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4月25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23个省份一季度GDP实现正增长超八成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加入日期:2022-4-25 7:36:3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4-25 7:36:31讯:

  【证券日报】

  未与审计机构达成一致意见 *ST邦讯年报难产身陷退市危机?

  4月24日晚间,*ST邦讯发布公告称,公司因在重大事项上尚未与年报审计机构达成一致意见,导致2021年年度报告及2022年一季度报告未能按原计划披露,公司将于2022年4月29日披露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

  *ST邦讯提醒,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负、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审计报告,从而触及终止上市条款,公司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广州农商行去年业绩同比大降计提资产减值126亿元

  曾在A股IPO上会前一天突然撤回申请的H股上市银行广州农商行,近日披露了2021年年报。2021年,该行业绩大幅下滑,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7.51%。截至4月24日,已披露2021年年报的28家上市银行业绩同比实现普涨。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A股市场IPO审核比H股上市更为严格,保证了A股上市银行的质量,因此A股上市银行业绩普遍比H股上市银行更好。与之相应的是,H股上市银行的估值也普遍偏低。

  23个省份一季度GDP实现正增长超八成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一季度GDP达27万亿元,同比增长4.8%。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4月24日,已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发布“一季报”且均实现正增长。其中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GDP同比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从已公布的23个省份一季度GDP来看,超八成省份经济增速超过全国平均线,反映国内经济保持广泛扩张格局。”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散发涉及的省份较多,但不少省份仍保持经济扩张速度强于全国均线,显示出我国经济韧性。

  【证券时报】

  迈瑞医疗迎千人调研团医疗新基建收入将大增

  机构调研方面,截至记者发稿,上周已有超过230家A股公司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不过,剔除发布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公司,仅有89家公司接待机构投资者的调研。

  获调研股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电子和基础化工等热门行业,这三大行业均有10家公司收获调研。个股来看,机构紧盯焦点公司,如刚披露财报的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业绩不及预期、股价大跌的阳光电源。此外,千亿白马股京东方A紫光国微等也收获了调研。

  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海航风险处置工作基本结束

  海航集团4月24日宣布,海航集团等321家实质合并重整计划已经执行完毕并获得法院裁定确认。至此,海航集团相关破产重整案4个重整计划全部执行完毕并获得法院裁定。

  此外,自去年10月31日法院终审裁定以来,经依规公开遴选,确定由中信信托和光大兴陇信托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为信托受托人。目前,海航集团破产重整专项服务信托已依法成立。这也意味着,自2020年2月29日联合工作组成立,历经两年多,海航集团风险处置工作基本结束。

  新冠检测需求火爆多家公司一季度业绩“爆表”

  新冠抗原检测需求增长在一季报中充分体现,多家生产商业绩爆表。4月24日晚间,万孚生物(300482)发布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25亿元,同比增长276.87%;归母净利润9.04亿元,同比增长481.32%。

  万孚生物同时披露的年报显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3.61亿元,同比增长19.57%;归母净利润6.34亿元,同比增长0.04%。万孚生物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以此对比,万孚生物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已经相当于2021年全年的近八成,而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上海证券报】

  新股破发引监管关注拟挂钩承销商执业质量评价

  近期,新股破发再次挑动市场敏感的神经,已引起监管关注。近日,上交所组织多家券商召开座谈会,对当前市场的破发现象进行研讨。据悉,上交所考虑将大比例破发等指标纳入主承销商执业质量评价等。无论新股定价还是申购,投资者都应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

  机构普遍认为,近期新股“破发”“弃购”的主要原因在于,二级市场波动较大,电子、生物医药估值回调;部分报价机构对二级市场变化缺乏预期,未及时调整报价策略等。

  市场指标显露底部特征机构建议聚焦低风险方向

  上周A股市场继续回调,上证指数再度接近3月中旬的阶段性低点。交易情绪明显降温,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收缩至8000亿元以内。与此同时,海外市场方面,10年期美债利率上行,美元指数接近两年前高位,加息预期下,美股上周五全线杀跌。

  本周机构观点认为,当前A股市场在资金面、情绪面等多个指标上均显现底部特征。从中长期视角看,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季报披露结束,美联储如期加息等三因素落地,中期修复行情有望在5月渐行渐近。

  步入新发展阶段资管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4月24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资管峰会在北京举办。此次峰会聚焦新发展阶段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多位权威人士围绕资产管理行业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等话题展开讨论,释放出关乎资管行业发展的重要信号。

  在峰会上发布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21》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资管市场规模达到134万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1%,重回两位数增长。理财公司产品规模同比增长158%,达到整体银行理财市场份额的60%至17.19万亿元。截至2021年底,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未上市公司的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的规模约25万亿元。此外,银行理财、信托资金、保险资金通过直接或与基金公司合作等方式,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

  【中国证券报】

  规模逐季瘦身 “基坚强”还能扛多久

  大中型基金公司“保壳”意愿依然浓烈,这会让解决问题的代价越来越大。业内人士呼吁,无论从行业发展还是从投资感受角度,续命迷你基金毫无价值,大中型基金公司应勇敢破局,让基金行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怎么还没清盘?”在国金鑫瑞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的基金吧里,不少投资者表达了心中的疑问。这只基金的净值在今年市场环境中的表现并不算差,但袖珍的规模、“稳稳”地向右下方倾斜的净值线无不告诉人们它与众不同。

  行稳致远期货市场法治建设翻开新篇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4月20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这是我国历经30年起草、审议并出台的重要法律。《期货和衍生品法》是专门调整期货交易和衍生品交易(以下简称“期货交易”)的法律,规定了不同于《民法典》合同编(以下简称“合同编”)的特别规范,备受金融界和实业界关注。同时,《期货和衍生品法》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由于期货市场是与各方利益密切相关的金融市场,所以准确阐明《期货和衍生品法》立法目的十分重要。

  《期货和衍生品法》在文字上突出了“期货”和“衍生品”的地位,但在实质上,它是期货交易者在从事以“期货”或“衍生品”为标的的交易时所要遵循的特别规范,因此,该法第1条明确将“规范期货交易和衍生品交易”作为该法的立法目的。在狭义上,期货交易是期货交易者买入或卖出期货或衍生品的行为,有学者据此认为,期货交易应当适用合同编。然而,合同编主要调整普通民事和商事交易关系,适用于双方当事人就某项财产或事务自愿达成合意的预设场景。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卖方承诺向买方转让一项财产,买方承诺向卖方支付买卖价款。如果任何一方出现违约,另一方可以依法追究违约方的责任。然而,期货交易与普通民商事交易存在明显差异。

  多因素致破发率阶段上升今年以来科创板打新总体呈正收益

  近期,A股市场频现新股破发现象。4月18日至22日,共有15只新股上市,其中6只首日破发,首日破发率高达40%。在业内人士看来,破发是市场化改革落地后必然发生的常态化博弈结果,是成熟市场买卖双方自发调节的体现。当下A股市场上的新股破发既有二级市场走势影响因素,也和部分买方机构报价不合理息息相关。

  截至目前,今年A股新上市股票有114只,首日破发的有32只,首日破发率为28.07%。市场机构普遍认为,近期新股破发,一是受二级市场整体下行的影响,二是部分报价机构对二级市场变化缺乏预期和调整,未及时调整报价策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