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回顾:2021年11月起判断风格向金融地产等稳增长方向切换, 并将国企地产作为首推方向,至今超额收益显著。2022年3月13日周报判断“最恐慌的时候正在过去”。
展望:从多项指标看,市场悲观预期已很大程度反映在股价中。往后看,市场将从整体调整转入结构性分化,建议重点聚焦三个方向
近期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再度惊扰市场。但从以下三个方面看,我们认为其并非系统性风险,更多是短期的情绪冲击:1)外资并未远离反而仍在流入。历史上,人民币贬值与外资流出表现出较强的同向性。此前3月,由于中概股监管冲突、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等原因,外资一度大幅流出。但近期即便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陆股通北上资金整体仍在流入。2)国内政策“以我为主”,人民币贬值不构成对货币宽松的制约。2021年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开始,国内货币政策便一直强调“以我为主”。今年年初以来,从两会、到金融委会议再到国常会,决策层“稳增长”的决心已反复得到确认。后续货币、信用政策仍有望进一步放松,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3)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逐步缓和,出口有望回升并继续支撑人民币需求,人民币贬值压力也将减弱。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爆发,疫情封控加强、企业停产、供应链阻塞,导致出口增速放缓、海外订单流失、人民币需求减少,是本轮人民币贬值的核心原因之一。而近期,决策层连续要求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企业复工复产已在推进、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逐步缓和,后续出口有望回升并继续支撑人民币需求。
并且,从多项指标看,当前市场悲观预期已很大程度反映在股价中。1)股权风险溢价上,万得全A、上证综指、创业板指股权风险溢价已分别升至2010年以来的72.1%、82.2%和94%分位,均已超过2016年初股灾结束后的水平。2)下跌的幅度和速度上,本轮市场从2021年12月中旬调整至今,上证综指已跌16.1%,超过2021年初的调整,斜率上接近2018年。与此同时,创业板指更大跌34.3%,在跌幅和斜率上都已超过2018年。3)估值层面,全A的PE估值均已逼近2020年3月疫情导致全球市场暴跌时的水平,创业板估值更已低于当时水平。4)市场活跃度上,沪深两市成交额也已回落至8000亿元/日以下,两融余额也从2021年三季度的接近2万亿元回落至1.6万亿元。5)增量资金上,各类金融产品的发行规模大幅下滑,一季度偏股基金新发规模同比缩量82%,4月至今也仅发行111亿元,并且保险、私募等绝对收益机构的增量也有限;资金仓位上,虽然一季度负反馈式的减仓已经缓和,但多数机构的仓位仍在低位徘徊。显示市场情绪已接近冰点。因此,从多项指标来看,市场悲观预期已很大程度反映在股价中。往后看,尽管在新冠疫情、美联储加息缩表、美债利率上行、美股波动、俄乌冲突等内外部不确定性下,短期市场很难直接反转,但后续市场更多将从整体调整转入结构性分化。
结构上,聚焦三个方向:1)地产基建:政策宽松的方向已经明确,近期疫情反弹更进一步加大了后续政策宽松的空间和力度。同时,全球市场仍处于高波动、低风险偏好的乱局中。地产、基建、等板块兼具安全性与政策驱动。2)消费核心资产:一方面,受益于国内疫情逐步改善。另一方面,板块股价、估值均已处于低位,内外部不确定下进可攻退可守。3)5月“新半军”或迎来一波修复窗口:年初以来“新半军”大幅调整。后续随着一季报业绩窗口过去、供应链冲击缓解、美联储加息50bp靴子落地,并且结合我们“新半军”择时框架领先指标的判断,5月我们认为“新半军”有望迎来一波修复窗口,建议结合估值和业绩确定性自下而上精选。
投资策略:阶段性聚焦上述三个方向。中长期,继续看好科技创新的五大方向。1)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特高压等),2)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3)(智能数控机床、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先进轨交装备等),4)生物医药(创新药、CXO、医疗器械和诊断设备等),5)军工(导弹设备、军工电子元器件、空间站、航天飞机等)。
风险提示:关注全球资本回流美国超预期,中美博弈超预期等。
报告正文
悲观预期反映到什么程度了?
展望:从多项指标看,市场悲观预期已很大程度反映在股价中。往后看,市场将从整体调整转入结构性分化,建议重点聚焦三个方向
近期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再度惊扰市场。但从以下三个方面看,我们认为其并非系统性风险,更多是短期的情绪冲击:1)外资并未远离反而仍在流入。历史上,人民币贬值与外资流出表现出较强的同向性。此前3月,由于中概股监管冲突、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等原因,外资一度大幅流出。但近期即便人民币汇率快速贬值,陆股通北上资金整体仍在流入。2)国内政策“以我为主”,人民币贬值不构成对货币宽松的制约。2021年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开始,国内货币政策便一直强调“以我为主”。今年年初以来,从两会、到金融委会议再到国常会,决策层“稳增长”的决心已反复得到确认。后续货币、信用政策仍有望进一步放松,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强力支撑。3)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逐步缓和,出口有望回升并继续支撑人民币需求,人民币贬值压力也将减弱。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爆发,疫情封控加强、企业停产、供应链阻塞,导致出口增速放缓、海外订单流失、人民币需求减少,是本轮人民币贬值的核心原因之一。而近期,决策层连续要求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企业复工复产已在推进、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逐步缓和,后续出口有望回升并继续支撑人民币需求。
并且,从多项指标看,当前市场悲观预期已很大程度反映在股价中。1)股权风险溢价上,万得全A、上证综指、创业板指股权风险溢价已分别升至2010年以来的72.1%、82.2%和94%分位,均已超过2016年初股灾结束后的水平。2)下跌的幅度和速度上,本轮市场从2021年12月中旬调整至今,上证综指已跌16.1%,超过2021年初的调整,斜率上接近2018年。与此同时,创业板指更大跌34.3%,在跌幅和斜率上都已超过2018年。3)估值层面,全A的PE估值均已逼近2020年3月疫情导致全球市场暴跌时的水平,创业板估值更已低于当时水平。4)市场活跃度上,沪深两市成交额也已回落至8000亿元/日以下,两融余额也从2021年三季度的接近2万亿元回落至1.6万亿元。5)增量资金上,各类金融产品的发行规模大幅下滑,一季度偏股基金新发规模同比缩量82%,4月至今也仅发行111亿元,并且保险、私募等绝对收益机构的增量也有限;资金仓位上,虽然一季度负反馈式的减仓已经缓和,但多数机构的仓位仍在低位徘徊。显示市场情绪已接近冰点。因此,从多项指标来看,市场悲观预期已很大程度反映在股价中。往后看,尽管在新冠疫情、美联储加息缩表、美债利率上行、美股波动、俄乌冲突等内外部不确定性下,短期市场很难直接反转,但后续市场更多将从整体调整转入结构性分化。
结构上,聚焦三个方向:1)地产基建:政策宽松的方向已经明确,近期疫情反弹更进一步加大了后续政策宽松的空间和力度。同时,全球市场仍处于高波动、低风险偏好的乱局中。地产、基建、银行等板块兼具安全性与政策驱动。2)消费核心资产:一方面,受益于国内疫情逐步改善。另一方面,板块股价、估值均已处于低位,内外部不确定下进可攻退可守。3)5月“新半军”或迎来一波修复窗口:年初以来“新半军”大幅调整。后续随着一季报业绩窗口过去、供应链冲击缓解、美联储加息50bp靴子落地,并且结合我们“新半军”择时框架领先指标的判断,5月我们认为“新半军”有望迎来一波修复窗口,建议结合估值和业绩确定性自下而上精选。
投资策略:阶段性聚焦上述三个方向。中长期,继续看好科技创新的五大方向。1)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特高压等),2)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3)高端制造(智能数控机床、机器人、先进轨交装备等),4)生物医药(创新药、CXO、医疗器械和诊断设备等),5)军工(导弹设备、军工电子元器件、空间站、航天飞机等)。
本周A股市场回顾
A股资金面跟踪
A股盈利和估值
海外市场跟踪
风险提示
关注全球资本回流美国超预期,中美博弈超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