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疫情遏制中国车企进军欧盟步伐放缓迹象已经出现最后窗口期还有多久?

加入日期:2022-4-25 13:30:5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4-25 13:30:52讯:

  2019年9月的法兰克福中央火车站,一辆从西安出发,历时53天、行驶里程超过1.5万公里的爱驰U5摆放在站厅的进口处。尽管没有出现在同期举办的法兰克福车展,但这辆爱驰U5依旧吸引了站内不少行人的驻足观看。时至今日,一位旅居荷兰的华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阿姆斯特丹的街头仍不时能够看到爱驰U5的身影。

  “爱驰和上汽,是国内最早开始在欧洲布局新能源电动车的两家企业,其中爱驰在欧洲的销量成绩可能远比国内好。”熟悉中国车企海外事业的人士周鹏告诉记者,在燃油车时代,中国车企在技术、成本控制、排放等方面跟欧洲百年车企相比都没有优势,进入欧盟难度很大。新能源汽车是中国车企唯一的选择,也是弯道超车的机会。

  2020年前后,欧洲各国开始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诸如免费充电、停车,免除购置税、过路费以及动辄数千欧元的购车补贴,让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扩大。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的数据显示,2019年欧盟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新能源汽车(包括EV、PHEV)注册量为55.80万辆;2020年这一数据达到136.59万辆;到2021年则进一步攀升至226.34万辆。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大,加速了中国汽车品牌进军欧洲的脚步。在上汽和爱驰之后,小鹏、蔚来、红旗等品牌竞相开启在欧洲车市的征程;今年还有包括魏牌、岚图、哪吒等中国品牌正准备赶赴欧洲和前行者们汇合。

  中国汽车行业普遍认为,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欧洲车企相对较慢的转型,给予了中国车企进入欧洲市场历史性的窗口期。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却遏制了中国车企进军欧盟的步伐,并有可能丧失最后的窗口机会。

  “放缓的苗头已经出现了,我跟不同车企海外事业的人接触很多,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一些品牌已经20多天没有往欧洲发运过车辆了,大规模的影响会在7月份显现。到那个时候,我们在欧盟的传统优势将会变得不明显或者消失,当地没有工厂以及其他的短板放大。”周鹏表示。

  惊雷之下的绵绵细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7%,比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

  在31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中,特斯拉占比过半。2021年,特斯拉总计出口16.3万辆,占国内新能源市场出口整体比重约55%。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在欧洲市场大放异彩,Model 3更是在部分月份成为全欧汽车销量排名第一。

  相较之下,部分大张旗鼓进军欧洲的中国车企,并未在当地掀起太大的波澜。根据EU-EVs统计的数据,在2021年包括英国、德国、法国、挪威等14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名爵销量达到18525辆,市占率为1.7%,是所有中国品牌中销量表现最好的品牌。排名第二的是同为上汽旗下的大通品牌,2021年销量为1282辆,比亚迪销量为1247辆,排名第三。这也是上述14国市场中,仅有的3个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破千的中国品牌。

  在中国车企密集布局的挪威,名爵2021年销量达到2732辆,在挪威新能源车市市占率达到2.3%,在所有车企中排名第14位;比亚迪以1244辆的销量获得了1%的市占率,大通则以1008辆的销量,获得了0.8%的市占率。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以来,红旗在挪威车市呈现异军突起的态势,截至4月24日,红旗在挪威销量达到687辆,取代名爵成为挪威新能源车市中中国品牌的“扛把子”。

  “别看红旗总量不算多只有不到700台,但是红旗的E-HS9在挪威市场的售价大约70万挪威克朗,差不多7万欧元,并不便宜,和特斯拉Model X是一个级别。”周鹏告诉记者,欧洲用户普遍更加务实,价格是购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挪威的主流市场还是落在Model 3和Model Y这个级别,在高售价下还能获得不错的销量成绩,红旗抓住了挪威用户喜欢大车的痛点。

  在新势力车企方面,2021年,小鹏汽车在欧洲共售出486辆新能源汽车,蔚来则为200辆;大张旗鼓将车从西安开到法兰克福的爱驰,销量数据为563辆。

  从2021年的销量数据来看,正在国内突飞猛进的造车新势力们和以上汽、比亚迪为代表的的传统车企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同期进入欧洲的蔚来比亚迪为例,蔚来ES8从9月底开始向用户交付,当年累计交付量为200辆;比亚迪唐 EV于8月12日开启交付,到12月21日,交付量即达到1000辆。

  周鹏告诉记者,交付量会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运输是其中一个方面,目前海运的周期在45天左右,后续还需要大约1个月的时间进行内陆的运输、整备、加装等环节。欧洲物流不如国内高效,欧洲货车司机每6个小时就需要强制休息。我们国内的快递,江浙沪包邮区,几乎都是隔日达。而欧洲国家州内(省内)的快递可能都需要2~3天的物流。

  直营模式水土不服

  新势力车企几乎都是复制国内的直营或者直营+加盟(代理)渠道模式,而大部分传统车企还是会选择与经销商集团进行合作。

  某车企海外事业部主管朱杰认为,尽管目前在国内市场,直营模式被认为能够更好的管理价格,增加和用户的触点,但以欧洲的实际情况来看,和经销商合作能够更快铺开渠道,避免很多自建体系的坑;而直营模式将耗费较多的资源投入,短时间内难以铺开,且模式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以小鹏汽车为例,在进入挪威之后,今年2月11日,小鹏汽车在欧洲的首家直营体验店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正式开业,随后又分别与荷兰Emil Frey NV集团以及瑞典Bilia集团两家欧洲头部汽车经销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小鹏汽车基本在欧洲复制了国内直营+加盟的代理模式。

  “粗略算一笔账,小鹏在瑞典布局一个旗舰店,铺开自己的销售系统,招聘50个员工,开店需要150万欧元,运营成本150万欧元,加上人力成本一年就是800万欧元支出。一台车如果能实现4000欧元的利润,那么小鹏得在瑞典卖出2000辆车,才能覆盖支出。”朱杰认为,目前新势力车企在欧洲体量能难支撑起自建渠道,传统选择代理商的模式,经销商的盈利会体现在售价之上,在目前体量不大的情况下,降低了运营成本,且相当一部分欧洲经销商,都具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当地拥有较强的认知度,这也有助于推动销量。

  大部分新势力在国内采用直营模式的同时,采用了复杂的考评制度,以更高的激励和淘汰机制,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多家造车新势力直营店销售曾告诉记者,他们几乎全年无休,不是在店内向用户推介产品,就是打电话拜访潜客,增加线索量。

  “这种‘高压管理’在欧洲做不了的,怎么去淘汰人呢?在国内可以签1年的合同,这在欧洲几乎不可能,就算签了1年的合同,开人也没那么简单。比如说一个员工经常请病假,很难开除,还需要给他开70%~80%的工资。”朱杰说到。

  此外,新势力车企在国内玩转甚至成为标杆的新体系,并不一定适配欧洲。

  一位熟悉欧洲汽车运营的人士告诉记者:“像国内的直播带货,在欧洲肯定玩不转,欧洲哪有国内这么发达的电商体系做支撑。业务模式需要因地制宜,现在欧洲新能源市场很好,直营、服务模式在国内玩得很好,就简单复制过来,肯定实行不通的。”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中国和欧洲国情不同,欧洲的人力成本远高于过国内,欧洲一个销售对应三十多个客户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售后维修上,欧洲的维修的工时费可能会高达130欧元~140欧元以上,简单洗个车的费用也高达30欧元,欧洲更加倡导“DIY”,一些小毛小病和洗车用户自己动手解决。这些增值服务不一定能够对用户产生足够大的吸引力,并且服务完全由企业来负担,很难覆盖人力成本。

  2022年是最后的窗口期

  “简单来说,不管是直营也好,授权加盟也好,国内车企一定要做好准备再来欧洲。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留个中国车企的时间不多了。”朱杰表示,2022年将是窗口期最后的机会。

  早前部分中国车企以小批量出口的方式进入欧洲市场,并未通过欧洲的WVTA整车型式认证,也没有搭建好售后团队,产品卖出去之后故障频出,对于自身和中国品牌的口碑皆造成了较大的打击。

  新能源汽车时代,智能化是中国品牌产品最大的差异化优势之一。但周鹏告诉记者,国内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车企在国内树立起的标签,在欧洲并不适用。譬如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在欧洲很难和自动驾驶打擦边球。再比国内被认为是核心卖点的OTA(远程车辆升级),欧洲的网络系统、网络环境与国内截然不同,如果没有欧洲当地的研发团队,仅仅依靠贸易出口的方式来运营,也没有办法建立起差异化的优势。

  周鹏认为,车企在欧洲的竞争是体系力的竞争,产品、渠道只是体系力的组成部分。“欧洲人也不是非要买大众、雷诺,多数欧洲人的诉求就是实用主义,但这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在这段时间里,企业不能犯错,要很谦卑对待市场,了解消费者要的是什么,迅速地解决问题,每一步都要为消费者做出考虑和做好准备。”周鹏说道。

  但留给中国车企进入欧洲的时间并不多了。

  一方面欧洲各国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正在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增速存在不确定性。朱杰告诉记者,荷兰每台新能源车3350欧元的补贴到今年5月额度就会用完,法国每台新能源车6000欧元的补贴按计划在今年底结束。瑞典去年最高给每台新能源车补贴70000 瑞典克朗,今年已经降至50000瑞典克朗。

  “当政府鼓励这个市场的时候,自然会有相应的补贴政策,但是当市场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消费习惯养成的时候,补贴必然会退出。”朱杰表示。

  除了补贴退坡外,欧洲车企第一轮的电动车布局完成,这会给中国车企带来更大的挑战。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初,欧洲本土品牌推出了40余款新能源产品,到2021年达到80余款,今年年底将会超过100款。朱杰认为,只要欧洲车企的产能不产生巨大的问题,2023年,中国车企很难在靠着性价比高且有现车来刺激消费者。

  “近期缺芯、俄乌局势紧张造成的供应链短缺让欧洲车企不胜其烦,不管是新能源还是传统动力,畅销车基本需要几个月甚至以年计算的提车周期。在这一阶段,中国车企还可以凭借有现车的优势,来吸引欧洲用户。”周鹏分析道,如果现在整个市场上大部分品牌都没现车,中国品牌有现车,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能够让品牌迅速在市场上跑起来,进而建立起口碑,为后期蓄势。

  但当下中国汽车产业亦受到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包括上汽、一汽、广汽、蔚来等车企均出现了停产或者部分停产的情况,此外,疫情导致的物流不畅对于汽车的进出口亦造成了负面影响。

  “特斯拉现在在欧洲也没有车,柏林工厂产能还在爬坡。欧洲其他的车厂受到乌克兰相关产业链的影响,产能大幅的萎缩。如果国内4月和5月不能迅速复工复产,7、8月就会轮到我们无车可卖,欧洲车企无车可卖带来的战略机会就会丧失。等到它们大军压上,中国车企在欧洲的突围会更加困难。”周鹏表示。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