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给不足+需求刺激+石油危机”导致70年代美国深陷滞胀
60年代以来美国制造业“脱实向虚”、70年代初全球粮食危机,共同推升美国通胀压力。而“凯恩斯主义”下货币/财政盲目需求刺激,强势工会约束下的工资-通胀螺旋,又加剧通胀压力。“价格管制”政策反复,扰乱价格传导机制,两次石油危机约束全球能源供给,强化“供给约束”,导致美国全面滞胀。
2美国政府在80年代转向供给学派,消费/科技牵引经济复苏
80年代里根政府转向“供给学派”,忽视需求导致经济“二次探底”。83年开始兼顾供给和需求,并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型:(1)利润率驱动的消费/科技引领美国经济增长“新动能”;(2)能源转型“节流”助力美国经济复苏。
3、22年再现滞胀,与70年代滞胀“似曾相识”但“亦有不同”
22年滞胀的背景和70年代大体相同,但“逆全球化”将加剧滞胀压力。中国目前“滞胀”压力较轻,高质量发展主线也有助于应对海外“滞胀”。
4、80年代美国拥抱全球化走出滞胀,而22年美国推进“逆全球化” 将加剧滞胀
80年代中美建交后全球化助推美国走出“滞胀”,而当前“逆全球化”导致要各素效率降低/价格高涨,将会进一步加剧滞胀压力。
5拥抱高质量发展主线,把握利润率驱动的方向,能够有效对冲海外滞胀压力
消费/科技引领经济增长“新动能”,助力美国经济走出滞胀。而当前中国经济新旧动能切换,正步入利润率驱动的“新动能”阶段,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能够有效对冲海外滞胀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