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透视“大基建旋风”:主题指数虎年首周涨幅超8%机构热议“大基建”前景

加入日期:2022-2-11 16:53:46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2-11 16:53:46讯:

  春节长假归来之后,资本市场劲刮大基建旋风。

  通联数据Datayes!统计显示,沪深300基建主题指数(000950.SZ)虎年第一周(2月7日至2月11日)的涨幅为8.12%,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0.82%的涨幅;而若从2021年8月份算起,近半年内沪深300基建主题指数更是录得高达26.95%的升幅。而且,即便在大涨之后,基建板块当前的滚动市盈率仍仅为11.99倍。

  点燃基建板块这把大火的,是宏观管理层近期关于“基建投资适度超前”的多番表态。

基建投资劲刮“适度超前”大风

  据人民网2月6日报道,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优化升级的支持力度。

  这并不是宏观管理层首次对基建投资提出“适度超前”的说法。早在去年9月6日于石家庄召开的2021年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便强调要“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是近半年内高层首次提及基建投资的“适度超前”。

  紧接着便是在2021年12月8日-1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适度超前”成为核心内容。然后到了1月18日,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稳增长政策端发力要适当靠前,适当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所以,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春节期间的表态,已经是基建投资“适度超前”政策消息的N轮接棒。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亦积极响应,纷纷吹响大基建“适度超前”的号角。

  比如1月20日召开的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到“2022年要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1月24日举行的2022年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中重点提及要“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而1月28日的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亦强调“要适度超前开展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紧接着安徽省在2月9日的“奋勇争先开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更是喊出了“2022年,安徽将积极抢抓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机遇”的声音。

  随着“适度超前”利好消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资本市场上的大基建板块行情亦渐入佳境。当中表现最为耀眼的当属千亿巨头中国交建(601800.SH)和小市值标的远望谷(002161.SZ)。前者凭节后首日的率先涨停以及强势创出2019年5月以来的股价新高成为大基建的风向标;而后者则藉两连板的强悍走势备受市场瞩目,俨然板块“人气王”。

  那么,“适度超前”消息对于这些基建相关个股的业绩有哪些影响?或者说,它们是如何看待这一系列政策消息的出炉?

上市公司纷纷热情拥抱

  “‘适度超前’消息对于基建类公司来讲,当然是一个正面的信息引导;至少从我们公司所在的领域来看,是一个利好”,中国交建董秘办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如此表述。他强调,结合市场的相关需求以及公司自身业务的定位,他们制定了今年新建订单的目标。“这个在之前其实已经对外发布过,就是新建订单12%的增长率”。

  该工作人员进一步向记者介绍称,传统基建下面又分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建设以及水利建设,它是一个大的基建概念。“在我们公司所从事的领域里面,各主管部委近期也陆续发布了相关的‘十四五’规划以及一些相关纲要,这些政策都会在‘十四五’期间为公司带来一定的市场机会”,他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交建今年乃至未来几年的业绩稳定增长是否应该就是铁板钉钉之事?

  对此,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几年业绩稳定增长的概率有多高,这个没人能100%肯定,“但我们今年是制定了一个稳增长的目标,其实‘适度超前’政策的定调就是稳增长;至于未来几年的业绩情况,我们在经过详细调研和论证后出台了公司的‘十四五’规划,从而勾画了公司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他强调,虽然未来5年有一个总体规划,但是具体到不同的年份、以及不同的业务领域,都需要根据国家当年的一些政策或者是环境的一些变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会一成不变;因此未来几年业绩的稳定增长率有多高,这个不能一概而论。

  而“人气王”远望谷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该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从国家推出政策到项目落地的话,是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就目前来说,这些政策对公司的业绩是没有重大的直接影响;但是如果这个适度超前的政策对国家经济周期产生作用的话,这将会对公司产生一定的利好。就公司当前的主营业务而言,我们会积极开展与铁路相关的一些市场业务”。

  同时,该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铁路相关业务作为公司的三大主营业务之一,其占比是相对比较大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直接参与铁路的建设,而是为铁路提供RFID核心技术”。

  除了上述两家热门个股外,还有更多的基建类公司正走在积极拥抱“适度超前”政策的道路上,森赫股份(301056.SZ)便是一例。

  2月8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咨询森赫股份旗下的电梯产品应用场景是否和大基建相关,而公司能否抢抓因“适度超前”带来的基建机遇?对此,森赫股份回答道,该公司的主要产品应用领域包含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既有建筑加装、商业综合体和公共事业类等;并强调“公司将坚持以良好的经营发展来回报投资者”。

  此外,近期于轨道交通领域颇有建树的汇川技术(300124.SZ)2月9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回答投资者关于“汇川能否利用好这波基建适度超前的投资机会”时,亦明确表示会“积极抓住机会”、“不负期待”。

机构解读“基建稳增长”

  上有管理层暖风频吹,下有一众上市公司积极拥抱,虎年伊始,大基建板块因表现亮丽而重归市场视野。但在行情炙手可热的背后,更多的投资者在深思:为何在短短半年时间里,监管层轮番表态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为何此时加码基建投资?

  对于这些问题,作为市场主流机构的公募基金应该最具话语权。当前以大基建为主题的基金品种众多,当中最为著名的非广发中证基建工程ETF、银华中证基建ETF和南方中证高铁产业莫属,而广发中证基建工程ETF更因重仓中国交建等明星股而为市场瞩目。

  对此,广发中证基建工程ETF基金经理霍华明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建历来是政府用来对冲经济下滑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注意到2021年的经济数据已经发布,虽然全年的GDP增长8.1%,较为稳健,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的走势呈现的是前高后低的态势,其中2021年四季度的增长仅为4.0%”。

  他指出,从结构上看,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2%,这是由于受疫情影响,海外的产业链供给尚未恢复,但预计2022年随着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好转,出口难以维持高增长;消费方面,2021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相比11月环比继续下滑。消费与疫情的反复程度呈现反向关系,在疫情彻底消除之前,预计2022年的消费难言乐观;投资方面,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3.5%,维持高景气,基建投资同比增长0.4%,房地产投资从去年6月的7.2%的增长回落至12月的-3%。

  “总的来说,现阶段的情况是消费与房地产难以发挥拉动作用,而出口预计今年难以维持高增长”;霍华明进一步指出,从今年春节假期的相关经济数据来看,无论是出行人次、旅游人次、消费金额、电影票房等数据来看,经济都难言乐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有益于对冲经济下滑。

  银华中证基建ETF基金经理王帅亦对记者表示,近期关于“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表述越发紧凑,表明通过基建“稳增长”的必要性越发急迫。尤其是对于上半年而言,最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来自于房地产。

  券商研报数据显示,今年1月TOP20和TOP100房企的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下降45.35%和44.28%。尽管没有最新数据,但去年12月全国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了15.5%,随着地产行业的转折,“土地财政”的老路也将一去不复返。

  王帅认为,房地产行业作为旧经济的龙头地位难以轻易撼动,行业监管一旦过度从紧,就会通过“乘数效应”广泛波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不论是政策层还是市场都已对这一点有了清醒认识。尽管去年下半年地产调控政策开始转向,“政策底”早已过去,但房地产行业的“惯性下探”仍是一块心病。叠加疫情带来的中小微企业营商压力,在消费和外贸不会有明显变化的条件下,地产行业下滑压力较大,制造业改善不明显,基建投资充当“顶梁柱”的急迫程度可想而知。

  “正因于此,发改委等部门‘适度超前’进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方的基建投资也都在‘跨周期调节’的情况下提前发力,这都为大基建、大金融等价值蓝筹提供了机遇”;王帅强调,目前有迹象表明,不论是专项债发行,还是来自银行端的信贷提供,各项融资渠道都在向基建领域倾斜。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元,创单月统计新高,超越历史同期,超出了此前市场预估数值的中位数,也是因为银行端对基建项目的信贷拨款提速所致。

  而南方基金权益研究部则表示,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明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由此可以看出“稳增长”是2022年政策重心之一。2021年下半年,国内房地产行业景气下行明显,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新开工等主要指标同比增速显著下行,国内需求面临收缩风险。此外,美国加息预期提升等因素导致海外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出口端需求同样存在风险。

  因此,南方基金权益研究部针对记者上述问题给出的看法是:考虑到‘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和房地产稳预期政策的出台,房地产大幅下行的风险在减弱,但是房地产很难成为新一轮稳增长的抓手。相较之下,基建投资更具潜力和可调节性,更容易成为本轮稳增长政策中的主要发力点,因此我们会看到监管层多次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相对于公募基金们的乐见其成,作为卖方的研究机构则对本轮基建投资的“适度超前”持一定的谨慎态度。国元证券的杨为敩分析师近日撰文指出,基建的修复应该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一个重要线索。基建加快大概率带来财政支出的增加,然而财政支出的增加对地方政府不一定是好事,只有财政支出能有效带来足额的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当地的债务风险才会因财政开支的加快而减少,否则这种快速的财政支出将徒增风险。

  杨为敩表示,“我们用财政支出比率(GDP/公共财政支出)去粗略衡量财政的乘数效应。一个逃不开的宏观背景是:基建的经济性越来越差,财政支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逐年下滑,这也是一个符合瓦格纳法则的事情。随着经济体量的增长,财政支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呈现边际下滑态势。GDP/公共财政支出的比值由高点9.1回落至当前的4.1.GDP与财政支出均为流量概念,但GDP是受基数影响的。因此,随着GDP绝对值的增长,财政支出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在减弱。”

传统基建还是新型基建?

  随着“适度超前”浪潮的来临,大基建板块出现了明显的估值修复行情,这在虎年的第一周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此,霍华明表示,近期基建板块之所以受到市场关注,主要是有以下四方面原因:一是政策支持,即近期一系列的基建投资“适度超前”消息;二是资金面的支持,目前已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限额1.46万亿元,另外,2021年预计有超过1万亿专项债收入延后到2022年一季度使用,目前基建的资金较为充裕;三是项目的支持,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另外近期《新闻联播》也连续报道了一些地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情况;四是1月29日发布的Reits项目试点税收政策,有效降低了Reits的税务摩擦成本,Reits为老基建增加了退出的方式,有助于解决基建项目负债率高、项目回收期长的问题,对目前的基建行业是一个利好。

  那么,在利好纷至沓来的情况下,大基建行业的发展前景将会如何?投资者又该如何把握基建板块的投资机会?

  南方基金权益研究部对记者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他们认为国内基建行业依然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及相关产业。

  “从2022年基建投资的节奏看,考虑到去年经济增速的前高后低以及地方政府资金来源存在约束因素,预计上半年是稳增长的重要发力时间,也是基建政策出台和地方政府落实投资的重要时间窗口,因此一二季度是基建投资的有利时间,相关板块可能有表现机会”。他们认为。

  王帅则指出,此前的市场风格主要以“传统基建”为主,其中既有项目安排的因素,也有年报预期和产品价格的因素。对于供给侧改革转型中的中国来讲,传统基建能够起到“稳经济”的作用,在疫情时期对就业的吸纳也更广泛,“但是我们在关注传统基建概念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一些新的投资机会。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有55项重大工程项目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别对应到交通、现代能源体系、国家水网、农村和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和经济安全保障等工程。特别提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与交通建设、能源体系建设和水利建设并列。”

  具体来看,与新能源相关的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板块,迎来了密集建设期。2021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到2035年,形成满足新能源高比例大规模发展需求的,技术先进、管理优质、国际竞争力强的抽水蓄能现代化产业。

  最后,王帅提醒记者注意,“公募基建REITs将持续迎来政策催化,这将是今年基建投资的重要变量”。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网

编辑: 来源: