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4-17 9:30:10讯:
商业健康险有望成为行业下一个增长引擎。(1)“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商业健康险发展逐渐受到重视。(2)健康需求升级+财政负担加重,商业健康险具备发展土壤。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健康风险将逐渐加大,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疫情下医疗保健支出刚性属性凸显,未来健康险需求将加速升级。
然而我国财政负担不断加重,根据WHO 口径2019 年我国居民自付卫生支出占比(35.2%)远超美国、英国、德国等,亟需商业健康险补充。(3)健康险收入增速虽放缓,但未来发展空间仍大。2020 年我国商业健康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不足5%,而美国该比例在2019 年便已达31.5%,同时对比海外,我国健康险深度及密度远低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未来发展空间仍大。
产品创新与市场细分有助于释放需求。(1)重疾险:重疾重定义虽导致新产品销售承压,但也利好费率厘定,困境主要来自供给端,各公司重疾险产品主要承保责任差异不大。未来重疾险产品若能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区域定制、人群细分和设置多项可选责任以提高产品性价比和扩大受众面,随着新高质量代理人的招募与培育,重疾险未来仍是主力产品。(2)医疗保险:随着惠民保定位逐渐清晰,其与百万医疗险并非此消彼长关系,挤压只是暂时的。医疗险未来若能扩大医保目录外保障范围、优化费率调整机制发展长期医疗保险、拓展中端医疗险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对比海外,中国可借鉴美国经验。(1)相比英美,我国医保体系与德国更为类似。国际上典型的医疗保险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全民免费医疗保险模式,代表国家为英国;二是政府参与程度低,主要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承担保障责任,代表国家为美国;三是以法定社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代表国家为德国。(2)我国医保体系现在类似于德国,未来还需借鉴美国经验。虽然我们无法完全复制美国模式,但财政压力下,美国成熟且繁荣的商业健康险市场发展经验仍值得借鉴。因此我们以联合健康为例,借鉴其业务模式。联合健康通过健康保险+服务的协同效应推动业绩增长,并从赔付率、费用率、购药成本三方面为支付端(即保险业务)压实成本,释放利润,其股价近10 年涨幅已近10 倍。
保险+服务,2031 年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有望达到5.8 万亿。(1)“保险+服务”
时代来临,我国健康管理服务正在规范且有序发展。差异化健康管理服务将赋能不同细分市场的不同健康险产品发展。(2)产业链:我国受制于以公立医院为主的医疗机构体系,以及当前政策下医药尚未实现“分家”,商业健康保险只能被动接收赔付账单,无法掌握议价主动权,未来发展道路只能部分借鉴美国,走出中国特色模式。我国可通过“险医药政”的协同效应,间接实现支付端控费增效。平安通过医疗生态圈赋能集团主业,带来协同价值,与联合健康最为类似。
(3)按银保监会目标,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增速若每年达24.0%,2025 年可实现2 万亿元保费收入;按国务院目标,2031 年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可达到5.8 万亿元,且该测算情景下2025 年保费收入与银保监会目标接近。
投资建议:推荐股息率较高且估值较低,寿险转型不断深化,积极布局“保险+健康+养老”产业的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和线上打通健康险及后端服务的众安在线(6060.HK)。
风险分析:保费收入不及预期;疫情大范围内反复;疫情对居民保险和健康意识的影响不及预期;利率超预期下行;监管部门的政策变动;险企管理层变更。
(文章来源:光大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