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刚刚!财政部重磅回应:如何打足政策提前量?组合式减税降费怎样发挥更大效力?养老金能否及时足额发放?

加入日期:2022-2-22 13:39:37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2-22 13:39:37讯:

  财政政策如何适当靠前发力、如何实施好组合式减税降费、养老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2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回应了各界关切的热点问题。

  今年财政政策聚焦六大方面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贯穿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也体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提升效能,就是要统筹财政资源,强化预算编制、审核、支出和绩效管理,推进绩效结果和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加强与货币政策等协调,确保宏观政策稳健有效。

  注重精准,就是要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中小微企业纾困、聚焦科技创新,实施新的更大力度减税降费;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同时加强对基本民生、对重点领域、对地方特别是基层的财力保障。

  增强可持续性,就是要统筹需要和可能安排财政支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好高骛远、吊高胃口;适当确定赤字率,科学安排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财政政策如何适当靠前发力,实际上就是要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早出台政策、早落地见效。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1月份,已经陆陆续续有一些减税降费方面的政策出台。”刘昆表示,重点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在去年1.1万亿元基础上,今年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市场主体会有更多获得感。

  二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重点支持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重大战略、现代农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提高支出精准度,不撒“胡椒面”。

  三是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去年底已提前下达了1.46万亿元,1月份完成发行4844亿元,占提前下达限额的1/3,全部用于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实际上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的资金,去年底部分专项债券额度挪到了今年使用,所以各地有很多新的项目在开工,有相当多的项目利用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

  四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将较大幅度增加,继续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五是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中央财政带头,继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地方财政也要从严从紧,节俭办一切事业。

  六是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和改进地方财经秩序,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减税降费力度更大要及早推出新政策举措

  减税降费是市场主体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近年来,财政部坚持把减税降费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先手棋”,着力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通过减税降费来推动经济增长。实际上减税降费表面来看是收入在减少,但实质上换来了经济增长和后续财政收入的增加。

  许宏才通报了三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是1.1万亿元。这是2021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规模,重点支持制造业升级、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发展。1.1万亿元的减税降费,是在这些年持续实施减税降费和财政收支压力比较大情况下实现的,用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让利,有效支持市场主体纾困,激发活力。

  第二组数据,“十三五”以来的六年间,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8.6万亿元。这个规模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从世界范围来看力度也是比较大的。通过持续减税降费,我国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也是下降的,从2016年的17.5%下降到了2021年的15.1%。

  第三组数据,目前我国市场主体的总量超过了1.5亿户,其中2021年新增涉税市场主体1326万户,同比增长15.9%。减税降费等政策的落实落地,减轻了上亿市场主体的负担,增强了韧性,为应对困难挑战,稳住经济基本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宏才指出,留住青山,赢得未来。虽然收入慢、支出压力大,但是减税降费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带来后续财政收入的增加。今年,财政部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好组合式减税降费,助力市场主体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活力。

  一是力度更大。延续实施涉及科技、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等11项税费优惠政策,扩大部分已有政策的优惠力度,并且要及早推出一些新的政策举措。

  二是精准发力。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小微企业纾困和科技创新,研究出台精准帮扶措施。

  三是协同施策。注重减税降费政策与其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同联动,握指成拳,形成纾困发展合力。

  “在减税降费的情况下,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会放缓,中央财政将大幅度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中央财政增加的转移支付规模,重点向困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减税降费减收比较多的地区倾斜。”许宏才说。

  进一步扩大直达资金的范围

  建立财政直达机制是财政管理工作的重大创新。许宏才表示,2021年,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所谓常态化,是指在2020年特定时期实施的政策基础上,把它调整为常态化实施,并且扩大范围。从去年全年运行的情况来看,财政直达机制发挥了“一竿子插到底”优势,实现了管理效能和资金效益“双提升”。主要有几个特点:

  一是下达快。资金下达坐上了“直通车”,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在途时间大大减少。从去年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反馈情况看,大部分地方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了资金的分配。从年底统计直达资金支出的进度来看,直达资金全年支出进度明显高于一般预算资金。

  二是投向准。全年统计,2.8万亿元直达资金实际形成支出2.67万亿元,主要用于精准支持基层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和保工资、保运转等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用于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方面的支出近2万亿元,直接用于就业方面的支出超过510亿元,相关直接惠企支出累计超过6000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166万余家,精准滴灌效果明显。

  三是监管严。更好发挥直达资金监控系统作用,让更多双眼睛盯着直达资金,避免“萝卜快了不洗泥”。与其他财政资金相比,监控更严格。

  许宏才表示,今年,将认真总结已有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扩大直达资金的范围,完善直达资金的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监管,确保直达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更好地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督促地方加快专项债资金使用进度

  今年1月份,专项债的发行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同期,目前资金的使用情况如何?许宏才表示,在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方面,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要适当靠前发力,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早出台政策,早落地见效。财政部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

  为什么要提前下达?许宏才表示,主要考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发行的节奏要根据经济形势、宏观调控的需要等合理把握。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要求财政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提前下达专项债券额度,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主要是为了尽早发挥对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

  许宏才介绍,从支出统计的情况来看,已形成了不少支出。1.46万亿元的专项债券下达地方,1月份地方已组织发行了新增专项债券4844亿元,发行规模占提前下达额度的33.2%,基本上占1/3.大概有三成用于市政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两成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两成用于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事业建设,还有大概三成用于其他方面。

  “1月份的进展情况还是比较好的,2月份、3月份还会继续督促地方做好这方面工作,接下来,今年全年都要指导督促地方加快资金使用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对经济的有效拉动作用。”许宏才说。

  全国社保基金滚存结余4.8万亿元可支付月数在14个月以上

  受疫情影响,部分地方养老金出现缺口。财政部如何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刘昆表示,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在哪个省,在哪个市县,都能确保及时足额发放,都有保障。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表示,养老金是老百姓托付给国家管理的“养命钱”。社会各界对养老金运行十分关注。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社保基金滚存结余4.8万亿元,可支付月数在14个月以上。基金整体上是收大于支,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有保障的。

  余蔚平介绍,管好用好养老金、让亿万老人老有所养。近年来,我们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各地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

  一是加大中央财政的补助力度。1998年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2021年安排补助资金超过6000亿元,支持地方缓解基金收支压力。

  二是提高调剂比例。2021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提高到4.5%,调剂的总规模达到了9300余亿元。重点支持收支矛盾突出省份,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净受益金额超过2100亿元。

  三是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中央层面共划转93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资本总额1.68万亿元。

  余蔚平表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资金在全国范围内互济余缺,有利于发挥基金的规模效应,增强支撑能力。这项工作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测算资金调拨规模,合理调剂地区间基金余缺,加强对地方实施工作的跟踪指导,及时调整完善政策举措,用心用情把好事办好。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