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最新发声:中国经济刺激政策仍存加大空间,增配中国资产,尤其是债券!

加入日期:2022-4-19 23:49:3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4-19 23:49:38讯:

  我们还是持仓的状态。只不过,我们最近有从欧洲减仓并加仓美国和日本。

  从战略配置上来看,全球投资者(在中国以外的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是非常低的,所以我们有理由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尤其是中国债券。

  我觉得很多悲观的东西其实已经反映到(中国股票)股价中了,而估值和盈利已现转机。更重要的是,从中长期来看,一些大的趋势其实并没有改变。

  如果通过调息来改变需求量,从而达到遏制通胀的目的,美国的失业率可能会从目前的不足4%上升到10%。

  4月19日晚,全球知名投资机构贝莱德举办了线上交流会,贝莱德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李薇、贝莱德基金投资总监陆文杰、贝莱德环球新兴市场股票投资团队基金经理刘雅俊就全球通胀下的市场新格局与中国机遇主题展开了重点探讨。

  以下为交流实录(内容有删节)

  关注通货膨胀共存、穿越迷雾与净零转型三大投资主题

  陆文杰:全球最重要的一些投资主题是什么,年初到现在有什么变化?

  李薇:我们在年初发表了三个投资主题。

  第一个投资主题是与通货膨胀共存,我们预期通胀会持续,而供应有可能会在年末有所缓解,但我们预期通胀率会稳定在一个高于疫情之前的水平。疫情本身对供应产生了影响,但随着俄乌事件的发生,供应受到的冲击会更大,从而会导致增长放缓,使得通胀加剧。对于中国而言,通胀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通胀对于全球而言,却是一个艰巨的问题。因为通胀的原因,目前各国央行都在相继取消货币的刺激政策,目前美国、英国、欧洲,通胀基本达到了近40年的高位水平。

  第二个是穿越迷雾,很多局势,比如地缘政治局势,可能会导致市场甚至决策者重新评估目前的通胀水平。而各国央行在信息传达上并不一致。当下多国央行都陷入一个困境,一方面在竭力遏制通胀,比如通过调高汇率的手段遏制通胀,这样对经济以及就业的影响会更加明显。而通过调高汇率对于疏通供应链很难起到大的作用。

  第三个是净零(净零碳排放)转型。我们认为未来的气候变化会真实存在,而全球都在加快实现净零目标。虽然实现这些目标可能需要到2050年甚至更久,但投资者现在就应该提前做投资组合,为净零转型做准备。虽然俄乌事件对近期的市场波动造成了一些影响,但长期而言可以推动对于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视。

  美联储未来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较低

  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存在加大空间

  陆文杰:有观点称,美联储未来可能会一次性加息75个基点。对于市场关注的美联储加息,如何看待?

  李薇:不仅对于美国,对于全球市场这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美联储的实际加息情况与预期并不是一致的。当前的经济已经到了一个并不需要特别的政策刺激的阶段,但是从对经济刺激的相对温和转到“急刹车”也并不现实,这样会导致经济发展与就业的问题更加明显。目前供应链并没有完全恢复,如果通过调息来改变需求量,从而达到遏制通胀的目的,美国的失业率可能会从目前的不足4%上升到10%。

  陆文杰:补充一点,从一些案例来看,并不能说全球通胀对于中国经济没有产生影响。比如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上涨,这其中包括锂电池的原材料——锂的价格上涨。另外,俄乌冲突导致大麦受影响,我们的啤酒也要涨价。另外,芯片涨价会导致我们的一些汽车芯片价格也随之上涨。目前,中国3月份的CPI是1.5%,远低于美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从目前中国的通胀环境来讲,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还存在进一步加大的空间。

  陆文杰:如何看待俄乌地缘风险?

  李薇:对于未来的局势的发展是很难判断的,我们认为这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如果地缘政治导致油价、天然气的价格持续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价位,比如油价目前在100美元/桶和130美元/桶的价位,欧洲的天然气价格在105~115欧元/兆瓦时的价位,我们对经济和通胀的预期也要相应改变。从我们的研究来看,假如油价天然气价格在这么高的一个价位,对于欧洲地区今年的经济负面影响会在2%~3%。对于美国的影响是0.5%,因为美国的经济对于俄罗斯的依赖性相对较低。

  陆文杰:如你所言,俄乌冲突对于不同地区的影响并不一样。对于中国而言,我认为因为中国经济的特殊性,比如能源方面也会受到全球的影响,但是中国本身的经济周期和全球并不一样,政策周期也不一样,这也是全球投资中国的一个很大原因。因为只有寻找到差异性,才能够充分的分散风险。受益于政策等各方面加持,中国的基建、工程机械以及新能源等产业链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减少欧洲股票仓位

  增加中国债券配置

  陆文杰:我们最新的全球资产配置是怎样的?

  李薇:对于股票市场,我们还是持仓的状态。只不过,由于地缘政治、经济的影响,我们最近有从欧洲减仓并加仓美国和日本。其中,日本的央行不会很快的调息,这是一个相对优势。

  对于固收市场,我们今年的一个投资理念是,对政府债券能减就减,并通过与通胀挂钩的债券来代替政府债券。我们现在减仓政府债券包括美国的政府债券,因为我们觉得发达市场政府债券的前景还是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主持人:贝莱德在海外比如说欧美地区的一些客户目前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是怎么看的?

  李薇:我的感觉是,离中国越远(的客户),对中国(的投资)就越谨慎。如美国客户对中国(的投资)是非常谨慎的,欧洲客户对中国的投资的谨慎程度会放松一些,亚洲的客户则会更好一些。

  从战略配置上来看,全球投资者(在中国以外的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资产的配置是非常低的,所以我们有理由增加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尤其是中国债券。主要是从回报还有投资多元化的一个角度上来讲的话,我们更偏好政府的债权。

  稳增长仍需房地产托底

  主持人:您是怎么看疫情对于市场后续影响的?

  刘雅俊:应该说,从去年的四季度到现在,其实中国市场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这个事情,但基本上是受到了一些可控的改变。所以,我觉得之前的一些大家特别担心的点,其实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答,或者说已经是反映在股价中了。

  主持人:稳增长是我们今年重要的主题,您对此有哪些预期?

  刘雅俊:因为疫情主要开始在3月份的后两个星期,这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统计局近期公布了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会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4月份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下滑。但我们可以从一季度的数据中看出一些端倪,比如哪些政策在背书稳增长。

  据我们观察,一季度最大的亮点就是基建的投资和制造业的投资。如果不是疫情,这两个应该都会是双位数(10%及其以上)的增长。此外,出口数据相对去年增速有所滑落,但基本上也是显示出韧性。相对来说,拖累经济增长的可能是房地产的投资以及消费。

  那么,政府今年要实现5.5%的GDP增速的话,接下来很可能要在财政和货币两端同时发力。目前来看,在财政端,已经有更多的城市出现了房地产政策的放松。这意味着,“政策底”已经出现了或者出现一阵子了。只是基本面的“数据底”还没有出现,如统计局3月份的数据显示,房地产的销量和房地产的拿地还是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双位数下滑。不过,据我们统计中国的70~80个城市的房地产情况,已经有10个城市放松了首付的比例,5个城市放松了现售的资格。应该说,这两条其实是最为有利的放松和刺激需求的一个工具。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有40~50个城市已经出现了贷款利率的下滑,如南京已经宣布了房地产商可以进一步更好(宽松)的利用预售监管的资金,可以拿出60%作为周转的资金。这些都是大家刚开始非常担心的,会造成房地产“硬着陆”的症结点。

  如果房地产真的能够托底,并且还能够进行一定的反弹和复苏的话,我们相信,这对中国整体经济以及整个非常长的房地产产业链都是一个相对利好。

  主持人:您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展望大概是怎么样的?

  刘雅俊:我觉得中国股票市场的表现应该是由估值和盈利共同驱动的。从估值上来说,在过去的半年到一年,正像刚才谈到的那样有压低中国市场估值的因素,这使整个市场盈利的可预见性的下降,或者说是减弱了大家对盈利可预见性的信心,从而导致A股和港股的市值创下了近几年的新低。但同时,我们其实看到了一些估值筑底的因素。比如在互联网领域,最近重新发放了游戏的版号;在中概股方面,政府也在非常积极的和美国商讨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对于估值筑底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的。

  从盈利上来说,现在盈利最大的波动是疫情造成的,但情况也在好转,如近期上海公布了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的白名单。

  综上所述,我觉得很多悲观的东西其实已经反映到股价中了,而估值和盈利已现转机。更重要的是,从中长期来看,一些大的趋势其实并没有改变。

  布局上游原材料、新能源、乳业

  主持人:您在A股和港股投资关注有何不同?比较看好哪几条主线?

  刘雅俊:我觉得A股和港股的连通性是在不停的增加的,但也有不同,如我们也可以看到,A股尤其是创业板和美国纳斯达克的相关度要比过去几年高多了。因为外资的介入,这两个市场已经越来越趋同。A股更多的是第二产业(中游企业),包括(我们比较看好的)新能源、半导体或者高端制造等,还有一些消费企业。而港股市场可能40%~50%都是一些传统的行业,包括房地产、金融等,是比较偏重第三产业的布局。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在这两个市场上的投资方法都是共用的,主要有三条主线:

  第一,在通胀主题下,我们今年做了一些上游原材料包括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化工等一些领域的布局。因为上游现在的利润非常可观,而且上游的一些有全球业务的标的如铜、铝等,他们在全球的库存是一个极低的水平,另外,如全球的航运其实现在也还是处于一个供不应求的情况。

  第二,在碳中和主题下,新能源领域的机会还可以精挖,毕竟今年确实出现了分化。我们其实是去找在整个行业当中的局部亮点,并且估值还相对趋于合理的公司。

  第三,在人口红利主题下,中国的巨大的人口以及中产阶级的不停的增长会带来消费以及医疗的需求。其中,今年受上游原材料影响不那么大的、需求相对稳定的领域,比如乳业等,我们觉得这是相对稳健的。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