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4-27 20:09:49讯:
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应对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当前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近日,证券时报开设“经济形势专家谈”专栏,约请业内知名专家建言献策。
一季度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4.8%。考虑到4月份全国多地受疫情反复影响,经济运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二季度经济将如何表现?投资韧性怎样?今年外贸在稳增长中将扮演什么角色?围绕这些问题,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
钟正生表示,预计二季度GDP增速水平还将继续筑底,投资将继续对经济增长发挥支撑带动作用。考虑到一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 GDP拉动下滑到0.2%,为2020年二季度以来最低,建议要对出口增速回落作出研判应对。不过,钟正生也提到,二季度或迎来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的触底回升,这将释放中国经济企稳的积极信号。
二季度中国经济或继续筑底
证券时报记者: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8%。舆论都非常关注二季度经济能否稳得住,您如何看?
钟正生:今年1-2月经济开局良好,3月增长动能有所减弱。综合来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符合预期。
按全年5.5%左右目标增速的区间中值计算,后续三个季度平均需增长5.7%。我们预计,二季度GDP增速水平还将继续筑底,大致与一季度相当,整个上半年或许还将落在“5”以下。这就意味着下半年需要实现更快的增速来弥补上半年的缺口。全年来看,预计GDP同比增速约5.2%。
证券时报记者:一季度数据公布后,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成为广泛共识。您认为宏观政策还有哪些空间?
钟正生:财政政策应进一步加快支出进度。一季度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8.3%,接近全年的预算支出增速8.4%。不过,由于2021年财政支出后置特征明显,把低基数考虑进来后,一季度公共财政支出虽已发力,但支出进度还有进一步加快的空间。
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等总量宽松面临结构性通胀风险、海外主要央行步入加息周期的掣肘,后续重点可能在护航“宽信用”。一是,多举措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包括引导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减少企业融资相关费用等。二是,加快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的落地和使用,重点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碳减排和煤炭清洁生产等绿色领域。三是,加大对房地产重点领域的托底力度,包括继续引导银行下调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以及鼓励投放房企并购贷款、积极配合保障房开发等。四是,鼓励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增加对国股大行拨备和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增强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
产业政策方面还是应科学有序推进碳减排,保障能源供应。在“因城施策”框架下,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平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只有稳住预期才能激发市场活力,激发发展动力。当前市场预期有所转弱,您认为后续有哪些措施能够稳定预期?
钟正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肯定是稳定预期最重要的事情。同时,尽管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不必过于悲观。
首先,信用周期见底到经济周期见底存在时滞。这体现在数据上就是,社融增速企稳到名义经济增速见底有时间差,从历史数据看时滞在半年左右。目前看中国社融增速大概率已于2021年10月见底,至今已有半年。我们看好二季度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企稳,历史上中长期贷款能企稳,往往是中国经济企稳的同步指标。
其次,在经历两个压力测试后,中国经济的韧性会更强,政策部署也会更调适。一是,俄乌战争让中国更好地研判地缘政治格局,更有针对性地调整经贸关系,更务实地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二是大型城市疫情管控经验,让中国能够更好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最大程度地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
最后,目前A股相对美股,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都是占优的。美债收益率曲线一度倒挂,而这往往是美股调整风险正在加大的体现。与此同时,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在增加,至少经济增速放缓是确定的。若中国经济能在二季度完成筑底,全年即便维持在5%左右的增速,从中美相对经济表现来看,也有助于稳定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看好制造业投资增速保持高位
证券时报记者:此前,您多次提到技改投资对于制造业投资增速会起到支撑作用。当前您是否还维持这样的判断?
钟正生:我们继续维持技改投资将支撑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判断。第一,技改投资具有持续性。从2017-2018年制造业投资增速逆势回升的经验看,技改投资上行周期在一到两年。从2021年制造业投资的两年平均增速看,本轮技改投资上行周期可能始于2021年下半年,今年还将维持在高位。
第二,政策多角度推动技改投资。去年四季度以来,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多次发文推动重点领域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涉及钢铁、有色、建材等重资本行业。同时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安排了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财政资金。此外部分省市如山东,还专门推出“技改专项贷”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是近年信贷的重点支持方向。
第三,制造业企业也有技术改造的动力。制造业企业以民企为主,在扩大资本开支前,通常会权衡成本和收益。近年上游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部分中下游企业对新增资本开支可能持谨慎态度,但有增加技改投资以提高能源等投入品使用效率的诉求。
证券时报记者:后期存在哪些不确定性?
钟正生:过去两年制造业投资表现非常不错,处于上市公司资本开支的周期里面。所以我们总体上看好制造业投资增速。后期制造业投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信心,而这一块仍有继续呵护提升的空间。
要重视数量因素对出口贡献转负的信号
证券时报记者:一季度,外贸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但连续强劲了两年的净出口贡献有所下降。目前外贸面临哪些压力?
钟正生:2022年一季度我国出口总额达到8209亿美元,同比增长15.8%,中国出口的韧性继续显现。但从对GDP的拉动来看,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有所下滑,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 GDP 拉动从去年四季度1.1%下滑到今年一季度的 0.2%,为 2020年二季度以来最低,中国经济增长对内需的依赖度提升。
目前外贸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多个方面。一是,随着海外经济体财政货币刺激的退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对家电等耐用品的需求减弱,家电、音视频设备及零件等地产后周期相关商品出口金额开始出现负增长,对机电产品整体出口形成了明显的拖累。而机电产品在我国出口中占比较高。
二是,海外通胀压力加剧削弱了消费者实际购买力,进而对实际需求形成压制,这也导致价格因素对我国出口的贡献不断提升,数量因素对我国出口的贡献可能已经转负。3月17种主要出口商品中,10种商品出口数量下降,但仅有两种商品出口价格微跌,10种商品出口价格涨幅超过20%。
证券时报记者:一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 GDP 拉动下滑至0.2%。今年外贸会拖累经济增长吗?
钟正生:2022 年中国出口增长回落的方向比较明确,需提前研判和应对。全球疫后经济复苏最快的时间段已经过去,贸易增速也将随之回落。根据IMF今年4月发布的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由2021年的6.1%降至3.6%,其中发达经济体更是低至3.3%。美联储在3月发布的经济预期概要中,将2022年的GDP增速预测从此前的4%调低至2.8%。这都意味着全球贸易增速将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而回落。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美国家通胀压力加剧,终端需求受到抑制。简单地说,“涨”成为“滞”的催化剂。2022年3月,美国CPI同比增速达到8.5%,创下近四十年来新高,通胀对终端需求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放大。3月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9.4,创下近十年以来新低。并且,对俄罗斯商品、能源依赖度更高的欧洲国家将受到更大的影响,这都对我国出口的需求造成了影响。东南亚及其它欠发达国家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恢复,这使得我国出口市场份额进一步承压。
近期税务总局等十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支持力度的文件,有的放矢给予外贸企业支持。对于出口前景的判断,还是要综合全球经济增速表现、美国等消费结构变化和国内外疫情防控差异等因素综合考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