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对汽车行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的背景下,4月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市场表现堪称“冰火两重天”。
5月3日,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告,4月公司汽车批发销售10.60万辆,同比增长134.4%,环比增长1.1%;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10.55万台,同比增长321%,环比增长1.1%。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鹏汽车、哪吒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的4月交付量集体跌破万辆,环比均呈现负增长状态,排名第二的广汽埃安也刚破万。
问题是,自3月份这轮新冠疫情以来,汽车产业链备受考验,比亚迪是如何实现逆势增长的呢?
中博联智库特聘分析师张翔对时间财经表示,比亚迪4月份销量较好有几方面因素,其一是深圳受疫情影响较低,比亚迪的工厂没有停工,其二比亚迪的电池、都是自供,受行业波动影响较小,其三是比亚迪今年干了几件大事,停产燃油汽车、年报发布等利好的消息,引起了市场极大的关注,这等于给比亚迪打广告了,对它的汽车销量也是一种助力。
月销10万辆
乘联会预计4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同比下降31.9%。造车新势力中的“蔚小理”4月的销售数据仅有小鹏实现增长,且没有一家造车新势力交付量能过万辆。蔚来汽车4月共交付智能电动汽车5074台,同比2021年4月的7102台下滑28.5%;小鹏汽车4月交付9002台,同比增长75%;理想汽车4月交付4167台,同比下滑24.7%。
其中疫情反扑导致供应商停产、上游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问题,都是各家车企的困扰因素。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实现4月共销售新能源乘用车10.55万台,备受市场关注。
比亚迪已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于此,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真正停止生产纯燃油车的车企。今年1-4月,比亚迪纯电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0.1万辆,同比增长266.7%;插混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9.0万辆,同比增长699.9%。
4月主力车型中,汉销量为1.3万辆,同比增长64.1%;唐销量为1.0万辆,其中唐EV销量同比增长263.7%;宋销量为2.5万辆,同比增长49.0%;秦销量为2.4万辆,同比增长238.8%;元销量为1.5万辆,同比增长659.5%。
此外,比亚迪还在密集推出新车型,驱逐舰于今年3月上市,4月销量已达2040辆,爬坡迅速。E平台3.0首款车型海豚4月销量达1.2万辆,环比增长14.7%。海豹即将上市,定价22-28万元,这将丰富比亚迪新能源高端产品矩阵。华西证券(行情002926,诊股)研报还称护卫舰07预计将进一步补齐公司在中大型SUV产品谱系的缺失,王朝网方面,汉DM-i/DM-p推出,预计有望将汉家族整体月销中枢提升1万辆。
对比国内主流自主品牌,比亚迪的销量也不弱势。因长安汽车(行情000625,诊股)、吉利汽车和长城暂未披露4月份数据,对比3月份数据来看,长安汽车3月份以134741辆夺取冠军,比亚迪以104338辆位列第二,吉利汽车完成101166辆排名第三名,长城汽车(行情601633,诊股)以100930辆排在第四名,上汽乘用车销量62212辆排名第五。
而倒回至2019年,比亚迪全部车型销量不及上汽大众的五分之一,与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与长城汽车等国产品牌较量中销量也相去甚远。
大卖背后
对于比亚迪突出的销售数据,市场普遍认为是造车新势力供应链受疫情影响较大,而比亚迪垂直一体化供应链优势得以验证。
自3月末以来,长三角疫情反弹,全行业的供应链、物流和生产均被扰乱。理想汽车主要生产地江苏常州,蔚来汽车主要生产地安徽合肥均处在长三角地区的核心与周边地带,受波及程度较大。而小鹏汽车的主要生产地为广东省肇庆的自建工厂与河南郑州的海马汽车(行情000572,诊股)代工厂,这两地疫情较为平稳,因而实现4月销售量同比增长。市场4月的情况不是车卖不出去,而是根本无车可卖。
产能方面,比亚迪今年包含长沙工厂、常州工厂等多个工厂均有新产能投产,预计下半年月度产销爬坡将更为明显。此外比亚迪的核心零部件高度自制,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最核心的技术是“三电”,包括电池、电驱动和电控系统,比亚迪汽车在电池、电机、电控三方面都有独立成熟的产业链,其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技术、DM-p超级混动技术、e平台3.0架构和IGBT自供等优势,能提高比亚迪产业链自主把控性强,稳固供应链安全。
不得不提的是,目前比亚迪的主销车辆价格相较于造车新势力均较低,2022年一季度比亚迪ASP(平均销售价格)为15.8万元,蔚来均价约在40万元,小鹏的均价在交付的税后加补贴均价达到25万,理想也涨至35万元。
在销售市场上,据上险数据,比亚迪新能源车型2022第一季度销量中56.7%分布在二至五线城市(2021第一季度仅为34.9%),产品力持续驱动非限牌城市的燃油车替换,这或许也是比亚迪销量大涨的原因之一。
今年1-4月,比亚迪纯电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0.1万辆,同比增长266.7%;插混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9.0万辆,同比增长699.9%。可见其混动车颇受欢迎,在油价上涨背景下,混动车型相较燃油车型的使用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还能解决里程焦虑问题,这是造车新势力目前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北京时间财经 陈世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