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讲,我们的经济已经开始筑底了,等待未来复苏。
我们的基建投资、PMI新订单、社融开始筑底回暖了,这些是先行指标。房地产销售、房地产投资、小微企业还有待改善。
如果这些指标也回暖,那么经济就开始步入复苏。股票市场就会出现分子与分母的共振行情。
这次的工作报告也表明了,今年头等大事是稳增长。我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前景有信心,空间大,韧性强,生机勃勃。困难都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改革的方式解决。
按照投资时钟,我们现在是处在衰退的末期和复苏的初期这么一个交汇点。
在现在这个周期阶段,政策虽然是友好的,但是企业的盈利包括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期还比较谨慎。所以,分子和分母是博弈的。
我的观点非常鲜明,我认为这波调整是机会。
明确地说,未来房地产调控肯定是放松的,而且要让房地产软着陆。
并且,房地产的政策底已经出现了。
“因城施策”就是允许各个城市自救,通过适当的调整房地产前期过紧的政策来进行房地产市场的自救。
比如前期的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等,今年有可能会调整。
互联网平台的底层逻辑变了。什么是大势?大势就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挤压,大力发展制造业、高科技、新基建、科技创新、专精特、新能源这些方向,这次工作报告里面减税、贷款也都是往这个方向去支持的。而且中美经贸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代转身了。
这就理解了最近很多互联网平台尤其中概股受影响,相关股价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跌。因为它的底层逻辑变了。
看清大势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投资机会,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的机会是时代给的,有时候时代把机会拿走了,要留意这种重大的转折。
既要低头做事,也要抬头看天。
3月7日晚,经济学家任泽平在线上交流中,就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后续经济、市场的趋势机会进行了解读分析。
任泽平旗帜鲜明地表示,房地产的政策底已经出现,后续的房地产调控一定是放松的,因城施策将是后续房地产调控中的关键词。投资报在去年末就已报道过,任泽平判断政策转向稳增长、相应投资布局也要作出调整。
就投资者十分关注的股市调整,任泽平引用了巴菲特的一句话,“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用逆向思维来看待投资机遇,这次调整是良机。
今年房价是涨还是跌,股票市场有没有机会?
今年头等大事就是稳增长
这两天重要的事情,就是两会。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在看工作报告,它传递了非常多重要的信号和信息。
比如大家非常关心的房地产,报告里提出了探索新模式。
那么今天我想围绕这个报告,来跟大家交流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我们讲一下报告里面的重点和亮点,希望对大家把握经济形势和把握投资机遇能有帮助。
第二,给大家讲讲最近的一些数据,比如说最近的社融、M2、PMI指数这些数据。
今年,在稳增长的推动下,房地产能不能软着陆,经济能否走向复苏,成为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因为它不仅影响到经济形势,还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资产配置。
比如说,今年房价是涨还是跌,比如说今年股票市场有没有机会等等。
今年,我们提过几个关键词叫双周期、稳增长、宽货币、新基建、软着陆和提估值。
这次的报告也表明了,今年头等大事就是稳增长。
实际上这次两会的工作报告,对2022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做出的重要部署。
首先,我们来看今天所判断的基本形势。
今年提出来了叫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
今年的主要任务,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的稳定。
我们把今年的经济增长的目标设定为5.5%左右。5.5%左右实际上是市场预期的上限,也就是表明了今年我们稳增长的决心非常大。
稳增长各个政策怎么发力?
无非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投资。
我认为今年市场的机会跟前两年不一样,今年没有大的行情,是结构性的机会,而且是分子和分母的博弈。
这也就意味着今年到目前为止,我们可能还处在黎明前。
我给大家建议,对今年不必过度的悲观,
我们经常讲在别人恐慌时候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候恐慌,就是因为涨上去的是风险,跌下来的是机会。
我们再来看财政政策,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
大家仔细琢磨这个词,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就是要基建、专项债、保障房,要开门红,尽快把经济下行的态势稳住。
货币政策要合理充裕,稳字当头,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
过去一年我们比较强调跨周期,这次又重提逆周期。
什么叫逆周期?
经济不好的时候要托底要发力,政策要松一松,这就叫逆周期。
今年要扩大有效投资,安排专项债3.65万亿,已经提前下发了1.46万亿,这就是要扩大总需求。
这叫积极的财政政策。
专项债投资投到哪里去?
大家记住三大方向,新基建、老基建和保障房。
发挥货币政策的总量和结构双重作用,扩大新增贷款的规模——就是适当多放贷。
推动金融机构的降低实体贷款的利率——就是适当降息。
今年实际上要求商业对各方,无论是房地产的刚需,还是制造业,还是小微企业,要加大贷款的投放。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原来有一两年防风险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但是今年为了稳增长,把防风险降杠杆的重要性排序后移了。
今年要减税与退税并重,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优先安排小微企业重点支持。
创新驱动,包括5G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信息的基础设施,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未来我们的方向实际上是鼓励实体经济,鼓励科技创新,鼓励制造业。
还有一个新的变化,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
还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创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城市化的质量。
股票涨的是风险,调整是机会
有同学问说,为什么最近股票市场表现得那么低迷?
按照投资时钟,我们现在是处在衰退的末期和复苏的初期的这么一个交汇点。
在衰退的末期,政策虽然是友好的,但是企业的盈利包括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期还比较谨慎。所以,分子和分母是博弈的。
近期,尤其是去年二季度之后,房地产领域的收紧,清理地方债等等层面,对经济和市场都产生了些压力,所以最近出现了调整。
但是我的观点非常鲜明,我认为这波调整是机会。
巴菲特讲过,好公司要有好价格。
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喜欢看股票涨,觉得涨的时候机会多,其实涨上去的是风险。
这一波调整我倾向于认为是机会。
当然外部的地缘政治可能是一定的冲击,如果说不发生大的变化,按照经济周期运行的逻辑,二三季度随着政策逐步的见效,经济的逐步筑底复苏,我们会出现分子和分母的共振,所以说,建议大家也不用太悲观。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开始推猪周期的机会,其实,当时这些企业业绩都是特别差的。
但大家记住一句话,叫做在绝望中重生,在争议中上涨,在狂欢中崩盘。在炮火中前进,在烟花中撤退。
逆向思维
在大家悲观的时候,你才能买得便宜
大家知道我的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判断观点经常引发争议,为什么引发争议?
因为我们的观念与众不同,只有与众不同的观点才会引发争议。
我跟大家说一个我自己的案例。我是2007年博士毕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整个房地产市场大跌。2008年底我要买房,买房的时候售楼处门可罗雀,根本没有人去看房。
后来到了2009年,四万亿出来后房价大涨,一年翻了一倍。当时是二成首付,也就是放杠杆5倍收益,我赚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这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就是逆向思维和逆向投资。
怎么才能买的便宜?
就是在大家都悲观、恐慌和绝望的时候,你才能买的便宜。
未来房地产调控肯定是放松的,
“因城施策”就是允许各个城市自救,
今年房地产最大的特点,叫做因城施策。
这一次工作报告里面对房地产做了非常清晰的论述。
报告里讲,要继续保障好群众的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发展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地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明确地说,未来房地产调控肯定是放松的,而且要让房地产软着陆。
前段时间,有关部门提出房地产的泡沫化金融化发生了根本扭转。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告诉你,房地产的政策底出现了。
“因城施策”就是允许各个城市自救,通过适当的调整房地产前期过紧的政策来进行房地产市场的自救。
比如前期的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等,今年有可能会调整。
第二,金融政策,去年很多房地产贷款、开发贷、抵押贷、按揭贷不放,因为有额度管理。今年会加快贷款的审批。
第三,利率的下降。
第四,降低首付,比如说首套房降低到两成,提高了居民的支付能力。
我提出的分析框架,就是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用来分析当前的房地产形势是非常适用的。
第二,在未来的某一个时期,随政策不断加码,房地产市场有望触底回暖。
至于是二季度、三季度还是四季度,取决于政策的力度。
第三,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变化就是从普涨到分化。
去哪里买房?
我一直强调,跟着人口流动去买房,去买人口流入地方的房子。
只有人口流入才能带来增量的需求,才能带来这个地方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房地产税的两个判断
关于房地产税,我有两个判断。
第一个是,房地产税还是要征的,现在全国人大已经授权国务院在各个地方开展试点。
但是什么时候征,是不是今年?这次工作报告里面没提房地产税。
经济处于筑底阶段,复苏还未开始
经过前期的降息降准,房地产政策不断松绑,我们最近的经济数据怎么样?
我们处在经济周期中一个筑底的阶段。经济仍然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但是正在筑底,等待微辣IDE复苏复苏。
社融和M2在前一段时间的最新数据都出现了触底回升。
最新公布的制造业PMI数据也是基本触底略有回升。
新订单、基建等现行指标也开始边际改善,表明经济稳增长的效果开始逐步显现。
但是房地产、小微企业、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今年物价可能会超预期。
油价每桶突破了100美元,原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后面物价上涨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首先,我们生产实际上是放缓的,但是新订单环比有所回升。
表明需求实际上最近有所扩张,主要驱动力(行情838275,诊股)来自建筑业预期的好转。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上升了2.2个百分点,到了57.6%。
而且新订单建筑业的新订单和业务活动的预期纷纷好转,表明我们提前下发的1.46万亿的专项债所推动的基建投资开始落地恢复。
但是我们看房地产销售仍然低迷,比如说整个2月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套数和面积,分别同比-29%和-28%。
所以房地产销售还在筑底,但是基建已经开始回暖。
另外,物价指数毫无疑问大幅上升。
不仅是中国,美国1月份CPI同比是7.5%,什么概念?美国的物价数据创了40年的新高。
英国CPI是5.5%,英国的物价创了30年的新高。我估计3月份还在创新高,因为地缘的原因最近油价大涨。
简单来讲,我们的经济已经开始触底了,不会再出现明显的下滑,但还没有出现复苏。
我们的基建投资、社融、M2都回暖了,这些是先行指标。但是房地产销售、房地产投资、小微企业还有待改善。
如果这些指标也回暖,那么经济就开始步入复苏。股票市场就会出现分子与分母的共振,就会走出一波行情。
现在情况是什么?
政策利好,利率下降。
但是投资者对经济的前景预期比较谨慎,因为企业的盈利还在下滑,因此给资本市场一定的压力。
分子和分母的博弈中,大家对经济前景的谨慎对冲掉了政策利好的因素。但这些利好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它都在积累。
猪周期能维持多久:
上半年筑底,下半年复苏
我们从去年年底一直推荐猪周期的机会,
当时很多同学不理解,为什么去年猪价亏得这么惨,上市公司都亏100亿,还要推荐猪周期?
这就是逆向思维。在绝望当中重生,在争议当中上涨,在狂欢当中崩盘。
猪周期大概3到4年一轮,已经调了1年,开始波动筑底。
这其实就是比较好的进场时候,底部已经出现,后面进入右侧。
虽然今年一个季度整体市场都出现了调整,但猪周期这个板块表现得不错。
猪周期能维持多久?
预计今年的猪周期上半年筑底,下半年复苏。
美联储加息对我们的影响不大
有朋友问美联储加息对我们影响有多大?
影响不大,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货币政策叫作“以我为主”。
我们的货币政策服务于国内的稳增长、稳就业,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这个提法。
看美联储议息说最快3月份要加息,但是我们在工作报告里面仍然提出要扩大贷款,降低利率。
互联网平台的底层逻辑变了
对互联网怎么看?
坦率来讲,什么是大势?
大势就是降低房地产、金融、教育、互联网等的利润和垄断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挤压。
我们现在的政策导向是发展制造业、高科技、科技创新、新基建、专精特、新能源这些方向,这次工作报告里面减税、贷款也都是往这个方向去支持的。
而且中美经贸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时代转身了。
这就理解了最近很多互联网平台尤其中概股受影响,相关股价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下跌。
因为它的底层逻辑变了。
看清大势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投资机会,最终都是时代的产物。
我们的机会是时代给的,有时候时代把机会拿走了,要留意这种重大的转折。
既要低头做事,也要抬头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