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桂浩明:万亿成交为何好景难常在 应健中:找个股

加入日期:2022-3-5 8:25:43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3-5 8:25:43讯:

  导读:
  桂浩明:A股万亿成交为何好景难常在
  刘柯:新能源PK高油价储能才是关键一环
  宋清辉: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AB面
  郭施亮:该不该用税务工具给“高价酒”降温
  应健中:探底声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个股底部
  皮海洲:北交所有必要引入市值配售“打新”吗
  曹中铭:股民突破2亿投资者保护要跟上
  韩忠益:后排的数字经济股也值得研究



  桂浩明:A股万亿成交为何好景难常在
  增量资金不足,没有新资金持续流入自然也就缺少买盘跟风者不多,缺少被各路资金共同认可的超级热门品种高频交易减少,量化基金做大成交受到监管部门的抑制
  近段时间,受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各国股市均出现较大的震荡。不过相比之下,中国的A股市场虽然也不时有所波动,但总体上还算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也算是体现出了某种独特的韧性。然而,回眸一下这段时间的行情,也会发现成交量似乎不太对劲,出现了连日减少日渐“憔悴”的态势。在上周四的时候,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金额是1.3万多亿元,而在本周三则已不足9000亿元,这个降幅应该说是比较大的。

  成交量的减少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当然是增量资金不足,没有新资金的持续流入,市场自然也就缺少买盘,这样成交量当然就小了。去年是沪深股市历史上成交量最大的一年,那时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基金发行火爆,不少投资者将资金从储蓄、固收等领域撤出,集中购买权益类基金。而基金有了钱也就大手笔买股票,这样一来,市场的成交量就增加了。但这样的盛况在如今难寻踪影。以刚结束的2月份为例,各公募基金总共发行了不到300亿元的基金份额,比今年1月份减少了75%,而与去年同期相比,更是只有彼时的1/10。当然,由于工作日长短不同,加上基金在销售力度上也有差异,相关数据不能简单类比。但不管怎么说,基金发行遇冷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而在基金发行降温的背后,是投资者对股市这种风险投资热情的下降,以及由此产生的A股市场缺乏增量资金的问题。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交量显然就会小下来。

  其次,以往A股市场在成交量明显放大时,往往还伴有热点转换快,资金不断在不同板块中频繁流动,从而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结构性行情小高潮的因素。而时下,虽然市场热点的转换也比较快,但力度远不及去年,不仅掀不起像样的结构性行情,有时连参与者盈利也很困难。这样一来,尽管市场上还算有很多热点,且继续被轮番炒作,但声势并不大,尤其是缺少被各路资金共同认可,并着力追捧的超级热门品种,加上又没有明显的财富效应,跟风者也就不多。于是,反映在市场上就是换手率整体下降,成交量也随之下台阶。

  此外,去年量化基金一度规模膨胀得很厉害,由于其投资模式为通过高频交易盈利,在交易过程中追求的是“短平快”,因此很容易在操作中把成交量做大。不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此类交易行为引发了比较大的争议,监管部门也提出了要注意防范相关风险,这就使得量化交易快速扩张的势头得到了明显的抑制。而这种高频交易少了,对成交量多少也是有影响的。还有今年以来包括可转债在内的一些金融产品,行情也不如去年活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A股的成交量产生了影响。

  回头来说,去年A股市场在成交上出现过长时间的单日成交金额过万亿元的局面,并且被认为是一种常态了。其实,如此大的成交量是否真的非常有利于市场运行,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而导致成交放大的很多因素在现在出现了变化,这就构成了现今成交量减少的情况。特别是在目前这段时间,因为地缘政治因素引发的风险还比较大,各种不确定因素更是时刻对市场形成干扰,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对股市持谨慎态度是自然的,一般宁愿多看,而不会选择在方向不明的情况下轻易作出交易抉择。于是,成交量的逐步减少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近日沪深两市成交一天比一天小的局面就这样出现了。

  成交量的减少,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市场是较为疲弱的,毕竟“量为价先”。而面对现在成交偏冷的状况,投资者对后市持谨慎态度,也就很有必要了。

  
  




  刘柯:新能源PK高油价储能才是关键一环
  受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国际油价飞速上涨,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在本周突破110美元,创了近10年来的新高。虽说高油价会持续多久尚难定论,但地缘局势短期或难以很快平复,那么油价目前维持在高位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国际油价上涨,势必会引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联袂上涨,全球范围内的通胀预期由此升温。摩根大通发出警告,若油价升至每桶150美元,将使全球经济增长停滞,并导致通胀飙升至7%以上。而油价居高不下,对于下游化石能源消费也是一把双刃剑,原材料成本上升最终会传导至下游终端产品,造成产品涨价并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与此同时,高油价也将促使非化石可替代能源加速发展,同时也将促使低碳经济加快发展。这是高油价背景下的另一个投资思路。

  事实上,很多国家已经未雨绸缪,因为随着西方对俄罗斯经济与金融制裁的升级,作为全球主要石油输出国的俄罗斯,石油出口可能会减少,从而影响全球石油供应链。德国气候与能源部最近提出立法草案,计划在2035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比原计划提前了15年;美国则在呼吁实施税收抵免、成立气候基金,利用一切手段缓解油价上涨带来的影响;中国也在大力发展风光电等绿色可替代能源,2021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达到1.01亿千瓦,其中风电新增4757万千瓦,同比增长16.6%,光伏发电新增5297万千瓦,同比增长20.9%,均稳居世界第一,而且这个增速还在不断上升,今年1月份全国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超过1200万千瓦,这个增量已经达到2021年全年的12%。

  风光电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十多年前太阳能和风能就掀起过一波很大的投资热潮,多晶硅一度涨到天价,而且涌现出像华锐风电这样每股90元发行的风光企业。但为什么到现在才又焕发“第二春”呢?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全球推进碳中和碳达峰的步伐在不断加快,许多国家都提出了中远期目标,控制化石消费使用替代新能源的趋势不可逆转。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风光电虽然绿色环保,但其也有致命的短板,那就是不稳定,这个不稳定包括发电的季节因素以及电力输出的波动性,导致风光电在输出和使用的过程中难免有“断电”的尴尬。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风光电如果不能实现相对稳定的输出与使用,还是不能与现有电网无缝衔接,则运营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市场投资的欲望就会直线下降。当年华锐风电发行时何其“风光”,但一上市就持续亏损,现在已经退市了,让人唏嘘。

  而要让风光电焕发“第二春”,光有政策扶持还不够,关键是要解决短板。而新型储能是未来风光电可替代能源能否得到大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可替代能源新的投资热点,无论是数字经济还是可替代能源,都需要网络能源储能。

  以数字经济为例,目前国内重点发展的是5G和IDC数据中心,这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两大着力点。5G方面,工信部明确表示将加快建设,今年将新建60万个5G基站,而前几年国内累计建成开通的5G基站也不过142.5万个,今年新建的就将占前几年建成的40%以上;再比如数据中心,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展开,要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还要规划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无论是5G基站还是IDC数据中心都是耗能大户,据测算,到2026年5G基站耗电量将上升至全社会用电量的2.1%,到2025年数据中心年耗电量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约5%,这两个加起来就超过7%了。因此,5G基站和数据中心都需要有精密空调、电源管理和储能配套的网络能源配套降耗,比如新建的数据中心,国家就明确规定了PUE能耗值必须在1.3以下,否则不给能耗指标,中国电信曾计划在北京亦庄投建3000个机架的数据中心,就是因为能耗指标不达标没有供电配额而告吹,由此可见一斑。

  至于风光电发展需要的新型储能配套市场,则更具想象力。前面说了,储能设备可以熨平风光电电力输出的峰谷差,降低这些可替代新能源电力使用的波动率,实现更稳定的经济效益。据测算,随着风光电的大力发展,新型储能设备的市场需求每年都有百亿以上的增量,而且很多是通过政策性进行配套,否则就会出现大量弃风弃电的现象,与发展新能源的初衷相悖。而由于现在大力发展风光电的都是分布式或者处在偏远地区,抽水储能的条件基本都不具备,而能快速方便部署的电化学储能,特别是磷酸锂铁电池储能的市场增量是最大的,仅国网一家到2030年电化学储能就将由300万千瓦提高到1亿千瓦。在这一领域,拥有电芯技术、电池生产和电源管理全产业链,能实现快速交付的企业将有望复制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的霸主地位。

  






  宋清辉: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AB面
  今年以来,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收益,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热情高涨。

  据清晖智库统计,截至2月15日,年内已有569家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合计购买金额逾170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A+H”上市券商中信证券购买的理财产品金额最大,高达80亿元。总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定期存款深受不少A股上市公司的喜爱,购买金额合计均超过100亿元。需要指出的是,结构性存款受到上市公司高度青睐,合计购买金额超1000亿元。

  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在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包括期权、期货等,从而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条件下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不过,自监管层发文要求各银行严控结构性存款规模之后,此类理财产品呈现出不断压缩态势。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为5.08万亿元,环比下降6.94%,同比下降21.09%。从中不难发现,尽管2021年监管层对银行没有明确的压降指标,但结构性存款总规模仍然在持续小幅下降。

  据笔者了解到的信息,结构性存款一般是保本但不保息,其收益都有一个浮动区间,比如2%-4%,满足相关条件就会获得上限4%的收益率,所以比较受欢迎。从实际收益率来看,由于最近两年市场利率整体走低,所以结构性存款的整体收益率也在走低。实际上,大多数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主要是出于保本并能有一定的收益,而结构性存款由于保本、安全系数较高,虽然收益率浮动,但一般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高,因此受到上市公司普遍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

  根据监管规定,上市公司闲置的募集资金投资产品要求:一是安全性高,满足保本要求,产品发行主体能够提供保本承诺;二是流动性好,不得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从这方面来看,结构性存款算上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据媒体记者梳理,上市公司年内购买的理财产品包括券商理财产品、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通知存款、信托、逆回购、私募等。其中,结构性存款备受青睐,占比约七成。从购买产品的期限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一般以1年以内的中短期产品为主。

  对于购买理财产品,大多数上市公司纷纷公示,此举一般不影响公司日常经营运转,不会影响主营业务的正常开展,有利于提高公司自有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

  笔者对此认为,上市公司通过IPO、增发等募集资金之后,一般不会立即都投入到相关项目中,在遇到大额募集资金闲置时,购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可以的。当然,前提是购买理财不影响主营业务发展,且主要为低风险类保本产品。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短期内选择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只要不违背相关证券法规规定就无可厚非,若疏远主业过度投资理财,或者把理财作为长期性投资,这种投资行为并不可取,此举可能会把主业给荒废了,不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健康发展。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并非稳赚不赔。实际上,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最终却流向了信托计划,而近年来频频出现的信托计划延期兑付、债券违约等状况,说明上市公司投资理财的风险亦不容忽视。

  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还有可能遭到骗局。2018年9月,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合肥美的冰箱被骗3亿元理财的案件。美的此前于2017年6月发布声明称,子公司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在2016年3月份购买的10亿元理财信托产品中遭遇诈骗风险。身为一家市值超五千亿元的上市企业,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也会遭到诈骗令人大跌眼镜,凸显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并非绝对安全。

  
  


  郭施亮:该不该用税务工具给“高价酒”降温
  假如不是必选消费或者刚性消费品,那么对它们的价格波动也不必采取频繁的干预措施,尊重市场的客观规律,并让市场实现价格的自我调节功能。国内市场需要打造出一批高端知名品牌,这也是未来冲出世界,并在全世界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与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全国政协委员丁佐宏建议,应该利用税务工具为“高价酒”“天价酒”降温,为资本设置红绿灯。虽然这只是一个建议,但敏感的资本市场却把它视为利空因素。受此影响,白酒板块的走势偏弱。

  白酒行业,一直以来被市场认为是躺着赚钱的行业,对部分高端白酒企业来说,凭借其拥有的价格话语权与定价权,且被赋予了投资收藏的价值,所以从市场的角度出发,这也是高端白酒企业的护城河所在。

  但是,从近两年部分核心资产的价格走势分析,其实企业本身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护城河优势,一旦投资逻辑发生变化,那么上市公司原有的估值体系也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过去的护城河优势也会被逐渐弱化。

  对白酒行业来说,影响白酒企业发展状况的因素有不少,其中包括产品口味、营销策略、销售渠道、税收、居民收入以及消费水平等。从过去多年的时间来看,白酒股的走势多与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等因素呈现出密切的联系性。换言之,多年来居民收入水平的稳健提升、国内经济与消费水平的稳步增长,成为支撑白酒股长期牛市的重要影响因素。

  白酒企业尤其是高端白酒企业,被市场认为是躺着赚钱的企业。其实,仔细看看知名白酒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与净利率水平,可以发现白酒生意确实比大多数行业更容易赚钱。例如,贵州茅台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达到91.19%和53.02%,同行业其余知名白酒企业的毛利率与净利率数据也非常亮眼。

  不过,可以做到躺着赚钱也并非是多数白酒企业。实际上,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对新来者来说,其实也很难争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因为头部白酒企业基本上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在头部白酒企业享受高毛利率、高净利率的背后,既与它们长期打造出来的品牌口碑有着一定的联系,也与头部白酒企业掌握上下游议价能力,并获得一定话语权与定价权的因素有关。由此可见,从近年来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基本上呈现出头部企业集中度持续增长的趋势,价格话语权基本上掌握在它们手中。

  丁佐宏提出利用税务工具给“高价酒”降温,另外对酒类行业以社会平均利润作为参照标准进行征税,超额部分加以重税,这到底可不可行?

  或许,从规范市场运行秩序以及给予市场充分竞争的角度出发,会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如果从打造出超级品牌以及维护市场自身调节规律等角度出发,过度干预未必合适。另外,以社会平均利润作为参照标准进行征税,对超额部分加以重税,又会否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呢?

  由此可见,给“高价酒”降温,也许具有一些参考的意义。但是,如何降温,且不挫伤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却又是一种智慧。

  实际上,在丁佐宏提出这一建议之前,国内市场正面临着白酒消费税改革的预期。不过,白酒消费税改革提及多年,但始终未有更实质性的措施出台。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于各主要环节征收难度的考虑。假如消费税实施进一步的改革措施,那么可能会加剧行业的震荡,提升白酒行业的竞争压力。

  假如让白酒回归至饮用属性,并削弱其投机炒作的氛围。那么,首先还是要让消费者用合理的价格买到心仪的白酒,并且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正常购买需求。

  以茅台酒为例,长期存在出厂价与零售价的巨大价差,即使出厂价保持不变,但经过层层的变相提价,消费者需要用高出出厂价一倍以上的价格才能够买到茅台酒。与此同时,因长期供不应求而导致不少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得不到满足。由此可见,要让消费者也可以喝到价格合理的高端白酒,既需要大幅压缩出厂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价空间,也需要大幅提升社会的流通量,通过扩大供应量与流通量等方式,压缩投资收藏的套利空间,这也是促使高端白酒价格回归理性的方式之一。

  不过,从中长期的角度出发,假如不是必选消费或者是老百姓的刚性消费品,那么对它们的价格波动也不必采取频繁的干预措施,尊重市场的客观规律,并让市场实现价格的自我调节功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合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持续攀升,国内市场需要打造出一批高端奢侈品的知名品牌,这也是未来冲出世界,并在全世界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与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 CFi.CN 中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