业分类来看,这些公司中多数属于半导体以及金属行业。如睿郡资产关注度较高(分别调研了两次)的公司有道氏技术、楚江新材和张家港行三家。其中,道氏技术主营为锂电材料,楚江新材主营为铜基材料。
而这些公司正在不断引领市场走强,据统计(按调研次数测算),自睿郡资产调研至今,其中有50次调研后股价出现上涨,占比79.37%。其中,祥鑫科技涨幅最高为54.59%,汉得信息和利元亨分别以50.87%和47.35%的涨幅直追其后。
(文章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